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清代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張照臨米芾墨跡

張照(1691-1745),字得天,號涇南,亦號天瓶居士,江南婁縣人,清朝大臣。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南書房行走。雍正初,累遷侍講學士。聖祖訓士民二十四條,世宗為之注,題曰聖諭廣訓,照疏請下學官,令學童誦習。復三遷刑部侍郎。十一年,授左都御史,遷刑部尚書,疏請更定律例數事。大學士鄂爾泰初為雲貴總督,定亂苗,稍收其地,置流官。既而苗復叛,揚威將軍哈元生、副將軍董芳討之,不以時定。上責鄂爾泰措置不當,照素忤鄂爾泰,因請行。

十三年五月,上命照為撫定苗疆大臣。照至貴州,議劃施秉以上為上游,用雲南、貴州兵,專屬元生;以下為下游,用湖廣、廣東兵,專屬芳:令諸軍互易地就所劃。元生、芳遂議村落道路皆別上下界,文移辨難。照致書元生等,令劾鄂爾泰。會高宗即位,召照還,以湖廣總督張廣泗往代。上怒照挾私誤軍興,廣泗復劾照謬妄,元生等並發照致書令劾鄂爾泰事,遂奪職逮下獄。

乾隆元年,廷議當斬,上特命免死釋出獄,令在武英殿修書處行走。二年,起內閣學士,南書房行走。五年,復授刑部侍郎。照言:「律例新有更定,校刻頒行諸行省,期以一年。舊輕新重者,待新書至日遵行,不必駁改;舊重新輕者,刑部即引新書更正。庶一年內薄海內外早被恩光。」特旨允行。上以朝會樂章句讀不協節奏,慮壇廟樂章亦復如是,命庄親王允祿及照遵聖祖所定律呂正義,考察原委。尋合疏言:「律呂正義編摩未備,請續纂後編。壇廟朝會樂章,考定宮商字譜,備載於篇,使律呂克諧,尋考易曉。民間俗樂,亦宜一體釐正。」下部議行。七年,疏請矜恤軍流罪人妻孥,罪人發各邊鎮給旗丁為奴,其在籍子孫到配所省視,旗丁不得並沒為奴。尋擢刑部尚書,兼領樂部。民間貸錢徵息,子母互相權,謂之「印子錢」。雍正間,八旗佐領等有以印子錢朘所部旗丁者,世宗諭禁革。都統李禧因請貸錢者得自陳,免其償,並治貸者罪。至是,照言印子錢宜禁,如止重利放債,依違禁取利本律治罪,禧所議宜罷不用,從之。九年十二月,父匯卒於家,照方有疾,十年正月,奔喪,上勉令節哀,毋致毀瘠。至徐州,卒,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謚文敏。

照敏於學,富文藻,尤工書。其以苗疆得罪,高宗知照為鄂爾泰所惡,不欲深罪照,滋門戶恩怨。重惜照才,復顯用。及照卒,見照獄中所題白雲亭詩意怨望,又指照集憤嫉語,諭諸大臣以照已死不追罪。後數年,一統志奏進,錄國朝松江府人物不及照,上復命補入,謂:「照雖不醇,而資學明敏,書法精工,為海內所共推,瑕瑜不掩,其文採風流不當泯沒也。」

照通法律,工書法,尤精音律。嘗與庄親王奉敕查明《律呂正義》源委;又參修《一統志》。亦作曲,著有《月令承應》、《法官雅奏》、《九九大慶。及《勸善金科》十本,《昇平寶筏》十本,《曲錄》均為供奉內廷搬演而作。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張照冊頁

