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互聯網巨頭扎堆語音音箱?

為什麼互聯網巨頭扎堆語音音箱?

阿里殺入智能音箱,巨頭基本扎堆湊齊了。

隨著天貓精靈涉入智能音箱,幾大互聯網巨頭好像扎堆完畢。從亞馬遜、蘋果、BAT、京東等,都已推出相關產品。

立馬有人跳出來說,除了蘋果,其他公司都做不好,因為它們沒有「硬體經驗」。

其實單就硬體來說,根本沒障礙。不要說已賣到近千萬台的亞馬遜,牛逼的蘋果、百度、阿里、騰訊們,熟悉產品的京東們,喜馬拉雅以及更多即將進入其中的公司,就算華強北的各路英豪,接下來給你攢些牛逼的產品,都不難。

難在硬體之外。這也是目前為什麼互聯網企業率先殺入其中的原因。

那是因為,單純的音箱就算做得再牛,如果只是聽聽歌,播報一下簡單的天氣,或者給孩子講幾個故事,想要出貨還是挺難。這種功能,手機都可以實現,雖然簡單了些。

互聯網企業扎堆的原因,在於智能音箱是一個巨大的服務整合入口。

所謂服務,對於巨頭來說,對應的是2B的基礎設施部分,比如大數據、雲計算、ICT等。如果拎出來AI來說,更多是語音、圖像、演算法、計算、大數據等;2C的部分,當然是娛樂、應用及各種O2O化的生活服務了。

你看亞馬遜、阿里、百度們的產品里,不就是如此嗎?

你應該能體會到普通的終端企業想涉足,其實真不容易。單純整合2C服務是不那麼難,可直接嫁接一些應用,比如美團點評、口碑之類。但若想整合更多,實現複雜的AI功能,就不容易了。普通的終端企業在AI維度上,沒有多少積累,語音方面可能還好,但是演算法、計算、大數據等方面,沒有積累,幾乎不可能。

當然可以跟巨頭合作。但是,這個階段,你沒有多少議價能力,因為你所要整合的資源已遠遠超過平常的供應鏈概念。這背後涉及測試成本、時間成本、溝通成本,當然有採購成本,每個方面都有許多不確定性。

不要覺得很輕鬆,一些看似簡單的AI平台,背後會消耗大量計算資源,調動海量的數據。谷歌阿爾法狗與騰訊絕藝背後有大量處理器、伺服器、數據支撐以及鏈接能力的支撐。普通的終端企業做硬體可以,搞成AI終端就難了。

初期的AI音箱應該不會那麼消耗那麼多資源,但它背後整合的基礎設施與服務能力是大門檻。就是說,目前這個階段,普通應用開發者、終端企業、內容企業想獨立涉足AI音箱領域,並且能持續商業化,還不現實。

而且,這個領域雖然很熱鬧,實際上,面前並沒有什麼成熟參考,更多還是探索之中。對於那些主要依靠硬體出貨獲利的企業來說,存在很多風險。

上面提到的互聯網企業,除了喜馬拉雅之外,都有比較強大的基礎支撐。其實,喜馬拉雅的音箱用途相對較窄,更側重音樂音頻,缺乏更多應用場景,它的智能化程度還很有限。

這個話題其實跟外界當初質疑谷歌做硬體一樣。谷歌做過手機、眼鏡、VR,還搞過無人機、無人駕駛等等。這類產品同樣沒有參照。而且,谷歌身居安卓生態中心,它若不提前下手,在產品形態、軟硬體標準等方面形成哪怕粗糙一些的參考方案,整個產業鏈很難快速起來。

互聯網巨頭們涉足AI音箱,還只是一個開始。只所以選擇首先音箱切入AI,根語音在AI幾大要素中的演進速度較快有關。它相對已經成熟,做為商業化入口的價值開始明朗。

而且,相比其他圖像、雙手操控,語音入口確實有種種超越的優勢。空間越複雜,越能發揮優勢。某種程度上,它能解放我們的雙手,解放我們的眼睛,當然也能解放我們的雙腳。在一定的環境中,語音的操控具有相當的便利性。

