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莽園先生書法

郭莽園先生書法

郭莽園先生書法

文 孫淑彥

淑彥說字

中國漢字是方塊字 (嚴格地說,塊則有之,方則不一定),大體經過象形、會意、形聲三種文字演變,最多的是形聲字。因這客觀條件,決定了漢字「看」是主要而「讀」是次要的。於是,就進一步決定漢字的書寫具有藝術意義。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真草隸行書的演變;加上歷代大師級人物的實踐、總結、創造,形成了各種流派和風格的書法藝術。書法藝術是國粹,是洋人無法媲美的國粹,也是令他們目瞠口呆的高水平線條藝術。

說郭先生的書法並不難,難是難在評和論。當然,是指那種鞭辟入理的評論,而不是運用幾個小學生也知道的門面語。我用四個字概括他的書法:脫俗大氣。

他臨過多少名帖,不清楚。有一點我知道,他對《褒斜道》和《好大王》花了很大的精力。那年,我請他臨一件《褒斜道》,他即席背臨一件,與《褒斜道》對照,才知他對此碑有很深的領會和理解。

他寫行寫草寫隸,行內人一看便知,底蘊來自漢碑。書法,畢竟不是純技術性的工藝,固然需要技術性,但運筆的熟練遠遠還不夠,更需要藝術性。正如古代的童生為了科舉考試而寫得一手館閣體,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的書法家。用行家的話說,「術」很必要,而「道」更重要。

讀、悟、創是書法的三步曲 (這裡,我們把「臨、摹」這兩個書法練習的初級階段略而不說)。讀,要有恆心和眼光,認真品味各家的造型和用筆。悟,需要才智,領略前輩的用字布局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為什麼《祭侄稿》能寫得這樣性情至現,真氣撲人?讀是第一階段的品,悟是品的第二階段。品嘗、品賞、品藻、品味、品鑒,總之是一系列慢條斯理的理性挑剔,深入古賢堂奧而最後走出來,藉助名家的精華使自己大悟,理解和接受大師們遺留下來的美學實踐。創是最後一步,是完成階段。在書藝擁擠的道路上競走者,來到這一層面,所剩已無幾。經歷了「過五關斬六將」的艱苦拼搏之後,敗陣逃荒而去者多多,傷痕纍纍臨陣退縮者多多,自覺底氣不足自動豎白旗者多多,除三去四,當初陣容龐大的三軍剩下來已萬中無一,最後能衝過這一堡壘奪取勝利旗幟的,更如鳳毛麟角。創造出自己的風格,多麼迷人!也多麼艱辛!

郭先生不是在寫字,而是在玩。書法既然是形而上的體現,就需要這種玩來體現。玩是在怡情悅性中體認世間至理的過程,在玩的過程中接受關係傳達的在於悟,也即我們前面所說的第二步。而悟需要慢慢培養和熏陶,需要調動自身的多元文化來完成。賢者說:「夫悟而曰妙,未必一蹴即至也。乃博採而有所通,力學而有所入。」(錢鍾書《談藝錄》)強調豐富的學養、開闊的文化視野和獨具眼光的美學品味。為理解和領悟線條造型的美學精髓,需要具備的內涵太多。這說明為什麼中國書法美學能光耀千年。

郭先生已有所通、有所入,朋友說他的書法不署名也可以知是他所書,說他的書法脫俗大氣,也有評論家說他的書法如何如何,而我說,他在距離最後高峰即「創」,尚有數武之遙。文氣、才氣、書氣這三者如何很好的交融在一起,必須細心玩味。黎明前的黑暗往往使一些膽怯者失去堅持、衝刺的毅力和信心。請想想,當旭日從東海浮現時的萬丈光芒,泰山頂上觀日出的萬眾歡呼那種激動人心的壯麗景觀吧!

順筆說一說,未說之前先來一聲:「謝謝!」近幾年,我陸陸續續刊印十幾本小冊子,一個電話,請郭先生賜題籤,限時限日,總是沒有推遲,這也應了賢者多勞的古話。

作者附記:本文是拙稿《粵東酒客?西泠印人——話說書畫家郭莽園》第三部分。

一九九九年

淑彥說字

孫淑彥 簡介

孫淑彥,學者。廣東省揭陽市人。一九五一年生。

從事博物館工作三十年,歷任揭陽市博物館、揭陽市丁日昌紀念館館長。長期從事文史、潮學、書畫研究。

出版史學專著八種,潮學專著九種,散文集三種,書畫研究專著三種,書畫作品集八種,主編和選編著作二十多種。近年有《孫淑彥文字集》一套十二冊。

揭陽書畫網·獨家專欄

文章版權_揭陽書畫網

近期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揭陽書畫網 的精彩文章:

佳作品讀|王耿城油畫作品《古鎮》

TAG:揭陽書畫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家汪洋先生書法欣賞
吳玉生先生書「祈福書法」作品系列
著名書法家鄧宇春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魏啟後先生談書法
邵建華老先生書法集
徐錫澄先生書法賞析
松園笑語 書圃芬芳——記老年書法家嚴勃先生
劉傑先生書法作品微展
孫玉遠先生書法作品鑒賞
張斌謙先生書法藝術欣賞
簡帛書法家吳巍先生作品欣賞
讀汪志剛先生書法作品
緣齋硯耕——李仲元先生書法藝術品鑒
【書法園地】秦耕書法
書法寫意人生——牛治強先生書法印象
琴棋書畫之大韋先生的書法
簡帛書法家吳巍先生近作欣賞
法官書法家楊水寬先生撰寫的《書法賦》欣賞
寧紅梅:翰墨緣深女先生-林岫先生書法談
書法大師歐陽中石先生——淺談學習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