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性也好,毒舌也罷,評論已經成為綜藝節目的一條經脈

知性也好,毒舌也罷,評論已經成為綜藝節目的一條經脈

傳媒大眼導讀

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觀眾不缺少獲得快感的媒介渠道,而正是因為這種獲取過於便捷和繁多往往容易導致選擇的失靈和愉悅感的降低。這種麻木或失調的背後其實是娛樂商業生產的多次重複消解了意義解讀的重要性,使受眾迷失於淺表化的快感中。

作者:張?原(太原師範學院文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來源:影視強音

(shouwangyingping)

近年來的電視,評論已然成為它最重要的一種話語方式,從最初的電視新聞節目不斷走向深化,目前廣泛應用於各類綜藝節目中,而綜藝又是近年最活躍的節目類型,所以這種影響力和輻射力呈現出兩個向度:對外直指受眾內心,塑造當下國人的文化感知;向內對媒介文化生態具有導向作用。

縱觀當下那些運用評論方式的綜藝節目,評論的樣式、對節目的價值以及意義建構都呈現出多樣化和複雜性的趨勢。

評論模式:綜藝節目框架下的融合要素

從節目形態來看,綜藝節目本身就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和類型,隨著媒介技術的進步,一些新元素納入其中,使其呈現出更加豐富的樣態。

近年來,綜藝節目在引進國外節目模式的基礎上逐步走向原創,開啟了中國綜藝節目的兩個時代——「大片」時代和「現象級」時代。這其中伴隨著對綜藝節目形態變革的強大市場動力和媒介內在需求,同時,火爆的收視率和巨大的商業成功也引發對當前媒介文化生態的深層反思。

在大投入、高技術、多明星、新主題等一系列節目形態層面的巨大變革下,節目元素的重組、融合和交叉就呈現出更多微觀層面的革新。

其中,評論也被運用在綜藝節目中,與綜藝節目常使用的情感、空間等其他元素不同的是,評論與文藝節目本身存在著表現形式和視聽習慣上的較大反差。

因此,評論介入綜藝節目,形成了多元素的相互交鋒、交融,又互為文本。按照評論主體的不同,評論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專人評論

從節目形式的設置來看,一些綜藝節目不僅將嘉賓作為節目的主要構成,而且將他們的點評作為節目的主要環節,儘管這些嘉賓身份多元,如在《中國好歌曲》《中國好聲音》《中國民歌大會》等節目中,他們的主要身份是導師,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對表演者進行篩選,要充分展現的是專業人士的「教」「引領」和「挖掘」的作用。

但不可忽略的是,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個體認識提供了一種評價標準,儘管在語言表述上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評論語言,然而對表演者藝術水平的評價、專業角度的比較這些最核心的內容,本質都是評論性的。

這些評價性內容最核心的是將評價者的主體性納入其中,從節目的結構設置上增加新的角色和層次。同時,從觀賞的角度極大地豐富了節目內涵,特別是對於一些選秀類節目,導師的評判不僅提供了專業的評判標準,更成為整個節目中體現節目品質、文化追求和價值導向的關鍵環節。

例如,在央視戲曲綜藝節目《叮咯嚨咚嗆》中,李谷一對尚雯婕用法語演繹傳統戲曲提出了批評:「你是中國人,要讓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並不是要唱外國歌。」

主持人評論

主持人在綜藝節目中的核心作用是通過主持風格、語言特色、體態神情等各種手段塑造和創造著節目的辨識度,特別是在節目中主持人往往通過對語言這一核心環節的把握,強化節目整體的戲劇性、敏銳度和觀賞性。

一方面,語言本身在節目中是一個顯性要素,它可以最直接地影響觀眾的觀感和認識。另一方面,語言又有著豐富的內涵、層次和表達方式。它既可以是敘述式的、抒情式的,也可以是評論式的或闡釋性的。

這就為主持人提供了極大的發揮空間,主持人可以將這些方式自由轉換也可以將其有效融合。這使得主持人在節目中既可以順利完成轉承啟合,又可以有效統領和提升每一部分內容,引領節目的走向。

從內容上看,綜藝節目中大量運用的都是敘述性語言,從表達方式上又側重於輕鬆的調侃式或親切的談話式,這種方式的長處在於能夠清楚地說明情況、調節氣氛、調動現場情緒,但最明顯的弱點在於易陷於平鋪直敘、不溫不火之中。