手機的操控更多還是雙手與眼睛。而且,它裡面隱含著諸多學習障礙,區隔了無數的用戶,導致平台無法真正撮合他們與一些服務。

比如實際生活中,中老年人與孩子因為輸入法或者學習成本較高,無法了解更多服務。而語音入口的成熟,很多時候可以超越這種限制。

如此,你就能發現,AI音箱等形態的產品,可以降低民眾接觸互聯網服務的門檻。等於說有拉新功能,也能讓每個用戶接受更多服務。如此,互聯網巨頭們就能將自己平台中的各種碎片化服務整合到這一入口,並將種種服務納入到他們龐大的基礎設施管道中去,從而也可以攤薄它們的運營成本。

這當然只是巨頭們AI戰略的一小部分,更側重智慧家庭的入口應用層面。這個場景,這個階段,更能發揮AI的價值:一是家居環境相對封閉,更適合語音的環境;二是初期它能整合智慧家居與許多日常生活服務,切實可行。

可以確信,隨著AI各要素技術面成熟、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會有更多應用場景搭建出來,也會誕生更多終端。

目前說誰牛逼其實沒有多大意義。未來的競爭,這些巨頭應該也會形成不同的路徑。在我們看來,大致會有以下幾種:

1、谷歌、百度、微軟們開放平台之路:更側重AI基礎設施、雲端一體的開放平台,面向更多行業、大眾的更大規模的開放之路;

2、亞馬遜、阿里、京東們的場景化之路。它們會依託自身的商業平台,依託自身海量用戶鍛造平台,觸達應用,最後也會走向開放之路。你能看到阿里不僅布局端的部分,還有它一貫擅長的平台部分,它背後也有獨立的AI平台。但相比谷歌們,它們最終也很難真正脫離自身平台;

3、小米、蘋果們的路徑。它們會佔據無數的家庭。之所以小米列在前面,因為它比蘋果具備更大的智慧家居生態支撐;

4、更多細分領域的垂直型的平台路徑。

當然,中短期,我們確實更相信具有AI技術要素、商業化平台要素、用戶與數據要度的路徑會更有活力,它們不愁出貨。但是長期而言,一定會有超越傳統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開放平台,展示出AI時代更強大的統攝力。

不過說到眼前,關於智能音箱的市場行情。老實說,亞馬遜出貨雖已近千萬台,但我們並不看好本地多家公司智能音箱的銷售,包括價格一下打到499元的天貓精靈X1。這不是產品本身的問題,而是家居環境中的人群,對這一入口所能產生的剛需還很弱。年輕人更喜歡手機,可見的未來也不可能被取代,智能音箱更多還是娛樂功能;而中老年人對於更多o2o服務的依賴並不那麼重,孩子的應用場景就更窄。而且,它缺乏移動性,很難觸達即時性的服務。因此,可以斷言,很長一個周期,它更多還是扮演手機入口的補充。

夸克點評。覆蓋百家、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創事記、騰訊、搜狐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夸克點評 的精彩文章:

共享單車「清場論」背後:冷冷的資本暴力
夏普不告海信了!HTC連虧8季;亞馬遜要買Slack
富士康內部大曝腎8 蘋果供應鏈掌控力衰了

TAG:夸克點評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巨頭都在賣音箱?
智能語音產業井噴:AI音箱與藍牙音箱同場「互撕」
客廳電視迴音壁你買對了嗎?帶你玩轉迴音壁音箱!
音樂香薰儀藍牙音箱
除了智能音箱 語音技術到底還有什麼用?
哈曼卡頓發布智能音箱新品 搭載谷歌語音助手
電腦音箱有雜音怎麼辦?電腦耳機或音箱有雜音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音樂愛好者的福音:黑膠唱片與藍牙音箱「在一起」了
智能音箱的血海江湖,互聯網巨頭誰終將勝出?
互聯網公司做的智能音箱,最後都變成了藍牙音箱
手機語音助手與智能音箱功能衝突?有了語音助手還要智能音箱嗎?
管理好自己的電腦音頻,選好音效卡、音箱、耳麥那點事
為什麼錄音棚都有好幾對監聽音箱?
四大智能音箱語音助手測試 誰最聰明?
獵戶語音OS:華為AI音箱背後的聲音
如何選購音效卡和音箱?
谷歌將推帶7英寸屏幕的智能音箱:內置語音助手
帶屏智能音箱或被音箱電視顛覆
索尼音頻新品:播放器、耳機、音箱都在這
巴掌大的音箱,百元價格卻能有千母音質體驗—榮耀音樂小巨蛋藍牙音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