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學暴打拍裸照,7人輪流侮辱全是傷,聽完她道出真相的話,爸爸很後悔
喪心病狂!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遭暴打且拍裸照?6月28日晚,初二的小琴被2個女同學約出去後,一直未歸。父母報了三次警。小琴被同學困在賓館暴 打併拍裸照,經診斷小琴顱底骨折,腦震蕩。而被打的原因疑似公車上一次無意碰擦。一起來了解看看事情的起因經過是怎麼樣的?
僅僅是因為在公交車多看了對方几眼,就讀初二的小琴被同學暴打拍裸照,導致身體嚴重受傷,涉案嫌疑人多達7人。目前,受害女子小琴正在治療當中,而派出所已經介入此案進行調查。
6 月28號晚上,小琴被2個女同學約了出去,一直沒有回家,他找了女兒整晚,並報了三次警,最後通過小琴登錄過的QQ,找到了約小琴的女孩蹤跡,並聯繫上了 最後和她說話的那個人。接到女兒的時候,小琴父親傻了眼。小琴的臉全部是腫的,身上有血。小琴母親說除了臉上這些傷,女兒身上一些不適合拍攝的地方,也全 是傷。大腿內、屁股上全部都有,包括頭上,用腳踢的傷。
小琴還說老頭痛。醫院的診斷證明寫到,小琴被診斷為顱底骨折,腦震蕩,面部軟組織挫傷,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並請婦科會診考慮進行子宮附件彩超檢查。遭7人 輪流毆打拍裸照小琴今年讀初二,她說6月28號晚上8點左右,一個比她高一年級的兩個女同學小柯和小田在QQ里告訴她,說沒地方住,要來她家借住,她信以 為真,去了路口接兩個女生。三個女孩見面後,對方跟小琴說,還有東西拉在了某地,要小琴一起陪同去拿。
小琴就跟她們一起去了,沒想到那裡還有兩個人。四個女生將小琴帶到一個偏僻的地方打了一頓後,又轉移到了一家商場的三樓空地再次實施毆打,到了晚上9點,小 琴被幾個女生帶到一家賓館。小琴說當時是兩個男生把她們送到賓館開好房,然後就走了。之後,她們又對小琴拳打腳踢,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
當 時在公交車上那個司機開車不小心,那個女士碰了小琴一下,小琴看了她一兩眼,她可能就很不爽。目前,轄區派出所已經介入調查此事。小琴被同學暴打拍裸照, 小琴好心想要為師姐提供住宿,殊不知一切確是對方設下的圈套,比起肉體上所受的痛苦,年紀尚小的小琴在心裡上所承受的痛苦無疑更加嚴重,甚至會留下陰影, 一輩子揮之不去。
校園暴力作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而預防和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則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只有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都採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共同為廣大中小學生創建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育人環境。
(一).國家的職責
作為國家的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應儘快制訂出保障校園安全的法律法規,為打擊和遏制校園暴力傷害案件的發生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大中小學校安全事故(特別的暴力事件)的監督和檢查力度,完善校園安全的監督管理責任機制,為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保駕護航。此外,國家應儘快出台政策,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因「留守兒童」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安全問題。
(二).學校的工作
1.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小學校學生的必修課
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現代教師要有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質量觀和人才觀,切實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各級各類的中小學校都要摒棄過去那種只重視教學成績,輕視德育工作的育人理念。要把學會做人、學會共處、學會求知的育人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要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盡量排除任何誘發、增強及擴大青少年暴力傾向的學校社會環境;要訓練學生應對學習生活中各種壓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導學生建立和諧、友好、可信賴的人際交往關係;教師及德育工作者要善於發現引發暴力事件的苗頭,並對有明顯暴力傾向的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從而使暴力事件能夠被及時消滅在萌芽之中,做到防患於未然。
2.健全校園暴力事件(安全事故)的預防、監督、管理機制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小學校的大多數暴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關鍵在於學校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預防、監督和責任機制。每一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善於發現和化解有可能引發暴力事件的矛盾和問題。一旦發現學生有打架鬥毆的苗頭或暴力傾向,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導外,還要用法律、道德、紀律、規章等去約束學生的行為,最大限度地防止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除此以外,學校還可以嘗試與所有的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簽訂安全責任書,使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做到群防群治,防患於未然。
3.教師要避免發生體罰或傷害學生等現象的發生。
教師被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事的是一項光榮而又神聖的職業。中小學校應抓緊師德師風建設,認真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所有教師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質,改進教育方法。要盡量避免去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更不能體罰學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師生間矛盾的激化或傷害事件的發生。
(三).家庭環境
1.轉變教育觀念,遠離家庭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職能。家庭教育對子女思想品質、性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按照我國《婚姻法》的規定,「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權利,又是父母的義務,並且設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的虐待、遺棄等條款,嚴格禁止親權的濫用[5]。一方面,夫妻雙方應避免因家庭瑣事引發家庭暴力,使子女受到影響或傷害;另一方面,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要避免「棒子頭上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現象的發生。目前,有許多未成年子女情感發育嚴重不足,身上普遍出現了冷漠、孤僻、暴躁等情感特徵,這與子女在家庭受到暴力傷害等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2.轉變人才觀,把子女當人看。
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許多家庭把智育作為壓倒一切的教育活動。總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若孩子某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或做錯了事都會成為被斥責、遭懲罰(或體罰)的導火線。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生活在壓抑和不安的狀態之中。若這種情緒一旦帶到學校後,很可能因為同學間產生矛盾給誘發出來,使其他同學成為被發泄的對象或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因此,家長要切實轉變人才觀,學會尊重子女,把子女實實在在地當人看,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四)社會的責任
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往往與社會環境、不良風氣的影響有著直接關係。一方面,社會各方面要花大力氣,治理整頓不良社會風氣,改善治安環境,特別是要預防發生在中小學校的搶劫、綁架等嚴重暴力案件的發生;另一方面,要限制或禁止媒介對暴力文化的不當傳播(如暴力影片、暴力玩具、網路暴力遊戲、口袋書等),以最大限度地凈化文化市場。除此之外,有關部門應嘗試開通「反暴力」熱線電話,對有暴力傾向的中小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同時對遭受過暴力傷害的學生給予及時的心理治療,使之早日擺脫因暴力事件留下的陰影。
(五)青少年學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中小學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而家長、老師和社會也不可能時時刻刻地呵護著我們,中小學生只有自己長本事,才能有效防範來自社會生活中的侵權侵害。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中小學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具體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如遇事不要忍著不吭聲,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著老師;身上盡量不攜帶太多的錢物;受到暴力侵害時,立即採取靈活的應急措施,不刺激對方,以減少被侵害程度,事後立即報案。
2.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謹慎,少與行為不端的人聯繫,不要上網交友,更不要網戀或私自會見網友;出外辦事不單獨行動,要與同學結伴而行,以免發生意外。
3.養成謹言慎行習慣。在學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說刺激、傷害別人的話;在公共場合遇到可疑者時,設法避開;化妝、服飾要得體,不要過分暴露;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對陌生人交付現金以及物品;與他人發生矛盾或衝突時,盡量用和緩的語言和手段加以處理等等。


TAG:小紅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