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塘之興——尼僧的遠慮
尼僧的遠慮——貢塘之興
千年吉隆走過了芸芸過客,留下的除了凜俊的雪峰和洗鍊的白雲外,還有足以與雲霞爭艷的燦爛文化。就在吉隆宗嘎鎮附近,產生了下部阿里最為奪目的王朝文明——綿延長達700餘年的芒域貢塘王朝。
說起貢塘王朝的肇始,還得將時光的指針撥回到吐蕃王朝的末期。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贊普朗朗達瑪被刺身亡,隨後,二子爭權,吐蕃王朝崩潰。
盤踞在雅礱地區的王子沃松政權,在吐蕃屬民暴動中,無法再立足山南。沃松之子貝考贊遷居後藏仲巴拉孜(日喀則拉孜縣)為王。但他大興土木的做法,激起了仲巴拉孜的民變,貝考贊被殺,他的兩個兒子被迫繼續向邊遠地區遷徙。
貝考贊的長子赤扎西孜巴貝來到後藏娘堆傑卡爾孜(今江孜)地區,建立了自己的王系,史稱「雅礱覺沃王系」。次子吉德尼瑪袞來到阿里的布讓(今普蘭)建立了阿里王朝,形成了拉達克王系、古格王系和亞澤王系。
公元992年,「雅礱覺沃王系」的創始人赤扎西孜巴貝將他三個兒子召到身邊,分別將三塊屬地分封給他們。這三子的名字中都帶有德字,國家所處的地域被稱為「阿里下部」,史稱下部「三德」,與此對應的是古格王三子,史稱上部「三袞」。
三個王子中,白德佔據拉孜之藍色乃橋、林布之紅色夏橋、芒域之黃色絲橋等三橋;維德統治即陣與納朗宰之門、布卡爾熱辛之門、薩爾達納最之門;吉德管轄北部碧藍之湖為鹽庫、北部卡納余部為肉庫、古狼果布為金庫[1]。
從以上這些地名足以看出,藏族是一個多麼詩意的民族。他們還非常喜歡用修飾詞語來描述歷史,例如,他們將藏地通史命名為《綠松石寶串》;普蘭和古格王統的歷史命名為《王統日月寶串》。不但藏族歷史學家喜歡用修飾詞來命名書籍,藏語口語中藻飾(同義詞)也特別多,據說太陽這個詞便有六十種藻飾詞的說法,藏胞們特別喜歡用修飾的性辭彙來描述事務,比如,天上的彩虹,藏語便叫「天帝神弓」[2]。
在「三德」封地的描述上,白德的藍、紅、黃色之橋多麼令人神往,可惜我們現在已經不知道這些地點具體的位置了。白德生有維色德和朗達瑪雜扎兩個兒子,其中維色德便是芒域貢塘王朝的開創者。
按照藏文史料《綠松石寶串》記載,吐蕃王朝崩潰後,生活在吉隆地區的民眾深受動亂之苦,渴望有一個自己的王者,有一個穩定的政權來庇護他們的生活。
公元992年,他們得知吐蕃王系的後人在附近建立的新的國家,便推舉當地的梅布堆吉赤吉和香·晉丹仁莫兩位賢者前去接洽。當他們向白德表明來意,白德將其長子維色德派去貢塘為王,這便是芒域貢塘王朝的肇始[3]。
維色德來到吉隆後,在兩位賢者的協助下,建立了自己的王國。並在吉隆平壩上部塘堆托列地方,興修王國的第一座城堡。這座面積不大城堡,建於今天吉隆縣城西南台地上,與吉隆縣城隔河相望,吉隆藏布切割出的陡峭台地形成了王城的天然屏障。
從現存的建築遺址來看,王城選址背山面河,符合《貢塘王系源流》中對於塘堆托列王城的描述「以貢塘之地中心,其西面之山峻峭而高聳,塘堆托列右面山猶如國王坐在寶座,其左面山形似王妃抱一王子」。王城背後的「覺卧古拉貝宗」神山確有「國王坐在寶座」上之型[4]。
不過這座王城的規模,也清楚的表明了王朝初期的實力。至少在這個時候,貢塘王朝並沒有能力統一吉隆全境,雖然維色德得到當地一部分家族的支持,但其勢力範圍僅限于吉隆縣城周邊一個狹小區域。嚴格意義上說這時候的貢塘王朝,更像是基隆地區的一個割據勢力。
不僅如此,貢塘王朝的前四代君王都沒有能力將拓展疆域,甚至在其國內都不能擺平各種豪強勢力。在《綠松石寶串》中記述「維色德之子旺布德,旺布德之子童嘎德,童嘎德之子贊德,他們執政時,將地域劃分成四大部一小部,各部均有一首領。」
將國內劃分為四大一小五部,各部均有首領進行管理,這也就是王權衰落現狀一種委婉的說法,你們見過那個強權王朝允許國內勢力分而治之的。這時的貢塘王朝,已經不是卧榻之上豈容他人鼾睡的問題了,而是睡著好幾個壯漢,呼嚕之聲此起彼伏。
