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暗存節志,一往無前

暗存節志,一往無前

立志有多重要呢?重陽祖師認為修行全在志氣。曾經有門人問,那不是還有仙真的提攜嗎?祖師說,自己不肯立志,仙真是無從提攜的,自己發了這個願之後,仙真給加持。歸根結底,還是在立志。

文/陳景展

昔蒲城有樁奇事,一女子暗存節志。長大時未曾出嫁,她丈夫知亡先死。父母勸她另改嫁,她定要與夫弔紙。來至墳前慟啼哭,哭畢按劍自刺死。冰凍成三尺之厚,天寒冷豈是一時。素日不知有性命,胸中常日懷節志。老朽今朝嘆此女,余恕心暗暗愧恥。餘生於天地之間,亦是個堂堂男子。只知道重財貴命,何曾重義存節志。昧心田取財顧命,常失節不是一次。

林黛玉形象(資料圖)

這一段文字看似是在說蒲城發生的這一樁奇事,實際上是暗指修行,可能這樣的一個故事在普通人的耳朵里聽起來也就是一個談話的資本,聊聊而已。但是修行人時時刻刻反觀內照,這樣的一個事情在他的耳朵里聽起來就會變成一個修行上的一個提示。如果世人都能像這個女子一般,輕財產,輕得失,存節志,存義氣,把道義看得無比的珍貴,那這個大道就不那麼難修了。更多的人是放棄了大道,貪圖一些利益,貪圖一些暫時的東西。所以真正的大路反而走的人少。

真武祖師是太子出身,舍國讓位,出家修道,母親當然就捨不得了,一路追趕他的孩子,真武祖師下定了一個志氣,為了阻止母親追趕他,他將一座山劈成了兩半,河水從中間流過。武當山下有一個劍河,就是這麼來的。母親越過了河繼續追趕,不放棄,所以武當山有一個上十八盤,下十八盤,孩子在前面跑,母親在後面追,每跑一段喊一聲,到最後母親抓住了太子的衣襟,太子仍然很堅定,揮劍將這個袍子給斬斷了,母親滴淚成湖。

真武祖師修行也受過很多挫折,甚至於灰心喪氣。當然後面得到了紫元君的指點,返還山上繼續修鍊,42年成道。這個過程不容易,當然前面的內容都是傳說,可是這些傳說就是在表法,修行的一個艱辛,沒有人說是一下子一蹴而就就成道了,都是點點滴滴從立志開始。

修行在志氣(資料圖)

立志有多重要呢?重陽祖師認為修行全在志氣。曾經有門人問,那不是還有仙真的提攜嗎?祖師說,自己不肯立志,仙真是無從提攜的,你自己發了這個願之後,仙真給加持。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在立志。

有這麼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弟子問立志方面的事,到底什麼是立志,這個節氣該怎麼去存。師父說,假如有一個二八妙齡女子,這個二八指的就是十六歲,這樣的一個柔弱女子,手無縛雞之力,被一個強徒困在一個屋子裡面,她如何保住這個貞潔呢?徒弟就思考,思考完之後回答師父,唯有一死,沒有辦法呀。她要呼救沒辦法,她要鬥爭她太柔弱了,想跑跑不出去。也不可能用別的方法,唯有一死。師父說對了,立志就是這個樣子。下定一個死的心,絕不回頭,絕不悔改。那蒲城這個女子暗存節志,所謂暗存節志,就是自幼如此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是最後以這樣的一種形式,抹劍自刎,這樣的一種形式體現出來了。她平常在生活之中,點滴之中,時時刻刻都在透露她的這種節氣。

找了一個丈夫,還沒有出嫁,應該是未婚夫,這個丈夫就死了,父母說你改嫁吧,她說我這要給丈夫燒點紙,到了墳前燒完紙痛哭完畢,抹劍自刎。也就是說,對於她而言,一種道義,一種志氣大於性命。她不肯去苟且以一種委屈的方式存活於世,每存活一天都是頂天立地的。

志氣不滅,清醒正直(資料圖)

董真人聽到這樣的一個故事,他就反觀內照,反思自己,說比起年齡來,她是一個年弱的女子,我比她要年長多了,可是我生在這個天地之間,我的志氣哪兒有她的一半呢?當然這是董真人的一個謙虛之詞,更何況我是個堂堂的男子,卻只知道重財貴命,何曾重義存節志。換句話說,倘若修行能夠長存這樣的節志,把這個女子橫劍自刎的這種節志存到修行這件事情上,那道行突飛猛進。

可是更多的人貪的是財,惜的是命,捨不得,放不下。把這樣的一個天地之間的這樣一個道義、節氣忽略掉了。這是董真人通過這樣的一個蒲城發生的這樣一個新聞引發的一個感想。他時時刻刻在引領大眾,在從身邊的小故事中發現一些能幫助修行的事情。雖然是他自己的一個反思,實際上也是給大眾下的一個葯,不要太顧命,不要太惜財,我們缺的是她的這份志氣。

這個女子倘若用在修行上,那可了不得,她要不了多久就成道了。秦始皇時期不是有一個毛女嗎?我們在華山都聽過這樣的傳說,華山的毛女,據說毛女現在還在呢,有的人晚間還聽見毛女在山中唱歌的聲音呢。為什麼別人都死了呢?她順從於命運,當然也有的想反抗,但是無能為力,太晚了,來不及了。毛女跑出來了,是因為心中的那顆志氣,那顆火焰不滅,她不願意就這麼死了,還有她的智慧,她的勇氣。所有的一切加起來,萬萬千千殉葬的這些奴婢之中她成功的逃亡了,逃到山上沒有吃的沒有喝的,花間草間的露水,松針,那山中是有仙人的,她就有了這麼一個仙緣,最後反而修道成真了。

積累的志氣能水滴石穿(資料圖)

人生的命運,只要我們活著,我們就有選擇的權利。一定要清醒,要正直,要常存這個節志。一個人的節氣、志氣沒了,這個人就變成了一個蠕動的毛蟲,喪失了理性,那就變得很可怕。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些災難的時候無能為力,其實不是這樣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禍患也是如此。要常去覺察,你看起來那個具體的事件確實是偶然的,是被動的,但是你走到這一步引發這樣的一個禍患或者步入這樣一個處境,它又是你自己一手積攢的,歸根到底還是自己造就的。

如果說行不離輜重,能夠常存大道,不走那個蜿蜒的小路,那這些禍患自然就遠離。所以為什麼誦經能夠常保平安呢?因為經就是一個大路,告訴世人怎麼去走,你長期誦持,身心端正,禍患自然就遠離。你自己經常走小路,不是今天磕著碰著,就是明天磕著碰著,總有一天會發生問題。對你而言是偶然,老天爺眼中看這公平著呢,偶然裡面又有必然。這是我們要通過這樣的一個故事,通過董真人告訴我們的這樣一種道理要反思自己。

我們把這個女子的這個志氣存到自己身上。我們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一個志氣,寧肯一死也要抱道而亡,生生世世不離這個道,咬定它,死也要抱道而亡。(編輯:玄朴)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生命的自由與詩意的安頓
兒時動畫片的人物造型,竟都源於道教中的紙馬
小暑時節話暑邪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CS55輕年版上市,55輕年節志敢不同
海口長流鎮青年開展春節志願者服務活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