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豆香小鎮美如畫

豆香小鎮美如畫

豆香小鎮美如畫

——楊各庄鎮徐流口村美麗鄉村建設紀實

本報記者田艷林蔡元培佟向陽通訊員張偉傑

細數徐流口村的前世今生,貧窮、閉塞、落後,曾是幾代人心中難以抹去的痛苦記憶。然而,徐流口村是幸運的,巨變就發生在近十幾年間。從文明生態村建設到美麗鄉村建設,徐流口村經歷了脫胎換骨的洗禮。如果說,這裡文明生態村建設穩健的跳躍令人詫異,那麼,美麗鄉村建設就是一次優雅的騰飛更令人驚艷。

徐流口村共有540戶,1867口人。村內有7000畝的國家AA景區、省級森林公園,明代古長城綿延10餘華里,九龍泉溫泉遠近聞名。初夏時節,走進徐流口村。灰瓦白牆,綠意盎然,令人暑氣全消,精神不禁為之一振。村委會旁邊牆上赫然寫著「豆香小鎮」幾個大字,一幅大型的圖畫「記憶中的鄉愁」中一位農婦正在石磨旁碾米,一下子喚醒了人們曾經熟悉的記憶。漫步街頭,綠蔭如蓋,千年古槐下,或是新建的休閑亭里,不時地會看到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在閑坐,輕搖蒲扇,笑意盈盈,悠閑地享受著這裡的慢生活。這一幕,總讓人羨慕地聯想起陶淵明筆下那些遠離塵囂、與世無爭的遺民。村裡幾座休閑亭各不雷同,別有創意。或是幾根木柱,蓋上草頂;或是幾根竹竿,掛上大紅的燈籠,下面隨意地擺放上幾方石凳,在綠樹的掩映下就成了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簡單質樸中透著一種清新和雅緻。信步走入村史館,我們的記憶彷彿被拉回了幾十年前的歲月。小桌上的油燈,板柜上的簸箕,掛在牆上的草帽,靠在牆角的鋤頭,每一件都浸潤著滄桑的回味,充滿時代感的牆畫更勾起了遊人對以往激情年代的追思。

徐流口村的牆更是獨具匠心。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該村利用不同的材質、不同的表現形式,把破爛不堪的臨街牆修繕、加固。各種形式的牆形成了徐流口村獨具特色的新景觀。為留住歷史記憶,徐流口村收集來舊房屋改造的青瓦,能工巧匠們巧妙地將這些瓦片排列出形式各異的造型,構成了一幅幅具有歷史年代感的畫面。長城木欄的前身是一條殘破的長城牆,為了降低改造成本,並打破原有長城牆單一造型,凸顯鄉土氣息和本土元素,徐流口村本著「節約資源、就地取材」的原則,將國家AA級景區(省級森林公園)內間伐的松柏樹皮鑲嵌在長城牆上,打造出了一條長城木欄,既突出了長城和森林元素,又節約了改造成本。徜徉在長城木欄邊的街道,給人一種置身松柏林的感覺。百米竹欄採用竹子切片鑲嵌的方式進行了造型,每隔四米製作一面藝術掛件,力求與村莊整體和諧統一,青綠色的竹欄、精美的掛件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了一抹生機盎然的色彩。

徐流口的美景讓人流連,但這裡豆製品更能牽動那些老饕的腳步。該村現有豆製品加工戶63戶、規模企業3家,日產豆片2500公斤,年利潤550萬元,豆製品加工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小村裡處處瀰漫著淡淡的豆香。富含鍶、鉀、鈣、鈉等大量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九龍泉水和幾代人對傳統加工工藝的尊重造就了這裡豆製品獨一無二的品質和口感,就連最挑剔的食客也會讚不絕口。在劉文權家裡,記者參觀了壓制間和晾曬間,居然沒有發現一隻蒼蠅,就連包豆皮的粗布都雪白如紙,一塵不染,這樣嚴苛的衛生條件著實令人驚嘆。劉文權笑呵呵地介紹說,自己做了30年的豆片,以往都是用自行車馱到城裡去賣,往返就是大半天。現在足不出戶,天天訂單不斷,他和老伴兒守在家裡每年就可以賺到5萬多元。同樣的豆片卻有著不同的昔與今,劉文權把這一切歸功於豆香小鎮的打造。「來村裡的遊客一天比一天多,我們的豆片自然不愁賣!」我們沒有想到,一位普通農民對美麗鄉村建設竟有著如此樸素但深刻的解讀。如今,徐流口村正在研發「豆腐宴」,豐富豆香文化內涵,延伸產業鏈條。這裡的豆香一定會飄的更遠,更濃。

目之所及,徐流口的美景令人迷醉,美食令人垂涎。但是,這裡的人性之美更惹人艷羨。隨意走近一戶人家,主人一定會笑臉相迎,盛情相邀,總會讓人有一種歸家的溫暖。毫無疑問,淳樸的民風永遠是這裡真正最美的風景。村黨支部書記李春傑介紹說,幾年來,該村開展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村民素質的文化活動。通過開展誇媳婦大賽、孝德講堂、美麗庭院創建、道德明星表彰、巧媳婦廚藝大賽等活動,引導每個家庭培育良好家風、傳承家庭美德;新建村史館,修繕文化廣場和村民活動中心,成立廣場舞、腰鼓表演隊,帶動全民參與,豐富村民生活,愉悅群眾身心;以好媳婦志願服務隊被納入唐山市巾幗聯藝社團為契機,組建黨員特色志願服務隊,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衛生保潔、消防巡邏、義務勞動、矛盾調解、扶貧幫困、帶動創業等微服務,實現了志願服務無縫隙全覆蓋。

當記者問起李春傑未來的謀劃時,李春傑說:「被列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重點片區核心村後,徐流口村依託自然生態稟賦,精準定位、科學謀劃,已經累計投資800餘萬元,讓『豆香小鎮』成為徐流口最具魅力的一張新名片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目標!」憧憬著徐流口村的美好未來,李春傑和全村人一樣充滿自信和激情。

記者述評

幾次走進徐流口,走進這個新奇的「豆香小鎮」,每一次,總會有不同的感悟和收穫。李春傑說過,「豆香小鎮」是他和所有徐流口人共同嚮往、共同編織的一張藍圖。在村幹部和群眾的語氣中,我們也讀出了這份自信和驕傲。

的確,徐流口應該有這份底氣。

「豆香小鎮」接地氣。徐流口有多年的豆製品加工傳統,並且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擁有了一定的市場美譽度,加之九龍泉、森林公園、野長城等豐富的自然生態稟賦,立足自身,精準定位,徐流口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已經打出了一個精彩的開局。

「豆香小鎮」中民意。美麗鄉村建設中,該村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徵求群眾意見,尊重群眾意願,傾聽群眾訴求,才有了「豆香小鎮」更明晰的建設目標。

「豆香小鎮」聚人心。堅實的群眾基礎才是美麗鄉村建設中最強大的力量,「豆香小鎮」的打造凝結著集體的智慧和意願。目標一致才能聚攏人心,形成合力。儘管曾有過困難,有過阻力,但是如今,「豆香小鎮」已然成了徐流口村美麗鄉村建設的凝結核。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遷安報社 的精彩文章:

TAG:遷安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