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假如德國贏了二戰,我們會聽到什麼樣的音樂?

假如德國贏了二戰,我們會聽到什麼樣的音樂?

NON-EXIST DAILY

導語:假如二戰的結果是納粹勝利,我們所面對的60年代美國流行文化會是個什麼樣子?當Bethesda著手製作《Wolfenstein: The New Order》時,這是一個看起來無足輕重卻又頗為棘手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不僅僅在遊戲中加入足夠多的設計要素,還為此成立了一家唱片公司——當然,這家唱片公司從頭到腳都是德味。

* 本文授權轉載自機核網。

另一個世界的第三帝國:世界、月亮和搖滾樂的征服者

還記得60年代么?我們征服了世界、月亮,以及搖滾樂。

——《Wolfenstein: The New Order》中的德軍士兵台詞

如果回溯到最早的《Wolfenstein》和《Wolfenstein 3D》,那麼所謂的文化環境根本就不是個問題:遊戲里的主角最主要也是唯一的需求,就是用各種各樣的武器在德軍總部里大開殺戒,把成排成排的德軍士兵打成血肉模糊的碎渣渣。

但是時代變了。《Wolfenstein: The New Order》的時代,正是遊戲業界試圖通過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引擎讓玩家儘可能地沉浸在遊戲氛圍中的時代。在這一前提下,如果還只是乾巴巴地掛上幾張希特勒的畫像,或者播放元首的錄音,那麼整個環境都會變得毫無說服力——畢竟,這個故事的背景是納粹獲得二戰勝利後的1960年代。

所以,在遊戲進行製作的同時,如何去塑造這個架空世界中的文化符號也成了一個必須面對的命題。除了視覺上的再設計之外,音樂也成為了製作者們關注的焦點。

無論如何,他們想要營造一個真實存在、有人生活於其中的架空世界,就像PKD的《高堡奇人》中描繪的那樣,是一個軸心國全面勝利的世界。不過,作出這個決定容易,執行的難度卻是出乎人們意料的:首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在視覺與聽覺方面,都不能出現非常明顯的納粹屬性內容;其次,音樂的藝術風格如何把握;最後,讓這些藝術作品進入遊戲環境,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

60年代是一個偉大的文化變革年代。無論如何,一些事情都必定會發生——所以說,我們實際上是在推測另一部音樂發展史。

——Bethesda 公關與市場VP Pete Hines

經過初期的籌備,Bethesda、Machine Games和他們的第三方合作商開始尋求合適的音樂風格。由於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Bethesda一度打算選擇瓦格納式的交響樂進行創作,但因為難度過高而作罷。後來,他們的合作方Copilot Music + Sound給出了更靠譜的提議。音樂製作人Ravi Krishnaswami和Jason Menkes仔細研究了60年代的音樂發展史,同時又考證了第三帝國對待文化的政策與方法,最終決定以60年代的布魯斯和流行樂作為創作基礎,進行一場全新的音樂實驗。

除了《Wolfenstein》系列之外,Copilot還製作了《Dishonored》系列的音樂

Neumond Recordings:如何創造德味時代精神

用60年代的布魯斯和搖滾樂來充實這個架空世界的想法真是太酷了。但是比較大的問題是我們可能會因為納粹失去吉米·亨德里克斯。

——Ravi Krishnaswami

GIF/1.1M

需要說明的是,製作人們面對的任務可完全不是按照Krautrock的方法照本宣科就行了,那並非《Wolfenstein》世界中的音樂。一開始,他們著眼於改編現有的著名曲目,但很快就發現了問題:這些曲子的版權實在太貴了,而且每次進行改編所需要的授權流程麻煩得要死。如果預定的十餘首遊戲內歌曲全部來自於購買和改編,那麼一方面來說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則可能會使玩家認為這些歌曲不過是拙劣的山寨版。

