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2016年9月19日,小蟻科技推出了旗下的第一款微單相機YI-M1,從而為中國的照相機發展史樹立了一塊新的里程碑。

在攝影從膠片向數碼轉換的過程中,也出現過幾十種國產數碼相機,但是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引進散件、國內組裝,即使是引進最新的機型,一旦「國產化」完成投產,也已經落伍。由於不掌握核心技術,這些「國產」的數碼相機不可能更新換代,只能被市場上日新月異的新機型所淘汰。而且國外廠商早就算計好:這種引進的機型想要賺錢,價格就與原廠相差無幾,很難佔領市場;要打價格戰,引進產品必然虧損。經過無數的挫折與失敗之後我們才終於明白,數碼相機是光、機、電、數一體化的產物,要想生產數碼相機,可以引進圖像感測器、圖像處理器、快門、調焦組件......,但是將這些硬體集成的方案、布局與結構設計必須由我們決定,特別是控制軟體、圖像處理軟體必須由我們編寫,我們才能真正掌控相機的特性、質量與市場定位,才能在與日係數碼相機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求得一席之地。

傳統的國產相機主要是光學與精密機械的產物,想要進入數碼相機的領域,必須跨越微電子與數字技術兩代,這不僅需要雄厚的資金,更需要足夠的勇氣,卧薪嘗膽克服「電」、「數」兩道難關。國內不乏先行者:海鷗拼搏數年推出自有知識產權的數款民用數碼相機,可惜生不逢時,遇到智能手機崛起。去年深圳的「大疆」與「智能科技」分別開發出M4/3系統的微單ZENMUSE X5與Z Camera E-1(圖1)。前者是無人機的部件,難以獨立運行,後者是一台以拍攝視頻為主的運動相機,而且只有機身,必須使用奧林巴斯或松下的鏡頭。這兩台相機攝影功能與生態系統並不完整,都只能算是國產數碼相機從一體機向可換鏡頭相機發展的一次試水。小蟻的誕生使中國影友可以欣慰的宣稱: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可換鏡頭數碼相機!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小蟻相機出手不凡,面世不到三個月,在世界著名的相機評測網站「DP Review的年終盤點中,YI-M1與著名的尼康D3400、富士X-A3、松下GF8一起入圍2016年度最佳入門可換鏡頭數碼相機。此後又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在2017年榮獲著名的德國「紅點」工業設計大獎(圖2)。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在促銷的網頁上小蟻破天荒地宣稱,這台相機是:「即使第一次使用微單的小白也能輕鬆上手的相機」,「讓攝影新手也能拍出專業水準的可換鏡頭相機」,「用智能手機用戶的習慣操控的微單相機」。相信關心國產相機的絕大多數攝影人都會問:這到底是一款甚麼樣的相機?他有何優點?有何不足?功能與精度如何?適於那些用戶群體?市場前景又怎樣?我們希望通過這篇測評能回答這些問題,以饗讀者。

一、簡潔的外觀與獨特的操控

我們收到的樣機是12-40mm 1:3.5-5.6及42.5mm 1:1.8的雙鏡頭套裝。塑料機身制出金屬噴砂的效果,有暴風黑(沉穩大氣)、冰河銀(生動時尚)兩種顏色,供不同的用戶選擇(圖3)。手柄包裹橡膠飾皮以便持握。機身與鏡頭造型極其簡潔,正面右上角鑲嵌著紅色的標牌,頗有徠卡的風範。外觀加工相當精緻,鏡頭的變焦環與對焦環阻尼適中,機身與鏡頭介面均可與奧林巴斯、松下產品互換,感覺不出精度的差異。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圖3:小蟻相機官方外觀圖

最令人矚目的是相機的操控制項:整個機身除鏡頭裝卸按鈕與快門與視頻按鈕之外,只有兩個按鈕:一個回放/拍攝切換紐,一個多功能扭(拍攝時調出調焦區,手動對焦時放大對焦區,回放時作為刪除鈕)。沒有菜單鈕與確認鈕,沒有四方向鍵......。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動可以調出各種圖標,通過手指點擊打開、選擇並確認子菜單的選項(圖4)。拍攝時觸摸屏幕可以從81個調焦區中觸摸預選調焦位置或直接點擊對焦拍攝。屏幕上只有光圈、快門與曝光補償三個可選觸摸區,紅色為選中,白色待選,灰色為不可選。除此之外可通過屏幕上下的字元顯示相機11種主要工作參數(圖5)。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剛拿到相機,這種別具一格的操控方式曾讓筆者束手無策,熟悉之後才恍然大悟:這正是「用智能手機的方式操控相機」,讓「初次使用相機的小白也能輕鬆上手」。這恐怕也是令「紅點」大獎加分的重要原因吧!

