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設計師為什麼都願意留在「北上廣」?

設計師為什麼都願意留在「北上廣」?

經常被身邊的朋友問到:為什麼留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發展?感覺每天都生活的很辛苦的樣子。


我每次都支支吾吾地搪塞過去。索性寫下一點自己的理由,供大家參考借鑒。


簡單來說:

作為設計師,離開北上廣的後果難以承受

!或者說:

不想承受


因為任何一種成熟的選擇,永遠不是源自:「想得到什麼」,而是「想避免什麼」。


謂選擇,從來都是看似很多,實則稀缺,否則那不應該叫「選擇」,而應該叫「可能」


具體到我身處的藝術設計領域,我身邊奮鬥的年輕夥伴們,有幾個方面的原因,決定了,除了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打拚,離開的結果更不願意接受。







1



「資源好」

VS

「生活好」



由於中國國情,設計行業繁榮,只在一二線城市,因此各種設計資源也匯聚在這些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各種大小展會,設計活動,藝術設計區到處都是,據說所知,北京藝術區就有四五個,包括798,草場地,東村等等。再說設計師找工作,當然更多機會,更多選擇,深圳作為設計之都,知名設計公司有幾十家,有實力設計公司有上百家,還有打醬油的大小設計公司,工作室少說也有上千家。因此很多設計師說

我想去梁建國老師的公司學習發展,那我只能告訴他,你來北京吧

要去琚賓的公司應聘設計助理,那你來深圳咯!



一二線城市的擁擠,生活壓力巨大,這是人盡皆知的,擁有這些資源的同時,也付出巨大的代價,就如同前陣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在北京,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其實就是描述一線城市累成狗的生活。恰恰相反,三四線城市很安逸,沒有多大壓力,結婚生子買房買車都顯得很自然輕鬆,上班不累,下班後開車15分鐘到家,

下班後打打牌,釣釣魚,聚個餐,看個電影,都是真實生活。




2





「身體累」VS「心靈累」




所謂「心累」不如「身累」,儘管在「北上廣」很辛苦,但「辛苦」的標準和範圍,恐怕與不在一線城市的夥伴們都很不相同。具體來說:


回到二三線城市的發展主要依靠家庭背景和人際關係。看似歲月靜好的生活,其實經常需要應對人情往來中的一地雞毛。起碼在我的家鄉,喝酒才是交情的起點,聚會則是日常的生活。彼此熟悉的交際圈,不變的生活帶來的枯燥無味的話題,再加上每天笑靨如花的「扮演式」生存,足以構成身體與心靈的雙重疲勞。工作雖然不辛苦,但雞毛蒜皮的家長里短也是一種難以承受的辛苦。


而在北上廣奮鬥到中產階級(我是指年薪100萬+)完全憑藉自身的天賦、勤奮和不斷學習就可以。雖然工作辛苦,但相聚兩三好友,必是心心相映。至於人脈關係,坦白來說,商業上的交往將「錢」談清楚,將利益關係釐定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合作雙方是否有彼此互利互惠的交往等級和實力。辛苦加班到九點,一般來說是職場發展的初級階段,進入中高層必然會帶來時間自由。總之比在二三線城市喝酒應酬到深夜要舒爽。

何況學習藝術設計的人,大多數都不擅長人際交往。本身學習這個專業的人,又都喜歡新奇與變化的生活,二三線城市相對保守穩定的氛圍,在很多人士那裡固然是「平淡是福」,但對於很多學習藝術設計的人來說,也意味著「乏善可陳」。因此,對於在「北上廣」奮鬥的年輕人來說,二三線的城市生活是「心靈累」;


事有兩面,各有偏好。「心靈累」和「身體累」哪個更「異常艱苦」,全看取捨。就我個人而言,二三線城市的生活方式不僅意味著「心靈累」,感覺「身體也累」,應酬到深夜,需要好身體。






3





「機會多」VS「代價小」






以前看過很多短文,說

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機會其實並不多,只是對有些人而言機會多

。對於這個判斷我承認一半真理,一半胡說。


說其是「胡說」,是因為在「北上廣」機會真的相當多,身邊的朋友很多都既沒有(或者說沒用到)家庭的支援,也沒有特殊機遇。單純憑藉自己的刻苦,成為中產階級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社會標籤:




