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人造太陽研究獲重大進展 美俄統統要咱公開超級氫彈

人造太陽研究獲重大進展 美俄統統要咱公開超級氫彈

媒體報道稱中國「人造太陽」實驗獲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標誌著中國在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中國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旨在創造一個「太陽」,給人類帶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被稱「人造太陽」。

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是未來聚變堆的基本運行模式。中國「人造太陽」實驗既定科學目標是實現1億度1000秒的等離子體放電。而通過實驗,使得「人造太陽」實驗成功實現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該實驗將繼續為中國下一代聚變裝置前期預研奠定重要的科學基礎。

中國「人造太陽」實驗主要有一大優勢。一是增殖核燃料,可將鈾資源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核燃料利用率越高,能使核彈重量大幅度降低。聚變裝置能有助於中國超級氫彈研發。而在中國的蒙古沙漠荒原上發生了一次3.0級的地震,震源為零米。有很多消息稱是進行炸彈之類的爆炸。

軍事評論員曉舟表示此次的內蒙人工地震很可能是中國進行的一次超小型氫彈試驗,其當量數約為500噸-1000噸TNT。氫彈是一種核污染較小的核彈,以往的氫彈都要用原子彈引爆,所以體積很大,當量就更大,動輒在千萬噸以上。這種氫彈威力是大但實用性很差。

氫彈爆炸會出現有核污染,同時當量數太大,如果不發生全面核大戰的節奏一般是不會用的。並且體積太大,不能利於普通載具發射。同時氫彈的貯藏麻煩不利於保管。中國此次的超小型氫彈的工作原理完全顛覆了傳統。據推測整個超級小型氫彈爆炸裝置體積大約有2立方米,總重量在500千克。

氫彈試爆的實驗數據還沒有曝光,但是這樣一顆氫彈爆炸後,數百平方千米之內的所有電子設備都將報廢,數十平方千米內都不會有動物。這麼小的單頭,中國目前的東風系列彈道、巡航導彈都可以攜帶,並且多數的艦艦導彈、岸艦導彈都能發射此彈,特別是這樣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一枚,一枚超級小型氫彈基本能癱瘓整個航母戰鬥群。哪怕是在離航母數千米處爆炸也能完全癱瘓航母。

同時中國「人造太陽」實驗安全性高,是國際公認的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中的優選堆型。新型核能技術的發展也將助推中國第五代核潛艇的發展。中國初期核彈少的可憐,似乎根本不能與美國進行核武較量,但這目前確實完全錯誤概念。美國、俄羅斯在理論上都輕視中國的核力量,但實質上卻非常害怕中國的核存在,美國、俄羅斯軍事專家紛紛要求中國公開這種超級氫彈。因為這種技術目前世界只有中美俄進行研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牧小冉 的精彩文章:

這個國家被咱譽為歐洲一盞明燈:忘恩負義拍賣殲7 令人痛心
俄方哭訴烏克蘭將鎮國之寶白送給咱 誰也別想制約中國
俄印航母交易內幕欺騙咱二十年:只因俄方眼紅烏克蘭賺中國銀子
一口氣向伊朗賣百架殲10戰機?在波斯灣保衛咱從不求回報
這三種武器可廢掉美導彈防禦網,已低調搞十年

TAG:牧小冉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國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進展
中國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進展
復旦大學在拓撲半金屬的超導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量子研究獲新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研究太陽黑子精細結構自動分割技術獲進展
中國科大量子糾纏網路研究獲重要進展
全球海洋熱含量研究獲進展
有機疊層太陽能電池研究獲進展
鈣鈦礦太陽電池研究獲進展
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獲重要進展
甘肅慶陽大唇犀化石研究獲新進展
我國受控核聚變技術取得重大進展!離「人造太陽」更近一步
超強激光碟機動等離子體結構靶研究獲進展
人造器官技術再獲突破,3D列印已有重大進展!
中國高分子光纖激光燒結3D列印技術獲得重大進展
柔性電極研究獲新進展
半導體超晶格研究獲進展
大米中重金屬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南亞印度熊研究獲進展
全球海洋變暖研究獲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