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老照片穿越80年,重回「七七」現場

跟老照片穿越80年,重回「七七」現場

文 黃加佳 圖 秦風老照片館、FOTOE、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1937年7月7日,駐丰台日軍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中隊長清水節郎,在日記里寫下這樣一段話:

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沒有月光。星空下,可以隱約看到遠處宛平的城牆和附近不時移動的中國士兵的影子。這是一個寂靜的夜晚。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寂靜的夜晚。午夜時分,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接到了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的電話。松井稱,正在盧溝橋演習的日軍,彷彿聽見駐宛平城內之軍隊發槍數響。演習部隊一時混亂,以致一名士兵丟失。日軍要求進入宛平城搜尋。

29軍軍部拒絕了日軍的無理要求,並答覆說:盧溝橋是中國領土,日本軍隊未經我方事先同意而在此演習,已經違背了國際公法,妨害我國主權,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負責。

法國《畫報》(L』 Illustration)關於北平的報道,標題:北平的紫禁城。法國攝影師在飛機上拍攝的這張紫禁城全景,可以清楚的看到紫禁城內及周邊的布局,遠處可見天壇和先農壇。

1937年8月7日,英國《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關於淪陷後的北平城的報導,標題:俯瞰在中國北方戰鬥中被國民政府遺棄的北平。記者在標題中用了「Abandoned」一詞,深切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國民政府不應該在中日衝突中持退讓立場,古老而美麗的北平城不應輕易的拱手讓與日本侵略者。所選配圖也緊扣這一主題,圖為天壇。

北海。

前門。

1937年8月5日,德國《柏林畫報》(BerlinerIllustrirte Zeitung)關於盧溝橋事變的報導,標題:北平:決定的時間。這份德國報紙用一名舉著白旗的警察前往宛平城為日軍送信的照片做頭版封面,極有象徵意義。宛平城內是中國守軍,透過門縫可以看到門後堆著高高的沙袋。

第二十九軍大刀隊士兵在戰壕中準備拼殺。年輕的臉龐,視死如歸的表情和閃亮的大刀,把中國人的抗日決心傳遞給歐洲讀者。本片刊於1937年8月27日法國《世界之鏡》雜誌的封面。

第二十九軍戰士身背大刀舉槍防守,遠處是平漢鐵路橋。

大門緊閉的宛平城。

抗戰館收藏的老照片,1937年7月的天空。

雙方的交涉一直持續到7月8日凌晨5時許。借著熹微的晨光,日軍突然向盧溝橋一帶的中國軍隊發起了進攻。炮火向宛平縣城狂轟亂炸。中國守軍第29軍第110旅奮起抵抗,吉星文團連續三次擊退日軍的進攻。日軍第3大隊直撲回龍廟和附近的鐵路橋。

日軍悍然挑起盧溝橋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7月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電全國:「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並且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蔣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擴大」、「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

駐守北平的二十九軍戰士肩上背著機槍子彈袋,掛著傳統的中國大刀。刊於1937年8月28日英國《倫敦新聞畫報》。這張生動的臉,就是80年前沖在抗日第一線勇士。

駐宛平的中國軍隊緊急奔赴盧溝橋戰場。

傳令的士兵。

宛平城一片肅殺。

1985年修復宛平城牆時,在城牆下出土,由建築公司交給當時的盧溝橋文物所,後轉交抗戰館。

第29軍軍事訓練團製作的北平南苑抗日紀念章。

抗戰館收藏的抗日將士用的大刀。

1936年1月18日,法國《畫報》(L』 Illustration)關於中國國內形勢的報道。為推行侵略,日本扶持殷汝耕等人成立傀儡政權「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圖為偽政權的主要人物合影,中間穿傳統馬褂者為殷汝耕。這些人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對於在盧溝橋戰鬥中英勇抵抗的第29軍,全國各界也給予極大的聲援。各地民眾紛紛組織團體,送來慰問信、慰勞品;平津學生組織戰地服務團,到前線救護傷員、運送彈藥;盧溝橋地區的居民為部隊送水、送飯,搬運軍用物資;長辛店鐵路工人迅速在城牆上修好防空洞、挖好槍眼,以協助軍隊固守宛平城……