延伸閱讀

張照與康雍乾三代帝王的書法交往

張照是清代著名書法家,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多有書法交往,深得康雍乾三代帝王尤其是乾隆帝的肯定。本文首先依據康熙、雍正御賜張照匾額、對聯及張照為康熙書法作跋,為康熙雍正璽印書寫篆字等事例,揭示了張照與康熙、雍正的書法交往;其次以張照在乾隆初年到乾隆十年去世前的奉敕作書、乾隆在張照去世以後欽定張照書跡成《天瓶齋法帖》、乾隆集張照所書聯句製成春帖子詞,以及在張照書法作品上大量題跋等方面事例,揭示了張照與乾隆的書法交往;最後依據康雍乾三代帝王對張照的重視,尤其是是乾隆帝對張照書法的充分肯定,以及清人對張照書法的評價,揭示了張照書法引領乾隆朝前期官樣書風的事實。

張照(1691-1745)字得天,號涇南,江蘇婁縣(今屬上海市松江區)人,康熙四十八年進士,雍正十一年官刑部尚書,因撫定苗疆無功,被革職拿問。乾隆七年,復任刑部尚書。乾隆十年卒,謚文敏。張照於康熙五十四年四月入南書房,直至乾隆十年去世,三十年間一直侍從康熙、雍正、乾隆身邊。張照與康雍乾三代帝王頗多書翰交往,其書法尤其得到了乾隆帝的推重。

一、與康熙、雍正的書法交往

1.與康熙的書法交往

張照於康熙四十八年十九歲時考中進士,此年四月,張照入翰林院,改庶吉士。清人葛虛存在《清代名人軼事》中記載了張照上殿謝恩的情況,「(張照)十八捷南宮,選庶常。時未奉欽點,尚書仰奏云:『臣張照年幼,未嫻吏治,懇恩教習,願盡中秘書。』帶領官掖之不起。聖祖顧左右曰:『小蠻童乃頗有膽』,笑而頷之。」[1]此說雖未見正史記載,然轉選庶吉士,張照上殿謝恩是題中應有之義,言張照於此時得見天顏,還是妥當的。

張照真正為康熙帝所熟悉,或言二人的書法交往,則開始於張照入直南書房的時候。《松江府志?張照傳》中說:「入直南書房,聖祖仁皇帝見其書法類岳頒,召問年齒,又命講《尚書》二典、《中庸》,照一一奏對,溫旨嘉獎。尋試諸詞臣於保和殿,列上等。」[2]孫岳頒以書法受知於康熙帝,張照向孫岳頒學習書法而能相似,[3]無疑加深了康熙帝對他的印象。

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帝曾賜張照父親張彚手書匾額及對聯。《松江府志·卷首?宸翰》記曰:「御書『世澤堂』匾,又御書『白簡風生台閣氣,青編月照聖賢心』對聯,康熙五十八年八月初八日賜刑部郎中臣張彚。」[4]清代帝王多有贈大臣御書匾額和對聯的形式以示對大臣的恩寵。按清制,張彚所任刑部郎中為正五品官,職級不是很高。康熙帝是否因為張照的因素而賜予張彚以上書跡,已經無從考證,但終是張照家族的榮譽。張照於康熙五十四年入直南書房後,每年都扈從康熙帝去避暑山莊。在避暑山莊時,張照為康熙作書侍候筆墨,此事在《天瓶齋書畫題跋》有記載。「聖祖仁皇帝於蘆膜上書蘭亭,走昔廿五六時扈從避暑熱河,曾得仰見日月光華,三十餘年猶在心目。」[5]張照侍候筆墨,觀康熙揮毫,亦可為二人翰墨交往之雅事。

康熙六十年,張照跋康熙帝御書「福壽」兩字,則可見康熙對張照書法的欣賞與肯定。《天瓶齋書畫題跋》有《御書福壽二大字跋》云:「御書福壽二大字,章粲雲漢如青赤二氣為景星,慶流子孫,如竹葦兩草之被甘露。欽惟皇上好古嗜學,寶由天縱,雖聖藝兼備猶輯熙殫心。昔唐太宗學二王書,《寶章待訪錄》謂破紙斷麻取而華國,今皇上錫民福而平天壽,於茲六十年,為周秦兩漢唐宋元明諸帝之所未有,御筆超絕,又合古來帝書臣書兩俱第一。……辛丑元日,翰林院檢討充南書房常直官臣張照恭記。」[6]張照此跋多作奉迎語,而「又合古來帝書臣書兩俱第一」一句引古人論書典故,贊康熙帝之書為古來帝王第一,同時自言自己之書為古來臣子第一,頌聖之時,亦可見其自信。

