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湖玉源村八扇厝

平湖玉源村八扇厝

古民居蘊藏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古田祖輩們留給我們的寶貴歷史遺產。透過古民居,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古田豐厚的人文沉澱。《古宅子,慢慢逛》第五期,帶你走進「平湖玉源村八扇厝」。

深深的巷子,使人感到墜入時空的隧道;斑駁的牆體,讓人看到歷史的滄桑。這就是玉源村八扇厝給人的視覺感受。

玉源村八扇厝建於清咸豐九年(1859)。據說,房子的結構為江南明厝,是建房者鄭連枝派人到南京學習後回來蓋的。當時這種格式的一共蓋5棟,而只有鄭連枝的這一棟是八扇兩梯弄的。鄭連枝出生於清嘉慶十八年(1813),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大。他在外經商,把賺到的錢全部匯回來由老二鄭連科掌管。所以,當地的人都說這棟大八扇厝是鄭連科蓋的。

鄭氏兄弟蓋這座大宅的立意很明確,那就是要蓋一棟沒有絲毫官氣的民宅。正門寬2.3米,高3.5米,上方雨亭沒有任何裝飾。門邊磚墩0.6米見方。門檻高15厘米,比許多官宅的門檻要低10-25厘米。屏風門設在天井前廊邊緣,不必像許多民居一樣繞過屏風門,捨去屏風莊嚴的意義。天井甬道上正廳有台階5步,兩邊不設戺石。這些皆可以看出主人「民宅」立意的體現。

與門前、廳前刻意的簡陋相反,屋內的門扇、窗欞、照牆上的雕刻精美,一幅幅作品傾注了工匠的心血。窗體下的花槅是精華之地,其中下廊間門槅的杜甫詩意「李白醉酒」和李白詩意「蜀道難」圖,人物神形兼備,構圖凸顯出詩情畫意。

「李白醉酒」畫面中唐玄宗頭戴皇冠,醉卧船艙,右肘支撐在甲板上,探出半個身子,左手捋著頭髮,船頭的太監似乎在回玄宗李白不願登船。岸上,李白頭戴綸巾,醉倚在僕人身上,僕人拉著李白朝船走去,而李白則邁腿欲朝相反方向走去。此間醉態盡顯於雕畫中。

「蜀道難」圖中,李白騎馬顛簸於棧道上,身體後仰,不知是醉態朦朧亦或是奔波之苦。馬匹行走艱難,一書童在前奮力牽引,馬後跟一童子舉手招呼,似乎在說:「慢點,注意安全。」其後是以年級稍大的書童挑著書擔,半探著身子,關注著前方。蜀道之難表現的淋漓盡致。

八扇厝現存可移動文物有三件。一是無題頭無落款的「大夫第」匾;二是「孝廉方正」匾,上款為三行豎排題款:「兵部侍郎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提督軍務徐宗干軍務李少保兵部尚書閩浙總督部堂一等伯左督察侍講學士翰林院修撰福建全省提督學政紀錄五次章鑒」。後面落款為:「道光三年以儒學生員提舉孝廉方正鄭卿才立」。鄭卿才是鄭連枝長子,高中後因父喪守孝三年,而後被授予此牌匾。二匾規格一致,字體相同,可確定為一人所書。

三是後廳一口防火缸。防火缸,在當時北方及長江沿岸的豪宅中較為普遍,而在閩東,因為多雨,房屋基本上不使用防火缸。由此可看出老宅主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也可進一步證實這宅子「派人到南京學習後回來蓋」的說法。缸體均分為六面,每一面都用線條框以花瓶狀,作品各異。

玉源村八扇厝是我縣目前保存完好的為數極少的大八扇厝之一。民厝的樸實外表與豪華內飾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是玉源村八扇厝的一大特色。歷史的步伐匆匆,這些保存下來的美好,值得我們慢慢花時間,一磚一瓦,一砂一礫地去體會。

老宅子,慢慢逛,我們去看看

第四期:鳳竹村花厝和五棟聯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撰

《古田古民居》林興華丨素材來源

我們很努力地尋找圖片作者

可還是有部分圖片無法找到原作者

如有冒犯請及時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田縣旅遊局 的精彩文章:

在古田穀口,這名台灣女子竟被當地人當作親祖婆

TAG:古田縣旅遊局 |

您可能感興趣

兒玉源太郎小傳:殖民台灣的日本第一智將,擊敗俄國的豐臣秀吉
兒玉源太郎有什麼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