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涼 談摺扇之雅

張涼 談摺扇之雅

談摺扇之雅

文 / 張涼

圖 / 本館館藏

許十明《探梅》

曹小弟制扇 梅鹿竹 古方頭

摺扇自宋代流傳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與更早流行的蒲扇、羽扇一樣,摺扇最大的用途是驅暑納涼,因而歷來一直有大規模的生產,產品大都屬於實用工藝品。這類摺扇雖無較高的藝術價值,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個時期的審美趨向和民俗風貌。

摺扇產生的初衷是引風。風,來源於自然,摺扇之風,因人們融於自然的情結,而成為對自然風的補充與延伸。藝術的滲入,使摺扇升格為雅物。夏日輕搖引風,引的是蘊含縷縷墨香的清風。

摺扇流行不久,就開始受到士大夫們的青睞。結緣文化藝術,使詩文書畫得以在摺扇上展現,又因扇面材質、形狀的特殊,扇面書法、繪畫在構圖、章法、技巧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式。工匠的卓越技藝和文人的高雅情操融為一體,使一把摺扇的降生,儼然手藝人與藝術家之間的一次文化雅集。書畫摺扇從實用工藝品中脫穎而進入藝術的殿堂。

藝術品的雅俗之分,在於作者的文化修養與創作初衷。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談到摺扇雅俗時說:「今吳中摺扇,凡紫檀、象牙、烏木者,俱目為俗制。惟棕竹、毛竹為之,稱懷袖雅物。」然筆者以為,僅以材質區分摺扇之雅俗,是遠不夠準確和全面的,竹子風骨清嘉,製成扇骨纖而不柔,色澤光潤且易於把玩,實為制扇第一等材料,而烏木、紫檀等材料,若形制文氣,與扇面書畫相配諧調,也可以十分雅緻,反之,若是竹骨造型花俏、做工粗糙,也不會因材料是竹子而脫其俗庸。

制扇材料均來源於自然界,其本身是沒有雅俗之分的,唯以形制、刻箑、書畫等後天人為的因素,來區分其雅俗。一把摺扇,若題材庸俗討巧、造型粗笨、做工匠氣,則少有雅士喜愛;若造型簡括、線條流暢,書畫表現更多的是清新脫俗的人文精神,才是雅品。

從扇骨材質、形制、規格看摺扇之雅

宋代以前,日本、高麗已有摺扇,扇骨多為七股或更少。元代至明代初期,扇骨股數有九、十一、十五、十六四種,九、十一者,扇長大多一尺以上,扇骨稀疏且粗厚,顯得笨重,而十五、十六者,扇長大多九寸五分上下,收攏時扇面較窄,小骨篾薄質輕,十分秀雅。明代崇尚素凈、輕簡的摺扇,這與文人淡泊出世的人生態度有關。

清代摺扇往往做工精細,形制複雜,且常於箑邊用各種名貴材質鑲嵌出繁複的圖案,今人雖嫌此類摺扇製作過於複雜,但也嘆服其精工巧思和圖案紋飾的細緻、對稱之美。

民國時期,在延續清制扇骨的同時,更多採用明代馬牙、古方等傳統形制,九寸五分者居多,扇骨多為十六股。另有三四十股者,是民國摺扇的一大特色,小骨薄如蟬翼,合攏,厚不過半寸,箑邊寬不過三分,尤其顯得輕巧靈秀。

摺扇到現代,進入了一個海納百川的寬容時代,扇骨的長短、寬窄更為自由,材質、制式更趨豐富。

鄔西濠《張志和詞》

曹小弟制扇 鳳眼竹 古方頭

清代、民國至現代,諸多文人畫家不僅創作了許多扇面珍品,還參與了扇骨形狀的設計,使摺扇藝術品更臻完美。

扇骨作為手工藝品,其材質、造型是否適合使用、欣賞、把玩,是區別優劣的重要方面。作為藝術品,制式、線條等設計效果則更為文人所看重。由明代流傳至今的經典制式,如古方、挑蹬方、馬牙琴等,因其造型簡潔樸素、線條暢而不滯,深得文人雅士稱嘆,那些線條生硬、稜角過重、寬大厚實的扇骨則雅味索然。

從刻箑、鑲嵌看摺扇之雅

箑邊鐫刻山水花卉詩文,始於明代,明代竹刻屬鼎盛時期,名家不可勝數。刻箑是對素骨摺扇的藝術深化,畫稿、題句均由文人構思完成,十分講究。對一把摺扇而言,刻箑得當、清氣、雅緻,將大增其色,但若題材庸俗、題句乏味或構圖失調,刻箑則成畫蛇添足,摺扇也難脫俗品。

清代至民國,箑邊上可見萬字紋、回形紋,刻工極繁,又有在漆骨、烏木箑邊或小股上鑲嵌螺鈿、翡翠等,精工細作,多數行家以此類扇品過於精細而將其歸入俗品,但藝術的形式應該允許其多樣化存在,若雕刻、鑲嵌合理,色彩清新淡雅,這類摺扇也是上品。其內涵品高,即使飾以金銀,亦不失清雅。

