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不接觸能將人打飛?什麼叫「養」?什麼叫「傷」?

不接觸能將人打飛?什麼叫「養」?什麼叫「傷」?

一、什麼叫「虛領頂勁」?虛領頂勁,「頂」是什麼?現在都說是頭頂,基本都是這麼解釋的。「虛領頂勁」實際指的是推手的接觸點,把這個點虛虛地領起來,輕鬆地粘著對方。這個頂是接觸點,不是頭頂。指腦袋時叫「頂頭懸」。「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互隱互現」,這句話指的是推手,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這裡的關鍵推手接觸的那個「頂點」要虛、要松、要輕、要靈。這樣才能聽勁,才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只有真正搞懂了這些個含義,才能指導我們練功的方向。

二、「四兩撥動八千斤」?王宗岳先生講的是「牽動四兩撥千斤」,一個很重的物體,你將它搖動了以後才能「走」。比如過去的大酒缸,你搬是搬不動的,你左搖右晃使它晃動起來,就可以將它「趕走」,這裡頭就是「牽動」。推手也一樣,牽動就是把對方的根給牽動了,這才好走,不能強打強要。人是個活物,他比死物更容易牽動。有的拳論上寫「四兩撥動八千斤」,很霸氣,但不通,沒有牽動,撥不起來。

三、「喉頭永不拋」?宋書銘有句話,叫做「猴頭永不拋,問盡天下英豪」,現在「猴頭」都寫作「喉頭」,都解釋成了喉頭、喉結,「永不拋」就自然解釋成了含著下巴,這能「問盡天下英豪」了嗎?其實,這個「猴頭」屬於隱語。你看猴子頭都是外露的,老是那個勁,叫「猴頂雲」,精神都露出去了,所以猴子也不長壽。在這裡是指自己的勁,也就是跟人搭手的接觸點,要含蓄不露。搭上手,我手很輕很靈,不拋露出去,不暴露,對方就無法了解我,你一露頭我就拿住了。

四、什麼叫「雙重」?王子英先生的解釋是,所謂「雙重」,就是推手時候「頂」,倆人頂勁兒了叫雙重。其實「雙重」和盤拳沒有關係,盤拳要盤得靈活。不是盤拳的時候非得一條腿著地,絕對虛實,那是副品,要以靈活為主,以協調一致為主。雙重指的就是推手時候頂勁,這是王子英先生經常講的。現在書上把這個雙重說得非常神秘,比如兩腳不能同時用力,甚至兩手不能同時一個方向之類,其實這和雙重毫無關係。雙重就是頂,倆人都用勁了就叫雙重,雙重則滯。所以拳論上說:「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倆人頂牛,兩人都使勁,我一撒手,你趴下了,這叫「失重」,但這可不是「引進落空」。太極拳講究聽勁問勁,你得找這個力點。比如你上去就用勁,對方不用勁,這叫單重。這一去就暴露了自己,人家稍明白的,你就受制。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你要不明白這個道理,一搭手,主動進攻,盲目用力,人家稍比你懂你就受制。雙方都不懂就頂勁,是為雙重。但是現在說「雙重」兩字,一般都用在盤拳上,而不在推手上找「雙重」「虛實」。你要在自己身上找所謂的「雙重」,最後就滯了。太極拳離不開生活,比如我們走路,一走路就有虛實,而且是過渡的虛實,不是僵死的虛實。按照那種說法,你都不能兩條腿使力,但是都擱到一條腿上,那不成蹦了嗎?就滯了,僵死了,兩條腿多靈活啊。盤拳的時候一條腿吃力,結果把腿練壞的特別多。為什麼講陰陽相濟,而不是絕對「分清陰陽」?陰陽相濟,不用時我站在那裡非常舒服,用不著兩腳分清虛實,這就叫陰陽相濟。用的時候隨機應變,得用剛時就用剛,得用柔時就用柔,用的得當就叫懂勁。懂勁是你自己明白了,你練到身上了。懂勁不是懂對方的勁,懂對方的勁叫聽勁。

、何謂「用意不用力」。這個「用意」,是用意調節內里的東西,用意還要聽,體會裡面的感覺,用意調整氣,體會他的感覺。等到了高層,意也不用了,氣也不用了,完全用神了。神是元神,不是視神。這都是內在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實存在。但現在好多人所謂的「意」,實際還是力;所謂的「神」,都是「漏」。看著挺精神,但是是形於外。太極拳練的神、意、氣,是元神、元氣、元意,真意、真神、真氣。倆眼滴流亂轉,這叫「視神」;呼吸氣叫「凡氣」;而「真意」就得往裡走了,這得自己體會了。這必須親身實踐,你如果身法不到,怎麼說你也不明白。你只能放鬆,一步一步走。功夫不虧人,到時候這些東西都能表現出來。你瞎琢磨沒有用。有形有相的力,都是做出來的,也就是個抖勁,還是力氣,他不屬於彈性力。太極拳講的「松而不懈」,不懈的不是力,而是意,就是時刻保持警惕性,拚哪兒哪兒還,碰哪兒哪兒有,「周身無處不太極」。