因此,評論式語言的介入就很好地調整了節目的語言結構,提振了話語力度。特別是在大量綜藝節目以插科打諢為主基調的表達方式中,將批評的犀利、尖銳和理性化融於輕鬆的表達方式中,構成主持人主持思想的精神主線和價值選擇。

除此之外,在選秀類節目中,主持人也將評論注入點評細節中,但不同的是,這類節目主持人的評論往往言簡意賅、點到為止,且只在某些情況下使用,在表達上較為隱晦和婉轉。

評論在綜藝節目語境中的

價值構成與意義建構

事實上,在電視節目商業困局的背後,是電視媒介在媒體轉型期自我社會功能、社會價值的失語。深處「互聯網+」時代的電視媒體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社會地位極具下滑之痛,它需要爭取的不僅是流失的觀眾和收視率,更需要重新發現和創造當下社會需求與媒介功能之間新的平衡和相互滿足。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評論介入綜藝節目,就不能再單純地被視作一種視聽感觀上的觀看亮點,而應把它放置於意義空間重構的社會學角度中來審視。

綜藝是電視節目中內容最豐富和龐雜的一類節目,它本身所包含的娛樂性、藝術性、文化性等基本特性,是當下中國傳媒文化生態最鮮明的標誌,因此,從本質上它就應該體現出精神層面對社會生活引領、認知和回應的擔當和體悟。

評論在綜藝節目中所體現的價值構成與意義建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文藝評論表達的創新重構了綜藝節目的敘事框架和意義生成。

從中國電視的發展歷程來看,綜藝節目在商業化大潮的席捲之下,一方面已逐步完成了市場化、商業化運作的成長曆程,成為電視產業化的一個重要標籤;

另一方面,在市場主導下的價值選擇上,綜藝節目也不斷陷入娛樂化、低俗化的困境中,觀眾在接受這些節目的同時,也發出了猛烈的批評和強烈的質疑。

這種口碑與市場兩極分化的現象既造成了電視文化生態的撕裂,也進一步加劇了國人精神與內心價值取向的彷徨。

與此同時,網路媒介又為多元化評論提供了更多可能,那些真正具有引領性的評論在傳播效果上受到了嚴重干擾。

事實上,在媒介融合的媒介變局中,文藝評論必須順應媒介樣態的轉型,真正發揮引領文藝走向、提升文藝品格的社會擔當作用。

媒介融合不僅拓展了傳播的渠道,也進一步加速了傳播的速度,因此,打破文藝評論在時間上的後置性、在傳播路徑上的距離,使之具備新媒體傳播的「嵌入性」、傳播的黏性以及傳播的即時性。

從這一層面來看,評論滲透到綜藝節目中,重塑了自身的傳播路徑和傳播樣態,也改變了綜藝節目的敘事框架和敘事視角。

例如央視的《中國民歌大會》,民歌展示是一條敘事主線,其中將賽歌作為故事化的敘事視角,舞台是最為主要的敘事空間,但是對內容的深度開掘或可視為對故事觀賞性的進一步提升,這檔節目通過將著名藝術家的評論解釋,評價不同地域的民歌特徵、特色,加深對歌曲的領悟、感受,改變了敘事結構,也從觀眾的個體情感層面引領到專業共識中,將模糊的個人感受上升到精準的藝術認識上。

由於評論的話語結構、樣式、語態的特殊性,打破了原本完全敘述性的敘事結構,製造出新的亮點。

與此同時,在評論的表達上還表現出鮮明的口語化、碎片化的特徵,更好地契合了媒介融合的傳播特性,提升了觀點傳播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有效性。

此外,由於評論深植於節目中,又大大提升了對受眾傳播的黏度,運用觀點的影響力吸引、擴展、穩定受眾的數量,建立以價值認同為基礎的受眾群。

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對媒介內容的接受過程本身也是一個意義建構的過程,評論介入綜藝節目讓這樣的意義生成空間不再是任由解讀者調度的意義符號,而是通過意義空間的再造使其對受眾具有反作用力,這種相互影響、相互回應的傳播模式拓展了意義生成的內涵和豐富性,甚至有時也會產生節目與觀眾之間的角力。

