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揭開百萬年薪背後,人工智慧的虛假繁榮和人才泡沫

揭開百萬年薪背後,人工智慧的虛假繁榮和人才泡沫

自AlphaGo問世,人工智慧概念開始大熱。

所有創業項目都言必稱與人工智慧相關,相關人才的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畢業兩年,年薪即可50萬起跳。但實際上,企業仍在「燒錢」,買單的還是VC。那些新聞中所謂「突破性」進展,完全是難以落地的學術字眼。

近期,PingWest採訪了人工智慧相關的企業員工、學界代表,試圖揭示行業大熱背後的泡沫。全文近萬字, 我們摘錄其中精彩段落與大家分享。

五月天,戴維穿著帽衫,瘦瘦高高,裡面套著短袖,是最能適應早晚涼中午熱的衣著。

作為一個「科技圈人士」,他對熱點話題一點感覺也沒有,從沒聽說過共享充電寶,不知道上一輪資本寒冬是什麼時候過去的;也不太關心自己的老同學去的那些公司,誰又融了多少錢。

甚至,對自己所在的這個空前熱門的行業,他的認識也很模糊——

戴維是國內一家「獨角獸公司」的人工智慧項目負責人,年薪剛好百萬人民幣。

這家公司的產品並不是自動駕駛汽車、語音助手和掃臉解鎖這種一眼看上去就與人工智慧沾邊的產品——但在它最新的產品中確實使用了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並涉及一些大數據分析的技術。

戴維是部門leader,此前他在一家國際知名的手機廠商做研究員,再之前是清華大學攻讀計算機視覺博士學位,還帶過博士生。不如那些走穴型的人工智慧專家知名,但在學術界,也算是個有點名氣的人。

麥可是戴維的同事,畢業兩三年,但年薪也是50萬人民幣起跳。他的朋友鄭明跟他說:「不要謙虛,你自己也說不出國內的OCR(光學字元識別)誰做的比你更好吧?」——鄭明去年自己創了業,在做人工智慧方向的獵頭。

鄭明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就把國內能接觸到的人才都摸了一遍。不過他也說,這個圈子其實很小,突破幾個點後,以一名人才為核心,就能覆蓋到他的同學、前後輩和公司同事。

當然,相比人力投入,這家公司在人工智慧業務上還遠未回本。

現階段的人工智慧領域,最賺錢的可能是里的「人工」生意了,因為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太短缺了。

「人工智慧」是個籠統的概念,企業並不會真的在招聘時招「人工智慧崗位」,具體會分為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推薦演算法等不同的職責描述,招的不光是工程師和程序員,而是科學家。

而一個複雜的和人工智慧沾邊的項目,可能涉及到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

比如要實現「用戶拍了一道應用題,智能匹配講師」這樣一個功能,裡面會涉及圖像識別(識別用戶拍的什麼題)、自然語言處理(讀懂這道題)和推薦演算法(按用戶數據、題目的類別在導師庫里選人)等角色,每個角色都需要對應的職位。

其中每一個環節,都得由至少一名50萬年薪起的科學家完成。當然,一個人還肯定不夠。

以NLP(自然語言處理)演算法工程師為例,此刻正在拉鉤上招聘的崗位涉及上百家公司386個具體職位。

這乍一看上去並不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但該崗位大多要求求職者擁有相關專業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在國內擁有較強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的大學僅限北郵、國防科大、北大、清華、中科院、廈門大學、哈工大、復旦、華中科技和蘇州大學等少數重點大學。

而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組為例,其2014屆碩士畢業生4人,博士畢業生2人,已全部被三星、華為等巨頭企業收歸靡下。

除以上重點研究室之外,其它學校的NLP專業畢業生,都要去微軟亞洲研究院、百度、科大訊飛等大公司鍍金之後,才有人相信他們的實力——這就將人才輸出源鎖定到了一個極小的範圍內。

這並非是自然語音識別一個細分領域的現象,在整個人工智慧領域都是如此。

在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上可以查到的,擁有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背景的公司創始人高達54人。而從微軟亞洲研究院離職後,去創業或互聯網公司擔任總裁、CTO、總監、項目總監和科學家的人數約為104人。

