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朗普攪動「監獄風雲」

特朗普攪動「監獄風雲」

作為一個曾在監獄中度過漫長時間的政治領袖,曼德拉(Nelson Mandela)對監獄的認識總是超過一般的政治家,他也正是從這裡起步促成了民族的和解並締造了國家的新生。在談起這種冷漠的設施時,他曾這樣描述:「只有進了監獄,一個人才能真正認清一個國家。」

過去幾十年中,世界各地的監獄一直在改進,但在遏制犯罪、教化惡人和減少社會危害這幾個重要方面,這些令人生畏的設施仍然沒有發揮出它們應有的效果。很多時候,情況甚至剛好相反,很多歷經數年走出監獄的人竟然變成了這個社會最令人憎恨的人,這與英國前內政大臣道格拉斯·赫德(Douglas Hurd)的話不謀而合——「監獄可能會讓壞人變得更壞。」

特朗普倡導的監獄改革因此很容易就能獲得廣泛的支持。不久前,他的司法部長傑夫·賽辛斯(Jeff Sessions)決定貫徹特朗普的要求,讓美國的司法系統變得更加嚴厲。於是,他下令聯邦檢察官判處毒品犯罪者最高刑期。在監禁標準變得寬鬆若干年之後,賽辛斯似乎少有地相信老式的「嚴懲罪犯」政策依然有用,其擁護者也依然很多。

其實,在過去幾年,美國已經採取了一系列嚴厲政策打擊犯罪行為。例如,加利福尼亞州就實行著著名的「三振出局法」,即大幅增加犯第三次重罪犯人的刑期至25年甚至更長,這已經導致監獄裡的囚犯大大增加。目前,美國是世界上人均囚犯數量最高的國家。而特朗普的政策一旦開始實施,這個數字必將進一步上升。但問題是,這種做法真的能減少犯罪嗎?

美國的監獄難題

相比其他發達國家,美國的犯罪人口要多很多。奧巴馬上任後,這個數字還有了小幅下降:成年人入獄比例從2008年1/100的峰值跌落至2015年的1/115。很多州都在尋找替代方案,這一部分是為了省錢,還有一部分是因為「長時間囚禁太多人對公共安全沒好處」。

路易斯安那州每86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被監禁,這是美國其他州的兩倍、德國的十倍和伊朗的三倍。早在上世紀90年代,路易斯安那州就已經因為僵化的體制而聞名。為了讓監獄有利可圖,這裡的司法系統在警長協會的支持下通過了嚴格的法律:在這裡,寫空頭支票都有可能被判處十年監禁;相比之下,加利福尼亞州只會給相同的犯人不超過一年的監禁。

2014年,治療倡導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監獄和拘留所已經成了美國的「新精神病院」,那裡的精神病患者的人數差不多是精神病院的10倍。2012年,監獄和拘留所里的重度精神病患者大約有356268人。相比之下,精神病院里的嚴重精神病患者竟然只有35000左右。

同時,由於精神病院規模的縮小——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精神病院的床位數量已經從550000張減少到了40000張,許多精神病患者也因為輕度罪行被關進監獄,並最終導致了病情的惡化。於是,與其他囚犯相比,他們獲釋後更容易再犯,也更容易重新進了監獄。

監獄不但無法為囚犯提供精神病藥物或治療,反而會使這些患者遭受額外的虐待。監獄方通常會努力確保精神病患者被判有罪,這樣他們就會切斷這些患者與一切服務機構的聯繫,這加重了精神病患者的負擔:2007年進行的一項關於監獄的調查顯示,六個月內,每12名精神病患者中會有一名被獄友性侵,而患有精神病的女囚中差不多1/4都是性受害者。

最嚴重的案例發生在維京群島。從1994年開始,維京群島就承諾將改善犯人的待遇,但這些承諾始終沒有變成現實。在其他地方,精神病患者會被送往醫院治療;而在維京群島,精神病患者只會被關在牢房裡忍受獄友的攻擊。現在,那裡的囚犯中25%都患有精神疾病。

監獄還會惡化某些本就存在的偏見。例如,相比白人而言,黑人更有可能被投進監獄。美國總人口中黑人比例為12%,監獄中的黑人囚犯比例卻接近40%。斯坦福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當白人得知監獄裡黑人囚犯的比例超過黑人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時,他們通常的選擇都是更加支持那些加劇種族不平等的政策,而種族歧視在美國本來是不能被觸碰的紅線。

但如果放眼全球,你就會發現,美國的故事絕非特例。在任何國家,監獄都正在變成社會機器的沉重負擔,怎樣能讓監獄發揮出它應該發揮的作用其實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

