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培養怎樣的工程師
「中國工程教育與工程師發展論壇」舉行,專家學者直面時代挑戰
■本報首席記者樊麗萍
助力「中國製造2025」和「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需要培養大量卓越工程師。但在當下的基礎教育學段,比起成為科學家、企業家,夢想要當工程師的青少年卻少得多,這是為什麼?
昨天,「造福人類開創未來———中國工程教育與工程師發展」論壇暨《中國工程師史》新書發布會在同濟大學舉行,吸引了近百名專家學者為中國工程人才的培養建言獻策。不少學者認為,在不斷優化中國工程教育的同時,當前須大力營造「工程師文化」,提升工程師這一職業群體的社會聲望和影響力。
「逃離工科」現象,怎麼看?
從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到青藏鐵路、高速鐵路的建設,一大批重大工程建成培養和鍛煉了一批優秀本土工程師。目前,中國工程師的總量是世界最多的,工程教育規模也已躍居世界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程教育大國。
論壇上,幾位長年從事工科教育的大學教授在談及工程人才培養時,略帶惋惜地說,創紀錄的「超級工程」一個接一個,但為這些工程付出智慧和汗水的工程師們,大多還是「無名英雄」———他們的事迹,青少年知道得太少;很多工程大師的名字,對公眾來說還是陌生的。
「當孩子們被問及長大後想做什麼時,很少有人會說想當工程師,甚至學校中出現了『逃離工科』的現象。」《中國工程師史》編委會成員表示,希望這部歷時四年編撰完成的書,能讓大眾對中國重大工程、工程發展,以及工程師的地位和作用有更深刻的認識。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主任、《中國工程師史》主編吳啟迪說:「長期以來,工程師的社會作用和聲望被嚴重低估。這需要我們創新工程教育,改進傳播方式,讓工程師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社會認同,讓工程師成為年輕人嚮往的職業。」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全球製造業面臨全新洗牌,國際競爭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院士此次受邀為《中國工程師史》作序。他指出,2030年前,中國將處於建設製造強國的關鍵戰略時期,需要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和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技能型工程科技人才。能否用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引領並帶動「中國製造」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是中國工程教育不可迴避的時代命題。
未來需要「全面的工程師」
除大力營造「工程師文化」,不少專家認為,中國的工程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啟動教學改革,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雲說,當前,各國研究機構、媒體都在密切關注可能影響未來社會的一些顛覆性技術,包括物聯網、3D列印、自主無人系統等。而事實上,信息技術尤其是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給工程教育帶來了全新挑戰。比如,2014年,荷蘭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會發光的智能公路———在特定路段塗上夜光漆,夜晚就能提供長達10小時的照明。
「基於工程界已經出現的技術變革,工程教育必須隨之而變。」丁烈雲介紹,美國工程教育界已經明確提出要啟動工程教育的範式轉變。以工程師的角色定位來說,在過去的「技術範式」時代,現場工程師一度被認為是技術的設計者和應用者;到「科學範式」階段,工程師被認為是「工程科學家」;如今逐步步入「工程範式」階段後,工程師將集製造者、創新者、變革者、集成者、創業者等角色於一身,成為「全面的工程師」。
面對前沿技術和複雜問題,工程教育的國際趨勢將是專業化和職業化。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煒認為,本土工程師培養應以職業能力為導向,推行普通本科—專業型碩士(跨學科)的一貫制教育模式,要積極採用工程師學院或校企合作實踐項目課程,大力培養應用型工程師和工程技術專家。
※上海四成女性:我的職場前景一片迷茫
※首屆航海生活節揭幕
※當年的「限塑令」為何淪為「賣塑令」
※東京為迎奧運擬出狠招禁煙
※「四葉草堂」讓社區花園「遍地開花」
TAG:文匯網 |
※你養的蛙需要它!
※努力也是一種需要培養的才能
※我們需要怎樣的金牌觀?
※慢性胃炎,需要怎麼樣保養自己的胃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偶像
※要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生活
※想要保養肌膚需要哪些保養品?
※父母支持孩子的夢想固然重要,但同樣需要他們能夠肩負起家庭的責任與目標
※怎麼養出好犬之 犬需要哪些營養素?
※時尚萌萌老師皮膚的保養需要怎麼做?
※全棧設計師究竟需要做那些工作?
※希望生男孩准爸爸需要怎樣做
※我們真的需要生物醫學嗎
※下犬式想要練的好,你還需要這樣做
※要學習解脫,自然就需要老師
※我們需不需要儀式感?
※我們需要教會孩子什麼?
※不管什麼膚質,蔓崎老師說你都需要去角質
※孩子需要媽媽這樣做,育兒路上不要太聽從長輩們的經驗
※「你需要什麼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