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千和打扦有什麼不同?

打千和打扦有什麼不同?

「打千兒」是大清朝滿洲人最常見的請安禮,介於作揖、下跪之間(請安禮具體又可以分為「打千兒」、「問安禮」、「跪安禮」、「蹲安禮」幾種)。

但凡一說滿族的食物或服裝或禮節,一些人總找些證據以說明中原自古有之。說到禮節「打千兒」,這些人也翻箱倒櫃,找一些依據。一是在《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五回中有禮節「打僉」。二是認為打千來自明朝的一種軍中禮節,明朝全國的指揮使司和各衛所都使用這種禮節。據說因為兵士甲胄在身,不便向上級軍官行跪拜禮,變通為屈一膝或半膝。但這兩種有點矛盾,一種說是民間就有禮節。另一種認為僅限在軍中。

但不論上述兩種說法是否符合歷史,但有點要肯定,即使存在這樣禮節,但並不流行,中原流行的還是下跪一類的大禮。

而真正流行作為自己的禮節的,公認的「打千兒」是大清朝滿洲人最常見的請安禮。

此禮節男女有別,滿族男人的打千兒是施禮者左膝前屈,大腿後彎,上體稍向前俯,右手下垂,這是一種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間的禮節。口中還要說:給某某請安。

滿族女人喜穿一種名為花盆底的旗鞋,她們在行打千兒禮的時候,通常是左右腳稍微前後相錯,雙手交疊放於腰間輕輕一蹲。

「打千兒」這種禮節是清代滿族特有的禮節,而清朝漢族人一般是沒有此禮節的。清朝漢族人的禮節一般是跪禮和磕頭。

滿族人認為跪禮和磕頭為大禮,除在婚喪嫁娶、節慶祭祀等重大場合外,其他場合不行此禮。一般見面時,平輩之間握手,對長輩行打千禮。

與打千很接近的一詞叫打扦,那麼打扦是什麼意思?

打扦全稱應為打扦擔,閩北山區村民上山砍柴時,用手中的柴刀和扦擔擊打發出有節秦的聲音,彼此告知自已所在地,後演變出一種載歌載舞的表演方式,反映出當地民眾的生活特點。

如果有的文章寫的打扦,但說的是禮節,那應指的就是打千,而是因不了解這兩者區別,而用錯了詞。

作者富察春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大清皇族在金亡後留在中原有一支數百萬的同宗族人
看大清一直堅持統一,反對南明和鄭成功分裂國家的企圖!
記憶香港:香港,最後保留清朝文化的地區
你所聽到的東北方言,很多是偽滿洲國遺留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