這種近乎分裂的局面,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隨時都有崩盤的可能性。好在它持續的時間不算太長,第五代貢塘王拉曲德繼位後,可能是他擁有比較靈活的政治手腕,或者貢塘王朝也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在他任上貢塘的領土都得以快速擴張,這說明他已經很好的處理了國內王權失控的局面。領土擴張帶來的問題是王城偏仄,已經難以適應國家的政治需求。為此,拉曲德在吉隆盆地東部,修建了頗章契卡空城堡。
不得不再次讚歎,藏族這個充滿詩意的種族,在《綠松石寶串》中將周邊地貌形容為「在張掛羅幔般的頂布其山上」,用張掛羅幔來形容一座山的樣貌,真可謂是別具一格。
在西藏的歷史上,修建城堡通常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尤其是在阿里地區,城堡的修建不但標明國家疆域的控制能力,修築城堡所耗費的巨大人力物力,也是國家經濟實力的體現。
拉曲德為了這座城堡大興土木,不但修建了宮殿,為了加強防禦還建有圍牆和壕溝。據記載,城堡的建設時期與米拉日巴尊者在吉隆洞窟中修鍊的時間相吻合,憑藉後代僧侶對於西藏歷史上這位著名詩人高僧的記載,我們得以推測出貢塘王朝的第二個時間節點,拉曲德和他的城堡年代,大約在公元1097年左右[5]。
米拉日巴尊者和這座城堡間還有一次有趣的交際,當城堡正在熱火朝天建設時,尊者恰好路過城堡的建築工地,便向工地的監工化緣求一口飯吃。
在這兒,要首先明確一個背景概念,米拉日巴尊者不是一個出家人,一直都是在家修行,而且走的是苦修道路,所以尊者的形象,從來不是我們印象中,那種所謂衣冠整潔、法相森嚴的高僧。
工地的監工見到尊者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形似乞丐,便將他逐出工地,不許在工地周圍遊盪。被監工狗眼看低的尊者倒是也沒有動怒,估計這時尊者已經接近得道,早已磨去了性格中的煙火氣。了解尊者經歷的人可能都知道,年輕時的米拉日巴,可算不上溫良恭儉讓的五好青年,為報家仇,他可是直接施黑咒,咒死了數十人。
尊者離去時,用他那度化了無數人的歌喉唱到:「你們修築凡塵無味的堡壘,我去築起永恆的精神宮殿」。尊者構築的精神宮殿成為後世無數人仰止的神跡,而拉曲德的宮壘卻印證了,《史記》中的論斷「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
米拉日巴尊者壁畫(圖片來源於網路)
拉曲德之後的三代君王,都曾著力修築王宮的壁壘,但在貢塘王朝第八代王貢布德的時期,這座壁壘森嚴的王宮依舊被人攻破。
據記載,貢布德為貢塘王的時候,表面上王朝似乎江山穩固。貢塘王也和當時勃勃而興的薩迦派拉上了姻親關係,貢布德的姑姑拉季載瑪嫁給了薩迦寺的法主桑擦·索南堅贊為妻。
提起這位名叫桑擦·索南堅贊的薩迦法主,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提到他的兒子,熟悉中國歷史的幾乎無人不知,他的兒子就是赫赫有名的元朝帝師八思巴。
貢塘王朝抱上了薩迦派這條當時最粗的大腿,幾乎可以肯定,周邊宵小無不望而卻步。大概貢布德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可惜還是有人決定要挑戰一下大腿的強度。
貢塘國內有一個名叫邦雪確扎貴族,他的家族在貢塘也算是豪門之一,甚至其家族屬地的名稱演變為地名。邦雪確扎不知因何與貢布德產生了矛盾,以至於達到必欲除之而後快的地步。
他偷偷聯絡了反叛的耶孜地方,將門地的軍隊引入貢塘。在邦雪確扎這個內應的指引下,反叛的軍隊很快便接近了王城。措手不及的貢布德親自帶兵出城與叛軍交戰,被叛軍擊敗。逃跑途中的貢布德,被叛軍在能夠望見王城的地方俘獲,隨即便丟了腦袋。
據說貢布德生有異象,他的小臂上有著一排紅痣,所以也有「紅臂」的外號。但生有異象,也沒能護佑他的平安,貢布德被砍頭之後,流出的鮮血滴在地上久久不散,後人便在血跡上修築了佛塔紀念他。
