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密歇根大學路瀚程:最偉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協力

密歇根大學路瀚程:最偉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協力

導讀

每一個申請留學過的朋友們肯定有這樣的體會:在國內搜羅到、打聽到的信息,和真正作為留學生感受到的其實還有不小差距。在申請留學的過程當中,準確而實用的信息無疑對於做出正確的選擇至關重要。從本期開始,立足紐約非營利組織美中高等教育學會將邀請在各個大學內服務中國留學生上發揮重要作用、對中國留學生群體最為了解的的官方組織:美國各大院校的CSSA(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的負責人,親自為您介紹所在院校的情況、分享中國留學生生活學習職業發展的真實一手信息作為美國高等院校學聯主席採訪系列。希望這樣的一手資訊可以讓你更加了解美國高等院校、讓留學選擇更加高效精準,為留學之路做更多準備、了解中國留學生群體和他們真實生活學習的酸甜苦辣!

採訪人簡介

密歇根大學學生學者聯誼會的聯合主席(CSSA 16-17年度的聯合主席,17年4月份卸任),

密歇根中國論壇的創始人之一,

商科金融戰略方面大三在讀。

密歇根大學簡介

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創建於1817年,是美國前十的綜合型公立大學之一,被譽為公立常青藤,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研究型大學之一。密歇根大學主校區位於瓦許藤諾郡的安娜堡(Ann Arbor,或稱安阿伯,距離密歇根州的第一大城底特律的國際機場只有45分鐘的車程,交通便利。學生總人數多達5萬3千多名;其中安娜堡的學生約有3萬8千多名。

安娜堡校區的核心教學區佔地3,245英畝,加上安娜堡城外的隸屬學校的森林、植物園、生態園、濕地等地則共有20,965英畝(約85平方千米),比紐約的曼哈頓島還大四分之一。學校共有563個主要的校園建築物。除安娜堡之外,另有校園面積為73英畝(0.3平方公里)的弗林特校區、196英畝(0.8平方公里)的迪爾伯恩校區和128英畝(0.58平方公里)的醫學院系統總部。另外,密歇根大學在位於密歇根州西北部的蘇必利爾湖和密歇根湖的湖濱擁有數個屬於自己

密歇根大學研究生院的保護區、生態考察站和野外據點,面積達13平方公里;在懷俄明州的黃石國家公園和大提頓國家公園附近擁有包括戴維斯營地(Camp Davis)在內的科研營地;在落基山深處還擁有兩座相距不遠的山峰,一座名叫安峰(Peak Ann),另一座為阿伯峰(Peak Arbor);在佩爾斯頓附近擁有40平方公里的生物研究站(UMBS)和森林;在利文斯通郡還有夏令營(Fresh Air Camp)和一片5平方公里的森林保護區;在特拉弗斯城還有附屬的因特勞肯藝術學院等等。因此,無論校園面積、校園建築、學術地位、教學資源、師資或學生素質,密歇根大學都是美國州立大學的翹楚。

密歇根大學校長辦公樓作為美國的「學術重鎮」,密歇根大學擁有全美最高的研究預算、濃厚的學術氣氛、優良的師資以及頂尖的法學院、醫學院、工學院、商學院、藝術學院及文理學院,在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對美國各大學研究生院41個學科的評估中,密歇根大學總分排名第三,超過75%的專業排在全美前10名。該校也被認為是美國中西部(Midwest)的哈佛,並於2006年被列為全美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

音頻正文

行之:非常歡迎我們今天密歇根大學學生學者聯誼會的路主席來接受我們的採訪,能先簡單做一下自我介紹嗎?

路瀚程:我叫路瀚程,我的英文名是Trueman,所以很多同學都叫我楚門。我現在是密歇根大學學生學者聯誼會的聯合主席(16年-17年)。我的任期現在還有兩天,將於這周日換屆。我同時也是密歇根中國論壇的創始人之一。這個論壇是今年新加的活動,也算是美中地區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個中國論壇。我現在大三,學的是金融跟戰略方面的商科。

行之:請幫我們簡短介紹一下學校吧。

路瀚程:密歇根首先是公立常青藤,國內很多人對這個title可能更熟悉些,對常青藤更熟悉些。建校於1817年,在中西部也是一個比較有歷史的學校了。今年比較特殊,是我們建校的200周年。所以學校有很多活動,我們的中國論壇也是這些活動之一。