最後還必須提到小蟻的產品說明書,它類似於手機的說明書:全部說明書只有19頁,與拍攝相關的內容(從設置拍攝模式到視頻回放)只有6頁。測光模式、對焦模式、文件格式、白平衡等概念隻字未提。看起來有些離經叛道,但是實際想想,當今一個攝影小白拿著數百頁單反說明書能看懂的不到百分之一,能看完的不到千分之一。於是多數人乾脆不看!小蟻將最必要的基礎知識凝縮在6頁中,讓初級用戶能一氣哈成,真正掌握,倒不失為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的做法。

二、精心選擇的機型與功能

小蟻面世後有人吐槽:「YI-M1是「忽悠」百姓,由於4/3系統成像難敵全畫幅與APS-C,因此絕不向攝影小白推薦此相機」。筆者卻認為小蟻的選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4/3系統由於晶元小難於放大到30英寸以上,但是該系統1600萬像素的照片能充分滿足20英寸(半米)輸出的需求。請問1000萬中國影友(包括使用4000萬像素全畫幅相機的老鳥們)有百分之幾經常需要把照片放大到A3(17英寸)?!。在滿足像質的前提下,4/3系統的小巧、便攜及低成本卻是任何APS-C與全畫幅望塵莫及的,這恰是多數百姓(尤其是攝影小白與女性用戶)所看重的因素。此外各種規格的可換鏡頭相機中,只有4/3系統的鏡頭介面技術是開放的,可以繞開其他卡口的諸多專利壁壘,充分利用前人的技術積累,降低設計的難度,可以直接使用O/P系統50多隻現成的鏡頭,打破新機型配套鏡頭的瓶頸。因此,小蟻不需要「忽悠」,也無需依靠特殊的「情節」,只要能充分滿足「第一次使用相機的年輕人」的需求,自然有自己的市場。相對而言倒是那些極力向攝影小白推薦全畫幅的老鳥們,有替外商「忽悠」的嫌疑。

YI-M1作為入門級的相機,功能配置如何?能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嗎?下面我們用同屬M4/3系統入門級的奧林巴斯PL8與松下GF8與小蟻YI-M1對比,評價小蟻的功能設置

(表1)三台相機性能對照表

從上表可見,小蟻作為入門級的相機使用了目前頂級的2000萬像素的圖像感測器,實現了4K超高請視頻拍攝,在2000元的機身上載入了奧林巴斯與松下萬元級高檔機的功能,這大約是「紅點」獎的又一個加分項目。此外在相機的測光、曝光、對焦、取景四大主系統中,YI-M1都達到了同行的相應水平,再加上獨具特色的「大師隨行」、通過微型USB口用移動電源充電,對於第一次使用相機的年輕用戶,YI-M1擁有相當的吸引力。

三、性能評測

功能到位,性能如何?是徒有其名還是貨真價實?我們將通過技術測試用數據說話【註:本文的全部測試均是在機身固件1.3.4、鏡頭固件1.0的基礎上完成的】。

既然用數據評價,就要有個標準,我們基本上放棄了中國數碼相機的行業標準:這個標準只是個市場准入的及格標準,表明相機是否「能用」。我們希望能用日本同級別的相機做參照,判斷Y1-M1是否「好用」。本應使用奧林巴斯的E-PL8或松下的DMC-GF8,但是苦於找不到樣機。筆者手下有奧林巴斯的E-M5,雖然比PL8落後一代半,但卻是4年前的高檔機。YI-M1作為2016年的入門機若能達到2013年奧林巴斯頂級機的水平,應當能令我們滿意了。

