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鳴彩藝術:哥釉掛綠窯變玉壺春瓶

鳴彩藝術:哥釉掛綠窯變玉壺春瓶

清代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一個高度繁榮的黃金時代,清朝時期瓷器文化以及漢族勞動人民瓷器燒造水平可謂登峰造極。數千年的經驗,加上景德鎮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成就不凡,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哥窯是歷史上唯一的宮庭窯,是北宋朝宮庭制瓷工藝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與汝、官、定、鈞窯齊名。其產品歷來珍貴,在後世備受人們青睞,元明清仿製者頗多,且各有風格,被稱為仿哥窯或哥釉,其製作工藝能與宋代哥窯相媲美。明代宣德時,宮廷藏品目錄《宣德鼎彝譜》即有「內庫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記載,清代乾隆皇帝更將哥窯瓷器視為珍品,流散於海內外的傳世品極其稀少。

近日,鳴彩藝術徵集到了一件哥釉掛綠窯變玉壺春瓶:

高:30cm/口徑:13cm

此件玉壺春瓶瓷器,高30cm,口徑13cm,束頸,溜肩,鼓腹下垂,圈足,瓶口有一缺口破損。內外施哥釉,釉色為深淺米黃,瓶身掛綠,狀如龍紋,有窯變的痕迹;瓷瓶表面均勻光潔,晶瑩滋潤,胎質細潤堅密,叩之聲音如金屬般清脆,造型挺拔大方,輪廓柔和流暢。玉壺春瓶釉面間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網紋,其網紋之色淺黃者宛若金絲,細黑者如鐵線,二者互相交織,這些「金絲」、「鐵線」是哥窯瓷器的最顯著特徵。

玉壺春瓶與梅瓶、賞瓶並稱為「瓶中三寶」,是器物美學發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再結合「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的哥釉。這件哥釉玉壺春瓶的製作手法爐火純青,外形精美細緻,堪稱哥釉瓷的典型代表,從造型上看莊重典雅,釉色淡雅自然,紋理清晰,胎質細膩,輪廓亦柔和流暢,是一件非常值得收藏的藝術佳品。

此件哥釉掛綠窯變玉壺春瓶現藏於廣州鳴彩藝術傳媒,歡迎廣大藏友蒞臨鑒賞,感興趣的收藏家們可通過鳴彩藝術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MC-yscm)聯繫我們,深入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鳴彩傳媒 的精彩文章:

鳴彩藝術:銀幣十大珍,中外通寶壹兩
鳴彩藝術:牛氣衝天,金絲楠木精品擺件
鳴彩藝術:戶部丙午大清銅幣鄂字版一枚
鳴彩藝術:不可忽視的文房雅玩,岫岩玉筆筒
鳴彩藝術:廣東省光緒元寶一錢四分四厘

TAG:鳴彩傳媒 |

您可能感興趣

第8艘!大連造船廠鞭炮齊鳴彩旗飄揚,又一大型軍艦入列中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