康熙六十年,張照又奉敕作篆字「戒之在得」,以為康熙帝刻璽用。據《秘殿珠林?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冊》所記,「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聖祖仁皇帝命大學士王頊齡、王掞、尚書王鴻緒至南書房,諭以明年為康熙六十年,採擇經語可刻小璽者。諸臣尊旨恭擬進呈,具不當意。有頃,硃筆擬出『戒之在得』四字,諭云:『朕之得於天者厚矣,自古帝王所稀有也。朕今何思何慮,惟守宣尼四字明訓。』諸臣拜手嘆美,僉云:『聖德如天,優入聖域而好學不倦如此。』明年五月,在避暑山莊命臣照篆文,梅玉鳳刻璽。」[7]張照的篆書能被康熙帝制璽用,足見康熙帝對其書法的肯定。

張照於康熙五十四年四月入直內廷,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駕崩,八年間一直隨侍康熙帝身邊。《得天居士集》《聖祖仁皇帝輓詞四章》第四章曰:「臣本吳幽介,書名十九齡。南宮親舜日,東壁與天星。八載隨巡幸,今宵隔杳冥。六臣齊慟哭,龍影沒風霆。」[8]詞義悲婉,可見其哀。

2.與雍正的書法交往

張照於雍正元年五月官贊善,為從六品,而到雍正十一年已官刑部尚書,從一品。雍正帝即位之初對張照頗為欣賞。清人葛虛存在《清代名人軼事》中記曰:「世宗即位後,偶問張文和,『廷臣中有通禪悅者否?』答曰,『族侄照,曾閱內典。』因召對,即問曰,『視朕何人?』對曰,『是佛。』『汝自視何人?』對曰,『乾屎橛。』言下大契,即得放缺,十餘年位至卿貳。」[9]雍正十一年,張照參加雍正帝在宮中舉行的法會,被雍正帝收為門徒,得御賜「得意居士」名號。當時大臣被雍正帝收為門徒者僅三人,其餘二人為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10]張照為雍正帝知遇,於此可見端倪。

張照與雍正書法交往不多,見諸史料的蓋有四次。

其一是雍正元年正月,張照篆「雍正御筆之寶」,以為雍正帝制璽用。據《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載,「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懋勤殿首領太監蘇培盛交壽山石夔龍紐寶一方,上書朱字「雍正御筆之寶」。奉旨:篆樣呈覽過再鐫刻。欽此。於正月十九日翰林張照篆樣一張、技藝人滕繼祖篆樣一張、南匠袁景劭篆樣一張、刻字人張魁篆樣一張。怡親王呈覽。奉旨:張照篆樣文范,但筆畫微細,照袁景劭篆書的筆畫另篆。再,滕繼祖篆樣上『之』字篆法好些,問張照『之』字篆法有講究。欽此。於正月廿二日翰林張照篆樣二張、技藝人滕繼祖篆樣三張、南匠袁景劭篆樣三張、刻字人張魁篆樣三張,怡親王呈覽。奉旨:准張照古篆『雍正御筆之寶』。將『之』字下橫取平,選吉時照樣鐫刻。欽此。於正月廿九日照翰林張照篆樣鐫刻奉山石『雍正御筆之寶』一方,怡親王呈訖。奉旨:特將此寶樣好生收著。欽此。」[11]張照篆書「戒之在得」,曾為康熙帝制璽用,此次書篆字復用為雍正帝制璽,可見其書法也是為雍正帝所肯定的。

其二是雍正二年九月,張照曾作硯賦呈雍正帝御覽。據《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所記,雍正二年「九月初四日翰林陳邦彥來說:奉怡親王諭,抄得唐人硯賦兩段,做得硯賦八首等語。總管太監張起麟呈覽。奉旨:准唐人硯賦二段,其年號照御筆落款。欽此。於九月初八日陳邦彥、張照、楊芳聲,效力寫字人潘其位各寫得硯賦一張,呈覽。」[12]