經過慎重的思考,Ravi Krishnaswami認為,如果想要真正讓曲子擁有Zeitgeist(文學、哲學、政治中的時代精神),原創是更好的辦法——前提是還要設想一些存在於這個架空世界中的藝術家。「這個遊戲本來描述的就是一個納粹勝利的世界,所以我們還不如弄出一些只存在於這個世界裡的曲子。」

製作原創曲目的決定就此激發了Neumond Recording的誕生。由於設置的背景是納粹在60年代成功地殖民月球,並發行了一大堆報紙和雜誌進行吹噓(你在遊戲里可以看到這些內容),於是為了紀念這場壯舉,Neumond Recording就出現了。如果將它的名字翻譯成英語,就是New Moon(新的月亮)。這家唱片公司連企業願景都非常第三帝國:「使用青年文化元素締造純正德意志搖滾」。

搞定了唱片公司的概念之後,就進入了真正的作曲階段。Copilot要做的並不是為一支樂隊寫十首歌——恰恰相反,是為十支樂隊各寫一支,而且這些曲子之間還要有明確的風格區分,但又要具備統一的調性。

創作的難度可想而知,不過Ravi和Jason並未將其看作艱巨的負擔。他們積極地嘗試各種60年代民謠、布魯斯和早期搖滾樂的作曲方法,同時大量地收集那個時代的音樂,從中提煉更為明確的表現特徵。寫出幾首曲子之後,Copilot嘗試用60年代的器材:老式放大器、電容麥克風與不插電樂器進行錄製,同時也使用現代的數字錄音技術另做一份拷貝。比較之後的結果顯示:老器材錄出的味道更對勁兒。

在曲風的調整上,Copilot也是煞費苦心:布魯斯原生的粗糙韻味與「精密、準確、乾淨」的德味有著相當大的衝突,為此,他們將手風琴與長笛等樂器加入配器,以平衡整體感受,同時調整了吉他的演奏方法,使得曲目的整體風格更加旋律化。總共10首曲目中,有7首是完全原創,只是借鑒了一些60年代中葉搖滾專輯的概念。

雖然現實世界的第三帝國在搖滾樂出現之前就已經崩塌,但Copilot仍然可以通過研究歷史來了解納粹如何利用搖滾樂。他們發現,雖然當時德國禁止在國內播放美國流行樂和黑人音樂,但是納粹宣傳部門居然組建了一支名為「查理和他的樂團(Charlie and his Orchestra)」的爵士樂隊。這支樂隊也為戰時宣傳服務,寫下了許多德國如何贏得戰爭以及英國如何失敗的曲子,在整個英國的短波頻道上播放,試圖影響盟軍的士氣。

所以,一個納粹與搖滾樂共存的世界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只要這種音樂能夠符合帝國進行宣傳的需要就行。在Bethesda的設想中,這種文化形式被用來給青年人洗腦,控制他們的行動和思想。

儘管這些曲目僅僅是在遊戲中被應用,Copilot仍然要小心翼翼地規避一切與納粹有關的文化符號,避免被媒體和外界指責他們在遊戲中為納粹招魂。例如,他們所創作的第一支曲名叫作「永遠的藍眼睛」,但是後來他們意識到這可能是對雅利安人血統論的暗示,趕緊換掉了這個名字。

我們不可能知道德國的安迪·沃霍爾長什麼樣子,但我們至少可以讓這些曲子聽起來更加像德國人喜歡的那種流行味道。

——Jason Menkes

3首改編、7首原創:納粹音樂製造教程

整張專輯

曲目:Mond, Mond, Ja, Ja

藝術家:Die K?fer

專輯:Das Blaue U-Boot

組成Die K?fer的四個年輕人生活在德佔不列顛的利物浦。迫於納粹的淫威,他們學習了德語,並投入到歌頌第三帝國偉大成就的洪流當中。這張專輯的封面明顯是對本位面The Beatles專輯《Abbey Road》,但人的姿態被Kraftwerk式的統一剪影代替。「Das Blaue U-Boot」是「藍色U艇」的意思,對應著「黃色潛水艇」。而這首翻譯為「MOON, MOON, YES, YES」的曲子則是對德意志帝國征服月球的稱頌與讚美。