首先測試感測器的成像質量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噪點:幾乎所有可換鏡頭的數碼相機都有多種降噪的選項,而Y1-M1的降噪是由廠商預設的,用戶無法選擇。讓我們看看廠商是如何處理的?用不同感光度拍攝柯達Q-13的色卡或24色標準色卡。用IMATEST軟體讀出Q-13灰階中2—15級或24色色卡中的第4行2—5級灰階中亮度噪點「Y」在總像素中的平均值(圖6),得到如(圖7)所示的感光度—噪點關係曲線。圖上粗、細線分別表示24色色卡與Q-13測試的結果,兩種方法的結果相當一致:在YI-M1上廠商進行了強力的降噪,使噪點可以比E-M5減少兩檔左右。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動態範圍:在ISO200感光度下用包圍曝光拍攝柯達Q-13灰卡,用每個色塊直方圖的平均值與標準偏差作為該色塊的RGB亮度值與噪點值(圖8),得到兩台相機的感光晶元的特性曲線(圖9),並按照信噪比為1(相鄰兩級RGB極差小於噪點值)的原則判定其動態範圍。從圖中可見兩條曲線十分接近,伽馬值完全相同,暗區動態範圍均為-7EV,亮區動態範圍約為+4.3-4.6EV,E-M5略大。為了測試感光度對動態範圍的影響,用不同感光度拍攝INMATEST 36級的透明灰階(80db),再用IMATEST軟體直接讀出所攝影像在信噪比為1時的動態範圍(圖10)。測試的結果如(圖11)所示。圖中顯示出由於E-M5解析度較低,象元面積較大,E-M5的原生動態範圍比YI-M1略大。這種優勢能維持到ISO3200,此後由於E-M5較嚴重的噪點,導致動態範圍迅速下降。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色彩還原與白平衡:在陽光、陰天。白熾燈下用相機的自動白平衡拍攝愛色麗的24色色卡,用IMATEST軟體讀出18個彩色色塊的平均誤差與最大誤差及影像飽和度的相對變化量(%)判斷色彩還原的精度,讀取色卡2-5號灰階的色偏,判斷白平衡的精度(圖12),將測試結果列在(表2)中。從(表2)中可見E-M5的飽和度更誇張,小蟻比較平實。色彩還原與白平衡在日光下均很好,陰天時E-M5略好,白熾燈下小蟻明顯優於E-M5。三項平均小蟻略佔上風。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解析度:成像解析度見鏡頭測試部分。

處理器的運算能力

數碼相機是一個能照相的計算機,因此處理器的檔次與運算能力對相機的綜合性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佳能的EOS-M1、富士的X-PRO1都曾經因為開機慢、對焦慢飽受詬病。小蟻的處理器運算能力如何?

與E-M5比較,又處在甚麼水平?

我們在兩台相機的供電電路中串聯一個很小的電阻,用示波器測量電阻上的壓降(實際是監測相機工作中電流的變化)從而得到開機時間、自動對焦時間、快門時滯等諸多時間參數(圖13)。各種時間數據的對照如(表3)所示。顯然。小蟻使用的處理器運算速度比E-M5低得多,因此幾乎所有時間參數都受到影響。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小蟻的調焦速度與鏡頭有關,在良好的光線下,使用套機鏡頭調焦時間可以短至160毫秒,與E-M5持平。但是使用奧林巴斯的40-150或騰龍的14-150到長焦端,調焦時間長達600-700毫秒,E-M5也有類似的情況,但差異較小。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兩台相機的連拍速度都嚴重受到卡的讀寫速度限制。用Class4的卡小蟻的連拍速度只能達到4.5張/秒,連續拍攝5張後降到每秒1張,使用Class10 的卡連拍速度略超過5張秒,連拍7張後降到每秒2張。(圖14)是使用低速卡連拍的波形圖。(圖15)是兩台相機在SLIK SPRINT PROⅡ小型三腳架上使用1/15秒快門的加速度(黃線)與仰俯及側擺的震動角度(粉紅及青色線)曲線圖。從圖中可見小蟻的震動比E-M5更小,表明小蟻使用的快門減振性能明顯優於E-M5。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曝光精度

