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丁薇是這麼把新專輯玩「大」的

丁薇是這麼把新專輯玩「大」的

采寫:新京報楊暢

新媒體編輯:實習生葉彬彬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路

……五年……

……七年……

……十年……

當新聞報道里對丁薇「沉寂」年份的描述一路升至十三年,畫面才最終定格在一片紅黑之中。6月末,出道二十餘年的丁薇,終於正式推出了她的第四張專輯《鬆綁》。

藝人供圖

在此之前,無數歌迷在她的微博留言里「催生」,「搞得我像是個騙子一樣,」丁薇提起來覺得無奈又好笑。提起這張醞釀了十幾年的第四張全新專輯,丁薇有很多幕後故事要與我們分享。

八個關鍵詞,讀透這張新專輯,它有著「非典型」流行唱片的生長紋路。新京報碟中諜欄目,為你探聽每一張認真製作的華語專輯背後,動人的故事。

鹽哥

新專輯的「第二主人」

被丁薇稱為「鹽哥」的製作人Salt林朝陽,可以說是《鬆綁》的第二主人。2004年,丁薇發行了第三張專輯《親愛的丁薇》,彼時Salt便對丁薇的音樂產生了興趣,後來到這張新專輯開案,Salt便真正參與了進來。

「最開始做的時候,我們都沒有那麼強的目的性,鹽哥是通過這張唱片才開始接觸流行音樂製作的。當時他聽到我的小樣後,產生了很多想法,就開始問我這個軟體該怎麼弄,那個機器該怎麼操作,通過這張專輯他學會了電腦編曲。後來簽約英國廠牌cooking vinyl也是他在中間牽線。」

因為有過很多年的留學經歷,Salt組織起了Dominic Miller (Sting吉它手)、Ian Thomas (Eric Clapton鼓手) 等一眾英國頂級樂手參與了《鬆綁》的錄製,「他跟樂手們的接觸更順暢一些,雖然他的英文有點義大利味兒,還會夾雜著古怪的俄語。我呢就比較害羞,有些詞兒有時候不知道該怎樣表達。」

流浪者(之歌)

新專的第一首單曲

《流浪者》是整張專輯釋出的第一首單曲,它之前被叫做《流浪者之歌》,「最開始叫《流浪者之歌》,是因為歌曲中間有段小提琴曲,那段曲可以叫《流浪者之歌》,也可以叫《吉普賽之歌》。

攝影師Aspirin。藝人供圖

後來我們發現有重名的作品,所以就覺得簡單一點,乾脆直接叫《流浪者》好了。」

Age/Souvenir

它們是新專曾經的名字

十三年中,這張專輯不僅經歷了創作、去瑞典混音、不滿意而擱置直到再次編曲創作的曲折過程,就連名稱也變動了幾次——「當初定的第一個名字叫做《Age》,是覺得這張專輯跨度很廣,涵蓋了流行音樂30年的東西,80年代、90年代、00年以後的風格,在裡面都能找到。

同時,剛開始我們合作的攝影師Barry Lategan已經80多歲了,而到我們開演唱會時,樂手們最小才21歲,基於這些跨度,就把名稱定於《Age》。

後來,因為專輯裡有一首歌《Souvenir》,它的文字涵義可以是紀念品、饋贈等等,跟這張唱片有一些人文方面的吻合,但到要設計封面的時候,我們又覺得這個名字很軟,張力不太夠,不符合這張專輯裡一些張牙舞爪的歌曲,所以就覺得還是要從音樂性上有一個明確的把握,再加上當時我們主打歌定了會有《鬆綁》(Untied),所以就最終改成了《鬆綁》(Untied)。」

新專是「玩」出來的

丁薇覺得,做音樂就跟搭樂高一樣,有很多不一樣的玩法。她包辦了專輯裡絕大部分的詞曲創作,而那些創作動機,很多都出自於這位專業音樂人「玩」設備的過程——「我從《親愛的丁薇》那張專輯就開始搗鼓電腦設備了,經常下載一些新的音色啊什麼的。

攝影師:李奇。藝人供圖

這張專輯裡我們做了很多音樂性為先的歌曲,我就經常是玩一個音色,或者玩一個鼓就做出了一首歌,像《鬆綁》這首歌是十首歌裡面最早創作的歌,就是玩編曲玩出來的;《三四點夜裡的美夢》,我是玩R&B的鼓機玩出來的,當時Suzanne Vega剛聽到這首歌開頭就說,這不是R&B嗎,我說你再往後聽聽,哈哈,後面其實跟R&B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按音尋詞

用英文語感填詞

十首歌曲打磨十三年,編曲和填詞的來回修改佔據了不少工作量。丁薇透露了這次不同尋常的填詞方式——「一般我在創作DEMO時,都是用英文語感來唱。這個英文語感不是指真正的英文,而是說發音的邏輯和英文是一樣的。

這張專輯除了《流浪者》創作時用了中文,其他DEMO都是英文語感。後來當我們試圖正常填中文詞的時候,就發現不行,填完之後一唱味兒就變了,那怎麼辦呢,就按照DEMO的發音找字吧。實際上,發音跟旋律、配器都有聯繫,所以先保證主要音節的韻,在這個基礎上去尋找更合適的詞,然後再看詞之間的搭配。