曲目:Zug Nach Hamburg

藝術家:Die Sch?ferhunde

曲名直譯為「通往漢堡的快車」,是在模仿1965年著名的美國搖滾樂隊The Monkees的"Last Train to Clarksville「,這首曲子曾經獲得1966年美國Billboard百強周榜第一名。

曲目:Mein Kleiner VW

藝術家:HANS

一般認為,這首曲子改編自英年早逝的Eddie Corchan的名曲Summertime Blues。Eddie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歌手,14歲出道,21歲因車禍不幸離世。在他身後,有數十支大名鼎鼎的樂隊如The Rolling Stones、Van Helen、Motorhead等都曾經翻唱或致敬過他的作品。HANS是一個常見的德國名字,大概意指在另一個世界線上,像Eddie這樣唱作一體的歌手都是德國人吧。

曲目:Tapferer Kleiner Liebling

藝術家:Karl & Karla

「Tapferer Kleiner Liebling」翻譯成英語的意思是「Brave Little Darling」,顯而易見,這是一首彼此傾訴的情歌。這首曲子本身並無出奇之處,主要在於藝術家的形象是取自60年代的流行樂組合Paul & Paula。這個組合在60年代的美國樂壇可謂大名鼎鼎,他們的首張單曲《Hey Paula》銷量超過兩百萬張,被RIAA(美國唱片業協會)認證為白金唱片。

曲目:Ich bin überall

藝術家:Schwarz-Rote Welle

這首歌的名字直譯出來是「I am everywhere(我無處不在)」,演唱者Schwarz-Rote Welle似乎是一位純血雅利安人,有人認為這個名字來自Grateful Dead的德裔鼓手William "Bill" Kreutzmann。極具納粹范兒的紅黑配色與瞳孔中的Wolfenstein標誌,似乎是在警告整個社會中的反抗者,不要輕舉妄動。

曲目:Toe The Line

藝術家:The Bunkers

「Toe The Line」是一個短語,意思是「聽從命令」或「服從紀律」。「Line」可以理解為隊列或邊界,在這裡指代的是服從的狀態。這支曲子里尖利的Riff和強有力的節拍非常類似早期The Who樂隊的風格,考慮到封面上深色冷峻、西裝墨鏡、戴著紅袖標的形象,以及「The Bunkers」的樂手名稱,可以認為它是在軍國主義統治下的一種秩序性洗腦。

曲目:Weltraumsurfen

藝術家:The Comet Trails

「Weltraumsurfen」翻譯成英語的意思是「Space Surfing」,這裡明確無誤地指代了大名鼎鼎的The Beach Boys和他們的傑作代表《Surfin USA》。只不過德國人星辰大海的心思重了點,將浪漫的衝浪氣息硬是帶到了彗星上。

曲目:Berlin Boys and Stuttgart Girls

藝術家:Viktor & Die Volkalisten

「柏林男孩與斯圖加特女孩」的歌手似乎也是一位軍人。這首歌的歌詞翻來覆去地講述著碧藍的眼睛、金色的捲髮,似乎是在為「雅利安人優生論」作出理論上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封面上這位歌手也擁有一雙藍色的眼睛。

曲目:House of the Rising Sun

作者:Wilbert Eckhart und seine Volksmusik Stars

這首歌的原型在1925年就出現了,是一曲典型的美國民謠。在音樂史上,很多樂隊都曾經翻唱過,而且更有趣的是,敢唱的樂隊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The Animals的同名專輯就獲得了美國Billboard和英國單曲榜的雙料冠軍。「There is a house in New Orleans, it s called the Rising Sun」是這首歌里的經典歌詞,只不過德佬把它改成了帝國統治地位的象徵,加上天上的飛艇,更具專制的納粹氣息。

曲目:BOOM! BOOM!