其三是雍正元年十月,雍正帝賜張照御書及對聯。據《松江府志?卷首?宸翰》載:「御書『瀛海仙班』四字,又御書『卿雲呈爛漫,威鳳吐雍喈』對聯。雍正元年十月初六日,賜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講臣張照。」[13]雍正賜張照御書及對聯,固為張照之榮譽,然亦可見二人筆墨交往。

其四是雍正十一年七月,張照書雍正御制《金丹四百字》。據《欽定石渠寶笈續編?張照書金丹四百字》云:「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朔日,御制。臣張照恭錄。」[14]張照書此《金丹四百字》是否為奉敕所書,是否呈雍正帝預覽,目前已不得知,然此事仍不失為二人書法交往之一例。

二、與乾隆的書法交往

1.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張照與乾隆的書法交往

雍正末年至乾隆九年近十年的時間裡,張照與乾隆之間翰墨交往十分繁密,或張照奉敕作書,或乾隆御賜張照對聯條幅墨跡,或乾隆與張照之間唱和,凡此種種,君臣交誼於此可見一斑。[15]

就掌握的資料來看,張照與乾隆的書法交往最早在雍正末年。當時身為皇子的弘曆作《九符》,由張照書丹。這件事情《石渠寶笈》中有詳盡的記載。《石渠寶笈》所錄張照書九符冊既署皇四子撰,又署刑部尚書張照書,其時間大略可定。張照於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始任刑部尚書,至雍正十三年五月赴苗疆,八月雍正崩,張照奉旨回京,後被革職下獄,直至乾隆元年九月出獄。由此,張照書九符冊當在雍正十一年十二月至雍正十三年五月間,也就是說最晚在雍正十三年,張照與當時身為皇子的乾隆已經開始了書法上的交往。

乾隆二年到乾隆九年,張照書寫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不少為奉敕書寫,乾隆對張照書法的倚重,於此可見。其中頗具代表性蓋有如下數種:乾隆二年四月,張照書《博學鴻詞》;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張照隨從乾隆帝行耕耤禮之後,書《聖主親耕耤田頌》,進呈乾隆皇帝;三年三月二日,張照陪同乾隆帝祭奠孔子之後,書《聖祖視學講經書賦》,進呈乾隆皇帝;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書康熙、雍正、乾隆《耕織圖詩》,並繪《耕織圖》;七年,張照墜馬傷右臂,以左手作《御制落葉詩》六首及唱和詩;八年六月十五日,張照奉敕撰書《重修盤山雲罩寺舍利塔碑記》;八年十一月七日,張照書《御制立身以至誠為本論》;八年十二月,張照與梁詩正、勵宗萬、張若靄等人奉敕編撰《秘殿珠林》;八年,張照奉敕書御制柳絮詩五首;九年正月初一,張照奉敕撰並書《觀音大士廟碑記》;九年二月十日,張照等奉敕開始編撰《石渠寶笈》;九年六月,張照奉敕為乾隆《九思圖卷》題詩;九年夏,張照奉敕為乾隆《三餘逸興圖卷》作贊;九年七月,張照奉敕跋乾隆《澄海樓圖卷》,並書乾隆八年時在澄海樓所作詩聯;九年八月,張照與梁詩正、勵宗萬、張若靄等人跋乾隆《臨李公麟女史圖並書箴卷》,諸臣跋語由張照書寫;九年九月,張照和御制詩並奉敕題余省《東籬秀色圖軸》;九年九月十六日,張照與梁詩正、勵宗萬、張若靄奉敕跋乾隆《臨文徵明五君子圖卷》,跋語由張照書寫;九年十月,張照奉敕書《乾隆御制盛京賦》;九年十月,張照隨駕赴翰林院,奉敕作應制詩一章,並書諸臣和詩。

