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個情商,就別玩朋友圈分組
前幾天,一位博士網上徵婚,6天內被騙了7400多元。
起因是博士在某徵婚網站上添加了清純妹子的微信,兩人相談甚歡,女生讓博士給她發520塊的紅包,因為自己想發到朋友圈炫耀。
主動要求發朋友圈的舉動,讓博士對女生的好感倍增,他覺得既然發了朋友圈,就等於公開承認了他們的關係,不會被當成備胎,很靠譜。
之後,女生開始頻繁在朋友圈秀恩愛,博士也對她深信不疑,對女生幾乎是有求必應。
直到事情敗露,博士才恍然大悟。
原來妹子的朋友圈是分組可見,她同時和N個男生聊天,只有發紅包的人,才能看到她朋友圈的專屬「秀恩愛」。
朋友圈分組可見,這個功能大家一定不陌生。
對大多數人來說,微信早已不是私人的交友空間,朋友圈也不僅是發給真朋友看的,老闆、同事、客戶、暗戀對象、備胎……都是圍觀觀眾。
於是 「分組可見」,這一看似不起眼的設置,恰好容納住了朋友圈裡的七十二變。
表弟剛上大學的時候特別靦腆,看到喜歡的女生迎面走過來都會臉紅。
那時他暗戀一位學姐,相互加了微信卻從來沒說過話。
但他每天都會密切關注學姐的朋友圈動態,像做閱讀理解一樣從字裡行間研究學姐的心情。
有一天,學姐發了一條朋友圈,大意是好無聊啊,想去看電影。
表弟立馬網購了兩張電影票,晒圖發朋友圈說「被人放鴿子了,有沒有人想一起去看電影啊」。設置了分組對學姐一人可見。
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十分鐘後,表弟的朋友圈裡毫無動靜。
他又刷新了一下朋友圈,發現一個學長在學姐的狀態下留言,買了XXX的票,去不去看?
學姐回了一個字,好。
表弟心碎了一地,默默刪掉了那個分組可見的電影邀約。
可能每個有暗戀對象的人都有一個這樣的分組,裡面只有孤零零一個人,卻塞滿了你所有的關注。
點開ta的朋友圈,裡面的每一句狀態你都爛熟於心,每一張照片都是載入完畢。
你發了好多條只對ta可見的朋友圈,看似毫不經意的一字一句中,都是你欲說還休的心思和惴惴不安的期待。
其實表弟的遭遇不算最慘,至少學姐的朋友圈是開放的,他還可以沒事進去遛一遛,時刻掌握學姐的情感動態,分析學姐的口味偏好,沒準哪天就逆襲成功。
有些人的暗戀對象,朋友圈就是白茫茫的一片,提示你「就算加了微信,你也別想踏進我的朋友圈。」
之前,我真的以為朋友圈空白的人,就是從來不發朋友圈的。
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在閨蜜的手機上看到了當時暗戀對象的朋友圈,裡面滿滿當當的都是生活的瑣碎記錄。
而在我的手機里,什麼也看不到。
原來有的人不是不發票圈,只是你不在可見的分組裡。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我對你設置特別關注,你卻對我設置分組不可見。
還有一種分組可見,經常出現在情侶之間。
有一個戀愛達人曾經跟我說,男生是很笨的,有時候你生氣了他也不知道,但為了這麼一點小事就跟他吵架又太作。
所以呢,有些話不好意思直接說,你就發朋友圈僅他可見,單獨對他說。
直男朋友們,這下知道為什麼你們的女朋友為什麼每天發那麼多朋友圈了吧。
朋友圈,是最能體現「因人而異」的地方。
我曾經採訪過一位女生,她可以算得上是大神級別的人物。
她的朋友圈有十幾個分組,每一個分呈現的,都是她不同的人設。
在好姐妹看到的朋友圈裡,她張牙舞爪,上午吐槽同事甩鍋、下午大罵老闆傻逼。
在同事和老闆看到的朋友圈裡,她熱愛工作,無條件為公司打廣告,還時不時幫老闆孩子比賽拉個票。
在男神看到的朋友圈裡,她端莊大氣,不是在花藝課上插花,就是在咖啡店裡看書。
在前男友和一般好友看到的朋友圈裡,她是標準的白富美,要麼在麗江古鎮里撐著油紙傘漫步,要麼就在三亞的沙灘上曬日光浴。發一張自拍,角落裡都會不經意間露出一個閃瞎眼的LOGO。
其實很多照片不是當天拍的,她有專門的照片庫,就是為了保持朋友圈更新內容的精彩度。
聽她挨個展示完朋友圈後,我目瞪口呆。
和她聊天的兩個小時里,她一直把手機放在手邊,屏幕一黑她就立馬摁亮,生怕錯過一條消息。
每天在朋友圈裡活得精彩的人,八成很無聊吧。
而把「分組可見」玩出這麼多花樣的人,一定更無聊。
千萬別小看朋友圈分組,一個不留神,它就能讓你體會什麼叫世事無常。
在某論壇看過一個帖子,博主發了一條吐槽老闆的朋友圈,酣暢淋漓地罵了老闆一通。
本來想設置對老闆不可見,沒想到手一抖,設成了僅老闆可見。
結果第二天,他就被老闆叫到辦公室單獨會談。
還有一個小姑娘,和閨蜜鬧了點不愉快,心裡憋著氣,屏蔽掉閨蜜發了一條吐槽的朋友圈。
沒想到五分鐘之後,閨蜜直接甩過來一張截圖,正是她發的那條狀態。
看熱鬧的不嫌事大,你把撕逼的證據都公之於眾,還怕沒人去通風報信嗎?