基於數碼相機的特點,無法使用傳統的快門測試儀及光圈面積儀測試其快門與光圈精度。相機的低速快門可以利用快門工作時的加速度曲線(圖15)計量,但是用此方法測高速快門誤差太大。我們設計以下方法測量光圈與快門共同作用的相對誤差,以判斷它們的相對精度:用美能達點測光表對白板測光,再用相同曝光量不同的光圈與快門組合拍攝白板,測試每個影像的曝光值,其間的差異就反映了相應光圈與快門組合的誤差。用小蟻42.5mm鏡頭分別裝到YI-M1級E-M5上,用F2、1/4000秒;F2.8、1/2000秒,......F22、1/30秒拍攝,將所得到的影像導入PS,可得到8組RGB亮度值,利用特性曲線(圖9),可以將每組RGB值轉換為曝光的誤差值(設正確曝光的亮度值為127,得到(圖16)所示的誤差曲線。進一步還可以求出誤差的平均值及最大、最小誤差(圖16中A、B、C、D點)對於平均誤差的相對值。因為平均誤差可以方便低用曝光補償消除,因此我們更關心相對誤差。(表4)列出用以上方法求出6隻鏡頭分別安裝在兩台相機上的相對曝光誤差。從(表4)及測試過程可見,在奧林巴斯相機上小蟻的鏡頭相對誤差較大,而在小蟻的機身上,兩種鏡頭的相對誤差沒有明顯的差別。測試顯示E-M5的1/4000秒嚴重超差(欠曝光),小蟻機身控制鏡頭電子光圈定位的精度與穩定性比E-M5差,但是仍然明顯高於機械光圈的精度。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曝光範圍:小蟻的說明書中並未標註測光系統的工作範圍。

小蟻沒有曝光鎖定功能,這應當算是其測光系統的一個缺陷。

自動對焦工作範圍:YI-M1說明書說自動對焦的工作下限可達到-4EV,實際用42.5mm F1.8鏡頭測試高反差對焦標板,ISO100,只能達到F1.8,6秒,相當於-0.8EV,這是小蟻說明書中唯一虛標的數據。實測E-M5自動對焦的亮度下限為ISO100 F2,16秒,相當於-2EV。

最後看看鏡頭的質量

國產的十餘個品牌,八十多種鏡頭中只有永諾與小蟻兩個品牌的6種鏡頭使用電子光圈並可以自動對焦,他們代表了國產鏡頭的最高技術等級。

據小蟻介紹:12-40mm的鏡頭採用11片9組的結構,使用了1片ED玻璃,1片非球面ED玻璃、3片非球面玻璃。42.5mm的定焦鏡頭,採用6片6組結構,也用了兩片高精度非球面,而且使用步進馬達對焦。其成像質量如何,當然分外令人矚目。我們將用以下的測試作出答案。同時還測試了同一級別奧林巴斯的14-42mm 1:3.5-5.6 ⅡR MSC 鏡頭,以便讀者比較。

解析度:用最高精度的JPG格式拍攝等效國際標準12233(最高解析度4000線寬/像高)的測試標版(圖),目視判讀其中心與邊緣的解析度,中心採用水平、垂直解析度較低的讀數,邊緣則讀出四角水平、垂直、傾斜方向中最低的四組讀數,再求其平均值。圖中顯示出兩隻變焦鏡頭及小蟻42.5mm定焦鏡頭的測試結果。

從圖中可見小蟻鏡頭在12mm短焦端設計十分成功,中心與邊緣都取得不錯的結果。兩隻變焦鏡頭在35-40(42)mm焦距段,分布曲線十分相似,解析度中等,但是邊緣與中心成像一致。在14-18mm的焦距段,小蟻中心略好但是邊緣卻明顯惡化,成為這支鏡頭的短板。令人欣慰地是小蟻42.5mm 1:1.8 的定焦鏡頭取得十分滿意的結果,從全開光圈開始中心一直保持高解析度,邊緣在全開光圈已經達到中上水平,到F2.8與中心相當接近。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小蟻採用2000萬像素的晶元,像素間隔僅有3.3μm,衍射極限光圈約為F12,因此在小蟻機身安裝的所有鏡頭使用F16、F22的光圈時,解析度都會明顯下降,測試結果也突出表明了這個問題。