億歐網於2016年12月整理的中國企業核心AI人才圖譜中,218位人工智慧華人高管里,知名大學相關專業畢業的博士生佔85%,碩士都排不上號。

在採訪過程中,無論是鄭明還是那些人工智慧創業公司的HR都提到,他們一般會定點蹲守一些自己中意的實驗室或公司,一旦這些地方人員有異動,就立刻行動準備挖人。

「(公司)不存在太多的選擇,有的公司點名道姓的說只招百度出來的人,或者是只招微軟亞研的人。」鄭明說,「一旦一個這樣的人想要從原本的環境里出來,就會收到很多offer,薪資對他們來說反倒是選擇的次要標準了,因為所有公司給的薪酬都很高。」

這樣的緊缺,也造就了絕對賣方市場。

在鄭明提供的一份內部參考文件中,透露了人工智慧領域的大概薪資:職位最低的工程師年薪在30~50萬,商業公司中的研究員則在50~100萬之間,項目主管或CTO則大多會在年薪80萬以上上不封頂,普遍在150萬左右。

大公司里的高級職位薪酬會比創業公司更高一些,而基礎職位的薪資,創業公司比大公司更高。

一家普通的國內互聯網公司,如果想從微軟亞研、百度、三星這樣的公司挖人,需要拿著他們在原有企業里的職級表按上調二、三級的薪資挖——一家傳統招聘網站,甚至曾研究1300萬人民幣年薪挖一個CTO,過來研發智能人崗匹配的下一代招聘產品。

自然語言、圖像、深度學習和自動駕駛等不同領域有一定差距,但差距不大。

「在這個領域裡即便是級別低一些的人,也是在學術界有過多年研究的。他們的薪酬往往與學術成果掛鉤。就算他們中的一些人之前並沒有在企業中有過對應的職業經歷,但過去在學術機構中積累的經驗和年限被直接對應到了他們現在進入的職場中。當你去實際看這些人(博士或碩士)的年齡,其實也差不多就是互聯網公司里中高層的那個水平。所以百萬年薪,在這個行業里不算很高了。」

鄭明對此見怪不怪,但這確實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畢竟,在以商業為導向的企業中,能為企業做出的貢獻才應該是薪酬的唯一標準,與學術圈的論資排輩有著巨大的區別。而決定這種薪資制度的並非是因為企業家「不看重科研」,而是現代企業必須以盈利作為主要目的。

換句話說,一個千萬年薪的團隊,能否為公司創造出過億的利潤,才是它是否真的價值千萬的唯一衡量標準。

然而,與人工智慧專業人才「奇貨可居」的價格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人工智慧公司本身真正創造的價值,卻少的可憐。

誰為「高薪」買單

既然人工智慧行業並不賺錢,那麼人工智慧從業人員的高薪是誰支付的?

與所有風口吹泡泡的故事一樣,資本再次充當了那個「老好人」的角色。

以學術水平論估值,是正在布局這個行業的一些VC的基本邏輯。

與投資App和消費升級不同,大多數人工智慧創業公司都以To B為主要業務方向,同時有大量的研發支出。「短期內」現金流上巨虧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在業務上也無法找到可以用于衡量的增長指標。

因此,核心團隊是否有真才實學,是否能持續的從人才匱乏的學術界挖到人,維持整個公司的研發進度,成為VC衡量人工智慧創業公司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位基金投資經理告訴PingWest品玩,「基金進入每個行業都需要交學費,只不過人工智慧和TMT不同,在投TMT的時候你可以找兩個實習生,把市面上的項目都用一遍就學會了。但人工智慧的學術門檻高,要想判斷一個項目好壞,你不可能自己雇一個學術派來做投資經理。

你只能相信一些在學術上有可見成就的人,儘管他的公司可能商業上不成功,但他的學生和人脈會進他的公司。然後一段時間後他的高管和下屬會離職創業,與一些商業邏輯更強的行業人結合在一起建立新公司,這個時候你才有機會投到這些公司。」

換句話說,投資人投的就是人,而不是公司,投資人恨不得親自直接把高額的薪水鈔票砸到這些人工智慧專家的臉上。這種現象在其它領域的投融資雖然也有,但很少像人工智慧創業公司那樣,能靠團隊撐起上億美金規模的融資。

儘管國內大多數基金的生命周期都是5年以上,也就是說所投公司在5年之內沒有回報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實際上,如果一家公司在3年內既沒有找到合理的商業模式也沒有實現批量增長,那麼就很難再繼續進行正常的下一輪融資了。

無論是為了進一步融資,以獲得公司繼續生存所必須的救命資金,還是給「裁員」找一個好聽的說法,團隊出走裂變出新的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都成了一種趨勢。

