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寶寶,你用左手還是右手
在胎兒的世界裡,媽媽的心跳、器官運作、聲音、健康及情緒等都對他有深刻的影響,雖然沒有實驗證明這些影響對胎兒、嬰兒,甚至出生後有多少的關聯性,不過,以心跳來說,紐約心理學家索爾克就曾提出,心跳的印記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日後各種現象,例如,媽媽懷抱剛出生嬰兒的姿勢(用左手抱靠近心臟)會令出生後的寶寶安心等。我們來看看媽咪與胎兒的五種交流方式。
抱寶寶你用左手還是右手?生理交流孕媽咪的生理狀況會經由生理上的荷爾蒙分泌傳導給胎兒,好的心情會令媽咪腦中分泌腦內啡產生α 波,傳達給胎兒,讓胎兒也跟著有愉悅感,而懷孕時期的不安、悲傷、生氣等情緒,就會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發展的精緻度。此外,若單就產科的觀點來看,如果媽咪的情緒、作息不正常,就會令荷爾蒙分泌出現異常,若再加上吃不好或睡不著等生理狀況,必定間接影響子宮內胎兒的生長環境,這時,就算胎兒的基因多麼優秀,若是體格或健康狀況不佳,一樣不算優生寶寶,因此,媽咪要特別留意自己孕期中的生理與健康狀況。
營養交流胎兒的腦部發育會受到媽咪攝取養分的影響,尤其,到了懷孕後半期,直到寶寶出生後約兩歲左右,營養的質與量對他的腦部發育都有相當深遠的影響。而在孕期中,媽咪吃進的每項食物,除了會經由臍帶傳達到胎兒,也會因為媽咪咀嚼動作,而讓胎兒也出現學習性的吞咽動作,甚至是吸吮的行為,這也是母子間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因此,最好避免攝取酸性食物,以及任何有可能傷及胎兒的食物,如食物添加劑或加工食品等。為了讓胎兒能夠吸收到最健康的營養,選擇正確的食物是必要的。媽媽吃飯後,會讓胎動變得活躍,就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所以一定要定時用餐,跟胎兒有個固定的交流時間,此外,進食時,也須適時放鬆,充分感受胎動。
感情交流准媽媽的情感也會讓胎兒有直接的感受,最直接的就是媽咪的情緒與心情,日本教育學者七田真認為,媽媽的心靈層次會影響胎兒未來的個性,因此可以利用印象法來促使媽媽與胎兒間的互動,例如想像胎兒的姿態、想像的長相如何,但要用正面思考來描繪較佳,例如,男寶寶長相挺拔、清秀臉龐;女寶寶聰慧可愛等。准媽咪在空閑時,多聽聽悅耳的音樂、去畫廊欣賞名畫、閱讀喜歡的文學作品等,這些美麗的情緒就會傳達給胎兒,進而對他產生正面的影響。
運動交流除了可以藉由撫觸來與胎兒進行交流外,准媽媽本身的運動,也會影響胎兒日後的運動能力,這也是前庭刺激。她認為,前庭覺與觸覺很早就發育形成,如果准媽媽懷孕期間,總是不愛活動,每天懶洋洋,生下來的孩子會因為缺乏刺激,成為遲鈍的寶寶,甚至可能變成過動兒。運動除了可以舒緩壓力、穩定情緒外,對胎兒也有一定的幫助,不過卻不要過度,過度的運動會促進血液循環,讓心肺功能負擔原本就較一般人增加的准媽咪造成負面影響。
語言交流懷孕第5個月,是進行胎教最好的階段,准媽媽可以多和胎兒說話,或者,隨時用語言將現在的行動告訴胎兒,描述看見的美好事物,也可以選擇唱歌或讀書給他聽。最好可以連續一個月的期間都唱同一首歌、念同一本書,他說,胎兒的聽覺與觸覺較視覺敏銳,媽媽講話時的聲音與震動,會傳給胎兒,這也是所謂的「第一類接觸」。有許多研究顯示,如果懷孕期間經常聽到某首曲子,當寶寶出生後,也會對這首曲子有特別的響應,甚至會讓正在哭泣中的孩子穩定情緒。


※15點出生的是社交高手,寶寶出生的時間決定了一生的性格,你是幾點出生的?
※驅蚊液電蚊香有害?寶寶防蚊哪招最有效?
※寶媽用這些辦法寶寶身上起痱子!
※寶寶經常愛點頭的動作,竟然毀了寶寶的一生,媽媽知道真相後絕望
※奶奶生怕寶寶不夠吃,過量奶粉讓寶寶積食,釀悲慘結局!
TAG:寶寶 |
※寶寶出生後誰第一個抱有講究,這三種人不太適合抱寶寶
※出產房時誰應該第一個抱寶寶?很重要,你家寶寶當初誰第一個抱的?
※你家寶寶出產房後是誰第一個抱的?誰抱寶寶的影響竟然這麼大
※知道動物都是怎麼抱寶寶的嗎,圖三大猩猩抱寶寶我看一次笑一次
※寶寶滿月之前,這幾種人抱寶寶是在傷害寶寶,寶媽要重視
※這4種人,別讓他抱寶寶,關係再好再親也不行,否則傷的都是寶寶
※寶寶出生後,首個抱寶寶的人很有講究,寶媽最好別讓這4種人抱
※這三個時間段,盡量不要多抱寶寶,這才是對他們好
※出產房時誰第一個抱寶寶好?學問很大,你家寶寶當初誰抱的嗎
※你還敢這樣抱寶寶嗎?擔心寶寶以後會駝背!
※為什麼不能長時間抱寶寶?奶爸寶媽掌握以下3點原則寶寶巨好帶
※千萬不要讓這三種女人抱寶寶,關係再好也不能留面子!
※爸爸一直抱寶寶,二哈覺得失寵,下一秒做出的反應令人暖哭
※出產房誰第一個來抱寶寶可不能隨便,竟然有這種講究
※老公第一次抱寶寶時,這些表現在暗示你,媽媽會很幸福
※不滿三月就豎抱寶寶,小心這種姿勢害了他
※大熊貓抱寶寶不鬆手,飼養員使出「必殺技」,寶寶:我是撿的吧?
※抱寶寶記住這幾點,不僅讓寶寶舒服,更可以增加父母和寶寶的感情
※這三類女人要抱寶寶,寶媽要果斷謝絕,別為了面子對寶寶健康受損
※寶寶多抱還是多躺?抱寶寶也要講究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