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孩從小愛穿男裝 是病嗎?要治嗎?

女孩從小愛穿男裝 是病嗎?要治嗎?

「朱莉和皮特的11歲女兒正在接受荷爾蒙治療,踏上成為『他』的道路……」昨天,這則娛樂圈新聞炸開了鍋。評論幾乎一面倒地認為,父母簡直「瘋了」,這麼小的孩子,對性別認知還未完全形成,身體器官尚未發育好,過早接受藥物干預對身體有害。什麼叫荷爾蒙療法?小孩的性別認識產生了偏差怎麼辦?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國內屬常規治療手段

這則新聞大意是說朱莉的女兒從小喜歡男裝,渴望變男孩。父母決定讓她接受荷爾蒙療法,並開始認真觀察,最終決定是否要變性。新聞掀起軒然大波,影響力不輸當年朱莉切除乳腺一事。不過,大部分網友表現出質疑和不解,「打那麼多激素,對身體有害嗎?」「難道不該等孩子成年後再決定是否要變性嗎?」

荷爾蒙療法就是激素療法,其實並不新。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鄒世恩從他的專業角度介紹,婦科臨床常用激素療法,一般是用雌激素、孕激素來治療疾病,調理內分泌。「更年期女性、卵巢早衰患者、原發性閉經患者、保胎的孕婦等,都會用到激素。」而新聞里說的跨性別激素療法,是在女變男的跨性別者身上採用睾酮(男性荷爾蒙),在男變女的跨性別者身上採用雌激素來發展其想要獲得的第二性徵。「激素療法對一些人作用明顯,還有人則要因為情緒多變和一些生理的變化而倍受折磨。這種療法可能需時數月甚至多年來才起作用。」

性別不是你想變就變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吳晞說,中文「性別」這詞的含義很含糊;英文里,從染色體、性腺、生殖器官這些生物角度定義的叫生理性別;自己認同的叫心理性別;周遭賦予的叫社會性別。不能接受出生性別的叫「跨性別者」。為什麼有跨性別者呢?性的分化一方面由基因決定,還有部分由激素決定。臨床上的確有患者,下丘腦一垂體一性腺(卵巢、睾丸)軸出了問題,要接受激素療法。

「跨性別者通常通過荷爾蒙療法、外科手術等方式去改變身體,使身體儘可能符合他們的心理性別認同。」吳晞說,他曾接診過兩名需要接受激素療法的患者,都是在國外做了變性手術,為了後續維持想要的性別特徵,而通過藥物手段進行干預。如今,流行文化、學術界不斷改變著對跨性別者的看法,但在國內,跨性別激素療法一般僅用於治療疾病,對未成年孩子採取的非醫療目的的跨性別治療,目前尚沒有聽說過。

性別認知差異未必是病

性別認同的形成非常複雜,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先天後天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性別認同。但這方面的研究數據還太少。拋開新聞本身不說,生活中的確有喜歡穿男裝的女孩及喜歡穿女裝的男孩,他們可能只是性別認知焦慮,或者是家庭養育陋習所致,不一定是「病」。

鄒世恩認為,很多孩子小時候就會表現出性別焦慮症,家長最好先對小孩採取「觀察式等待」,為他們提供友善的環境。很多兒童都曾對自己的性別感到過困惑,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在長大後會成為跨性別者。對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採取引導的做法,包括讓孩子接受心理訪談,幫助他們正確對待「性別」這件事。

吳晞認為,朱莉的女兒接受激素療法,可能是想通過早點注射激素而改變生長發育時逐漸出現的第二性徵,為今後變性做準備。但這種「任性」的做法尚有一定爭議,因為很可能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危害,誘發疾病。此外,如果要接受跨性別激素療法、甚至變性手術,一定要接受專業的身心評估,確保患者是本人意願,且頭腦清醒,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網 的精彩文章:

沒來的朋友請放心,我們會把阿斯塔納世博會精華帶回上海
流媒體平台實時監控公交車狀況 駕駛員吸煙打手機自動「現形」
法國南部城市圖盧茲發生槍擊事件 至少1死6傷
《神偷奶爸3》來了!大張偉獻出魔性笑聲
哈薩克阿斯塔納世博會上海周開幕

TAG:新民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艾比專訪爆料自己不願做男生,從小愛穿女裝,原因竟是出在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