監獄還是地獄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1030萬名在押囚犯。自2000年以來,全球囚犯人數增長了20%,略高於18%的人口增長率。其中,南美洲的囚犯數量增加了145%,東南亞和中東也增長了75%。除了這三個地區之外,隨著犯罪率的下降,全球其他地區的囚犯數量都略有下降。

但在很多國家,監獄仍然是最令人恐懼的暴力機關。在敘利亞監獄,獄警會毆打、電擊犯人,用所謂的「飛毯」擠壓他們,在兩分鐘「審判」後就處決這些囚犯。更常見的是,由於人滿為患,加上管理不善,監獄裡面一片烏煙瘴氣,囚犯和獄警們在裡面可以為所欲為。

在巴西一些監獄裡,寡不敵眾的守衛在外圍巡邏, 讓黑幫頭目在裡面維持秩序,裡面的囚犯則可以通過手機自由地經營毒品生意。除了失去自由,這些人和在監獄外面時幾乎沒有任何差別。2017年的頭兩個星期,由於兩個幫派爭奪霸權,獄中至少有125名犯人喪命。

只關押少數囚犯的國家仍然是特例。這些國家要麼是像瑞典和芬蘭那樣有自由主義的傳統和文化氛圍,要麼就是因為太窮建不起所需要的那麼多監獄。中非共和國就是如此,由於財政資金極度匱乏,這裡的監禁率僅為16/100000,超過一半的罪犯最終都沒有服刑。

在全世界範圍內, 監獄過度擁擠都是常態。建造監獄需要花錢,投資建造監獄的人——不論是政府還是私人都不願意讓罪犯過得更舒適。國際刑罰改革協會發布的年度全球監獄趨勢報告中稱,在有數據的198國家中,有58%的國家監獄中關押的囚犯數量早已超過能容納的人數。其中,有40%的國家監獄人數超過可容納人數的20%,還有26%的國家超過50%。

貝斯托伊島監獄因此是個例外,這裡的每個房間都很寬敞,囚犯們可以在島上自由漫步,冬天可以越野滑雪,夏天可以湖邊垂釣。只要保持整潔,他們可以任意享受海灘的樂趣,還可以帶著鎚子、斧頭和鋸子四處走動。他們砍樹製成傢具,種植蔬菜和飼養牲畜,他們曾經甚至還屠殺過奶牛,但挪威健康和安全法認為這樣做不划算,除非是大規模工業化屠宰才行。

貝斯托伊島監獄最不尋常之處在於它不僅把囚犯當人看,而且把囚犯當成年人對待。犯人不會在貝斯托伊島監獄開始服刑,他們必須在常規拘留所待上一段時間, 並且要主動申請轉移, 前提是要讓當局相信他們希望改變自己。「在常規監獄,犯人一天只能做出三到四個決定,比如什麼時候去上廁所。」貝斯托伊島監獄的獄長曾經這樣介紹這裡:「在貝斯托伊島監獄,他們可以任意做決定,監獄通過教育囚犯要有責任心來把他們變成『好鄰居』。」

這讓每個來到這裡參觀的國外警察都非常好奇,其中尤以美國最甚。在美國內華達州印第安斯普林斯監獄,任何人都不能身著藍色衣服,因為那是獄服的顏色,如果有人膽敢穿著藍色衣服漫無目的的行走,警察就有權力將其視為暴亂的匪徒,因而有權利將其就地擊斃。

貝斯托伊島監獄另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也非常重要,這裡允許犯人在釋放前18月開始工作。不過,允許犯人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監獄的收入以緩解監獄運行的壓力,而是為了確保每一位前科犯都有地方住,有一份工作和一個還算不錯的收入,這有助於他們離開監獄之後重新融入社會,從而可以減少他們再次犯罪的概率,因而也就降低了社會負擔。

這些做法的效果顯而易見。在犯罪率本就不高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挪威的再犯罪率是最低的:釋放兩年後,只有20%的犯人會再次犯罪,這個比例只有美國的一半。挪威確實為那些可能再次犯罪的犯人保留了監獄刑罰,但其74/100000的監禁率僅為美國的十分之一。

監獄的本質

把人送進監獄的一個原因是想要懲罰他們,迄今為止仍有很多人相信「一個好的罪犯就是一個死了的罪犯。」但對更多人來說, 監禁的目的是減少犯罪分子造成的傷害。通常來說,監獄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來實現這個目的:監禁囚犯以避免其造成傷害;威懾暴徒使其三思而後行;改造囚犯,讓他們在國家的監督下學到並養成更好的習慣,從而消滅犯罪。