YI-M1晶元的像素量比E-M5多25%,理論上,其攝影解析度應比E-M5高11%,但是在ISO200感光度下,用同一隻鏡頭在Y1-M1與E-M5兩個相機上測試解析度, 發現YI-M1的測試值僅比E-M5高出4%-6%。究其原因恐怕與YI-M1的強力降噪有關。為此專門用小蟻42.5mm定焦鏡頭的F8(最優光圈)在兩個相機上用不同感光度分別測試中心解析度,得到兩台相機解析度隨感光度下降的曲線(圖),從圖中可見:由於強力降噪,YI-M1不僅在低感光度輕微降低了解析度,更導致高感解析度的急劇下降。小蟻的工程師可能認為:由於初級用戶並不需要高倍放大,影響清晰度的主要因素是手振造成的模糊,因此強力降噪配合優先使用更高感光度的自動感光度模式,使初級用戶可以在沒有防抖功能的條件下盡量提高拍攝的成功率。但是從(圖)可見,到ISO800之後降噪導致的解析度下降就已經沖銷掉了2000萬像素的優勢,雖然初涉攝影的小白還無所察覺,但是略有經驗的攝影人對解析度隨感光度的急劇下降可能難以認同。如何合理的處理感光度、解析度、動態範圍的關係恐怕還值得小蟻的設計團隊仔細斟酌。

漸暈:12mm的小廣角、F1.8光圈的大孔徑都可能造成較嚴重的漸暈,小蟻處理的如何?我們用各級焦段的最大光圈拍攝面光源,再用IMATEST軟體處理,算出邊緣比中心欠曝的平均值與最大值描述漸暈的程度(圖),同時測定奧林巴斯與小蟻的兩隻變焦鏡頭,以便讀者對照。測試結果在表中列出。 從數值上看小蟻變焦鏡頭的漸暈值略佔優勢,考慮到在14-25焦距段小蟻鏡頭孔徑略小,兩隻鏡頭的漸暈應屬於同一水平。(表)顯示小蟻42.5mm鏡頭漸暈控制得很好,到F2.8即可以忽略了。

畸變:在27英寸的顯示器上顯示棋盤格,用相機拍攝後用IMATEST 軟體讀取影像求出鏡頭四角畸變的最大值與平均值(圖)。其中負值為桶形畸變、正值為枕形畸變。由於測試要求鏡頭光軸嚴格垂直於標版並通過標版中心,在測試現場又很嚴格難足此條件,測試數據僅供作定量的參考。測試結果在表中列出,測試數據表明,小蟻變焦鏡頭在短焦段有較明顯的桶形畸變,其他焦距段及中焦鏡頭畸變控制的很好。

雜光:由於影像感測器表面的紅外截止濾光鏡會大量反射成像光線,因此數碼相機對雜光都十分敏感,為此所有國外廠商都在不遺餘力地研製各種新型的抗反射膜以減弱雜光。小蟻鏡頭的雜光處於甚麼水平自然令我們分外關心。按國家標準測試雜光的設備十分複雜,我們根據其測試的原理,設計了一種簡易的測試方法對比參測鏡頭雜光的相對水平。在屏幕上貼一小片圓形的黑色植絨紙,在暗室中用不同鏡頭的最大光圈拍攝屏幕,並令所設影像上植絨紙的大小相同。控制曝光,使影像上屏幕的亮度相同。在PS中用魔棒工具圈選出植絨紙的範圍,用直方圖讀出此區域的平均亮度。由於雜光會使影像的暗區變亮,因此植絨紙的亮度越低雜光越少(圖)。 測試的結果如(表)所示,從測試的數據可見在參測的7支4/3系統的鏡頭中,小蟻的鏡頭位居前列,尤其是42.5 1:1.8的定焦鏡頭,孔徑最大,雜光最少。這樣的結果令人十分欣慰。

