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空城計,此人用到了極致
中華文明史上下五千年,除去被學者不認同的兩千年神話史,剩下的三千年中朝代興替,歷史留下了讓人記住的名將,諸如人屠白起,用計坑殺四十萬趙軍聞名,到宋朝時雖然重文輕武,單但也出現了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名將,比如岳飛、韓世忠,不過有一人你或許不熟悉,一位將領叫畢再遇,此人是將門之後,讓金人聞風喪膽的不是他的進攻,而是每次不同的撤退方式,讓對手捉摸不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聽作者與你娓娓道來。
且說畢再遇在靈璧關鎮守,幾次擊潰了金國的舉國之兵,惱羞成怒的金國大將,這次調集了重兵準備發起總攻,連番的戰鬥兵員補充補上,畢再遇此時的城池只有700多人,而對方是萬人的軍隊的總攻,雙方的實力差距懸殊之大,讓不少將領打起了退堂鼓,並且任務已經完成,也有部分將領認為要誓死守城,雙方爭持不下,一人出來打和,現在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撤退也不算違背軍令,避免無謂的傷亡,才是上策。
畢再遇卻下了一道讓人折磨不透的命令,大開城門,並命令所有人去睡覺,說完就趕出了議事的將領,自己獨自打著哈欠不一會打起了呼嚕睡了起來,將領雖然不解但也不敢偽命,想著難得戰時有讓人睡覺的命令,索性就什麼都不管睡了起來。
嘴上這麼安慰自己,可真沒有幾個敢睡的,直到夜以大亮,金軍也沒有衝進來進攻,天剛亮畢再遇命令全軍撤退,這讓將領更不解了不趁著晚上撤退,大白天的你撤退什麼,誰讓你是主將,不然早被人乾死了,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金軍卻沒有追趕,反而在靈璧城裡救火。
大軍撤退了二十里,畢再遇像大家解釋到,之所有這樣做,是因為夜裡撤退必定會引來金軍的追殺,如果夜裡放火金軍就會看透城內的虛實,反之如果城門大開,金軍雖然人多,但接連吃了敗仗,肯定不敢貿然攻城,恐怕中了埋伏,等到白天放火濃煙遮擋了敵人的視線,反而更利於我們撤退。不過自己這招險棋是因為派了自己的親兵殺了進城的探子才得以脫險。
一次我們可以理解為誤打誤撞運氣好,兩次的話我們就可以稱之為運籌帷幄了,又是一次鏖戰,畢再遇被金軍圍困,畢再遇用了兩面打鼓,將兩隻羊倒調起來,營內鼓聲不停金軍認為營內始終有人,等發現不對勁的時候,早已經逃出了十里之外了。
戰爭不僅能打勝仗,還要在處於下風時,冷靜處理減少傷亡,畢再遇可謂將空城計用到了極致。


※諸葛亮的「空城計」是虛構的,但這個人真的用了一次「空城計」!
※歷史「空城計」的主角不是諸葛亮,想不到卻是此人
※諸葛亮設空城計時,嚇退司馬懿的並不是諸葛亮,而是此人!
※三國時期很多人都用過「空城計」,不僅諸葛亮、趙雲,還有他
※關羽因他敗走麥城,打仗時占不到便宜,諸葛亮的空城計是效仿此人
※諸葛亮在用空城計的情況下,司馬懿到底看破了沒有
※歷史上諸葛亮根本沒有用過空城計,第一個用此計的另有其人
※諸葛亮設空城計時, 嚇退司馬懿的並不是諸葛亮, 而是此人!
※「空城計」並非諸葛亮所創,「空城計」的主人另有其人?
※會擺空城計的不僅僅只有諸葛亮,這為開國上將的空城計也玩的漂亮
※空城計,會演的不止諸葛亮,他演的更好!
※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並不空,裡面暗藏有伏兵
※賀龍智擺「空城計」,比諸葛亮用的好,效果不一般!
※沒有諸葛亮的本事,卻敢唱出空城計,結果被人砍掉了腦袋!
※在三國正史中使用「空城計」的並不是諸葛亮,而且還以此打贏曹操
※歷史 | 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並不空,真的是有伏兵
※司馬懿真看不出諸葛亮的空城計?他的套路其實更深,諸葛亮懂他!
※司馬懿在空城計時撤走,並不是上了諸葛亮的當,而是看到了他們
※《三國演義》中著名的「空城計」使用者不是諸葛亮,而另有他人
※諸葛亮擺空城計,讓人在城門前掃地,到底有什麼用?看完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