第二,價值傳播是綜藝節目文化品格與文化擔當的點睛之筆。綜藝節目中的評論在表現形式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點到為止,不長篇大論、不拓展開來;

二是夾敘夾議,敘述和評論相結合,注重在綜藝節目中的融入度,與其他節目元素有效結合;

三是口語化,自然表達的親切感以及現場點評的即時性,能夠獲得較快的受眾反饋和社會反響,大大提升傳播的效度;

四是個性化的表達風格,易於增強節目的觀賞性和節目特色;

五是各種評論類型的融合,在綜藝節目中評論者往往打破專業評論的壁壘,話語空間更加開放和包容。

綜藝節目中的評論在外在形式上打破了傳統文藝評論的篇章結構布局以及對理論依託的嚴格要求,同時又與網路媒體中個人觀點表達的隨意性、片面性、情緒化有顯著區別。

在內容的選擇上,它提供了綜藝節目與觀眾思想、情感的新勾連,最重要的是,這種評論可以超越單純的對感觀娛樂的沉溺,而是建構以價值目標為導向的精神向度。

這其中就可以充分表達和體現節目本身對文化品格、文化內涵的追求和取向,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綜藝節目中評論的導向性、思想性等內涵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觀眾不缺少獲得快感的媒介渠道,而正是因為這種獲取過於便捷和繁多往往容易導致選擇的失靈和愉悅感的降低。

這種麻木或失調的背後其實是娛樂商業生產的多次重複消解了意義解讀的重要性,使受眾迷失於淺表化的快感中。

因此,對於當下的綜藝節目來說,思想的引領性必須與藝術的高超表達深刻地融合在一起,為受眾提供真正的精神享受,引領當下的文化審美品格。綜藝節目只有在對思想引領的探索中,才能重新確立自我的身份認同以及與社會的相互關係,最終走出技術、商業的多重困局。

然而不能忽視的是,評論運用在綜藝節目中,功能和範圍是十分有限的,它並不是綜藝節目完全擺脫過度娛樂化的靈丹妙藥,它最重要的是體現了電視節目的文化情懷和文化擔當,開拓觀眾對意義解讀的空間,而非將評論當作博取收視率的重要手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大眼 的精彩文章:

網路高清機頂盒天貓魔盒遭全線下架,互聯網電視盒子難逃夭折命運?
商人重利輕核,官方緊抓導向,網文和二次元的影視化註定買櫝還珠
業內人士:演員片酬高達製作費的70%
文化類節目最怕成為小部分人的自我狂歡
《極限挑戰》已退出黃金檔,全明星綜藝限令成真,將是誰的風口?

TAG:傳媒大眼 |

您可能感興趣

作為綜藝節目導演,經過他手的節目都非常火爆,其原因是?
綜藝節目里的假正經是真的很讓人頭疼
又一綜藝節目遭到熱議,但卻不是什麼好話題,娛樂圈的水是真混
綜藝節目頻頻出現熱議,但卻都不是什麼好話題,娛樂圈的水是真混
她曾被周圍人非議和謾罵,後成為綜藝節目中的「毒舌」,活得真實
《熱血街舞團》真不是一個綜藝節目,而是反轉節目吧!
那些打死都不會上綜藝節目的明星,他們拒絕的理由真是奇葩
這些曾經的綜藝節目,若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還能否一戰
綜藝節目再扮經典角色,誰的變化最小呢?肯定不是蕭薔了
《極限挑戰》,最搞笑的綜藝節目之一,這一次卻讓網友們很生氣
朱亞文又火了,這次讓他火的不是作品,而是一檔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綜藝節目?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胡一天也許你不適合綜藝節目
從綜藝節目走向現實婚姻,這一對假戲真做的情侶終於結婚了!
綜藝節目很好看,但是錄製的過程中也是很危險的
你喜歡的綜藝節目,是他們深思熟慮的結果
這樣的綜藝節目,才應該上熱搜
樊玲參加綜藝節目,俯身的這一刻成為永恆,網友:不知覺按下保存鍵!
終於等到易烊千璽上綜藝節目了,結果是這麼一個節目,心疼千璽
錄綜藝節目被屢屢冒犯,這些愛豆新人時期竟有這樣的經歷?
《嚮往的生活》它不僅僅是一個綜藝節目,而且還是一門講人生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