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跟他比嗑藥 《猜火車》就是小Baby

跟他比嗑藥 《猜火車》就是小Baby

有人說,達倫 · 阿倫諾夫斯基的電影看得多了,會讓你覺得人生除了瘋狂什麼都沒有,而且他還會告訴你,那種毀滅性的瘋狂其實是生活的一種常態,或者說,是生活的常態推到極致之後必然會呈現的狀態。

就像達倫在今年母親節放出的新片《母親!》的海報一樣,(正在跟導演 casually dating 中的)大表姐詹妮弗 · 勞倫斯站在一片艷麗的花叢中,目光和藹,胸膛破裂,手中是自己的心臟,朝前捧著,像是要把心奉獻給誰,一臉幸福的樣子。

在海報上,片名 Mother 的後面還有一個感嘆號 "!" Mother!像是一聲吶喊,又像是驚嘆,讓人覺得十分不安。但中文譯名並沒有保留。

突然對達倫之前拍過的電影海報有了興趣,就去找來看,果然很有趣。

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的達倫以獨立電影起家,在 1998 年僅僅花了 6 萬美元拍攝了暗黑、粗糲的《π》(又名:死亡密碼),講述一個天才猶太數學家為了以數學模型找出世界的真理,而以瘋癲告終,最後用電鑽給自己的大腦來了一鑽的故事。

在這部電影海報大大的標題下面寫著一行字:Faith in Chaos,信仰混沌。讓人想到拉斯 · 馮 · 提爾的《反基督者》裡面一隻受傷的狐狸說的:Chaos Reign,混沌統治。

海報非常紐約獨立電影范,粗糙過曝的黑白影像,錯位的人臉,還有那個注視著莫名方向的眼睛,他的後一部作品《夢之安魂曲》的海報亦延續了這一元素。只是後者的眼睛直接注視鏡頭,注視觀眾,給人一種更為超現實,更加觀照內心的感受。眼睛下面那個構圖工整的海邊棧道和紅衣女人也讓人隱隱覺得似乎不是真實發生的場景。

作為處女作,《π》的起點很高,接踵而來的《夢之安魂曲》更是在 Cult 片界被奉為經典的一代喪片,講述 4 個吸毒成癮的人被生生毀掉的歷程,有人說," 同有經典嗑藥場面,如果《猜火車》展現了性感,那麼《夢之安魂曲》展現的是毀滅。"

這部片子我們稍後再談,繼續看看達倫其他幾部電影的海報。

2006 年,達倫拍攝了金剛狼休 · 傑克曼主演的《珍愛泉源》,一派末世景象的海報上寫著What If You Could Live Forever?是疑問句,中文翻譯很犀利," 若能永生又如何?"變成了反問句,有種悲壯感和宿命感。

影片分了三個時空穿插敘事,現代、古代西班牙、遙遠的未來,對死亡和永生進行了討論,雖然這是達倫的首次商業電影嘗試,但因為包含了太多的神秘學和迷幻元素,當年票房十分糟糕,都說看不懂。達倫自己卻說,《珍愛泉源》實際就是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沒別的。

片中休傑克 · 曼為了治療癌症將死的妻子,沒日沒夜地進行著科學研究,最終在一顆西班牙古樹上找到了生命永生的秘密,然而為時已晚,沒等到他的科研成果,妻子便已死去。" 若能永生又如何?" 就算痴迷到底,依然改變不了什麼。

達倫的這種悲觀哲學到了《摔跤王》似乎有所改觀,《摔跤王》的海報上有好長一段話,目測是發行公司或北美影評人寫的。

其中最後一句翻譯過來大概是:" 一個男人,他知道自己一生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並願意為它而死。"聽起來就順耳多了。一代傳奇演員米基 · 洛克在片中扮演一個得了心臟病不能再進行劇烈運動的摔跤手,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傷痛之後,重新回到了擂台上。

從頭看看,電鑽鑽大腦、吸毒吸到手臂潰爛、把自己弄成不老不死的怪人、用釘槍在身上打釘子、把手伸進碎肉機里 ……到了《摔跤王》,直接就是慷慨赴死,達倫是有多強烈的自殘趣味。

在他最出名的《黑天鵝》里,達倫給出了答案——I Just Want To Be Perfect 惟願完美——《π》的主角為真理獻身、《珍愛泉源》為愛獻身、《摔跤王》為了找到真正的自己而死,包括《黑天鵝》向我們展示了芭蕾舞者高雅背後的水泡、折斷的腳趾、拇囊炎、血肉模糊和肌肉損傷 …… 這一切到頭來都是為了達到完美的代價。

