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秦皇島青龍縣這些地方,一家人有兩個姓,按輩分輪換

在秦皇島青龍縣這些地方,一家人有兩個姓,按輩分輪換

文/楊賀春

在秦皇島青龍縣這些地方,一家人有兩個姓,按輩分輪換

一:張董不分

在青龍滿族自治縣南部地區的山拉嘎、官場、庄窠、稍枝峪一帶,集居著滿族張董氏族人。所謂「張董氏」,就是一家人冠兩個姓氏,按輩份輪換,一輩姓張,一輩姓董。也有的分支一直冠張姓或董姓。這一奇特的冠姓方式是怎麼形成的,其中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根據董氏《家譜》和現存《碑文》記載:董氏祖居關東鐵嶺的董家堡,滿州正藍旗人。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二世祖世禎、世桀、世英弟兄三人,隨龍入關。入關之後曾參加破潼關、取西安,撫定河南,攻克揚州和收復江寧等地的大小戰役數十次,立建大功,分封為豫親王旗下。並恩准董氏父子圈地於灤州、昌黎等地。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分丁撥戶於劉家口、徐流口、河流口等五口之外。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吳三桂起兵反叛,二世祖又率文瑞、文陞、文運、文俊、文顯、文進、文理等父子十六人隨主南征。一路降服、平定浙江金華、福建等處,掃滅吳三桂。除此,董氏父子還曾參與平定茶哈爾王、征朝鮮等戰役。

董氏父子因屢建戰功,得功勞牌十數面。康熙皇帝為了表彰其功,還賜與董氏二世祖張姓。也就是從此,董氏父子為了不忘皇恩,又延續董氏香火,就令其後人姓張姓董取其自願。後來有的一輩人姓張,一輩人姓董。也有的宗支一直冠張姓或冠董姓。為了區分長幼,張董氏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族人見面後以「世」論輩,只要報上自己是多少世,即知輩份大小和尊稱。

延至道光年間,董氏共分四門,大門在山拉嘎,二門官場,三門庄窠,四門稍枝峪。

據傳,董氏在三岔口曾建有祠堂,裡面供奉著先祖用過的大刀和沾滿血跡的戰袍,以展示先祖隨主南征北戰的卓越功績。後來祠堂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被毀。

然而,講到最後,值得說明的是,有關皇帝賜姓是非常榮耀的事情,按理說應該有記載。但現存的山拉嘎大門董氏《家譜》,庄窠三門董氏祖瑩《碑文》,對皇帝賜姓緣由及「張董不分」的冠姓方式均沒有記載,僅僅停留在口傳,究竟有無此事筆者不敢肯定。

除此,有關「張董不分」還有一種傳聞和解釋,有的說董氏犯了滿門抄斬之罪,其家人為了避難逃往口外,隱姓埋名改姓張。祠堂中所供的就是其祖遇害時的血衣和使用過的大刀等等。

根據上述說法,「皇帝賜姓」一說由於沒見到文字記載,我們不敢肯定,但「犯滅門之罪,出口避難改姓張」的傳言也沒有根據,至少清道光十六年以前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從時間上看,現存董氏祖瑩碑文所立時間是清乾隆二十八年( 公元1763年),《董氏家譜》重修的時間是清道光十六年( 公元1836年)。可見時間跨度從清朝的鼎盛時期到接近清末;從記載的內容看,均是曆數董氏「二世祖弟兄三人」和「父子十六人」南征北戰的功績,先後於關內圈地、出五口圈地及瑩地遷徙等情況;從記載的輩份代數上看,當時已繁衍延續至十五世。因此,無論從記載的時間、內容,還是延續各代,都沒有一字一句有關「犯罪」記載的痕迹。

我想:不管事實情況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清康熙九年出口圈地「居五口之外」這是事實。現在仍在沿襲的「張董不分」的冠姓方式是事實。其餘的就留給別人或後人去探究吧。



二:佟滿不分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鎮前庄村,有一個叫三門店的自然村。這裡居住著幾十戶佟姓族人。與其相距十幾里的滿杖子村,又世代居住著近百戶滿姓。在當地來講,滿姓和佟姓都屬於戶數人口較多的家族。在這兩地兩姓宗族中,世代流傳著「佟滿不分」之說。別看是兩姓居兩地,相互關係確親如一家。

那麼,這「佟滿不分」之說是怎麼來的呢?