六、太極推手是角力嗎?我見到的王子英先生、李文傑先生、楊禹廷先生、張繼之先生,他們四位功夫有大小,但推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是打得稀里糊塗,而是非常清楚,都是打在你的勁一露頭,很乾凈,被打的人也很舒服,感覺不出對方的力量,這路推手是非常妙的。他們用手逗出你的勁,然後打你的勁,不是用力氣。其實推手就是個「玩兒」,但是玩的裡頭有真東西。人家楊露禪當年在北京教拳,要是憑力氣,王爺們會跟他學這個?當年在行里有這麼句話:「不怕地,不怕天,就怕楊家的軟十三」。軟是軟,軟裡頭有東西。推手就是練功,是拿人練功,不是拿死東西練,不是讓你打沙袋,踢樁子。王茂齋、王子英、趙鐵庵,他們誰這麼練了?王茂齋先生為了教習推手,家裡鋪的都是進口的瓷磚,每天用煤油擦得鋥亮,跟鏡子似的。一般人站都站不穩,推手你想較勁都使不出來,當年我去王家學拳的時候,就在這上面練推手。推手不是角力,這話大家都知道,也都在講,但講的人是不是真的認可這句話,聽的人是不是真的信服這句話,還真是不一定。隨著時代的變遷,群眾口味也在變化,但對太極拳和太極推手來說,則不能說在進步。拳論上講推手四大病:頂癟丟抗。現在(病)也發展了,撕、拉、扯、拽都出來了,反關節也出來了,擒拿也出來了,腳也上去了,推手的內涵變了,已經逐漸失去太極拳的風格。太極推手確實對健身、提高修養,都有獨到的價值。我希望這項運動別丟掉,但關鍵是別因為要比賽拿金牌,就把推手變成「角力」 「推車」,這就沒有價值了。其實,真正的推手要作為全民健身活動來普及的話很有意思,它不傷人,又有內涵,有它的文化和哲理,技擊是推手的一個方面,但不是主要的一個方面,不是主要追求的東西,要通過推手追求它的內涵,比如聽勁,只有恰到好處,才能引人入勝。揪過來扯過去就沒有味道了,不但挺累的,弄不好還閃腰扭胯的。真正的太極推手練完了很舒服,又有內涵,有哲理,又符合力學、心理學的科學解釋。真作為全民健身去推廣,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什麼叫「養」?什麼叫「傷」?推手推合了,兩個人都是養,一較勁,兩敗俱傷,傷神,傷氣,傷身體。你要到了王子英、郝家俊、楊禹廷、馬岳梁先生他們那一代那個程度,對身體健康絕對是有好處。你搞角力,招數,這些對身體最終都是傷的。鄭曼青先生總結過:善發者不壽。

我們發人為什麼多用「軟彈勁」呢?因為它不傷。一點,你的本能力不出,人出去之後,一兩丈運,深吸一口氣,有補無傷。這叫打人會打,挨打會挨。推手也講和諧,不要僅僅看成你勝我負的比賽,才能雙贏。你一直勝,勝來勝去你的身體垮了就沒意義了。

七、不接觸能將人打飛?太極沾連粘隨,是知己知彼,到高層階段,還有一個「離粘連」。這個時候他和你的神氣相合,你一動,他就能知道你的速度、力度等。但不是說,離多遠,我一動你就蹦出去了,那是凌空勁。凌空勁屬於跟學生「玩」的一種手段,不是實際應用。這是一種遊戲,不能當真。楊露禪跟人動手都得接觸,何況他人。就算是跟自己學生,不搭手的話,你把眼睛蒙上也不靈。這些玩法,都是關起門來自己玩的,現在有些人「玩兒」得有點過。

本文精選自馬長勛老師的《吳式太極:南湖傳習錄》

王老師編著的這部《南湖傳習錄》,

各章節的內容雖然篇幅都不長,

但內藏的一些『乾貨』卻是難得一見。

尤其是馬長勛大師的傳承、奉獻精神很值得點贊!

希望能有更多的民間太極拳大師都像馬長勛一樣,

毫無保留地將祖國太極文化全面、真實地傳承下來!

書的內容非常好,介紹了很多作者自己練功的親身體會。

並且提供了很多秘籍。非常值得推薦。

有些真東西,值得一讀。

描述了心得和前輩好手的味道,實在難得

大開眼界 不一樣的視角 不一樣的境界 值得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是太極就不用胳膊勁!要把勁問准,不容易,不能強打硬要!推手的時候,不管碰你身上哪個地兒,都跟這裡說著話
「球頭鼓,球碰壁」「守住中定往開打」太極拳之「中正」與「中定」!
「有形歸無形,物我兩相忘」 陳氏太極丹田內轉功法!「纏化轉換,開合呼吸,擊打跌拿,均在丹田轉換一瞬間。」
「極柔軟然後極堅剛」看看你是否患有「太極軟病」!肩軟必撐不住勁,腰軟便會形散!

TAG:九五太極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撫觸能「調神」的醫學原理是什麼?
撫觸能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這3種撫觸手法,還能開發寶寶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