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今年你最不應錯過的「文明盛宴」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今年你最不應錯過的「文明盛宴」

被稱為「今年上海最令人期待的展覽」——「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於6月28日正式在上海博物館開展,為公眾帶來一場「文明的盛宴」。

百物展

原文:《「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展:再現人類歷史發展的相似性和相關性》

本報記者 杜娟

「上下兩百萬年,橫跨五大洲,幾乎涵蓋了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所有重要文明的遺迹和遺物,力圖全面生動再現人類和世界的發展軌跡——這是一個學術性很強的展覽。」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指出,此次展覽貼合了近幾十年來史學界研究的潮流,體現了一種宏大的整體史觀。人類歷史有不同的路徑,但其中表現出一些相似性,而這些相似性則基於人類的天性。各個地區因為不同的地理環境、歷史背景、文明背景,都有各自的路徑。在整體史觀的影響下,學術界力圖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完整圖景。他認為,這種整體史觀的研究可以從兩個角度切入,一個是發現其中的相似性和相關性,一個是揭示其不同之處。兩者互補得好,將有助於我們認識一個更完整的世界史。這個展覽側重了第一個角度,即相似性和相關性,其文物的挑選是比較成功的,裡面有很多故事可以講。應該說,這個展覽的重點是講故事,並不以藝術和藝術史為標準。可以看出來,側重歷史背景和社會關係,遴選文物更注重文物的歷史價值,這正是大英博物館展覽風格的集中呈現。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2010年,時任大英博物館館長的尼爾·麥瑞格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用100件文物講述跨越200萬年的世界歷史,並且儘可能地涵蓋地球上所有地區出現過的文明。該館於2014年推出了世界巡展,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轟動效應。作為大英博物館世界巡展的第9站,此次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展期將從6月29日持續至10月8日。

本次展覽按照時間線索,劃分為九個部分,從人類文明鴻蒙初開時期直到我們創造的當今世界,通過來自大英博物館100件(組)難得一見的藏品,向人們講述一部悠久而豐富的濃縮世界史。開幕當天,此次展覽的第101件展品也正式揭曉——一枚由此次展覽的100組文物精心構圖而形成的「二維碼」,成為這次上海展覽最特別的展品,。

除了序廳中古埃及的「佘盆梅海特內棺」之外,100件(組)文物被分成了八個部分布展,主題分別為:開端、最初的城市、權力與哲學、儀式與信仰、貿易與侵略、適應與創新、邂逅與聯結和我們製造的世界。各種展品既按時間順序擺放,又以人類文明發展的軌跡為引導,體現了一種宏大的整體史觀。

可以說,「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濃縮的歷史。這些物品涉及200萬年以來人類發展的各個時段、各個地區、各種材質,共同詮釋了人類如何改造世界、世界又是如何塑造人類的漫長曆程。比如,距今約120~140萬年前來自坦尚尼亞的奧杜威手斧,是人類先祖有意識製造的最古老的工具之一;公元前700-前600年的「大洪水」記錄板,用楔形文字記錄了類似於《聖經》的「諾亞方舟」故事,時間上卻比後者早了約400年;約公元前1280年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再現了古埃及法老王的黃金時代;葉門出土的公元100~300年的阿拉伯銅手,作為信徒獻給神靈的供品,反映了該地在前伊斯蘭時代的本土宗教信仰,等等。展品中還包括9件來自中國(含第101件)的展品,其中有良渚文化的玉琮、西周早期的沬司徒疑簋(康侯簋)、商周時期的青銅鎛、東漢釉陶六博俑、唐三彩文官俑以及元青花瓷盤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楊志剛館長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編寫過一套名為《世界分合》的書,提出研究世界歷史有分與合兩個角度。這個展覽就是講世界的「合」。以展覽中的一些展品為例,如中國產的太陽能節能燈具,作為科技轉化而成的產品出口到國外,體現了不同地區的交流。又如展品中的霍克森胡椒瓶,被發現於英國霍克森,是羅馬帝國時期的日用品。但是我們知道,胡椒是通過貿易從東方的印度傳到西方羅馬帝國並成為當地人的必需品的。再如,展品中的元青花盤是絲綢之路上的典型器物,當時被外銷到中東,而元青花盤上的藍色鈷料卻又是從中東進口到中國的。以上這幾個例子都體現了自古以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

同樣的,大英博物館策展人貝琳達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她對記者表示,此次展覽與人類創造有關,從人類最早製作使用的石制工具,到太陽能燈具這樣的現代科技產物,代表著人類創造並克服技術困難,並促進著不同文化之間的關聯,展示了人造物品的獨特魅力。「我們用這些物品講述豐富多彩的故事,介紹世界各地的多種文化,更重要的是展現了歷史上的一些重要時刻或特別的歷史瞬間,比如兩種不同文化首次相遇的瞬間,或者那些富於創造力的天才改變藝術和科學發展方向的時刻。所有物品都是為了告訴我們,無論何時何地,人類都面對著相同的問題,懷揣著相同的希望。」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65期第4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李冬君:宋朝,何以成為封建時期的「新社會」?
7天6國,「趕場」的安倍在G20上難成「主角」
未來,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在海上!
疲弱待復甦的世界經濟,最需一劑良藥
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濟南火車站,後來它沒了

TAG:社會科學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觀後思
觀展——大英博物館百物展(一)
立夏至,孟夏百物滋,白茶春茶季結束,飲一杯春茶,不失好時節!
百物看世界 | 跨越200萬年,大英博物館藏品展即將來港
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慘遭破壞,曾一片繁榮景象,現數百物種已滅絕!
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慘遭破壞,曾一片繁榮,現數百物種已滅絕!
夢生百物心中傲
ゆうきまさみ繪製京極夏彥「虛實妖怪百物語」漫畫,水木茂登場
科學家警告:地球上百物種被吃滅絕,人類將成為最後滅絕的物種?
人類將在最後滅絕嗎?上百物種被吃滅絕,地球命運掌握在人類嘴裡
一則暖心小漫畫《情人百物語》:租的男友是個妖
百物養生 莫先固齒
平安百物語 | 青行燈全新番外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