Michigan的跟中國的歷史真的蠻久的。清代有一個庚子賠款,美國方面其實並沒有收這個庚子賠款,美國當時其實有一個法案把庚子賠款退給中國了。但是要求把這個款項用於中國的高等教育,於是當時有五個學校一起跟清廷外交部達成了協定,用這筆錢資助中國學生出國留學,我記得當時分別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第五所就是密歇根大學,所以說密歇根很早就跟中國有很多聯繫。包括我們第三任校長,Prason Angel,當時是做過美國駐中國公使的。所以說淵源還蠻多的。還有中美第二次恢復外交關係,也就是乒乓外交:中國代表團第一次來美國的時候也是在密歇根大學做的訪問,跟我們美國的乒乓球隊做的交流。今年因為是校慶年,我們也做了一些歷史方面的回顧,有很多活動也是跟中國方面一起進行的。

跟中國還有一個聯繫就是跟上海交通大學是兄弟學校。大概在十年前,密大跟交大建立了一個合作項目,叫交大密歇根學院。這個學院是一個聯合培養項目——在交大上兩年專業,再在密歇根上兩年專業,完成後會同時獲得兩個文憑。這在中美排名靠前的學院里,算是比較成功的一個案例。每年交大這邊都會來超過100名學生。美國學生在summer或者學期里也會去交大讀書。主要還是看重這兩個學校在理工科的優勢和合作。

除去和中國的交流,學校本身也有很多亮點。我們學校雖然在U.S. News本科排名20多名,但是連年在U.S. News、Times還有QS的世界排名基本上都是前20的。而且各項專業的排名來說,可能60%到70%的專業都在全美排前十。理工科尤其是這樣的。 像我們機械工程還有電子工程、計算機,還有航空航天工程在全美應該都是排前五的。Ross School of Business在本科商學院的排名是全美第四,MBA全美前十。工科商科比較突出,文科理科也不差,總體來說在美國中部算是一所旗艦的公立學校吧,跟Berkeley,UCLA和Virginia大概齊名。

除了學習方面,課餘密歇根還有幾個有名的地方。主要是體育上比較強,籃球,之前有密歇根五虎。橄欖球也出過很多名宿,比如說今年拿到超級碗New England Patriots (愛國者)的quarter back(四分衛)是當年密大的學校主力,Tom Brady。橄欖球現在的勝場數應該還是全美聯賽總排名的第一位。密大有個很大的橄欖球場,是西半球最大的體育場,」Big House」,它的真實名字是Michigan Stadium。基本上每場比賽的上座率都會超過10萬人,所以密歇根州有橄欖球比賽的時候密大這邊都會很熱鬧。社交活動上,密大也有很多兄弟會和姐妹會。總體上來講(密大)是一個學術、social、sports很balance的一個學校。

行之:恩,聽起來很棒。今年為了校慶活動,Truman主席這邊也發起了一個論壇。能跟我們介紹一下當時是怎麼想到這個idea,後來是怎麼做的嗎?

路瀚程:我是這麼想的,有天時地利人和幾個部分。天時角度來講,因為是密歇根兩百周年校慶,學校方面也特別鼓勵學生社團和學生組織去做跟校慶相關的活動。我們當時就有這麼一個想法,辦一個中國論壇。兩個原因:一是現下北美有很多學校在辦這種中國論壇。密大是一個相對低調的一個學校。但是綜合實力、排名,以及中國人的人數和校友並不比東部常青藤和西部的學校差。所以我們就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看見其實UM跟中國的聯繫還有很多,影響力實力也不差。這是我們一開始的初衷——展現UM的實力。第二點考慮到很多人對密歇根並不了解,我們密歇根的很多同學想去了解中國也沒有很多途徑。所以我們今年Michigan-China論壇最大的目標就是「Connect Michigan to China」 ——聯繫密歇根與中國,通過打造這麼一個平台,把各種機會,中國和密歇根州的一些情況,以及密歇根大學的一些情況,展現給我們的觀眾和我們的受眾群體。更多的是密歇根的同學、密歇根的居民還有中國商界、政界、學界更多了解的機會,也給年輕人一個更好的vision。因為我們也是年輕人,我覺得我們有很多同學特別需要這麼一個平台去看世界。如果有很多嘉賓過來(可以)給我們特別多的建議,無論是看中國也好,還是看Michigan也好。從地利來講, 我覺得Michigan這個地方很特別,因為它跟東部西部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Michigan是一個製造大州。它的汽車、農業、和很多製造業在美國仍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像我們知道的底特律,第一個美國航空公司開設跟中國的直航,從底特律到上海,而不是我們現在能想到的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就說明底特律作為一個產業的領導地區,它在製造方面跟中國還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並且現在呈現出很多機會。UMichigan通過辦這麼一個活動可以展現它跟其它學校或者其它地區不同的地方。最後,人和角度來講,我們這邊CSSA已經做了很多年了。我們有一個副校長是中國人。他是80年代末來的Michigan讀書,當時是我們CSSA的主席,現在成為我們學校負責research方面的副校長。於此可見,80年代就有我們這個學生組織,30年來實力也在逐斷壯大,人力物力財力方面大家也都相對團結。這一次除了我們CSSA,又聯合上海交大密歇根學院的校友會和中華創業聯盟,一個Ross商學院現的組織,我們三方一起辦這個活動。所以時機相對比較成熟一些。