據傳早在努爾哈赤時期,滿氏和佟氏始祖同居瀋陽鐵嶺,加入了滿族八旗。順治時隨軍入關。當時滿氏世祖滿守龍和佟氏世祖佟有貴都屬正白旗,全國平定後,被分到清內務府都虞司當鷹手,主要任務是到冷口外地狩獵,為皇宮敬貢野雞。

在長期的相處和交往中,經過血與火的考驗,倆人關係非常好,並結拜為異姓兄弟。他們開始居住在灤州的窪里。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他們根據皇帝旨意和戶部的安排,又結伴出冷口到三門店一帶圈地定居。佟姓佔在外面較開闊地方,滿姓在一條山溝里,時稱滿家溝。

滿守龍和佟有貴圈地定居後,除了經營田地,每年仍獵取許多野雞敬奉皇宮。然而不幸的是滿守龍在一次去不遠的駱駝嶺打獵時被老虎吃掉,當人們發現時,僅剩一條大腿。於是家人就近將其埋在出事地點,立墳建瑩。

時隔不久,一是因人口不斷繁衍增加,三門店所佔之地地域狹小難以容納,二是考慮到先祖死後埋在駱駝嶺,為了祭祀方便,就舉家遷往駱駝嶺下,並以姓氏取名滿杖子。滿姓遷出後,座落在三門店的所有山林地土全部送與佟姓。從此,兩姓族人雖居兩地,但仍然保持著「佟滿不分」的兄弟情意,世代相傳至今。

據老人講,過去滿姓和佟姓的家譜都寫在一張紙上,一邊是滿姓,一邊是佟姓,可惜由於年代久遠,這份家譜確不知去向,已無從查考。


三:張莫不分

在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的雙山子鎮,有一個瓦房村,這裡由清代開始就有「張莫不分」之說,世代相傳。「張莫不分」雖然沒有固定的冠姓方式,但這裡的滿族張姓和莫姓後人,遂意姓張也行,冠莫也可,視為一家。

據傳,清代乾隆年間,瓦房村有一人稱「莫八爺」的,家裡非常富有,頗有才學。在他年輕時,有一年朝廷舉行科考,他竟幸運的中了舉人。當翰林院為他登記造冊時,問他是什麼民族,他稍加猶豫回答說是滿族。負責登記的官員讓他出示族證看看,這時莫八爺慌了神,他想這下完了,自己本來是漢族,知道朝廷重視滿族,所以隨口說自己是滿族,他哪裡有族證啊?此時他靈機一動,對登記官說,他忘了沒帶,可以回家去取。登記官答應了他的請求,待取族證回來再詳細登記。

莫八爺回到家後,他想:上哪裡找族證呢?如果找不到族證,不但舉人作不成,還犯了欺君之罪。正在他一籌莫展之際,突然想起了離家不遠的三合店村,有好友張殿清,他家是滿族,何不借族證一用。想到這裡,莫八爺就急忙趕到三合店,對好友說明來意。張殿清沉思了一下然後答應了,隨後將族證「丹書鐵券」交給了莫八爺。莫八爺拿著族證很快又來到京城翰林院,找到那位登記官出示族證,並說自己本姓張,是過繼到莫家的,登記官看了族證後順利的為他登了記。

從此以後,莫八爺成了功名顯赫的舉人。同時他十分感謝好友張殿清,並將自己正式改為滿族,還傳告子孫,張莫是一家,以後張莫兩家冠張也行,姓莫也可,互為聯姻取其自由。張莫氏由莫八爺開始相傳至今,已逾一百餘年。