小結:測試表明小蟻的套機變焦鏡頭,在短焦段畸變略大,14-18焦距段邊緣解析度略低,其他各主要成像指標上都達到甚至超過了奧林巴斯同級別鏡頭的水平,由於小蟻這支變焦鏡頭短焦端更短,適用性比奧林巴斯的掛機鏡頭更強。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小蟻42.5mm 1:1.8的定焦鏡頭,作為一隻大孔徑的人像微距二合一中焦鏡頭,各項指標不僅相當優異而且十分均衡、加上較強的微距功能、再配上不到900元的售價,成為目前市場上性價比最高(注意是「最高」而不是「之一」)的中焦定焦鏡頭,不僅成為小蟻用戶人像攝影的首選,還具備了與奧林巴斯與松下相應鏡頭競爭的能力,這在國產鏡頭中並不多見。 以上測試表明,小蟻相機無論機身還是鏡頭的硬體能力都已經能夠滿足「第一次使用相機的年輕人」的需求,比較成功地達到了設計目的。

四、固件的水平與檔次

數碼相機是一個能照相的計算機,因此相機廠設計相機與計算機廠設計計算機類似。都是利用現代工業社會化大生產的特點,在國際範疇採購適用的元器件及組建,根據自己的客戶群體,制定相應的技術指標,並根據本廠的工藝水平進行產品設計,以達到預期的技術水平並控制生產成本。當初國產相機廠就是因為一切都要自己生產,一旦數碼化,自己沒有沒有微電子與數字電路的產業能力與技術儲備,於是一簣千里、全軍覆沒。 與計算機廠商相比,數碼相機的軟體設計難度高得多:計算機廠商僅需編製基本輸入/輸出系統軟體(BIOS)即可,主要的操作系統軟體是由微軟或蘋果編製的,而數碼相機的全部軟體都需要由廠商自己編製,而且處理的信號除了二進位的編碼之外還有大量模擬量與數字量的轉換及數字影像的處理。知名的廠商(如尼康、佳能),處理器是專為自己的相機設計的;像小蟻這樣的廠商,受到技術與資金的限制只能選擇通用處理器。用通用處理器解決數碼相機機的特殊問題,還要使相機獨具特色,其技術難度比相機的結構設計高得多,從某種意義上說,甚至比佳能尼康的編程更難。幾乎所有數碼相機廠,在他們某個系列的第一代產品上,都會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然後通過固件升級或產品換代逐步完善。

小蟻作為國產的第一代微單相機,它的固件水平與檔次又如何?

小蟻用觸摸屏代替各種按鈕、四方向鍵和確認鍵;用23個屏幕圖標代替其他相機近百條菜單;在大師隨行模式中用圖框指導用戶擺姿勢及合理構圖;用USB口(從而可用移動電源)為相機充電。這些別開生面的創舉,充分體現了小蟻的固件編寫的原則:「第一次使用相機的年輕人用使用手機的習慣」拍攝。 同樣,有色溫調整卻沒有自定義白平衡、有HDR卻不能預設涵蓋的亮度範圍......。小蟻並不想取悅所有的攝影人,而是盡量保留攝影小白所需的,捨棄小白不會用的或不感興趣的功能。我們希望小蟻這種量身定製的原則能真正吸引想用相機取代手機的年輕人———這恰恰是初級影友中舉足輕重的客戶群。

實話實說:在入門級的可換鏡頭相機中,小蟻相機固件的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從(表1)可見 第7項情景模式、第16項風格、藝術濾鏡效果濾鏡,都與競品相機有較大的差距,這些恰恰是為入門的影友設置的。此外小蟻在回放狀態下只有彩色轉黑白及剪裁兩個後處理選項,而後期機內圖像調整正是不會後期的小白急需的功能。

小蟻官方樣片: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這一步走得有多遠——小蟻YI-M1相機測評

五、對小蟻的期望

作為小蟻品牌的第一代相機,硬體已經到位,軟體仍應努力。我們欣喜的看到,小蟻的研發團隊清醒地意識到這個問題。投產半年以來,小蟻成為固件升級最頻繁的數碼相機。就在6月初,小蟻不負眾望公布了新的固件2.0:在屏幕上設置控制面板可以快速觸控7項常用參數、增加了大師隨行中拍攝合影的模板、提高了像質與對焦能力、......,明顯提高了相機的易用性。希望小蟻繼續努力補足固件中的短板。

