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騎馬教我的事

那些騎馬教我的事

運動絕對是品格教育的良好媒介,當下的時代能給予孩子們的資源也豐富多樣,家長和孩子自然可以好好挑選一番。但隨之而來的,是和升學等話題如出一轍的焦慮感。

如何讓運動回歸它本身的應有之意,如何在運動中獲得成長?從騎馬的兩兄弟開始,菁kids向您分享他們的探索經驗。

文:蘇敏圖:Echo Chen

在兩個兒子學習騎馬之前,Philip和Winnie沒有想像過,整個周五下午到周六傍晚,夫妻倆會陪著孩子泡在上海郊區的馬場度過。「我們的世界從來沒有馬,我們甚至不喜歡運動。」Winnie開玩笑說。

約三年前,弟弟Owen一時興起說要學騎馬,一家人就選了日子陪他去馬場。哥哥Isaac一開始並沒有騎馬的打算,只是陪弟弟而已。去了幾次之後,幫忙打理馬場的一對夫婦開始帶Isaac一道給馬兒洗澡,並鼓勵他上馬背試試。然後,兄弟二人共同的騎馬之旅正式開啟。

每一項運動都有很好的地方

從最基本的姿勢和步伐開始,學習掌握平衡,到現在已經練習跳欄。剛初中畢業的Isaac和馬上進入畢業班的Owen,已經在馬場練習了兩年多時間,並在去年暑假分別在英國、法國、日本和香港感受馬術氛圍。

媽媽Winnie很了解兩個兒子,Owen是天生的運動家,從小不管是什麼運動,他總是很輕鬆就掌握要領,但是Isaac自從愛上騎馬,更加倍刻苦地練,水平也不輸給弟弟。兄弟倆相差不滿兩歲,年級只隔一屆,二人的關係頗有些「同儕」的意味。

此前二人都練過一段時間的游泳。「游泳要面對的是人,但騎馬是我和馬。說不上來為什麼,我比較喜歡騎馬。」Isaac說。他甚至因為騎馬改掉了微微駝背的習慣。

「每一項運動,都有它很好的地方,我並不想特別推崇馬術。」在爸爸Philip看來,馬術的特別之處,可能只是在於要面對馬兒這一龐大的生物。類似賽車,在賽車前,你必須檢查你的車,在騎馬之前,騎手們都要「備馬」,他們必須很認真地對待這一過程:馬鞍的鬆緊程度如果沒有調整好,等一下遭殃的是自己的屁股;通過這一過程,與馬兒建立好的關係,如果它不聽話,會令自己遭受危險。這些會訓練到騎手的領導力、決心和責任感。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需要學習駕馭一匹馬,當馬的情緒不好,可能會過於興奮,也可能會害怕而拒絕配合騎手。總之,這不是一件管好自己就夠了的事。

馬術也給這對夫婦帶來一些意外之喜。孩子們從小在國際學校上學,他們的中文一直是身為香港人的爸媽所頭疼的,補了很久的中文課,也不見什麼起色。前陣子為了中國馬術協會(CEA)的考試,學習中文的熱情空前高漲。父母為他們請了老師補中文課一周,許多專有名詞甚至是很生僻的字,他們也都攻克下來了。

騎馬,也促成了14歲的哥哥第一次獨自遠行。最初Isaac想參加香港一個小型比賽,父母都是不太贊成的。但他在社交媒體上的賬號有不少粉絲,其中一位就問他,這比賽對他是不是很重要?得到肯定答覆後,對方贊助了他往返滬港兩地的機票。那也是他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乘坐飛機和市內公共交通去參加比賽,無人接送。也是這一次機會,他在香港的馬場交到了不少同齡的有著相同愛好的朋友。

「我很欣賞哥哥的一點是,如果他今天騎馬騎得好,他會在Instagram上說,今天馬的發揮得不錯,如果騎得不好,他總是分析自己做錯了什麼動作。」Winnie說,他們家總是看重品格的教育,更勝於運動本身。

今年夏天,他們全家又將啟程去英國和西班牙待兩周,再回到香港待一個月,讓兄弟二人在中國大陸以外感受騎術文化。Philip坦言,騎馬這項運動花費不菲,但他自認花得比較聰明。他們並沒有把大錢花在買馬上,而是讓孩子有機會多接觸馬術在外面更大的世界。