  • 「將勤奮視為天職」



  • 「習慣於終身學習」



  • 「渴望持續的變化」



  • 「用未來規劃當下」


說其實「真理」,

是因為只有不斷的學習與進取,機會才多,只有不斷嘗試,機會才多;只有將進步當作終身的習慣,機會才多。

在「北上廣」,若想機會多,就必須接受一個基本的觀點:停滯就意味著淘汰。不能接受「

終身競爭

」的人,機會少的可憐。那在「北上廣」不叫「打拚」,叫「謀生」,或者說「活著」更準確一些。




從「北上廣」到「二三線城市」的旅行,並不是一種空間的變化,而是一種時間的穿越。


在CBD的光陰斗轉中,談及的那些話題:內容生產、社交網路、O2O模式的局限性、共享經濟的偽命題、交互驅動,以及聽到的歌曲,用到的品牌、支付方式和設計思想。往往在三四年之後,在二三線城市才蔓延開來。記得我有一次去一個小城,聽到劉德華的「忘情水」在恣肆澎湃的播放,再看到周邊的建築風格,人群衣著和使用的物品,瞬間被推回到了我的幼兒園時代。而在我的家鄉,VIVO和OPPO仍然被視為是中國的一流手機品牌,很多不知名的服裝品牌遠比Burberry和Chloe更知名。這對於必須以「眼界」為工作前提的設計師而言,可能是在選擇時最重要的理由吧。


而這種時間的差距也就意味著「試錯」的可能性在增多,而我們都知道「試錯」是成功的前提。



當然,由於生活半徑的原因,二三線城市可「嘗試」的半徑是非常窄的。可能性少,也就意味著「代價小」,這是一種互為因果的關係。


2015年時,我回家鄉參加同學聚會。我的高中同學D發展的不錯,是某事業單位的中層幹部,平淡的生活中總感到缺少一點兒激情。受到「朋友圈」雞湯文的影響,決定創業。那一次,他在酒酣耳熱之時,和我袒露決心:「一定要做自己最重要的決定和努力」。2016年,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他在開了一家比較有規模的商店,以家鄉的創業成本來說,對於D同學而言最大的創業風險,對於身在帝都的我來說,可以說小到忽略不計。風險與收益永遠成正比。代價小,當然就意味著「機會成本」低廉,創造的價值相對也要小很多。


所以,還是那句常言,看如何選擇,選擇「代價小」的生活,對於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抗壓能力較為的人來說,是比較合適的選擇。而對於時尚、新潮、前衛等保持敏感,並渴望更多機會的人來說,北上廣基本上是不二的選擇。所謂艱苦,恐怕應該分為很多種,起碼,對於「北上廣」的設計師來說,機會的缺失,也是一種艱苦吧!








4



「有發展」vs「有生活」






我歷來反對兩個邏輯混亂的觀點:




  • 將事業的發展視為賺錢的多少。



  • 將生活與事業作為對立的單元。


事業」與「謀生」的聯繫在於都需要體現為賺取金錢的數額,但區別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事業」需要具備創新性和影響他人的能力與意義


具體到我身處的設計行業,基本上最新的創新思想和設計趨勢,都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脫離了這個環境,很難遇到那麼多志同道合的人才和夥伴。而且「創新」源自競爭,這種競爭一方面帶來了殘酷的考驗,另一方面也帶了熱血沸騰的激勵和興奮感。


公司曾經在某二線省會城市設立分公司,雖然招聘到了很多學歷背景不錯的設計師,但這個省會的生活實在太安逸了,我驚訝的發現,這些設計師儘管基本功都不錯,但設計思想比「北上廣」要滯後2-3年,安逸的生活也讓這些設計師的「服務意識」很難提升。儘管他們到總部培訓和交換學習的時候,被總部澎湃的創新激情所打動,也深深驚訝於總部設計師的服務水準、面貌和精神。但要求他們抵達同樣的狀態卻非常難,最後公司為了提升品牌形象,關停了此省會的分公司,將客戶轉移到了北京總部。


