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物聯網離我們有多遠,八一八物聯網,縷一縷IoT

物聯網離我們有多遠,八一八物聯網,縷一縷IoT

物聯網的加速發展已經滲透到生產、消費和社會管理等各領域。現在競爭對手,服務的客戶,從事項目無不涉及到!物聯網我們了解多少?

物聯網離我們有多遠,八一八物聯網,縷一縷IoT


起源

  • 1985年Peter T. Lewis 提出這個概念;

  • 1995年比爾·蓋茨在出版的《未來之路》中提及物互聯;

  • 1998年麻省理工學院提出了當時被稱作EPC系統的物聯網構想;

  • 1999年在物品編碼(RFID)技術上Auto-ID公司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

  • 2005年在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

定義

物聯網離我們有多遠,八一八物聯網,縷一縷IoT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物聯網是一種網路;

物聯網是一種服務;

物聯網是一種應用;

物聯網是一個時代。

物聯網離我們有多遠,八一八物聯網,縷一縷IoT


架構

物聯網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感知層、網路層、應用層。

感知層主要完成數據和信息收集的工作,包括各類感測器、二維碼、RFID標籤等;

網路層主要通過各種通訊網路完成數據的傳輸工作,如:3/4G網路、WIFI、ZIGBEE、藍牙、NBIOT等通訊技術;

應用層主要完成數據的分析、處理、存儲,並在此基礎上完成具體的應用控制。應用有: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共享單車、智能家居等。


技術核心和技術難點

M2M

Machine To Machine,「機器對機器」的縮寫。通過通信技術來實現人、機器和系統三者之間的智能化、互動式無縫連接。

通信協議的統一

最終端連接的物有N萬種,因此極難制定一種統一性的規格適合所有的應用。

IPV6

物聯網的實現需要給每個物體分配唯一的標識或地址,IPV6應用開發、普及、推廣。

感測器技術

物聯網離我們有多遠,八一八物聯網,縷一縷IoT

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件並按照一定的規律(數學函數法則)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組成;基本感知功能可分為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濕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類

無線傳輸技術

難點在低功耗、自適應、傳輸協議;

數據處理

分布式、雲計算、數據挖掘

人工智慧

涉及的領域包括:認知科學,數學,神經生理學,心理學,資訊理論,控制論,不定性論等

射頻識別

RFID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

物聯網的幾大熱詞

  • 智慧城市

  • 工業物聯

  • NB-IoT

  • 感測器

  • 生物識別

  • 移動支付

  • 車聯網

  • 無人駕駛

  • 智能交通

物聯網離我們有多遠,八一八物聯網,縷一縷IoT

  • 智能家居

物聯網離我們有多遠,八一八物聯網,縷一縷IoT

  • 智能製造

物聯網離我們有多遠,八一八物聯網,縷一縷IoT


總結

「物聯網」不談隱私權、網路安全和輻射問題,單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識別晶元就現在是不可能現實。但前進的速度不容小視的,最少智能家居,智慧停車,智能製造,移動支付等都已經不是在實驗階段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碼尚 的精彩文章: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數據,反爬蟲竊取的實用思路和方法
不浪不飄,老實本分的關係型資料庫
大數據不可缺少的部分——信息圖
開源免費,體積小,跨平台,兼容性好,使用方便簡潔的HTML5 視頻播放器
人工智慧到底是個啥,AI又是個啥啥啥?

TAG:碼尚 |

您可能感興趣

物聯網是一個什麼鬼
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區別,你有必要了解一下
讓你一次搞懂物聯網:物聯網的三大核心
「物聯網」與「聯網物」,到底有什麼差異?
車聯網是繼互聯網和物聯網後的又一機遇嗎?
華為不止只有手機和5G,物聯網也是世界第一
物聯網投資,看這一篇就夠了
「六域鏈」——未來的物聯網第一公鏈
啥是「物聯網」?
IoTeX:讓物聯網變得像互聯網一樣普及,需要你的力量
物聯網作為OTT的一部分 如何突出重圍
物聯網是一個新的「江湖」
什麼是物聯網?物聯網的核心有是什麼?
簡報:有關物聯網的一手數據
中國物聯網的未來在哪裡?
五大物聯網常見謎團
什麼是IIoT?帶你了解的有關工業物聯網的一切信息!
攜AI以令物聯網,vivo不再是一家單純的手機廠商了
互聯網加物聯網的智能時代來了,你已經OUT了
AI+泛在電力物聯網,都有哪些「神仙」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