張照在乾隆年間奉敕書寫了大量的應制文字,當時的大臣中亦有精於文墨者,然這類的書寫任務乾隆帝卻多交給張照,乾隆帝對張照書法的認可和推重於此可見。

乾隆帝對張照的倚重,張照常奉敕作書可為一個方面,而乾隆賜與張照大量的御制墨跡,更可見乾隆帝對張照的重視和恩寵。乾隆五年至乾隆九年,乾隆帝賜給張照大量的御書詩詞、對聯、匾額等墨跡,其間恩遇,一時無兩。

乾隆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乾隆帝賜張照御書「春送來一門吉慶,天賜與兩字平安」對聯;六年二月,賜張照御書「飛白看雲」四字,又賜御書唐杜甫《飲中八仙歌》一卷;七年三月,賜張照《御制玉蘭詩》墨跡;七年十月,賜張照《御筆梅花水仙雙清圖》一卷;八年六月,賜張照御書扇兩柄;八年仲秋,賜張照《御制玉瀑詩》四冊;九年二月,賜張照《御筆仿沈周筆意水墨枇杷》一幅;九年四月十五日,賜張照《御書蘭亭序》一冊;九年六月,賜張照《御筆風雨歸舟圖》一副;九年十二月,賜張照《御書古香晚翠圖》一副及《御制宴江南文武將士詩》一章。如果說以上僅僅是乾隆帝給予親近大臣的一般賞賜,那麼張照在乾隆九年染疾時,乾隆帝於十一月初七日親自作詩安慰張照,則更見君臣際遇。其詩序云:「尚書張照偶患胸膈之疾,賜醫調理,聞頗以止酒斷腥為苦,詩以解之。」詩曰:「名醫今世孰歧黃,安得青囊繋左肘。昌陽引年訾醫師,韓子以是相深咎。酌中用之斯在人,上藥詎非延生偶。(嵇康《養生論》不知有餚糧無充體之益,但謂延生非上藥之偶)邇來謝病掩寓扉,臨池應澀蘇黃手。乳酥溫甘益心神,不如芻豢徒悅口。聞五食丸最利膈,尚忌鮮腥與醇酒。如受二戒卿所云,(張照奏摺中即使膈不時愈,而私幸已受菩薩二戒云云)於此起心分別否。慧識早已逮法幢,欲措一辭吾何有。頗記宣尼尚有言,下學上達終須守。」

2.張照逝世後乾隆對張照的懷念

張照於乾隆十年初去世後,乾隆帝對張照念念不忘,不僅為其專刻法帖,更集其墨跡為春帖子詞,並在其書跡上作大量題跋,以為懷念。這些活動一直持續到乾隆五十五年。

乾隆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張照逝世後的十二年,由乾隆帝欽定的《天瓶齋法帖》刻成,並摹勒上石。乾隆朝,乾隆下詔為大臣刻帖,張照是第一個。

除了降旨為張照《欽定天瓶齋法帖》之外,在張照去世後,乾隆帝又三次以張照春聯字和千字文字集成春帖子詞。在乾隆帝看來,張照所書的春聯即使歲久而舊亦不忍棄,蓋張照之筆墨精神深契乾隆帝之心,故能喜歡張照墨跡如此。

乾隆二十九年,乾隆帝第一次集張照春聯字制春帖子詞十七首。「向愛張照書,凡屏扆殿壁間,長幀巨幅多其奉敕書者,每見輒裒為卷帙收弆。其所書宮廷楣牖春聯,因歲久更易新者,所司以其舊版呈閱,請毀之,余曰不可。縑素雖剝蝕,而筆墨精神故完好,……爰次其大小行楷,差為七等,得字四百有奇,並於幾暇仿春帖子體,集成五七言詩十七首,裝池作巨卷,並命董邦達繪歲朝圖卷首,以志履端佳興。」

第二次是在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帝再次集張照春聯字,並製成春帖子詞十三首。他寫到:「甲申春曾集張照所書宮殿春聯為春朝吉語,裝成巨卷,亦既敘而藏之矣。茲復輯其舊書御園楣牖聯句,得三百字有奇,仍依前體,集為五七言詩十三首,聯屬裝池,與前卷並弆。……」