馬術兄弟的「貴人」們

在兄弟倆學騎馬的過程中,有三個不得不提的「貴人」。其中之一便是奧運騎士華天。

Philip認識華天也是事出偶然。一次財經論壇上,因為朋友知道他家的孩子在學騎馬,就介紹他們認識,一聊天才知道,華天的母親也曾經在香港待過,於是有了更多話題。

兩兄弟得以有機會與華天一起在家吃飯、騎馬和聊天,簡直樂不思蜀。因為華天也有一個弟弟,所以他和Isaac會一起說弟弟們的「壞話」。

華天總喜歡說,馬術不分貴賤,因為馬不會根據騎手的身份地位而有不同的表現。5月初,華天牽頭的騎士精神社會公益活動,二人也作為志願者參與進去。

Winnie說,華天雖然很年輕,不到30歲,但他情商很高,為人也積極正面,說的話對孩子們特別有影響力。比如,爸爸提醒過很多次,西裝下面第二顆扣子是不用扣起來的,但孩子們都不以為然,但華天說了之後,他們每穿西服都會解開下面的扣子。

「我們夫妻是基督徒,很多情況下都會引導孩子去想:『what will Jesus do?』或『what will Jesus say?』」Winnie說,「華天的榜樣是非常直接的,我們也會問『what will Alex do?』」

年齡上走在前面,Isaac要率先考慮是否往職業騎手方向發展。華天建議他申請去英國的簽證,在馬場做為期一個月的幫工,同時進行專業強度的訓練,此後再來考慮是否真的要走這條路。

認識David和Ann夫婦,要從Owen的火眼金睛說起。最初只有弟弟騎馬,他們選擇了長寧區離家不遠的一家小型的馬場。David夫婦當時正幫朋友打理那家馬場。是Owen發現,David似乎在周星馳的電影里出現過。後來兩家人攀談起來,發現果真如此,他同時是一名電影製片人。

Isaac和Owen都表示,這對夫婦在幫助和引導他們學習騎馬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今他們兩家人已經一同前往英國開啟新的暑期馬術之旅。對他們的父母Philip和Winnie來說,有另一對長輩的幫忙,自己就能少「嘮叨」孩子幾句。比如,當他們招待客人在家吃飯,吃罷,孩子們就離開飯桌。這時,David叔叔就會告訴他們,要幫爸媽一起,有主人的責任感。

享受彼此的陪伴

Philip說,對於陪伴孩子們四處學騎馬這件事,希望培養他們的重點,從來都不是關於騎馬本身。俗話說,養育孩子需要一整條村莊的幫忙。他在幾年前辭職後,也做了一些培養孩子品格的公益項目。

在馬術的世界裡,他和太太是局外人,但周末全天候的陪伴是少不了的,太太會在馬場做一點工作,他則帶著家裡的「三閨女」仔仔在戶外跑一跑,或是頂著大太陽給馬背上的孩子們拍幾條視頻。就這樣享受著與孩子一起的時間。

聊騎馬之餘,Winnie說起今年年初哥哥想回香港念書的事。他當時甚至做了一份proposal,對比滬港兩地的生活和學習成本,試圖說服爸媽。「他主要是為了那些騎馬的朋友,友誼、相同的愛好,他很想回去。」最終在爸爸的勸說之下,他暫時放下這個想法。但夫婦二人很快購買了兩地往返的飛機套票,幫助孩子感受到父母依舊支持他,只是以一種不是他最想要的方式。

5月份,Isaac就回了香港兩次。他的行程非常緊湊,周六早上7點的飛機,4:30就要起床出發去機場,上午能夠到達香港的馬場,中午稍事休息後,下午就開啟半天的練習,晚上回到家,第二天一早就要去教會參加主日——這也是爸媽資助他回香港的要求——下午再飛回上海。

「很辛苦的,連覺都睡不飽。」Winnie不無心疼地說。她感慨孩子長大得太快,「沒想到才14歲,就有離我們而去的想法了。學騎馬,至少讓他們現在還需要依靠父母。」她笑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菁kids上海 的精彩文章:

夏日親子共讀怎麼做?專業閱讀導師為您來「支招」!
挑戰學生還是挑戰老師?STEAM課程近距離
26家不容錯過的親子餐廳、國際社區夏日盛會、嬰兒爬爬賽
孩子的公德心從何培養:遇到矛盾,你選擇發聲,還是當個看客?
暑假怎麼過?8個國際&雙語學校的家庭分享在這裡!

TAG:菁kids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