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文時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國文時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我在不經意間常常發現一個驚人相似的現象,多年不見的朋友、同學,在偶爾一遇的一瞬間,他(她)的回眸一舉永遠可看到他(她)的幼年時內在氣質韻味。

我們大都只記得最初的烙印,也許人與人最美好的事物皆在過往的記憶里……隨著時光的流逝,上了年歲的人漸漸向著他(她)孩提時的天真靠攏,而且在他(她)的夢想里永遠纏伴著他(她)孩童時的初衷……我想,這也許就是萬物的輪迴生滅之道。依照道家事物的陰陽五行,夕陽的漸隱漸退預示著下一個日出的即將來臨,年歲漸老的人終將要回到童年的夢裡……我們永遠在幼年種下的夢境里暢遊,直到與蒼天一色,與秋水一脈……循環往複,代代相傳,也許生命將盡時候,也是一個人生命最美的時刻。佛告訴人們生命最後可在西方聖地修成正果,西方的上帝則告訴人們善惡因果,或許上帝可帶你去一個仙花盛開的依甸園……現實殘酷的告語紅塵中的善男信女,與我們相識的朋友,親戚,冤家終究一同要與我們自己漸漸消失得乾乾淨淨……我們每一個現世安好的生靈也一定將成為無人知曉的一粒塵埃,「古木逢春猶再生,人無兩度少年時」,我們只是比山河,樹木多了一枉深情,與日月根本就不能同輝!給人留下的只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盡期……多勸後世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在當下,經歷過的才可成為回首時的風景,一個人的世界觀受著天地人外物的秉承,「三歲」時形成的輪廓往往影響著你的一生,「七歲」時的雛形造就了你老去的人生軌跡,只是儒家的思想在後天里或多或少地潛移默化著少數的意識行為,大多數人皆在隨波逐流中重複著咋天的故事,只有極少數人頭腦清醒地與天斗著,與地斗著,與人斗著,直到生命將盡時又回到了生命的初始一一隻願托體同山啊(e)……嗟呼!天地萬物,念去去煙波,何不讓自己的生命里多一些燦爛?就算是鯉魚跳龍門被激流衝去;就算是夜幕里的一顆流星,也曾閃耀過……這樣當我們與天地近距離碰撞時……當我們的靈魂停在與「三歲」重疊的一剎那,我們將會欣慰地享受生命的新的一輪開始……

【作者簡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中專生 的精彩文章:

父親節.追憶我的父親

TAG:大中專生 |

您可能感興趣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且看金庸筆下四位男主角,童年已經展露端倪
美國心理學家眼中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TA系列:為什麼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把格局做大,便四面來風
加拿大30年隨訪數據表明:「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科學依據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真的嗎?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七歲前一定教孩子做到這6點
育兒講堂-怎麼理解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歲看大,六歲看老,德行定終生
《西遊記》人生三境:少年看大聖,中年看沙僧,老年看唐僧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7歲前給孩子立這3規矩,長大不愁沒出息
看完你就懂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
老人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3歲真的可以決定一生嗎
少年看大聖,中年看沙僧,老年看唐僧!
「3歲看大,7歲看老」,這七大習慣必須從小教給孩子(值得收藏)
還在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看看專家怎麼說的
3歲看大,7歲看老,這四大習慣必須從小教給孩子!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