第三次乾隆帝集張照書法成春帖子詞時間沒有明確記載。據《石渠寶笈續編》所載,乾隆帝集張照草書千字文成春帖子詞四十首,並記曰:「以下於敏中摹張照草書,旁註釋文。集張照春聯字成春帖子,嘗一再試之,茲閱石渠寶笈所藏張照草書千文兩卷,用筆圓勁可愛。……因恍然曰;昔周興嗣可集散字為千文,則今日者,奚不可集千文為春帖子……?爰以幾暇復依前體集五七言各二十首。」乾隆在張照去世後三次集其所書為春帖子詞,固可認為乾隆懷舊,而乾隆之所以懷舊,張照翰墨文章深得乾隆帝推許當為其主要者,而臣子能得此際遇,亦為佳話。

從乾隆四十一年到五十五年,乾隆帝多次對張照書法進行題跋,對張照的書法大加讚譽。乾隆四十四年,乾隆帝作詩懷念張照,詩云:「書有米之雄,而無米之略。復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羲之後一人,舍照誰能若。即今觀其跡,宛似成於昨。精神貫注深,非人所可學。……」在題跋中,乾隆帝以張照之書法過於米董而為羲之後一人,將張照推倒了有清以來書法第一人的位置,對張照書法的推重已臻其極。

乾隆五十一年十月,乾隆帝跋張照臨《顏真卿爭座位帖》(黃臘箋本)。其中有言曰:「米芾有臨本爭座位帖……。茲張照所臨……摹仿逼真,得平原之筋髓。米跡雖未見,有過之無不及也……。」又曰:「此卷結體運筆頗覺流麗,得魯公神韻。香光自跋中有此臨本,略存優孟衣冠俾後之覽者。知顏書於郁屈瑰奇之中,自具柔倩綽態,是則魯公知己之語,蓋自道其得心應手之妙。然以余視之,終遜照之兩卷也。」乾隆認為張照所臨《爭座位帖》超越了米芾、董其昌二人,不僅是乾隆個人識見,劉墉、阮元對張照臨《爭座位帖》亦多有讚譽。阮元在《石渠隨筆》中談到:「張文敏(照)臨爭座位帖,……筆力直注,圓健雄渾,如流金出冶,隨范鑄形,精彩動人,迥非他跡可比。內府亦收藏董文敏爭座位稿,以之比較,則後來居上,同觀者無異詞,不觀此不知法華庵真面目也。」[16]劉墉《劉文清公遺集》中有《題張照臨座位帖》四首,其中有「真卿書稿前無古,臣照臨撫又逼真。不用鏤鎪自奇峭,縱然含蓄倍精神。求之宋後固難匹,即在唐時亦絕倫。符采煥呈歸寶笈,昔人何必勝今人。」[17]以劉墉之識見,有如此評價,可見張照書法之高度。

三、餘論

張照的書法在清代有著重要的影響。劉恆在《中國書法史·清代卷》中,從書法史的角度概括了張照在清代書壇的地位。「在康熙末到乾隆初的帖學書風轉變過程中,具有明顯作用的當屬張照的創作實踐和乾隆弘曆對趙孟釷櫸ǖ耐浦亍! [18]誠如劉恆所論,張照的創作實踐在康熙末到乾隆初的帖學書風轉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通過對張照於康雍乾三代帝王的書法交往的考察來看,康雍乾三代帝王尤其是乾隆帝對張照的書法是十分肯定且推重的,而帝王的推重更進一步擴大了張照的影響。清人梁巘在《評書帖》中云:「董元宰、張得天直接書統,卓然大家。元宰魄力弱於得天。」梁氏又雲,「張得天學字無多家數,少年學董,老年學米,遂成大家,並無與抗行者,無他,止是入門正,執筆好耳。然其字雖健,卻不粗野,有含蘊,極蒼秀。」[19]清人崇彝論張照書曰:「文敏書名本為清代諸家之冠,此尤其致精之作,真可與松雪香光爭席。」[20]既然能與「松雪香光爭席」蓋可見張照學董之妙。清人楊恩壽論張照書法時更言張照「識見高于思白多矣」,於張照書法大加讚譽。他在跋《張照臨董文敏輞川詩冊》云:「思白取法松雪,迨成家後輒詆松雪,自謂過之。得天取法思白而自謙光自抑絕不矜誇,並自雲形穢,其識見高于思白多矣,迄今趙董張三家之書俱在,平心論之,思白未必高於松雪,得天亦未必稍遜於思白,誇者不必誇,謙者亦不必謙也。」[21]上述三人所評,或有過譽之處,但亦能客觀地反映出張照的影響。

