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成語的由來

成語的由來

南無阿彌陀佛

給大家講個「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有個宋國人,養了一群猴子。猴子們特別聰明,可以幫他干一些活。但遇上饑荒年了,沒那麼多東西給猴子吃。養猴子的人就對猴子們說:現在鬧饑荒,只有榛子給你們吃,每天七顆,早晨四粒,晚上三粒,這樣就可以度過飢謹年了。於是來給猴子們分配食物,但猴子們躁動不安,表示抗拒。

這個人就想:這樣交代不了,但也沒更多的東西給它們吃啊。他特別聰明,想了一個辦法,說:「這樣吧。早晨四粒,晚上三粒滿足不了你們,那就早上三粒,晚上四粒。」他這樣去分,猴子們就都滿意了。

這就是「朝三暮四」這個成語的由來。

從這個寓言當中,我們能體會到:眾生都是喜歡加法的,今天有了還不夠,明天還希望再增加,一天要比一天增加。但修行人,恰恰相反,我們都是希望減少的。東西越少越好,煩惱越少越好……

我們剛出家的時候,老法師就諄諄教誨我們說:「我們修行人,就是要學減法。天天要減少習氣毛病的。」所以說到修行,說難也不難,因為我們無非是要去除自己不合理的習氣毛病,學會不要被物所轉,被境所惑。我們比較鈍根一點的,最好立個目標:今年一年,要改掉幾條毛病,這一個月要試著對治哪些習氣。

佛在《法句經》里說:

不觀他人過,不觀作不作。

但觀自身行,作也與未作。

在《四分比丘尼戒本》七佛略教誡中,拘留孫佛的教誡偈也有說,雖說法略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譬如蜂採花,不壞色與香。

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

不違逆他事,不觀作不作。

但自觀身行,若正若不正。

所以,我經常鼓勵那些初學者說:當你勇敢的剃髮染衣,搭上袈裟,準備要走這條修道之路的時候,就要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我一定要做一個好佛子,做一個好出家人。不斷的糾正自己的習氣毛病,讓我的身行,要安住於佛法的正道上。讓這顆心慢慢得到凈化。

我們翻開佛的經典,看看每尊佛的教誡,無非都是告訴我們,修行一定要落實在實處,用佛的法,不斷地改變自己。如果只是知道了,不認真的去修是沒用的。

就如拘留孫佛的這兩首偈,如果我們去認真地思惟,認真地修。慢慢就能讓自己的行為和心地純真。得到修道的利益。

希望各位,好好地檢點一番自己,看看我是不是把所學所聞的佛法都落實在修行當中了。阿彌陀佛。

為九寨溝地震受災同胞供燈祈福

8月8日,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積福慧特發起為地震受災同胞供燈祈福共修,祈願災難消除,國運昌盛,同胞安康,現存者立得安樂,罹難者往生凈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光法師 的精彩文章:

印光法師:什麼是此心作佛、此心是佛?
出家人為何要穿糞掃衣?
印光法師:觀想、實相、持名念佛之比較
大安法師:不向閻君去報到,直生西方得解脫
佛教如何看待「安樂死」

TAG:印光法師 |

您可能感興趣

成語看殺衛玠的由來?
從詩詞中演變來的成語
成語「司空見慣」的來歷
漫畫丨成語「為虎作倀」的由來,這次終於知道了!
那些來自古詩的成語
歷史成語典故:「詬如不聞」一詞的由來!
貓貓小課堂——成語「始作俑者」的由來
成語都是四個字嗎——我們一起來遨遊成語王國啰
打一成語
成語集錦——來自裴氏家族的成語故事
原來這幾個成語的來歷和一代名相狄仁傑有關
成語典故:「犁庭掃穴」的來歷
古代一個用來讚美的成語,現在大家拿它來罵人
這些絕美的成語,原來都藏在詩里
成語來了 曲突徒薪
【成語故事】乘興而來
杜甫一句成語一首詩,原來他貢獻了這麼多的成語與詩詞!
「司空見慣」的成語是怎麼來的?原來跟「憫農」的作者有關
這個成語在古代,是稱讚他人的詞語,如今竟然成了最難聽的罵人詞
李白一句成語一首詩,原來他貢獻了這麼多的成語與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