在硬體上,希望小蟻研發出內藏閃光燈及具有TTL功能的熱靴,開發可翻轉的液晶屏,最後如果可能,在機身或鏡頭中加入最初級的防抖功能。這三項中推出任意兩項,小蟻就可以換代了。

我們滿懷深情地祝賀YI-M1 成功地譜寫了國產相機的新篇章,我們更期待著YI-M2早日問世。


序號 項目 小蟻YI-M1 歐林巴斯E-PL8 松下GF8K
1 解析度 有效像素
2016萬
1610萬 1600萬
2 視頻最高解析度/幀頻 4K超高清/30fps 全高清/5Ofps 全高清/5Ofps
3 測光 測光範圍 -2-20EV EV0-18
4 ISO默認範圍 200-25600 200-25600 200-25600
5 曝光 包圍曝光/多重曝光/HDR 有/無/有 有/有/有 有/有/有
6 延時拍攝/全景接片 有/有 有/有 有/有
7 情景模式 9 21 23
8 快門 快門速段(秒)/電子前簾 60-1/4000/無 60-1/4000/有 60-1/16000/有
9 拍攝 CH連拍速度/連拍張數* 5/ 8.5/64 5.8/無限
10 對焦 對焦區/亮度範圍(ISO100) 81/-4-20EV【1】 81/ 23/-4-18EV
11 觸摸對焦/觸摸快門 有/有 有/有 有/有
12 /手動放大對焦/人臉識別 有/有 有/有 有/有
13 色彩 白平衡/K值/自定義/微調 5種/有/無/無 7種/有/有/有 9種/有/有/有
14 閃光 閃光同步速度/內藏燈/TTL 1/125/無/無 1/200/有/有 1/50/有/有
15 取景 液晶屏尺寸/像素量/翻轉 3」/104萬/不可 3」/103.7萬/可 3」/104萬/可
16 創意 風格/藝術濾鏡/效果 5/無/無 9/14/10 6/21/4
17 大師隨行/創意拼圖 有/無 無/有 無/無
18 WiFi/藍牙/遙控/防抖 有/有/V2.0有/無 有/無/有/有 有/無/有/有
19 電源 電池容量/壽命(張) 900mAh/380 /350 680mAh/230
20 重量 機身重量(含電池/卡) 290克 374克 266克
21 價格 套機鏡頭/套機價格(元) 12-40/2199 14-42/3290 14-42/339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 的精彩文章:

黃淵:北京爬樓黨扛把子博士,性格悶騷,作品明騷,身後追隨者無數!
楊徽評圖:看有溫度攝影家拍出的勞動者有多美
提升攝影作品可觀性——5個訣竅

TAG:中國攝影 |

您可能感興趣

國無反相機的希望,不在小米的小蟻相機那而在大疆這裡
這個不帶6的 Hero 1798元低價直掐小蟻相機,同樣支持防水、防抖
AI功能才是重頭戲!小蟻智能攝像機3雲台版評測
小蟻相機評測,初展鋒芒!
無人機│小蟻首款無人機產品YI Pixie曝光 定位入門級
放心出去浪吧,有小蟻智能攝像機3幫你看家
做你的大白 看防陪伴有我在 小蟻智能攝像機3 雲台版
幣海鉤沉:看到這麼多人黑小蟻,我就放心了
小蟻攝像機3曝光:超高解析度/支持AI+雲台
小蟻科技推智能追蹤,體感操控4K無人機挑戰DJI Spark?
華為海思晶元+1080p高清解析度,這款攝像頭碾壓小蟻,你怎麼看?
專訪小蟻達聲蔚:如何與谷歌合作,打造消費級3D VR相機
小蟻攝像機3曝光:解析度提升 支持AI+雲台
「脫胎換骨」!小蟻微單M1+新3.1固件的深度評測
小蟻科技YI智慧店AI賦能,未來的世界小而美
雲台攝像機與AI的完美結合——小蟻智能攝像機3雲台版測評
NEX:NEO上的去中心化交易和支付平台,小蟻帝國雛形初現
盯盯拍mini ONE Pro和小蟻行車記錄儀青春版對比出爐
小蟻智能攝像機3雲台版體驗:AI雲檢索更強大
超強家庭安防,小蟻1080P雲台版攝像機深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