幾乎每個成立三年以上的人工智慧公司都會存在一次「團隊出走,二次創業」的事件。

通過公開資料我們發現:思必馳員工離職創辦語音識別公司馳聲科技;雲知聲CMO離職創辦人工智慧教育公司先聲教育;出門問問兩位員工離職分別創辦大數據冷鏈公司Meatub、智能硬體公司萌動;商湯科技曹旭東離職後創辦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格靈深瞳的丁鵬博士離職創辦人工智慧醫療公司DeepCare;英特爾的吳甘沙等5人離職創辦自動駕駛公司馭勢科技……

儘管並不是絕對,但裂變後的公司往往會更為「腳踏實地」,在商業上更努力。

只有這樣,這些分裂出來的公司才可能在自己重新開啟的融資周期內,實現盈利或被收購。

差了5年的風口就是泡沫

「你覺得目前國內哪家公司的人工智慧水平最高?」(不包括微軟亞研等外企)

把這個問題扔給很多人工智慧科學家,答案的前半部分驚人的高度一致:「技術實力最強的一定是百度,但是……」

後半部分的回答不盡相同。不過大多數指向剛剛離職的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曾經主導的百度人工智慧缺乏成功轉化並泛用的產品,從外界看起來並不算「成功」,與「水平最高」的實際狀況並不相稱。

在採訪過程中,另一個得到高度一致性答案的問題是:「你覺得是什麼讓人工智慧突然熱起來的?」

面對這個問題,幾乎所有人無一例外的回答「AlphaGo」。

這也與2016年突然爆發的創業和資本曲線恰好吻合,甚至有創業者直言:「我做了這麼多年人工智慧,沒人知道我是做什麼的,在AlphaGo之後終於有投資人能正眼看我了。」

然而AlphaGo是Google的一個實驗性加上公關式項目,儘管Google通過它更好的理解了深度學習,同時也向外展示了Google的技術實力。

但AlphaGo本身是不具備任何實際意義,也不能產生回報。

將驅動AlphaGo的技術應用於實際的生產場景,可能還需要許多年。而在不同的場景之下,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又有著完全不同的實現難度和時間進度。

而由科學家這樣的學術界人士主導的人工智慧項目,往往會將學術界「刷論文」的風氣帶到公司領域。

在媒體中,我們經常能聽到某家人工智慧公司在圖像識別、人臉識別、上路測試中又取得了新的進展。但如果讀至內文,這些突破性進展往往是演算法對某種特定場景的識別率又提升了百分之零點幾。

這或許在技術上確實是一種重大進步,但在實際應用場景下卻往往是另一回事兒。

比如面部解鎖,98.8%的識別率和99%的識別率在體驗上完全沒區別。而用過面部解鎖的用戶都知道,在移動(晃動)中無法解鎖才是目前其無法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而智能手機的前置攝像頭採用什麼樣的參數和防抖技術又是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公司完全無法控制的。

但這些公司在測試和刷分的時候,會為那百分之零點幾的提升興奮不已,發新聞稿,恨不得開發布會。

而在企業端,以醫療為例,政策和體制原因導致這個市場目前連互聯網產品都沒有完整滲透,即便是有商業公司製作出了可行性產品,短期內也很難攻入市場。同樣面臨技術和產品之外的商業化問題的還有上問題提到的安防和自動駕駛。

那麼,「不是不行,只是時候未到」的人工智慧是泡沫么?

一位一級市場分析師說:」你覺得VR是泡沫么?如果是的話,那人工智慧確實有泡沫。「

人工智慧與虛擬現實(VR)十分相似:隨著內容消費的不斷升級,VR有朝一日一定會取代現有的載體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正如我們總有一天會被人工智慧包圍。

但由於技術不成熟,媒體和資本的提前熱炒,催生了2015~2016年VR的非理性繁榮,同時也迎來了今年的VR低谷。

「人工智慧比VR的前景更大,它像互聯網一樣,未來會深入到每個領域中。就像今日頭條、像滴滴內部運用人工智慧一樣。未來小賣鋪都像用微信付款一樣,利用人工智慧來分析客戶、庫存和SKU。」

老邢告訴我,「但這並不意味著,現在這麼熱炒就是一件好事。」

通過對一級市場資料庫IT桔子上,409家人工智慧創業企業的公開信息進行分析,人工智慧企業的融資次數,與新增公司數呈現明顯地平移相關。截止2017年4月底,今年的新增人工智慧企業數量僅為5家,預計今年人工智慧新增企業將有大幅下滑。

敏感的「人工智慧從業者」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輪風口來的太早,而資本卻並沒有及時剎車。