行之:恩,那最後這個論壇做出來的效果怎麼樣呢?自己滿意嗎?

路瀚程:我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是第一屆。也克服了很多困難,因為第一屆我們有很多地方還不太清楚。但是得到了很多人和機構的幫助,比如(北美留學)日報、燎原和行之,(雷寶主席也給我提供了幫助)。學校方面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因為校慶兩百年的活動,所以學校很多部門在場地、贊助經費也有很大的支持。我們最後總功的觀眾人次超過1000人。我們分為幾個主題,主論壇以中美關係為主題,談論中美以及中國與密歇根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當時我們請到了洪磊總領事,前外交部新聞發言人, 現芝加哥領事館總領事,和密歇根的州長代表,是密歇根中國中心的主任,Bryan Corners,中文名康維,都給我們做了Keynote。請到的嘉賓有之前中信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現任國際金融中心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馬青先生;倪軍先生,密歇根大學的終身教授也是上海交大密歇根學院創院的院長;還有我們的校友,萬浩基,Henry,經緯中國的合伙人,(經緯中國現在在中國創投界的影響力很大);吳碧軒女士,Miranica,前任特斯拉-中國的主席,現任中科招商,一家很大的私募的聯合主席,base在舊金山。還有Ross國際交流項目的主任,主論壇的moderator是CBS News的reporter,曾經拿過八九屆的艾美獎。主論壇用英文,分論壇,比如中國經濟與金融的前瞻、傳媒與新媒體、創業與創投和智慧出行與汽車,是混合中英文板塊的。我們中華創業聯盟做了一個創業大賽、辦了一場國際生招聘會,包括了大概400名招聘者和30多個企業(行之在內),除去招聘會的總人數超過1000,主論壇500人,坐滿了我們整個禮堂,分論壇100-200人。活動結束後騰訊、搜狐、環球資訊以及校報,Michigan Daily、Detroit Freepass都進行了相關報道。

行之:能描述一下學校的情況嗎?比如本科生研究生學生比例之類的。

路瀚程:國際學生比例。2016年官方統計總入學數量44718人,其中非美國公民及非綠卡數是6764人,所以大概有15%的國際生。官方並沒有給中國學生的比例,但在血統統計中亞裔人口佔了5000多人,佔總學生數的14%。據領事館和學校網站統計,持有中國護照在密大就讀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訪問學者加起來在2800到3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大概1000出頭。

行之:就個人經驗和感受來講,中國學生在密大主要就讀的專業有哪些呢?

路瀚程:專業分布來講,工科佔比較大,像CS、電子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化工專業的人都比較多。學數學和經濟的占其次,包括統計專業也是熱門的中國學生學習的專業。商科一屆招中國人只有十幾個人。所以分布來講,工科理科經濟商科比較多,但實際上每個專業里都有中國同學,像藝術設計、心理學、政治學、文學、戲劇、音樂,有很多同學已經不再是學STEAM一些比較傳統的專業了,而是去學他們愛好的有興趣的專業。

行之:學習氛圍和就讀體驗呢?