藝術家:Ralph Becker

曲目:Nowhere to Run

藝術家:Die Partei Damen

這兩首曲子分別來自John Lee Hooker和Martha and the Vandellas的原作。Copilot的主要工作是對原曲進行重新配器,使之聽起來更加像純粹的日耳曼作品——畢竟將黑人音樂改造成雅利安純血產品,需要的不只是原來的內容。

納粹不會在遊戲之外的其他地方出現

顯而易見,Bethesda非常滿意這場改編。當2014年《Wolfenstein:The New Order》發售之際,他們甚至舉辦了一場以這些曲子為主題的60年代德味復古音樂會。但無論是製作方還是發行方對這些元素仍然抱持著小心翼翼的態度。對於遊戲的內容,Pete Hines反覆強調過很多次:他們絕非在為納粹招魂,Wolfenstein始終在講述的是一個反抗的故事。

「在遊戲里,我們採取的建築元素、服裝和武器,都是與那個架空的時代相關聯的。玩家在遊玩的時候是可以依靠這些細節深深沉浸在其中的。但是也請記住,這個宇宙里,納粹是依靠神秘的技術獲得了戰爭的勝利,當德國人唱起《BOOM! BOOM!》的同時,巨型機械狗組成的巡邏隊正在倫敦街頭執法。所以當玩家享受這種氛圍的時候,切記這種納粹式的博愛永遠是荒謬不堪的。」

而Copilot的音樂顯然是成功的,真實到足以吸引玩家的耳朵——只要看看有多少玩家在拚命收集這些相關的元素就足夠了。不過,《Wolfenstein》系列的真正樂趣,始終來自於用火箭筒、手榴彈和其他各種奇妙的玩意兒將納粹一排排地炸飛,而不論你在聽著什麼。

納粹不會、也不應該再在遊戲之外的其他地方出現。對自由的追求與尊重,才是真正的60年代音樂的靈魂,也是向James Brown、小理查德以及其他偉大的60年代樂手致敬的根本。

* 感謝機核網授權轉載本文。

關鍵詞:#音樂# #德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戰場趣聞:二戰不只是殘酷的戰爭 也有心照不宣的默契
二戰結束時,蘇軍俘虜了多少日本女戰俘,最後又如何處理
設計結構不合理,製造粗糙,二戰中最差的手槍:日本南部手槍
老照片:實拍二戰中殺紅眼的日軍,貧民跪地求饒,卻難逃一死
二戰最倒霉的美國士兵,5萬的逃兵,只有他一個人被槍決!

TAG:二戰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聽音樂現在也要收費了?你知道一首歌怎麼做出來的嗎?
如何讓大家聽到黃子韜 不一樣的音樂?
我看到你聽音樂的照片了,好陶醉呢!
音樂—你們那的天氣好嗎?
「讓愛在音樂中覺醒」公益會,你準備好了嗎?
網友們的神回復「婊演」,讓我聆聽了啥叫真正的音樂!
三聯的童鞋們都在聽什麼樣的音樂?
網易雲音樂的評論看到了太多愛而不得的人,女孩們你們圖什麼呢?
李健戰隊「輸了」,但他們的音樂都「贏了」
假如音樂是一本書,聽歌時候你都在思考什麼?
攝影:遇到這樣的女郎你覺得該配什麼音樂?
為什麼聽音樂會感到「刺痛」?科學家們對此現象做出了完美解答!
曾經的音樂三巨頭,如今怎麼樣了?
這些網易雲音樂的評論讓我看透了所謂的愛情,女生們應該都會懂!
音樂 | 好聽不火?聽哭了的翻唱,你們一定會要BGM的
熱愛電音的你,這些音樂節你不跟我們一起去Hi?
音樂鑒賞|音效好很重要!夏天聽了這些歌,心都涼爽了!
《歌手》的現場觀眾真懂音樂嗎?還不是跟我們外行一樣聽個熱鬧
如果你不瑜伽,你不會知道聽著音樂冥想那种放松感!
歌手老狼:做好自己的音樂,讓他們玩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