1937年8月28日,英國《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關於「七七事變」中東交民巷「使館區」情況的報導。日軍進入北平時,法國大使館加 強警備,圖為法國大使館對出入使館的人,加強盤查工作。

1937年8月28日,英國《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關於「七七事變」中東交民巷「使館區」情況的報導。圖為一艘掛著美國國旗的轎車,協助運動中國的傷兵。日軍攻打北平期間,西方國家保持中立,同時在人道的立場上,盡量協助受傷的中國百姓。

慰勞團。

1937年8月7日,英國《倫敦新聞畫報》(TheIllustrated London News)關於「七七事變」的報導,標題:中日在北中國的衝突和北平的防禦。除了德國記者,英國記者也非常關注北平的局勢,實際上整個歐洲都在通過報紙關心這座歷史名城的命運。圖為緊鎖的城門。

英國攝影師拍攝的身背大刀的29軍士兵。

盧溝橋。

被日軍炮擊過的宛平城政府。

1937年7月7日,北平宛平盧溝橋上的守軍。

盧溝橋邊的中國守軍。

當時,許多西方媒體駐北平記者,也紛紛把鏡頭對準了抗戰中的中國軍民。英國《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法國《畫報》(L』llustration)、《世界畫報》(Le Monde Illustre)、美國《生活》雜誌(Life)、義大利《星期日信使》等主流新聞畫刊都大篇幅報道了北平的戰事。這些外國記者的圖文報道,為我們留下了中國軍民抗擊外辱的寶貴一幕。其中,1937年8月27日法國《世界之鏡》的封面尤為引人注目。年輕的臉龐,視死如歸的神情,以及閃亮的大刀,傳遞了中國人抗戰的決心。這張照片在歐洲讀者中引起了巨大反響,從而使歐洲社會對抗戰中的中國給予很大同情。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偉大序幕伴著這首激昂的歌曲,伴著將士們身背大刀的背影,伴著全國人民堅毅的目光由此拉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日報?舊京圖說 的精彩文章:

隆福大廈頂上恢復隆福寺,人氣兒能回來嗎?

TAG:北京日報?舊京圖說 |

您可能感興趣

19張歲月老照,帶你重回八十年代的中國
2018年,這隻來自北京的老虎決定帶大家重回九十年代
晚清10張老照片 帶您重回100多年前的生活場景
2019年半導體市場,英特爾或將超越三星,重回榜首
43歲趙薇重登巔峰!蠍尾麻花辮重回17年前陸依萍,哪裡變老了
場均20+6被批刷數據,老鷹若交易他,三年重回東部第一?
美國第六代驗證機開始試飛?差距重回35年前,殲20還能站穩嘛
很快世界500強!小米年會雷軍發狠:兩年半內重回國內第一!
36歲韓佳人時隔六年重回熒幕,近照的她臉崩了?
老照片,慈禧、光緒被趕出北京後1902年重回紫禁城
重回巔峰!上一次霍華德轟下30分12板4帽已時隔四年之久
重回6500萬年前!這是太空岩石撞擊時,恐龍所經歷的真正場景
大S一個月暴瘦20斤重回顏值巔峰,連汪小菲隨手拍的照片都美成18歲!
時隔23年古天樂重回顏值巔峰,對此他只說了十三個字
老照片:慈禧、光緒被趕出北京之後,1902年重回紫禁城的陣仗
三部視頻,帶你們重回20年前的童年時光!
時隔五年,任天堂重回全球最佳品牌100強
《創造101》最後一天的排名,孟美岐重回第一,楊超越第三
石碣:80歲老人20年後重回舊地 興奮得前一天晚上睡不著覺
40 張罕見明星合照,帶你重回 80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