路瀚程:首先我自己來講,我希望大學有一個大的學院,有無限的可能性和很多資源,遇到不同的人,這點上密大滿足了我對大學的期待,我覺得這也是很多人選擇密大的原因。因為密大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種可能性,它沒有規定你一定要變成什麼樣的一種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自己的文化,給你提供了選擇的餘地,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學習環境來講,很不錯,之前也談過,UM是學術、社交、體育很平均的一個學校,你有自己的選擇,沒有人會judge、評判你。考試時在圖書館通宵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密大之前覺得自己挺學霸的,過來了以後發現這裡有很多很厲害卻很低調的學霸,平時不怎麼炫耀,默默學習。圖書館不僅僅是中國人,也有很多美國人會在圖書館學習,尤其是期中考試和期末之前,圖書館基本上座無虛席。平時考完試或者周四周五晚上酒吧街和夜店也可以鬧起來;特別是有球賽的時候,就更熱鬧了。所以一般來說,密大的人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的時候學,要有能力兩方面都兼顧好。

行之:給我們介紹一下你最喜歡的一門課吧。

路瀚程:有幾門課。大一的時候政治學的一門選修課,講中國當代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係。新加坡老師,講的很客觀。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一步步到現在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國的政治改革、經濟改革、市場化,還包括試製改革和社會變革。很客觀很深入,公道客觀的學者態度,是很多西方學術缺乏的,所以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喜歡這門課,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很喜歡那個老師,另一方面我們學校做東亞研究和中國研究已經有相當一段歷史了。雖然我不是學政治學的,但就是對這方面比較喜歡。最近在學一門講創投方面的課,也很有意思。

行之:最近學習壓力大嗎?考試難度感覺怎麼樣,還能接受嗎?

路瀚程:考試難度也還好,不是特別難。商學院里考試並不是最主要的內容,相反小組小組課題討論(group project)特別多。Ross的作業大多是以小組課題討論(group project)的形式呈現,做商業計劃展示(presentation)。所以組內工作的壓力比較大, 但是很快也就習慣了。和美國人也很好溝通,這個東西自己可以掌握牢,只要自己有想法,認真思考,就很容易做好,有時比考試還要更簡單一些,這種學習模式我個人特別喜歡。

行之:課餘生活也豐富了很多,學校里有沒有有名或者特別受歡迎的的學生組織和社團,能給我們介紹一下?

路瀚程:我課餘生活基本都泡在CSSA里了。我現在大三,我大一就加入了CSSA。每年會辦春晚,今年在大年初一辦,1月28號,我們每年會租安娜堡最大的一個劇院,Michigan Theatre。每年大概回來1000名觀眾,有學生表演也有當地華人的表演。CSSA是密歇根最大的華人學生組織,也受過芝加哥領事館的認證。每年還會辦很多職業活動,除了中國論壇,還有招聘會,職業講座。體育活動方面,我們辦過密歇根杯的足球賽,在上個周末還辦了一個美中野狼杯的籃球賽,16家學校的華人籃球隊都來密大安娜堡來參加,最后冠軍是UIUC。(美中杯每年都會辦,今年正好輪到密大做承辦)每年會做國慶活動,我們去年在學校中心的廣場做了一個廣播體操快閃,今年我們做了一個牌子,「今天是我們祖國母親的生日,如果你願意跟我分享這份喜悅和快樂,請給我一個擁抱」(中英文都寫了)。很多美國人都跟我們擊掌擁抱,時候我們把它做成了一個視頻,發到了網上和微博上,北美留學日報也幫我們做了報道;正值國慶長假,當時共青團、環球時報和新華網,總播放量20多萬。當時是一個挺感人的時間段,為我們學校也做了廣告,感覺效果還是不錯。這邊同學都特別積极參与我們這個拍攝。過程之中,除了我們大陸同學,還有香港台灣同學也在裡面有扮演重要的一些任務和角色。這個是學聯這一塊。