四:張李不分

青龍滿族自治縣的三合店村,很久以前就有「張李不分」之說。在這裡,滿族張姓和李姓稱家族,並且至今有兩姓之間不能聯姻的規俗。

據傳,張氏世祖為滿州正藍旗人,清初隨龍入關,歷經南征北戰,中原平定之後又在朝為官。順治末年,因一次向皇帝直諫忠言被奸臣陷害,處以滅門之罪。當時張氏世祖有四個兒子,老大和老二在京中,老三和老四在外地駐防。待官軍抓捕時,張氏世祖和在京的老大、老二被害。老三和老四因在冷口外駐防,離京較遠,官軍未抓捕前就聞訊逃往今三合店地方隱姓埋名躲避起來才免遭株殺。

老三名叫張禮堯,老四叫張禮舜。為了躲避官兵追捕,老四張禮舜將名字改為李禮舜,也就是因此,其後人也隨之改為李姓至今。但因為張、李原本是親兄弟,所以後輩一直稱兩姓為家族。即然是親家族,當然不能相互聯姻,這裡的「張李不分」即源於此。到現在張李氏弟兄在此地生息繁衍,歷傳二十餘世。



五:安趙不分

青龍滿族自治縣木頭凳鎮山東村的東窪子一帶,多年來有「安趙不分」之說,由此而引起的姓氏淵源故事也廣為流傳,並且經過添枝加葉,使這一傳說披上了傳奇的色彩。

趙氏世祖姓安,名國保,祖居東北,系滿州正藍旗人氏。清初隨帝入關,在統一中原的歷次戰鬥中都屢建奇功,因此,順治時就被封為宮內大臣。

據傳在康熙皇帝還沒有繼位時,一次母后問他:「你做皇帝後選什麼樣的妃子」?因為康熙皇帝當時只有六歲,還屬年幼無知,看見漂亮的姐姐站在母后身旁,就不加思索的說:「選姐姐那樣的妃子」!母后聽說大吃一驚,因康熙皇帝是未來的皇帝,金口御言,說過的話是不能更改的。母后只好將女兒送到一位大臣家裡做了義女。待康熙皇帝繼位後,這位大臣將義女送入宮中,給康熙做了妃子。一次康熙皇帝到後宮去看妃子見到姐姐也在其中,才感到對自己說的話後悔不及,從此永遠未進姐姐宮中。

時間不長,事情被幾個大臣們發覺,隨之在宮內流傳並議論紛紛。安國保一次在與朋友和幾位大臣聊天喝酒時,席間提起此事,安國保非常氣憤,就乘著酒興找紙筆寫了一首反詩:「頭戴禽羽帽,身穿走獸衣。叔嫂倆偷情,姐弟配夫妻」。以此比喻君臣與禽獸一般傷風敗俗。安國保寫完後,酒桌上的朋友和大臣瞪大著眼睛,早已嚇的魂飛魄散,這樣污辱皇上可是殺頭之罪!正待驚恐之餘,恰逢一位宮內侍衛進來找人,安國保欲藏不能,結果還是被侍衛發現。侍衛沒吱聲就走了,安國保知道大禍臨頭,就趕緊回到家裡收拾細軟帶領家人星夜逃離京城。那個侍衛看見安國保寫反詩後,因為涉及朝中大臣,沒敢輕舉妄動就趕忙去宮中將此事奏與康熙皇帝。待官兵去安國保家捉人時,只捉住了沒來得及走的第四子,其餘人早已逃出口外。

安國保一家人一直出冷口,逃到今東窪子一帶。當安國保得知四子被抓,因為他非常喜歡四子,不忍心讓他被害,就又返回京城,謊說是認的乾兒子,並非親生,就以身贖回四子。後來安國保被問斬,其四子收起父親的血衣,來到關外與家人團聚。弟兄們為了防止宮廷再度追殺,尋蹤滅族,就改安姓為趙姓,遂在此地安家落戶。後來有一部分族人恢復了安姓,有一部分沒有恢復一直姓趙。所以在這一帶,安趙是一家。



在秦皇島青龍縣這些地方,一家人有兩個姓,按輩分輪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點十八分 的精彩文章:

支架術後那些事-支架術後病人最關心的問題
你所不知道的糖尿病,原來如此可怕!
運城最全的地道方言,快來看看你能讀懂多少?

TAG:零點十八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