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創 曾是總督陵前石,如今靜卧水閘中

原創 曾是總督陵前石,如今靜卧水閘中

西馬垓位於菏澤城東北,歸屬牡丹區都司鎮,距鎮駐地5公里,為回族聚集區。

據村碑記述,馬氏先祖馬鑒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在武昌任指揮同知,升遷曹郡世襲,上居此地建村,村名馬家海,簡稱馬海。明永樂二年(1404年),該村居西,稱西馬海。建國後按習慣寫法,把"海"字寫成"垓"字。1984年設立集市。

馬氏十九世祖馬新貽(1821-1870),字谷山,號燕門,別號鐵舫,謚號"端敏"。他生於官宦之家,祖輩幾代為清朝官吏。自幼聰穎,十三歲能作詩,1846年舉人,1847年中進士,先後任安徽太和、宿松、亳州、建平、合肥等知縣及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撫、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等職。

1870年(清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馬新貽回署衙時遭刺客張汶祥行刺身亡,成為千古奇案"刺馬案"。

馬新貽長於軍事,他勤政親民、振壓惡勢力,深得民心,朝廷十分厚愛。因此他死後被朝廷加封為太子太保,在西馬垓村北為他修建墓地,佔地二十餘畝,有石牌坊、石馬、石羊、石人等好不壯觀。

後來,這些珍貴的歷史之物在文革中遭到破壞,只保留馬新貽的一座墓碑。

在西馬垓村正南大約三里路有一條大河,叫「洙趙新河」,系調整洙水河和趙王河水系時於1965-1972年開挖的大型排水人工河道。河邊的這座排灌站,是西馬垓村民灌溉農田重要的水利設施。該修建該水閘所用的石材,大多取於馬新貽陵墓上的那些石牌坊、石人、石馬等。

這塊雕龍的石構件,說明墓主人生前顯赫的地位,如今它靜靜地躺在水閘之中,默默地位人們做貢獻。

精美的石構件,如今的修閘石。

清同治九年(1870年)7月26日馬新貽被張文祥刺死。皇上親賜祭文、碑文,特贈太子太保,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襲,謚端敏。江寧、安慶、杭州,海塘以及菏澤都為他建有專祠,有地方還規定每年春秋,官為之祭。

這塊石構件估計就是當時皇上親賜的祭文。

攝影劉認銀,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