國慶活動視頻

我們這邊還有很多其他的學生組織。我個人之前也參加過一個中文的一個話劇課,叫安娜說。我一會要去看他們一個春季的大型的戲。他們每年都會排一個大戲,像去年的《無人生還》,前年的《日出》,今年演的是《戀愛犀牛》。我感覺做的還挺成功的。之前我在劇里也客串過,但今年做學聯主席之後就退出了。密大有上千個社團,也有很多很活躍的體育相關的社團,可以參加一些校際或者州際的足球、籃球、橄欖球比賽。像我大一大二的時候參加過很多校內足球、籃球比賽。商學院方面也有很多社團,我在一個叫Association for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的社團里(中國經濟發展協會),隸屬於Ross商學院。這個社團主要做一些商業提案(Case),做一些商業計劃展示(Presentation)。大家一起討論中國與亞洲的經濟發展。密大也有很多美國學生社團,有一個中國哥們做了一個Cooking club,跟我們學校食堂進行合作,租他們的場地。他和一群美國同學一起教大家做飯,食材挺新鮮的,還把做飯教學的視頻發到了網上。

行之:聽起來好棒,再聊一下就業方面吧,就是在密歇根大學大家基本上,我們中國留學生吧就是說一下我們中國學生大家是怎麼樣一個選擇,在畢業以後?

路瀚程:商科的中國留學生主要還是想要留在美國就業,以進大公司跟大企業為主。比較明顯的路徑,一條是去投行,一條是去做諮詢行業,一條是做會計(學經濟的,學數學的,學商科的大概就是這個路徑)。盡量想往比較好的華爾街的投行,或者是大的投行的芝加哥的分部,或者是去進底特律分部,還有諮詢的行業,會計行業,比例還蠻高的。像我們學校的話是很多大企業的重點目標培養學校(target school),比如高盛,J.P. Morgan,Morgan Stanley,都會到我們學校去做校招。大諮詢企業有Mackenzie,Ben,BCG也都會招聘季的時候來我們學校擺攤的。所以說而且這個東西並不是全部針對商學院學生的,所有學生都可以來。所以說很多中國學生每年招聘期的時候都會去做很多這些大的公司的商業提案設計,爭取優勢。工科學生的話,谷歌,亞馬遜,Facebook可能比較多。微軟也有一些同學去的。還有一些做機械工程的,那就是靠山吃山了。三大(福特、克萊斯勒、通用)在我們學校招工程師、機械方面的人才特別多。當然還有一個很大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同學想回國,平時跟大家聊的話就是要麼畢業之後立馬回國的,畢業之後工作兩年再回國的。一方面應該是美國現在的國際生就業前景並不是很好,要抽H1B,大家也感受到國內有很多的機會,有很多的市場可以去發掘,大家可能有很多的想法嚮往國內回歸,這也是很大的一個潮流,也有不少同學去讀研或者讀博,這邊讀博的同學就不少。

行之:為什麼呢?

路瀚程:可能和學校氣質有關係,本科有好多同學讀完以後就想讀博的,像我們學校的秘書長就很想讀博,因為學術上比較重視,密歇根這邊在讀博上,在學術上相對比較紮實,就吸引了很多學術性的人才過來,之後又有比較好的教育,為他以後讀博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但我覺得中國學生還是就業導向更重一些,讀博的同學也有一些就業的導向。

行之:談一下自己的學習經歷吧。最大的收穫和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路瀚程:最大的收穫可能還是跟學生會有很大關係。做了三年之後,有很多感受,一方面是更堅信了自己以前堅信的東西,比方說別人做到的事情其實沒有那麼難,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去儘力做好一件事情,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是一定做得到的,我覺得這個東西是可以堅定自己的一個信念,這是我很大的一個收穫。通過學生會,做春晚,做國慶的活動,或者去做論壇,就感受到Michigan這個學校不比其他學校差,很有自己的獨特的地方,我們自己每個人去做事情的時候別人也沒有比我們多長一個頭多長几個胳膊,別人能做到的事情,只要我們努力,也可以做到。也許有時候資源並不如別人,但大家齊心協力的話還是可以克服很多困難。這個是我個人收穫最大,包括個人成長最大的一個東西。還有克服很多困難的壓力,這個我覺得可能是學生會之中收穫的很多的東西,很多東西都是第一次做,你能不能做成大家都看著你,你要是做不成你就得擔負這個責任,所背負的壓力,怎麼把這個壓力轉化成動力,怎麼樣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去消化這樣的壓力,這也是我學到的一些東西,我覺得很有用。包括學生會內部的人際關係怎麼去處理,怎麼樣在大家感受絕望,看不到成果的時候,你怎麼去激勵大家,怎麼作為一個leader,這個東西是你提出的,怎麼讓大家保持這樣的一種信念,怎麼樣調動大家的情緒。這是我在大學裡面學到的一些東西,可能還不是很深刻的理解吧,但至少我親自體驗到了一些皮毛 ,我就覺得我這個學費交的挺值的,不一定是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但是感受壓力、焦慮,取得成果再反思,整個這一套的這個過程可能是我不論交多少學費在哪裡都學不到的。

行之:那當初在選校的時候有得到多方的建議嗎?當時是怎麼做的選校這個決定?