最搞笑的是我的一個同事,他將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朋友圈的工作分組裡是看不到私人的生活動態的。
有一次公司聯誼,他認識了隔壁部門的一位女同事。加微信時,他習慣性地將女同事分到了工作組。
可之後在微信聊天中,兩人聊得非常投機。同事一直猶豫著要不要將女同事從工作組移到私人組,以便於進一步發展。
於是他就反反覆復地將妹子從工作組移出去又移回來。
不巧的是,女同事恰好也對他有興趣,有事沒事經常會翻翻大神的朋友圈。
於是戲劇性的一幕就出現了,女同事上午刷到的朋友圈還是寥寥幾條公司動態,下午就變成滿滿當當的生活照秀場。
關鍵是這種操作反反覆復,如同精神分裂。
一下子看得見,一下子看不見,傻子都知道他被分組可見了啊。
有的朋友喜歡把父母單獨分組,熬夜、泡吧、秀恩愛的狀態會屏蔽掉父母。
微博上有一個菇涼,半夜錄了一首歌,自我感覺非常好,特意曬在朋友圈。
第二天起來,發現一堆點贊評論6666中間出現一股泥石流。
父親大人:「唱一千首不如好好考一個司考證!」
原來她忘記把父親移進家人群了。
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共同說明了一個道理,別在朋友圈耍聰明。
以偽裝、隱瞞或者抱怨為目的的「分組可見」,就像在朋友圈安放了一個定時炸彈,說不定哪天就得罪了同事,疏遠了朋友,傷害了親人。
更多人的朋友圈可見分組裡,只有自己。
現在的朋友圈裡,真正的朋友極少,如果頻繁地袒露心聲,或者經常表達負面情緒,會讓人覺得不成熟,甚至會顯得很矯情。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將朋友圈關閉,寧願自說自話也不願被人看笑話。
既然不能讓大家喜歡全部的樣子,不如就展示給他們想要的樣子吧。
大概每個人都會更加傾向於把令人喜歡的一面展現出來,把平凡的沮喪的自己藏起來,然後在沒有人看到的那個「分組可見」里肆意釋放。
那些分組可見的、三天可見的、白茫茫一片的朋友圈;
那些鎖掉的、刪掉的、關掉又打開的朋友圈;
都是不想被新認識的朋友知道的過往,都是堵在心頭無可發泄的情緒。
通通都關起來,不想被人看到。展露出來的,永遠是元氣滿滿的、刀槍不入的、全新的你。
可是,發一條狀態前花那麼長的心思去設置分組,仔細篩選,忐忑地分析哪些人可以看,哪些人不能看,到發送前的那一刻,你還有傾訴的心情嗎?
這樣小心翼翼地經營著朋友圈的你,看起來真讓人心疼啊。
希望有一天,我們發的朋友圈都不再分組可見,所有說的話,都是真心話。


※一個叫奧斯卡的男人決定去偷架直升機,轟炸國家最高法院
※囂張的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懂事的家長
※人永遠需要兩種能力,好好說話和情緒穩定
※宋慧喬宋仲基結婚:最好的愛情一定是對等的
※二十年後,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犬夜叉?
TAG:牛人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