貢布德被殺時,尚無子嗣,國內因此一片混亂,各種勢力蠢蠢欲動。這種情況和吐蕃末代贊普朗朗達瑪被殺後非常類似,也許是貢塘王朝氣運未盡,在此危難時刻,一個尼僧站了出來,穩定了整個貢塘國家的政局。
這位尼僧,便是貢布德最小的姑姑拉仁青措。面對貢塘的亂局,她不得不離開寺院,回到王城主持大局。通過她的斡旋,和國內幾個大族之間達成了默契,總算將貢塘王國從崩潰的懸崖邊拉了回來。但拉仁青措有一個不能迴避的危機,這就是國無主君。
在西藏的傳統中,女人是不能繼位為王的,雖然西藏很多地方,都曾有過女國的傳統,但這些傳統早都已經是夕陽晚景、昨日黃花,即便是吐蕃歷史上最有權勢的鐵血太后赤瑪倫,也只能站在兒孫背後垂簾聽政。
拉仁青措暫時穩定住了貢塘的政權,但沒有君主的國家早晚要橫生變故。就在她一籌莫展之時,傳來一個難以置信的消息。貢布德被殺後的第二年,普日地方的貴族強久松,來到王城請求覲見。見到拉仁青措後,他壓低聲音說道:「先王的骨血就在我家中,請您趕緊安排妥帖的人去迎回。」
拉仁青措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不由得驚聲問道:「您可敢確定?」
「當然,這孩子的母親,就是我的侄女強久真。」強久松一邊說一邊,向左右看了看。
拉仁青措也感覺到了自己的失態,但她也顧不得許多了,急匆匆的追問道:「為何之前一直未曾有人提及此事?」
強久松嘆了口氣,有點黯然的說道:「此非善事,如何宣揚?」
原來,貢布德的妃子們一直沒有子嗣,為此他心中十分煩惱。當他來到熱拉寺布施之時,偶遇寺中尼僧強久真,兩人一見鍾情,暗暗破戒私通。
就在強久真準備向叔叔懇求準備還俗之時,叛軍圍困王城,貢布德被殺。混亂中,身懷有孕的她只能隻身逃往隆孜,在路上作為一個尼僧只能投宿在寺院,卻不成想被寺中其他尼僧看破。這些尼僧見她破戒懷孕,認為她的身體不潔,八個女尼將她裝入簍筐,抬到了白木吉溝里,找到強久松,要求他用家法責罰。
強久松考慮到這是王室遺孤,並沒有責罰侄女,反倒偷偷請來了普日和甲木的僧人為母子作法祈福。但畢竟尼僧懷孕是觸犯教規的大事,強久松也不好讓侄女堂而皇之的住進家裡,只能在羊圈旁搭了一個小窩棚安置她。就這樣,這位可憐的尼僧在羊圈裡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卓邦。
講述完事情經過,強久松對拉仁青措說:「國內暗流四起,我也沒有能力護佑孩子周全,請您趕集派人迎回宮中吧。」
拉仁青措得到了這個驚天喜訊後,親自帶人趕赴白木吉,將孩子用袈裟包著帶回王城。王城裡的上師見到後,認定這就是先王唯一的骨血,並給他取名「尊巴德」,意為「僧王」[6]。
貢塘王國有了法定的繼承人,其他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拉仁青措藉此機會,與國內絕大多數貴族勢力達成和解。形成了統一戰線後,她開始考慮撲殺反叛勢力,讓貢塘重回統一。
在對比了雙方的軍事實力後,她決定請求薩迦派出兵協助。藉助薩迦派的勢力,鐵鎚砸螞蟻,不給邦雪確扎和耶孜的反叛勢力任何機會。
憑藉和薩迦法主的姻親關係,薩迦的軍隊很快便趕到了吉隆。薩迦派之所以答應的這麼痛快,也是因為他們對於阿里地區一直都很感興趣,想要將薩迦的教法傳播到這一地區。吉隆的這個請求,正中薩迦下懷,雙方在合作的事情上幾乎是一拍即合。
在薩迦軍隊鐵拳的重擊下,貢塘反叛勢力土崩瓦解。薩迦軍隊血洗了耶孜地區,並將邦雪確扎家族斬草除根。報了侄子血仇的拉仁青措內心並沒有得到寧靜,反倒是軍隊血洗屠城的景象,讓她有了深深的罪孽感。為了疏解內心的負罪感,她在克貢地方修建瑪爾布寺,在俄爾地方修建乃薩寺,並在兩座廟宇內分別修建了一座大佛塔和許多小佛塔,在曲卡爾和俄普分別建立起了講經院和講授院,在她的私人莊園刻印供奉40部顯密經典,並建立了僧人輪替誦經,永不間斷的傳統。
內心崇尚佛學的拉仁青措,還不能將她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講經傳法的事業中。她的身上還扛著這個國家的責任,當她望著尚在咿呀學語的侄孫尊巴德,她心中暗暗決定,要給這個孩子找一個強大的背景板。