路瀚程:當時我還被一些小的私校錄取了,還有一些排名比Michigan高的。家人是特別尊重我的看法。我是美高的,當時高中三年是在美國麻省Boston上的。當時我在學校的Advisor,特別好的一個老師,是教經濟的,我跟他三觀也挺合的。我當時就去問他,他給我一個很大的建議對我的選擇有很大的影響,他覺得應該去一些大的學校。我們現在很多中國同學和家長就覺得去小學校就很精緻,中國學生越少越好,我個人和這位美國的經濟老師當時看法比較一致,認為大的學校有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資源,你所施展的能量就會更大,中國人多一定是一件好事不是一件壞事,當然這也是一個辯證的問題,得看你自己的選擇,對於我來說中國人多是一件好事,我有更多的選擇,更多的朋友,中國人多美國人也多,其實沒什麼區別。中國人少,如果你就是想跟中國人玩,一個中國人你也能跟他玩。當時老師給我的建議就是讓我去一個大的學校,去一個有空間的學校,你可以做事情的一個學校,於是我選擇來了密歇根,覺得這個學校挺大的,中國人挺多的,影響力也夠,我想學的專業也都不錯,更重要的是他有很大的空間和平台可以讓我去做一些事。這個事情我一直記得很清楚,當時老師給我的金玉良言,感覺沒去當時那些小學校上學。當然可能每個人不一樣,可能一些同學適合小學校,性格上,期待上都不一樣。可能對我來說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行之:那看來當時的選擇非常的明智,老師的建議也非常的及時。那我們倒過來說,就你的感受而言,密歇根大學適合什麼樣的學生來讀呢?

路瀚程:我感覺適合各種各樣的學生,因為我剛剛也有說過這裡有無限的可能性,也有無限的去適應你每一個Type的可能性,這也是大學校的一個好處。小的學校他能做到精緻,做到小班化沒有問題,但是他無法往大的方向去拓展。但大的學校有的時候可以做到小班化。比如說我大一的時候是在Honors Program裡面,這個Honors就是是在大的College裡面設立了一個單獨的program,給這一片一些小班化的教育,大家住在一起,吃在一起,上的課有獨立的課程,課程的人數大概就是20人,我看我實際上受到的這個教育和一些Liberal Arts學校也有點像,我們這個program裡面也有自己的advisor,我們住的地方也有自己的advisor,所以說大的學校仍然可以給你小班化的、精緻化的、文理學院式的體驗,看你怎麼去選擇。所以說想要小班化的感覺在Michigan也可以做到;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說,學理科、工科、商科那就更不用說在Michigan肯定是非常好的,就業導向呢也肯定是非常實用的一個選項。同時也不可否認在文科方面、理科方面還有素質教育方面做的一點也不少,所以我覺得適合所有的同學來,只要不怕冷就行。

行之:密歇根很冷嗎?

路瀚程:蠻冷的吧,今年還算是暖冬,我們四月份還下了一場雪。其實跟美東很多地方也差不多。因為我之前在波士頓待過三年,感覺天氣沒什麼太大區別,這邊就是下雪下的更凶一點。

行之:那夏天會暖和一些嗎?

路瀚程:夏天會暖和一些,這個季節已經開始回暖了。到了夏天,安娜堡夏天是特別舒服的,大概20多度的樣子,總體上來說跟加州沒辦法比。但是跟美國整個東北部的這個氣候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其實大家都差不多。安娜堡這個城市的話我覺得也是一個特別好的城市,很文藝。也不是大家想像的好像是東部地區鳥不拉屎那樣的,就我們這地方離底特律機場半個小時的車程。直接一趟飛機就回國了,也不用轉機。其實說可能比很多這個所謂「在大城市「的同學都要方便很多。我之前在波士頓,波士頓現在飛中國直航的飛機才剛剛開通,之前也都是要轉機的。其次,安娜堡這個城市自己就是一個特別特別健全的一個大學城(College Town)—— 整個城市這個都是圍繞著大學建的。所以這邊有很多很好吃的餐廳,中餐日餐韓餐美國餐廳;有劇院、電影院,東西很多,很齊全。基本上都是你走著就可以去了。這邊還有中國人的ktv、還有這個中國超市。所以說很方便,真的很方便。

行之:你再給我們具體介紹一下你剛剛提到的那個 Honor Program 嗎? 就是剛剛進校之後申請Honors,才能進Honors Program,對嗎?