葉鴻平《寒香》

梅鹿竹 琴式小葫蘆頭 翁方綱書稿 余仲嘉刻骨

擅長刻箑的竹刻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書畫金石家兼擅竹刻,另一類為專職竹刻家兼能書畫篆刻。書畫金石家往往以刻章之法鐫竹,追求金石韻味,其作品率真古樸,更易歸入雅品;職業竹刻家則以竹刻為生,也具備書畫方面的修養,與書畫家聯袂創作亦屬普遍。

從書畫角度看摺扇之雅

文人書畫,是摺扇最主要的藝術成分,宋代《詹東圖玄覽編》談到扇面作為書畫藝術載體:「馬遠竹鶴、馬麟桂花二冊,本是一摺疊扇兩面……」摺扇之雅美,引得許多文人題句作畫於其上,「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等詩書畫俱佳的文人的參與,更使摺扇於咫尺之間涵養深厚的文學與藝術之風。文人於摺扇之上的揮灑是無為的、如清泉流淌,因而,摺扇之風被稱為清風、雅風。

扇面書畫屬於小品,由於扇面形狀、摺痕、尺幅的限制,藝術表現並非易事。內容要以小見大、技法上要不失筆墨韻味,這些都是扇面書畫的難點。不是每一種書畫題材都適合扇面,風雅的摺扇書畫也總會迴避那些庸俗或激烈的題材。

鄭慕康《探雪圖》

螺鈿漆骨 如意頭

也有一些至俗的題材,藝術上表現得不俗,依然是雅的。比如齊白石常以青菜蘿蔔、酒徒小販入畫,但絲毫不影響高雅的藝術氣息,筆墨不多,卻能以簡勝繁,臻入妙境,而若以邪甜俗賴的筆法寫高士,依然面目可僧。在筆者收藏的成扇中,有一件鄭慕康先生中年時期的作品,很特殊,漆骨嵌螺鈿,如意頭,扇面繪以園林雪景仕女,畫面的天空部分用金粉敷滿,這是常人極少用的畫法,按理應該是很俗氣的,但畫家處理得宜,紅色的衣服和金色相協調,漆黑的扇骨和扇面形成黑白灰,色調統一,更妙的是讓金色成為整把扇子的中間色。富貴而不失清雅,是最為不易的。鄭慕康是中國現代著名畫家,曾為上海國畫院畫師,擅人物畫,又通詩書,此扇充分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修養和高超的繪畫技能。

張士東《白居易詞》

民國 菠蘿漆 馬牙頭

摺扇書法以寫於摺痕內折條處為宜,正草篆隸等均可,謀篇布局、經營位置以能遵循一定的章法、字形略小者為佳。扇面繪畫的用色以清淡素潔為上。摺扇為夏季用品,冷色調更顯清氣,秋葉紅花等暖色調若點綴適宜,也能見其雅韻。扇面繪畫大都出自江南名家手筆,江南山低綿美、湖澤廣布,雨豐露潤,草木滋榮,扇面布局以山水畫中的平遠法為最適。無論寫意還是工筆,於尺素間而生湖山夢繞,愈加平添摺扇的靈動和雅緻。

摺扇形制、刻箑、書畫諸方面的雅俗是不易區分的,不同區域審美取向不同,作者文化修養、創作初衷有異,收藏者的雅俗觀,時尚風潮等等因素,使得摺扇的雅俗難以明斷,在文化藝術百花齊放的今天,應以寬容的眼光看待摺扇藝術品。從藝術專業的角度而言,雅而美的摺扇,符合藝術的審美,這種審美是後天的、依循藝術規律的,但仍有另一種審美的存在,即人們與生俱來的對美的直覺。符合藝術審美要求和直覺審美要求的摺扇,則是雅俗共賞的藝術珍品。

二〇一四年五月於香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州蘇扇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TAG:蘇州蘇扇博物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摺扇:羽扇綸巾,笑談浮塵
門道文化:摺扇,羽扇綸巾,笑談浮塵
六位手拿摺扇的古裝女星,蔡少芬霸氣,劉詩詩儒雅,她最英氣!
姑蘇摺扇:方寸之間的煙雨江南與文人氣韻
陳喬恩拿摺扇,安以軒拿摺扇,楊冪拿摺扇,卻全都輸給了她拿摺扇
鄧改山:摺扇賞析
手持摺扇的女星:陳喬恩霸氣,張鈞甯驚艷,到趙麗穎卻畫風突變!
男星穿白衣古裝手拿摺扇,蘇有朋高貴儒雅,陳曉氣場強大!
摺扇:夏日裡的優雅
古裝劇中拿摺扇的女星,陳喬恩霸氣,王麗坤嫵媚,最後一位好浮誇
摺扇收藏,夏日裡的優雅
扇子有風——曹祐福戊戌摺扇精選
摺扇在手就知有沒有?李沁嬌美,葉璇風流,楊冪陳喬恩比帥
靖王妃王凱參加活動,一身白衣手持摺扇,網友:翩翩佳公子
四大手持摺扇的國漫美男,張子凡氣質不俗,翩翩公子段雲帥出天際
美物賞析 折一扇,等一人。小葉紫檀雙面百寶嵌摺扇
謝楠手拿中國風摺扇顯古典氣質 與鄰座虞書欣「撞鞋」尷尬
摺扇搖曳花嬌欲語
新倚天「趙敏」的摺扇笑,周芷若的哭泣妝,卻都不及殷素素的顏值
夏天養君子蘭,1個方法,不黃葉,不夾箭,葉子挺拔如摺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