不過,除了第一條之外,另外兩項的實施效果都不太好。

例如,威懾作用的實現並不需要那麼長的刑期作為基礎,十年徒刑只比一年徒刑多一點威懾力。為了震懾潛在的犯罪分子,最重要的不是懲罰的嚴重性, 而是懲罰的確定性和迅捷性。只有當罪犯認為他們會被抓住並受到懲罰時, 他們才會克制自己。一項研究表明,在預防犯罪方面,美國花費在警察身上的1美元至少比在監獄裡花費1美元的效率要高出20%。

另一方面,即使是擴張的警察隊伍也不能完全威懾犯罪,罪犯常常抱有僥倖心理,改造因此才是最重要的:幾乎所有犯人都會被釋放, 只有他們不再像以前一樣,每個人才會從中受益。所以,對於長期有效減少犯罪來說,科學分析一定比嚴刑峻法更加重要也更加有效。

犯人在服刑過程中接受的教育是否有用,已經有明確的標準。所謂創造能力培養、體能的調節恢復、以及自尊心的建立,都被證實不能減少犯罪行為,新兵訓練營尤其無效——在那些退伍老兵和種族主義者構成的獄警的輪番打壓下,犯人根本不會去思考自己的過去並展望自己的未來,他們只會抱團,很多接受過新兵訓練營的犯人出獄後都立刻選擇了重操舊業。

目前為止最好的教育方法——認知行為療法則完全和暴力無關。這種療法旨在幫助人們了解促使他們犯罪的「觸發點」,並將積極因素最大化。例如,如果你在發薪日和某個人在一起就會變得很瘋狂,那麼在發薪日避免和這個人在一起顯然就有助於你遠離犯罪行為。

但到目前為止,這種方法仍然主要應用在北歐,美國很少應用這些科學的方法。一項針對監獄、拘留所和緩刑機構中500多個項目進行的研究發現,只有20%的人參與了認知行為療法,只有約5%的人有可能獲得這種療法。如果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內實施這種療法,美國就可以減少10%到30%的累犯,這種療法對於挽救那些因為偶然因素失足的少年犯尤其有效。

此外,參考某些因素就可以推測一個犯人的出獄後表現。在美國,大約68%的21歲前獲釋囚犯會在八年內被再次逮捕,而60歲以上獲釋犯人中只有16%的人會再次入獄。其他因素——犯罪前科、衝動控制能力、濫用藥物和挑選反社會朋友的後果,目前也都可以量化。

如果這些科學的方法得到應用,監獄的需求就會大大減小,這裡也將成為只關押重犯的地方,而這樣的做法顯然是有好處的。首先,這樣將節省大量的經費,美國的數據顯示監禁一個聯邦罪犯的花費是其服緩刑所需監管費用的八倍。其次,這樣可以避免將未成年的罪犯與老練的罪犯關在一起,從而使前者避免受到壞的影響,事情很多時候因此會往另一個良性的方向發展。對於全世界絕大多數監獄來說,這才是他們之所以設置的根本原因。(本文刊發於《環球財經》2017年7月刊)

歡迎訂閱《環球財經》

郵發代號:82-235

全年訂閱價格(含快遞費):336元

主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主辦: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財經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環球財經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特朗普放鬆監管,美國經濟風雲再起?
【陳雲風采】特科風雲
揭秘巴西「監獄風雲」:幫派鬥爭流血頻發,國家無法控制監獄
《監護風雲》「家暴地圖」特輯引深思
《動物莊園》里的詭譎風雲
巴薩風暴 賈府風雲!梅西主宰諾坎普 C羅卻折戟八強 索帥仰天一嘆
半島局勢風雲突變!特朗普的新麻煩來了
特朗普再掀風雲,默克爾發出震驚世界的宣言!
電影市場硝煙四起 《監獄風雲之雲淡風輕》卻開拍在即
風雲家族成立!王國風雲、歐陸風雲、風雲三吧慘遭合併 畫面感人
珠海香洲區尋跡真假「碰瓷人」 「風雲巨變」前夜探訪格力電器
新加坡真實版 監獄風雲
電影《汝海風雲》發布風雲版海報 風雲即起主演眼神有戲
搞笑 黑道風雲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最新進展及應用
誰正在失去尼羅河?衣索比亞復興大壩攪動地區風雲
《反貪風暴4》監獄風雲預告 古天樂林峯身陷牢籠
震撼!風雲四號太空視角俯瞰颱風「安比」
3D動畫電影《八仙》神器海報釋出「玉簫」攪動風雲引仙妖亂戰
亮寶樓文博 克拉克瓷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