雖然不是官方海報,但很準確地呈現了影片的基調

達倫本人也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夢之安魂曲》最早因為片尾出現了 " 一群衣冠楚楚的人觀看一對男女的性活動 "(其實是女女 # 捂臉)的鏡頭而被列為 NC-17 級,但達倫拒絕對成片作出修改,最終只能以" 無定級 "上映,在當時,這就意味著整個美國只有為數不多的電影院擁有放映的資格,票房自然慘淡。

福利

《夢之安魂曲》改編自有當代亨利 · 米勒之稱的小胡伯特 · 塞爾比的同名小說,關於四個陷入毒癮難以自拔的人的遭遇,神經質、陰暗、絕望、無處可逃,而且還有著大衛 · 林奇式的恐怖,這些都是這部電影的註腳。

如果說達倫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呈現的是主人公沉溺於某個事物的起因和結果,《夢之安魂曲》則將重點放在了沉溺本身上面,無比細緻地描述了從迷戀,到上癮,到沉溺,到最終毀滅的整個過程。

《猜火車》的小說里主人公說:"(海洛因)是唯一真誠的藥品,它不會改變你的意識,卻會去琢磨你原來的自我,讓你真正感覺到完整的人生,用過這種葯之後,你會真正了解到這個世界的悲哀 ……"

《夢之安魂曲》真正帶我們體驗了這種悲哀,一個獨居寡婦(艾倫 · 伯斯汀 飾),就像那個年代許許多多的獨居寡婦一樣,無比孤獨,守著電視過活,並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上電視。為了減肥,她開始服用藥物。

寡婦的兒子,一個地頭混混,為了掙錢幫女友開一家服裝店,干起了販毒的勾當。然而因為毒癮越來越深,錢又總是賺不到,他不得不叫女友去賣淫買葯,最後自己也因為藥物的侵蝕導致整隻手臂潰爛腐壞。他們之間是真心相愛,女友還跟他說過" 你讓我覺得自己是個真正的人 "這樣的話,然而到得最後,他們卻因為無法控制的毒癮,看著一切被葬送。

達倫本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夢之安魂曲》並非關於海洛因或嗑藥 …… 哈利 · 泰倫 · 瑪麗安的故事的確是非常傳統的吸毒故事,但是把這些故事同莎拉的故事放在一起,我們會突然發現,我的天啊,到底什麼是毒品?對我來說有個想法十分神奇,那就是在人們想要戒煙或節食瘦身 20 磅之時會在腦海里閃過相同的內心獨白。"

他說的莎拉便是故事男主角的母親,那個迷上了電視,心心念念渴望自己能夠上電視,最後過量服用苯丙安減肥藥而精神錯亂的寡婦。

被送到精神病院接受電擊

" 現代媒介、苯丙安減肥藥、毒品、母親的愛和期望 …… 都能夠成為沉溺的對象。"

其實到了今天,特別是在中國,這些並不難理解,愛國可以成 " 癮 ",正義和善良也都是 " 癮 "。社會的話語越強大,人們就越需要以強迫症的癥狀來達到它的期望。

只是看到達倫把這整個過程濃縮地、超現實地呈現出來,還是令人感到恐怖——哦,原來我們每天自以為正常的生活,在別人眼中是如此的荒誕啊!

《π》里,達倫開創性地使用了所謂的" 嘻哈蒙太奇 ",用快速、眩暈的剪輯以及奇怪的配音來達到某種 " 波普式 " 的節奏。在《夢之安魂曲》中,每次吸毒的場景重複的都是這種詭異的蒙太奇:急速放大的瞳孔、流動的血液、海洛因、繃帶、針筒、打火機、燃燒的冰毒和浮動的細胞 …… 這些幾乎全部是特寫鏡頭飛快地銜接,令人焦慮,因為你的整個視線被迫注視著那些東西,但你又實際上什麼都看不清,某種程度來說,這也許就是 " 上癮 " 的本質吧。

《夢之安魂曲》,英文名叫 Requiem for a Dream,以 for 為連接詞,大概是 " 為夢奏響的安魂曲 " 的意思,我們追求幻夢,總有迎接埋葬的一天,那時我們將不得不進入到現實這座大荒漠之中。

突然想起費里尼說過:" 夢是唯一的真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巴塞電影 的精彩文章:

別誤會,我不是針對國產科幻片
這個片單能洗眼
《神奇動物2》開拍,格鄧終於要相見
周星馳的徒弟終於出手,給喜劇之王丟臉了嗎?
這部Beyond出演的電影,讓你更懂黃家駒

TAG:巴塞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