可以說,對於「北上廣」的很多設計師來說,工作帶來的事業感還具備一種

「改變現狀

」的雄心。都有一個心愿,改變中國設計教育的低水準現狀,通過免費公益性課程的傳播,使那些因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而缺乏教育機會的年輕設計師,接收到最好的教育。這當然不是一種道德標榜,而是成年人做任何事情的目的,都是複雜而綜合的,既有利己的因素,也包含利他的公益性因素。正是這種「事業感」驅動著大家辛苦工作,我們可能會失敗,但如果我們能成功,也許會像

滴滴改變了出行,淘寶改變了購物,微信改變了社會一樣。


所以說,

這種事業感正是設計師選擇在「北上廣」奮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在二三線城市,其實大家往往是「改變」的接受者,而非「創造者」。



再說「有生活」。

生活和事業不是對立的因素,事業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難道悠閑度日、安安逸逸就是生活?我認為那只是生活方式中的一種而已。勤奮創造,努力拚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很多人會說,「北上廣」的艱苦奮鬥犧牲了生活品質,我不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看待品質的內涵也不一樣。這裡我們不能拿剛剛留在北上廣的菜鳥設計師作為代表,實際上,很多設計師經歷過幾年的職業歷練,都會有相應的發展。對於我和我的很多同事而言,辛苦工作,周末去日本度假,去香港購物,去京郊草原騎馬,去異域風格茶室喝茶,下班後去書店讀一本有深度的書籍,與勤奮工作似乎並不相悖,同樣具備生活品質。這些設計師並非富二代,不過是年薪二十萬左右的普通人而已。


這與大家正在從事的事業本身就是一體化的。「北上廣」的視野帶來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拿生活安逸的享受美食來說,在二三線城市可能是朋友或家人的聚餐,在北上廣可能是某位設計師邀約三五好友,在家體驗自己新學到的烹飪技巧。這並無二致。難言孰優孰劣。


只是離開了「北上廣」這種屬於設計師的生活方式很難在二三線城市看到而已,因此,留在北上廣也是為了生活本身。


去年怎麼君寫過一篇文章,關於三四線城市的話題:三四線城市設計師沒有未來?





5





總  結




怎麼君認為一二線城市更適合年輕人拼搏與學習,因為年輕,沒有這麼多包袱,可以在一二線城市獲得更快的加速,也就是前面文章里提到的加速跑道的設計師該如何快速成長? 

因為行業資源問題,一二線城市的環境更適合年輕人加速成長; 而資歷較深的設計師,怎麼君認為受城市制約相對小,因為自身已經有足夠的積累,可以回到老家創業,也可以找個小公司,拿到一份很可觀的待遇。當然,這個建議並不適合所有人,應當因地制宜。

不管在什麼樣的城市,設計師都是一個很正能量的群體,並得到尊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室內設計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80㎡的家寬敞成這樣,只為四隻寵物和她即將出生的孩子
工地建成這樣,想不愛上施工都難!
中國90%的客廳,其實應該這樣做!
原來床頭的背景牆也可以這麼美!!
想要一個這樣子的院子

TAG:中國室內設計研究院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有城市給房,給錢,給戶口,你還願意留在北上廣么?
如果可以選擇,你願意在國外生活還是留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
為了你,我什麼都願意
我為什麼願意在網上寫作
為什麼南京人都不願意生二胎?
你願意為設計買單嗎?
為了籃球,你願意賭上什麼?
我為什麼不願意穿上蒙古袍?
你願意為珠寶設計買單嗎?
為什麼佛祖不願意幫我?
我為什麼願意等
公司為什麼願意招新人?而不願意留你這老人呢?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留在廣東呢?是嫌棄工資低嗎?
「你願意和婆婆同住嗎?」「不願意!」
皇馬寧願力保貝爾,都不願意留住C羅,為什麼?
同台不尷尬?佟麗婭為什麼還願意幫陳思誠新作品站台?
女星為什麼都不願意跟鄧超同台呢?
拋開設計師的光環 他更願意做「接地氣」的設計
為什麼你的女朋友不願意結婚?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好萊塢女星,更願意睡在什麼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