由於帝王的推重和內府對張照書法的搜求,竟使當時很多人偽造張照書法牟利。一些官員亦不明其偽,將這些冒充張照的書法進呈乾隆,「伊齡阿進張照字,七種皆偽作,不堪廁石渠,均擲還之……。」並詩曰:「張照雖成古,今人曾與居。且休論彼徳,實卻愛其書。好惡可不慎,豪厘紛已如。廓填呈七種,假象乃全虛。豈識西清昔,依然前席初。笑斯雖細事,未易面欺予。」[22]伊齡阿進呈張照字,無外乎博乾隆歡心而已。以伊齡阿所進者皆偽,可知乾隆知張照書之深,亦可知其時張照書法之貴。而且張照又常為乾隆代筆,康南海曾記曰:「從來書畫名家均有代筆,……乾隆之書多出自張得天之手,……。」 [23] 君臣之間的關係,乾隆對張照書法的認可,此又為一證。

關於清代書法,後人多論於康熙時代學董,於乾隆朝則以趙孟釵校肝邸F涫登〕櫸ü桃哉暈冢磺〕跗諶肥且哉耪帳櫸縹械摹F艄υ裕壩星灝朔ǎ怠⒂菏背跎卸桑搜贗礱魑錇垡病U耪蔗刃耍匝彰字不笠哉遠斐汕∫懷傺櫸紜8瞧涫閉成財阜,發於文藝,但貴四平八穩。而成法之中,又必微存變化之致,始不流為印版排算之死模樣。此變化也,正寓於繁規縟矩之中,齊民見其跌宕,而帝王知其馴謹焉。」 [24] 張照書法能在乾隆朝成為官樣書風,其自身的書法水平自然是主要因素,然其書法為當時康雍乾三帝,尤其是乾隆皇帝喜歡,則是決定性的因素。(梁繼)

注釋:

[1][9]《清代名人軼事》,葛虛存輯,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3年;

[2]《婁縣誌·張照傳》,陸錫雄等纂,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3]關於張照向孫岳頒學習書法的情況,《皇清誥授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內廷供奉刑部尚書加五級總理樂部大臣特贈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謚文敏顯考涇南府君行略》有較詳記載,「先祖初官刑曹,先大夫隨任入國子,時長洲孫公岳頒為祭酒,粵東張公德桂為司業,入試皆第一。孫公擅書名,見先大夫書擊掌賞曰,『華亭復得一思翁矣。』初先大夫六七歲便學作擘窠大字,臨古名跡,雜置之人莫能辨,至是經孫公指授,書益工。」載《雲間張氏族譜》,清同治甲戌重輯,蔬香別墅藏本。

[4][13]《松江府志》,孫星衍纂,嘉慶二十三年刻本;

[5] 張照《思敬主人蘆膜帖跋》,見《天瓶齋書畫題跋》,載《中國書畫全書》第八冊,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

[6]張照《御書福壽二大字跋》,見《天瓶齋書畫題跋》,載《中國書畫全書》第八冊,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

[7]張照、梁詩正等撰《秘殿珠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8]張照《得天居士集》,道光戊申重刊本;

