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能轉物」的王陽明
史載,王陽明出生後,到了5歲還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藏書。有一次,一位高僧過其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更名為「守仁」,之後他就開口說話了。
故事雖不十分可信,但歷史上的王陽明確實志存高遠,心思行為不同於常人。13歲時一次與塾師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做一個聖賢之人。15歲時就屢次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未果。同年,他仗劍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之久,縱觀塞外,那時已經有經略四方之志。
18歲時,王陽明接觸朱熹之學,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從此,王陽明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弘治十二年 (1499年),28歲的他第三次參加禮部會試,因考試出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授刑部主事。七年之後的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里,修文縣治),任龍場驛棧驛丞。路途中他遭到劉瑾派來的刺客追殺,但他佯裝跳水死亡逃過一劫。
到龍場後,王陽明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他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43歲之後,他致力於致良知之學。
按陽明弟子錢德洪的見解,《大學問》者,師門之教典也。在這篇文獻中,王陽明提出:「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人心是天淵,心之本體無所不該。原是一個天,只為私慾障礙,則天之本體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將此障礙窒塞一齊去盡,則本體已復,便是天淵了。」這正是王陽明從《大學》直接引出其致良知之學。這也標誌著王陽明擺脫了朱熹格物致知之學,直指人心之學。良知本在人心,不必外求,只需去掉私慾,便可自得本心,是故人人皆可以成為堯舜。
王陽明的學術思想可以概括為「知行合一」,即人的主觀認識與實踐行為要高度統一。簡而言之,認識到了卻不實行,不是真正的認識。《傳習錄》云:「如今人盡有知得父當孝,卻不能孝,便知知行分明是兩件事。」言下之意就是:世界上的人都知道為人子者應該孝順父母,為人弟者應該尊重兄長,但卻不去實踐,這樣的人不是真正認識到孝道和悌道。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人的內心為私人的慾望所遮蔽,因而迷失了本心,導致「致良知」不能完成。也正在這個意義上,後人稱呼王陽明的學說為「陽明心學」。
「陽明心學」與「程朱理學」有著很大關係卻大不相同。二程被認為是北宋理學的實際開創者。他倆的學說,以「心傳之奧」奠定了道學的基礎,更以「理」為最高的範疇,因此亦稱作理學。
二程的學說,特別是其核心觀點——「存天理,去人慾」,後來被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朱熹號為集理學之大成,在哲學上發展了二程關於理氣關係的學說。他所建立的理學體系,被當代學者視為客觀唯心主義的思想體系。這首先體現在他關於宇宙萬物的學說,繼承了二程、張載以及邵雍、王安石等人的觀點以及當時科學技術的成果,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對立物組成,「天下之物,未嘗無對」,「至微之物,也有個背面」。陸九淵和後來發揚他學說的王陽明均視「心」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所謂「聖人之學,心學也」。所以後人也稱陸王學派為「心學」。
程朱理學與陽明心學最大的區別在於世界的本質在於「理」還是「心」的問題。程朱理學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認為存在一個客觀的理的體系,作為個體的人需要做的是探求各個事物中的「理」,即格物致知。而陽明心學最大的特點是強調一切本在我「心」,其實質是吸收了佛學的思想,即佛學中「心物一元」的思想。
所謂「心物一元」,即「心能轉物,即同如來」。陽明心學將陸象山的儒學路線進一步發揚光大,在後世影響越來越大。關鍵一點在於陽明心學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主張張揚人的個性,重視實踐,強調積極入世的精神,為後來的知識分子和政治家們所欣賞。儘管王陽明出道入佛,對道家和佛學都有相當的修為,但龍場悟道之後,王陽明仍然回到儒家,在儒家之中尋找自身安身立命之所。這一點與北宋理學家張載有共同之處。
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正是其思想皈依之所。這四句話之中第一句「為天地立心」實際上已經暗含了其心物一元的思想。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北宋理學家確有一致之處。陽明晚年又作《朱子晚年定論》,以為朱陸早異晚同。朱子晚年自悔其舊說之非,而自同於象山。
陽明心學影響之大,自然與其事功有很大關聯。他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將學問在事業上充分表達出來。這樣的人,王陽明之後400年,才出第二個,就是曾國藩。王陽明用35天時間平定了寧王策劃三十年的叛亂。歷史上評論道:王陽明用兵「詭異」、獨斷,素有「狡詐專兵」之稱。王陽明在日本也有極高的聲望,日本名將東鄉平八郎給自己做了一個腰牌,上面寫著「一生低首拜陽明」。
他的一生可以用他在前往貴州龍場的途中寫的一首詩來評價:「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其境界立現。黃宗羲在讀了陽明學說之後感嘆:「震霆啟寐,烈耀破迷。」
歡迎在文末發表留言評論,
也請別忘了動手點贊支持哦!
點擊展開全文


※徐悲鴻畫豬:氣韻生動,憨態可掬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處世三大奇書」最精華30句,深刻說盡人生大智慧
※十個你可能沒聽過的成語,藏著十個有趣的故事
TAG:大道知行 |
※不被物轉則能轉物,學佛決竅就在這裡!
※那些神奇的物理實驗,讓孩子輕鬆玩轉物理知識!
※通過可見性逆轉物聯網安全性的7款工具
※看凈水專家溢愛怎麼玩轉物聯網模式!
※小團隊如何玩轉物聯網開發?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楞嚴經》參習(138)
※linux虛擬地址轉物理地址
※每分鐘超過600億轉,開發出世界上最快的人造旋轉物體
※八點網以「汽車+互聯網」玩轉物權眾籌,上線454天,累計交易額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