隨著時間的推移,尊巴德漸漸長大,在拉仁青措的教育下,他成長為了一位深諳佛教儀軌的年輕王子。姻親關係通常都是王權間聯絡的最強紐帶,為了能夠讓貢塘擁有一個強大的後台,拉仁青措再次將目光投向了薩迦派。恰好在此時,她得到了一個消息。這個令她振奮的消息,來源於一次不幸的婚姻。
拉仁青措的姐姐拉季載瑪和薩迦法主桑擦·索南堅贊(八思巴之父)生有兩個女兒,次女尼瑪崩嫁給了曲米地方的一個首領,並育有一女。但這次政治性的婚姻顯示是個悲劇,尼瑪崩和夫婿的關係非常不好。尼瑪崩心中一直有個青年才俊的影子,這便是塘堆唐瓊的青年首領釋迦桑科,為了能夠跟心上人相會,尼瑪崩便借口去芒域禮佛,請求八思巴安排行程。
八思巴對她的心思早就心知肚明,安排好了一切之後,對即將啟程的妹妹說到:
「瑪霞河畔人,
嘴巧善閑聊。
拉堆洛地方,
盜絨常出沒。
吉隆尼域地,
署熱食無味。[7]」
世上的事經常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尼瑪崩的款款深情,並沒有的到心上人的熱情回應。情緒低落的她再次取道吉隆向家鄉折返,但她並不知道,有一雙睿智的眼睛一直默默注視著她的行程。
尼瑪崩第一次路過吉隆的時候,拉仁青措便注意上了自己的這個侄女,但侄女是奔著自己心上人去的,所以一開始她並沒有將尊巴德帶出來相見。現在侄女的失意而返,拉仁青措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她準備趁機撮合這兩個晚輩的婚姻大事。
她熱情的邀請尼瑪崩在吉隆的溫泉沐浴,藉機將年輕的王子刻意打扮一番帶出來相見。二人見面後,尼瑪崩對英俊的王子頗為意動,但她也有自己的顧慮。她對拉仁青措表示,自己年紀比王子大了不少,而且之前的婚姻中有生有一個女兒,擔心尊巴德嫌棄她的過往經歷。
拉仁青措早有準備,馬上表示尊巴德是自己一手撫養長大的,只要侄女確實有意,王子這邊她就可以做主,沒有任何問題。
在拉仁青措的極力撮合下,二人相處的非常愉快。不久,八思巴迎接妹妹的使者來到了吉隆,熱戀之中的尼瑪崩不願離去,便給兄長寫信說到:「正如兄長所言,吉隆之地非常炎熱,我因為口渴喝了泉水,不小心把一條小魚喝進了肚子里,因此我不能很快回去,切望予以憐顧」。 八思巴是何等智商,馬上就洞悉了妹妹的心思,他回信說到:「對泉水要謹慎觀察,愛撫小魚,暫可住彼處。」
兩個年輕人在吉隆的山水之間郎情妾意,好不快活。站在他們背後的拉仁青措卻沒有這麼悠閑,她之所以要如此極力撮合二人的婚姻,除了親上加親之外,當然是看中了薩迦派的實力。這時的薩迦派,已經和元朝在涼州進行了會盟,在蒙古人的支持下,薩迦派成為了元朝在西藏的代言人。
隨著忽必烈對八思巴推崇日甚,他甚至對八思巴提出:「我對薩迦派非常崇信,是否需要蒙古軍隊出面,獨尊薩迦派,罷黜其他教派。」面對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八思巴的處理還是非常冷靜的。他向忽必烈表示,各教派傳播自己的修行方式,有利於西藏社會文化的發展,請求忽必烈不要驅逐其他教派。
藉助薩迦派滔天的權勢,至少可以保證貢塘王國,江山百年無虞。為此,她不顧尼瑪崩和尊巴德之間的年齡差距,一定要促成二人之間的聯姻,好在這兩人見面後情投意合,避免了牛不喝水強按頭的事情發生。
尊巴德婚後,拉仁青措便開始將國家政事逐漸交於他進行管理,自己則逐漸推出了政治事務,回到莊園中一心修法。
藏曆水雞年(公元1253年),貢塘王后尼瑪崩,生下了兒子赤·崩德袞。這位貢塘王朝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國王,將要開創一段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都看到這兒,點個贊再走吧!


TAG:四海無人對夕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