路瀚程:學生在拿到我們學校的offer後就可以通過提交SAT成績,寫Essay申請Honors。Honors Program是下設在College of Art and Science 的,並不屬於Ross商學院。Honors的課程也會相對更難一點,小班化一點,更偏向於文理學院的模式。我在大一結束時退了Honors Program,才進了Ross商學院。因為Ross也是獨立的,有獨立的錄取過程。大一的學生都是在這個文理學院讀,大二才有商學院課程。學年結束以後可以申請商學院,錄取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一旦錄取就要退出Honors Program。

行之:因為你剛剛特別提到說你在Honors Program裡面大家吃住在一起,它是強制要求所有的學生都有這樣一個安排嗎?

路瀚程:我記得我們當時所有Honors的同學都住在一個宿舍里,但是宿舍里也不只是Honors Program的學生,還有一些體育生。Honors的宿舍是當時學校里條件最好的,也有條件最好的食堂,相當於Honors的福利。大家一起上Honors的課程,因為宿舍里有食堂,大家也都一起吃飯。後來因為知道這個福利,好多人申請Honors都是為了住這個宿舍。

行之:好,那最後給我們所有想申請密歇根大學的同學一些祝福或建議吧。

路瀚程:建議的話,我覺得是這樣的,就是密歇根是一個除了氣候,可以滿足你所有大學幻想的地方。無論是社交上的,還是學習上的、就業上的,在於你自己的選擇。但是,基本上沒有密歇根不能提供給你的。如果你是一個體育迷,這裡有看不完的比賽;如果你是一個比較文藝的同學的話,安娜堡這個地方在全國都是一個非常文藝的小鎮,好多要去紐約百老匯要去做演出的一些劇,它都會先在安娜堡演的。包括我之前提到的一些話劇社,所以說就是如果是不管是什麼型的人,在密歇根都會找到一個很fit的地方,是屬於你自己的一個地方。這是一個很包容的一個城市。國際生百分之十五這個比例不多不少。很organic的一個比例,就是如果說你是很喜歡跟美國人玩,沒有問題,這邊有很多很能玩的美國人,很能學的美國人。如果你想跟中國人玩,這邊有很多很能玩的中國人,也有很多很優秀的中國人,很優秀的中國人也都很能玩。所以說就是一個其實挺包容的一個城市,一個學校。基本上除了氣候可以滿足所有的大學生活幻想。學生會,體育部都有。

我覺得申請的話,跟別的學校沒什麼區別,我知道有很多人申Early Action被defer。我們學校是defer特別多的一個。我感覺申請的時候還是要展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倒不是你要讓密歇根的申請官看到你怎麼各種適合這個學校。而是在於你申學校的時候就知道這個學校很適合你。只要你覺得這個學校適合你的話,學校沒有理由不錄你的。就只要你足夠優秀,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地方。我之前申請的時候也是保證這個目標,就是首先申請的時候不能有假的東西。假的東西不是你的。在寫申請文書的時候不要去想招生官喜歡看到什麼樣的我我就假裝自己變成一個什麼樣的我,我覺得這個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這個寫不好。其實中介也給你寫不好。我覺得和申請別的學校沒什麼區別。

所以說我覺得就我是希望很多同學,尤其是很多申請常青藤的同學,也可以多考慮密歇根,因為我之前也沒有把密歇根當做我的第一選擇,我當時也是申請了常青藤,甚至很多申請常青藤的同學把密歇根當成保底項。但實際上密歇根還是拿得起的,作為一所核心學校,甚至是給你很多很多機會和資源,就業,或者是很完整的大學生活體驗的一個學校。我覺得這個學校不僅僅是在排名上,在各個方面也是一所很良心,很推薦的學校。

行之:好的,非常感謝主席接受我們的採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之美國 的精彩文章:

TAG:行之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