所以有些歌比較抽象、詩意一些,沒有那麼明確,但也很符合我們對這些歌的想法。」

Suzanne Vega

與心儀歌手合作「很費勁」

專輯曲序中的最後一首歌《Gypsy》,是新專第一首單曲《流浪者》的英文版。丁薇找來她所欣賞的美國女歌手Suzanne Vega共同合作,經歷了頗為曲折的過程。

「我跟Suzanne Vega是同一個廠牌,經過公司的牽線,我們的經紀人一直保持著很好的聯繫。對於合作,她們那邊也表示有意願,但就是一直沒有時間。直到去年七月份,我剛好去劍橋學了兩個月的英文,那段時間裡我就一直在想,怎麼樣才能把這件事落實。

後來,總算知道她在比利時的一個音樂節有演出,我一算路程,就換幾個歐洲之星火車去找她了。在她演出之前,我們約聊了一個小時,我們倆都沒那麼矯情,所以就很直接的談了合作的事兒。後來我又把所有的歌發給她聽了一遍,她就選了《流浪者》這首歌來填英文版的歌詞。」

在確定合作之後,丁薇笑稱,她就開始了有禮貌的定期催稿行動,「因為她那個時候也很忙,正在發新專輯,所以我也不好太催她,就時隔兩個禮拜給她發封郵件啊,發個Whats App啊,『一切都好嗎,是不是很忙啊,有沒有時間啊,』後來她也非常好,就在紐約短暫休息的幾天,把歌詞寫出來了。

她一寫出來,我們就在去年12月一起在倫敦定了間錄音棚,把音給錄了。她錄完音,一切都很快了,做設計、母帶處理、文字……其實唱片公司還希望我們能多做幾首英文歌,我們說哎呀真的做不了了,就這一首已經費老勁了。」

首剪

人生中第一次剪MV

哪怕有長時間的大量準備工作在先,如今首次獨立發行唱片,對丁薇而言還是存在許多挑戰,「說實話自己也沒有經驗,所以有些部分就很累。

攝影師:李奇。藝人供圖

我前兩天首剪了人生中第一支MV,因為沒辦法,已經來不及再找人去看素材,提方案,但是我們有一堆素材,是當初我和Suzanne Vega兩個人分別在北京和紐約拍攝的。鹽哥現在已經不想再管MV的事兒了,我就說,我還不信了,這麼多素材怎麼能不好剪呢,但後來發現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我跟Suzanne Vega全程就在走來走去,看看天看看地,這個歌又長,所以很容易剪的很無聊。

我要求一點不高,就覺得能看下去就行。不過剪好之後我給幾個朋友看了一下,大家目前都覺得還不錯。」

黑膠

形式與內容都「暗黑」

在台前淡出的這些年,丁薇為不少影視作品製作配樂,她幾乎把這部分的收入全用在了《鬆綁》的錄音製作,不過,這被她看做一種合理的「財富流通方式」,一場培育「孩子」的過程。

當記者問及,培育出一位如此「陰暗」的孩子,是否會擔心聽眾的接受程度時,丁薇坦然回答,這才是她自己喜歡的樣子:「不是在陽光下燦爛的才有美,美無處不在呀。黑暗中那些隱秘的,詭異的,甚至一點小恐怖的,都有美呀。

這張暗黑系的唱片,目前還在樂童音樂發售著黑膠版本

我也怕(聽眾不好接受),但是沒辦法,說實話,我寫不出每年的那些神曲,所以不如對自己誠實一些。人生不長,我也被生成了這個樣子,所以就做自己,面對自己的良心吧。」

最後,這張暗黑系的唱片,目前還在樂童音樂發售著黑膠版本,「當時我們很自然的就決定要做黑膠,也當做留給自己一個很好的紀念吧。」

記者:為什麼你的音樂里可以有那麼強的空間感?

丁薇:這就是品位啊。(小驕傲狀)

福利區域

1張簽名專輯

想得到這張簽名專輯的你,請在留言區寫下你想說的話,截止到7月11日(下周二)中午12:00,點贊數排在第一的粉絲將得到這張簽名專輯。PS:福利不包郵,敬請諒解。同時中獎名單會在當天的推送中公布。

輸入關鍵詞查看精彩內容

逼 死強迫症丨高端吃貨丨成人學英文丨精神處男看高中女生丨陰三兒丨奇葩道具保存丨藝術品成emoji丨最美50書封丨恐怖片教父|50歲芭蕾 天后丨妓院里的藝術丨真正的民謠|偽作大師丨跟劇照學拍照丨AV女優的真實生活丨中國最文藝美術館丨欣賞裸體畫的正確方式丨最勵志自拍丨你的姓對應的殺手 丨照片變海報丨銀河映像丨偶戲大師丨文藝片女王丨身價幾十億的樂隊丨冰火花式死法丨中國最懶最窮藝術家丨文青測試丨陳粒丨我愛我家總攝影丨人藝最純老炮兒丨最難聊的社恐藝術家丨當代戲劇30年記錄者丨陳佩斯寵物經丨椎名林檎丨寫盡SM的作家|與向京聊慾望|中國最毒舌影評人|任素汐|華語歌手愛撐傘|好妹妹樂隊|鍾立風|王梵瑞

本文為文藝sao客(ID:so_art)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GIF/76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sao客 的精彩文章:

他用2元一支的筆,毀了所有人的童年

TAG:文藝sao客 |

您可能感興趣

對於是否喜歡過丁薇,李泉是這樣說的
現場|像新人一樣輕盈的丁薇
《天才小琴童》開營 李泉、丁薇、凃惠源樂當「陪練」傳技藝
丁薇說: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天才小琴童》李泉丁薇當「陪練」 帶你走出「學琴迷宮」
《天才小琴童》李泉丁薇當「陪練」帶你走出「學琴迷宮」
90後詩選(四十四):丁薇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