[10]李文海《清史編年?雍正朝》載:「雍正十一年,雍正帝在宮中舉行法會,召集全國有學行的僧人參加。雍正帝親自說法,收門徒十四人,庄親王允祿號『愛月居士』,果親王允禮號『自得居士』,寶親王弘曆號『長春居士』,和親王弘晝號『旭日居士』,平郡王福彭號『如心居士』,大學士鄂爾泰號『坦然居士』,大學士張廷玉號『澄懷居士』,左都御史張照號『得意居士』,文覺禪師元信雪鴻,悟修禪師明慧楚雲,妙正真人婁近垣,僧超善若水,僧超鼎玉鉉,僧超盛如川。計親郡王五人、大臣三人、僧五人、道一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11][12] 朱家溍《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第一輯),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14]《張照書金丹四百字》,見《欽定石渠寶笈續編》,載《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5]張照在乾隆年間的書寫情況、乾隆帝賜張照的御制詩詞聯匾等墨跡情況、乾隆帝題跋張照書法情況詳見梁繼《張照年譜》,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

[16]阮元《石渠隨筆》,南京圖書館藏阮亨揚州珠湖草堂刻本;

[17]劉墉《題張照臨座位帖》,見《劉文清公遺集》,清道光六年丙戌刻本;

[18]劉恆《中國書法史·清代卷》,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9]梁巘《評書帖》,見《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

[20]崇彝《選學齋書畫寓目筆記》,民國十一年壬戌刻本。

[21]《眼福編》卷六《張文敏公臨董文敏輞川詩冊跋》,見清楊恩壽《坦園全集》,清光緒刻本;

[22]《清代御制詩集》四集卷九十二,見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

[23]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見《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

[24]啟功《論書絕句》,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0年。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張照寫經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張照冊頁

大臣張照臨米芾墨跡

張照《楷書武侯祠記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王升的行書《首夏帖》
四體書法:唐詩三百首
北魏《城陽王元壽妃菊氏墓誌》
了解古繪畫家:六朝三傑,五代四大家,北宋三大家,南宋四大家,元四家,四大名僧,清末三大家等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朱元璋下棋輸給大臣大怒,大臣說了7個字,朱元璋龍顏大悅
晚清老照片:王公大臣出鏡,李鴻章最威風
朱元璋下棋輸給大臣大怒,大臣道出7個字,卻讓朱元璋龍顏大悅
朱元璋請大臣們吃大魚大肉,劉伯溫不動筷對徐達說:皇上要殺人了
慈禧六十大壽將至 李鴻章每天在北洋大臣衙門練習磕頭
皇帝金鑾殿前照顧小圈子,跋扈大臣暗地裡連殺七個王
清代大臣王頊齡書法墨跡欣賞
正德演義:皇子朱厚照已經失蹤,宮中大亂,大臣四處尋找朱厚照
歷史照:內閣大臣袁世凱促成「退位」,山西王閻錫山日軍軍部受降
朱元璋問大臣昨晚在幹啥,大臣回2字,朱元璋龍顏大悅:賞!
朱元璋請大臣吃飯,有素有肉,劉伯溫冷汗直流:要大禍臨頭了!
朱元璋反腐殺大臣後,大臣老婆說一句話,朱元璋下令:厚葬大臣!
朱棣請大臣吃西瓜,大臣看到瓜皮:吾命休矣
清朝的北洋大臣是李鴻章,南洋大臣是誰?
朱元璋寫了1副對聯,大臣一腳踢翻,朱元璋非常高興竟大大封賞
雍正為何最為欣賞漢族大臣張廷玉?晚年張廷玉自己總結出兩條原因
末大臣考察照:李鴻章之子訪問西點軍校,康熙六世孫參觀劍橋大學
曹魏四大託孤大臣之一,曾擊敗蜀漢大將張飛,曹操稱他「千里駒」
乾隆60歲大壽,劉墉送一桶生薑大臣嘲笑,為何乾隆卻龍顏大悅?
朱元璋宴請大臣,皇后給劉伯溫一個梨兩顆棗,劉伯溫立馬告老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