到目前為止,今年(2017年)人工智慧企業融資事件已發生62次,已完成的融資額比去年多了一倍,全年資產流入量將有望突破700億。這700億中,又將有許多以天價年薪的形式,流入人工智慧人才的口袋。

人工智慧是方向,但當下卻並不是風口,它對標的並不是O2O、電商和消費升級這樣的具體賽道。而是像互聯網一樣,提供了一個全產業升級的技術工具——互聯網的誕生讓O2O、電商和消費升級成為了可能。而人工智慧的風口來臨的時候,是指在人工智慧成熟後,所有行業都可以利用人工智慧提升自己的效率和生產力。

過早的商業關注,也是對人工智慧學術進步的一種阻礙。

杜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副教授,杜克進化智能研究主任陳怡然在人工智慧媒體新智元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學術界被挖的千瘡百孔,現在連寫個項目申請都找不到合適的PI來組隊……這個需求有明顯的炒作痕迹,而且是學術界的人自己炒自己:誰都知道這個溢價不可能長久,趕緊趁熱把自己賣一筆,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戴維對此有著相同的觀點:「整體來說,人工智慧這一波技術的天花板很低,如果現在短期內實現不了的需求,再投多少錢也沒用,還是要靠學術界有進一步的突破……學術界上一次突破(深度學習演算法)帶來的應用紅利可能馬上就要到頭了。」

事實上,如果人工智慧真的如互聯網一樣,是一種龐大改革的技術基底。那麼人才去泡沫化、民主化,學術的歸學術,商業的歸商業,才是引爆風口的第一步。

隨著更多的人湧入人工智慧相關專業,社會性的商業培訓機構的出現,以及人工智慧技術自身門檻的降低。人工智慧人力成本下降,才能讓人工智慧真正的大眾化,泛用化。

當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像招PHP程序員一樣招到人工智慧工程師的時候,我們才能迎來沒有泡沫的人工智慧時代。

來源:網路大數據

全球市場交易訓練營,讓你成為最優秀的金融人!上海訓練營來啦!

解讀華爾街對沖基金最新交易策略

跨市場套利波動率量化模型

量化模型分析基本面事件

揭秘宏觀對沖基金的策略研究方法

經典技術分析是為輸家準備的套路

量子物理對交易的啟示……

時間:

8月3日(周四):18:00-21:00

8月4日(周五):18:00-21:00

8月5日(周六):9:00-12:00;14:00-17:00;18:00-20:00(業內交流活動)

8月6日(周日):9:00-12:00

地點:上海市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數據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一名普通的程序員進階成為偉大程序員有哪8種途徑?
量化系統班課程7月15日正式開課
現在的信息技術應用只相當於工業革命的蒸汽機時代
課程更新及老師布置作業——可量化的期貨基本面策略
匯總:生活中大數據分析案例以及背後的技術原理

TAG:大數據實驗室 |

您可能感興趣

《他人的力量》:9種人際關係,揭開成功背後的秘密
千年的琥珀萬年的蠟 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老人發現百年箱子,專家聞風而來,揭開唐太宗後人下落
萬曆皇帝為何「曠工」30年?多年後的考古發現,揭開了真相
成吉思汗屠城前,為何故意放走幾萬人?多年後背後真相被揭開
千年前的秘密揭開,人類本是由外星生物創造?古人說的話可信嗎?
它是史上最兇殘的老虎,曾捕食四百多人,死後揭開吃人成癮內幕
溥儀無意間發現了,乾隆寫的一封不可告人的遺詔,揭開了百年謎團
歷史上最兇殘的老虎,總共吃掉兩國幾百餘人,死後揭開吃人真相
一個在陰間工作過幾年的人,幫您揭開幽冥世界的神秘面紗!
孫悟空真被壓了五百年嗎?一百歲老人道出十個字,揭開如來的謊言
軍隊開山建廠,隨著巨響,炸出千年水墓,專家稱千年前的謎底揭開
等了多少年!進擊的巨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詩人皇帝李煜真的絕後了?專家在深山發現一山村,揭開千年的謎底
前華為人揭開海思麒麟晶元背後眾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揭開月球「美麗」的背後
黃金榮夫人林桂生的最後人生怎麼樣?目的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百年前,1個道士和1個書生揭開了千年秘密,是發現者還是罪人?
3年美女試睡員,揭開月入上萬背後的故事,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130億年前恆星散發的光芒,人類揭開宇宙誕生的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