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從黃帝、老子到白玉蟾:南宗道教溯源

從黃帝、老子到白玉蟾:南宗道教溯源

文/李遠國 陸文榮

南宗道教的發展

道教南宗的傳承,從老子、黃帝的黃老道,到魏伯陽、鍾離權、呂洞賓的金丹道,張伯端、白玉蟾的南宗,其下延及彭耜、蕭廷芝、翁葆光、陳致虛、陸潛虛、仇兆鰲、付金銓等,直至當代海南玉蟾宮陸羅星,這是一脈相承的南宗法統,已歷三千餘年的歷史。

南宗道教(資料圖)

道教南宗始興於兩宋時期。其時內丹諸法紛起,丹家輩出,呈現了一個內丹熱的時代,開始形成以南北二宗為主體的內丹派。南宗以「性命雙修」、丹道雷法並重的修鍊方式著稱,因為其代表人物多出自長江以南地區,故稱南宗。而北宗則是以金元王重陽為教祖的全真道,初起時主要流傳於長江以北,世稱北宗。北宗與南宗,皆以修鍊內丹而期成仙為要旨,入元以後,有人就將南宗與北宗合併歸於全真道,故又稱道教南宗為全真道南宗。

鍾離權 明代彩繪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圖書館藏(資料圖)

明宋濂《文憲集》卷八《送許從善學道還閩南序》說:

「宋金以來,說者滋熾,南北分為二宗:南則天台張用成,其學先命而後性;北則咸陽王中孚,其學先性而後命。」

明胡應麟則指出:

「蓋南北二宗之分實自宋南渡後,而皆始於呂岩。岩得道鍾離權,權得之東華少陽君。南宗自岩授劉海蟾操,操授張紫陽伯端,伯端授石杏林泰,泰授薛紫賢道光,光授陳泥丸楠,楠授白海瓊玉蟾,蟾授彭鶴林耜,此所謂南宗也。北宗自岩傳王重陽嚞,嚞傳馬丹陽鈺及妻孫不二,鈺傳譚長真處端、劉處長生玄、丘長春處機,此所謂北宗也。」

白玉蟾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資料圖)

道教南宗實際創始人為白玉蟾。該派祖述鍾離權、呂洞賓,謂其丹法傳自鍾、呂。自成立即尊北宋張伯端為一祖,石泰為二祖,薛道光為三祖,陳楠為四祖,連同白玉蟾,世稱「南五祖」。後又增加劉永年、彭耜,又稱「南七真」。南宗主要流傳於廣東、海南、福建、浙江、江蘇、江西、四川等南方廣大地區,以羅浮山、武夷山、天台山等諸洞天為修持名山,以海南文筆峰玉蟾宮為南宗總壇,陝西紫陽縣紫陽宮為祖庭,浙江天台山桐柏宮為祖師故里。

黃帝問道圖(局部) 明石芮繪 絹本設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資料圖)

關於南宗的歷史與傳承,南宗弟子王慶升《三極至命筌蹄》說:

「七返九還,金液鍊形者是也。一時媾精,一日結胎,十月脫胎,三年無陰,是謂純陽之仙。六年絕粒,鼻無喘息,名曰至真,白玉其骨,黃金其筋,履蹈虛空,洞貫金石,此修仙之極致也。自老子,黃帝而下,凡飛騰變化之儔,皆修此耳。故老子作《道德經》,以詔後世;黃帝著《陰符經》,以彰厥旨;真人魏伯陽因之,作《周易參同契》,以極其底蘊。正陽鍾離權由之,作《雲房三十九章》,以祛似是之惑;純陽呂岩緣之,作《沁園春》、《霜天曉角》及《窯頭脫空》等歌,以廣其意;華陽施肩吾修之,作《會真記》,以誘進學之事,雖皆發明道要,顯示機緘,然而火候法度,溫養指歸,並不曾說破。天台怡真先生謫自紫陽真人,宿德不渝,感西華夫人發樞紐,而授之以口訣,道成授杏林石泰以《悟真篇》。杏林道成,授紫賢薛道光以《還元篇》。紫賢道成,授泥丸真人以《復命篇》。泥丸道成,授紫清真人白玉蟾以《翠虛篇》。厥後之聞道者,紫清之徒也。」

老君授道圖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資料圖)

南宗道教的歷史脈絡

南宗門人陳致虛《金丹大要》卷一指出,南宗金丹大道淵源於太古,黃帝修之而登雲天,老君修之是為道祖,巢由高蹈,篯鏗長年,爾來迄今,曆數得道丹成者不知有多少。自河上公五傳,而至魏伯陽。其後張陵得伯陽之旨,丹成道備,降魔布教。又有葛玄、許遜等濟幽斬蛟,逢時匡世救劫。

「華陽玄甫、雲房、洞賓授受以來,深山妙窟,代不乏人,其間道成而隱,但為身謀,不肯遣名於世間者,豈勝道哉!復有傳世存道,序傳詩歌,或隱或顯,寧具知乎?至於功高德重,尊居帝境,宰制劫運者,又難備知。燕相海蟾受於純陽,而得紫陽,以傳杏林、紫賢、泥丸、海瓊,接踵者多。我重陽翁受於純陽,而得丹陽,全真教立,長春、長真、長生、玉陽、廣寧、清靜諸老仙輩,枝分接濟,丹經妙訣,散滿人間,唯紫陽《悟真篇》頗詳,又得無名子諸公引而明之。我黃房公得于丹陽,乃授太虛,以傳紫瓊,我緣督子得於紫瓊。」

這就明白揭示了南宗直承黃老心法,演衍鍾呂金丹大道,而大成於白玉蟾。

依據這些道經的記載,我們大致可以了解道教南宗的淵源與發展歷史。從戰囯時期的黃老道,到漢唐之際魏伯陽、鍾離權、呂洞賓的金丹道,張伯端、白玉蟾的南宗,其下延及彭耜、蕭廷芝、翁葆光、陳致虛、陸潛虛、仇兆鰲、付金銓等,直至當代海南玉蟾宮陸羅星,這是一脈相承的南宗法統,已歷三千年余的歷史。

三清圖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資料圖)

南宗道教傳戒授籙制度,形成於南宋時期,其時謂之傳度。傳度的內容包括傳戒、授籙、傳法。自白玉蟾祖師開始,即公開在武夷山升真玄化洞天沖佑觀,修設三界醮壇,授徒傳度,廣開南宗門庭,並有《南宗傳度儀》傳世以作典範。南宋嘉定九年(1216)正月吉日,白玉蟾祖師親自主持傳度,上章謝恩奏事,為武夷山沖佑觀道士、正一盟威弟子施某等傳度,授戒傳法。嘉定十一年(1218)十月吉日,白玉蟾祖師又主持傳度,上章謝恩奏事,為彭耜、留元長、林伯謙、潘常吉、周希清、胡士簡、羅致大、陳守默、庄致柔等,付以道法,奏准玉格,傳授戒法。

南宗傳戒,初真為十戒。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誠萬物。第二戒者,不得陰賊潛謀,害物利己。當行陰德,廣濟群生。第三戒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當行慈惠,以及昆蟲。第四戒者,不得淫邪敗真,穢慢靈炁。當守真操,使無缺犯。第五戒者,不得敗人成功,離人骨肉。當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讒毀賢良,露才揚己。當稱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飲酒過差,食肉違禁,當調和氣性,專務清虛。第八戒者,不得貪求無厭,積財不散。當行節儉,惠恤貧窮。第九戒者,不得交遊非賢,居處雜穢。當慕勝己,棲集清虛。第十戒者,不得輕忽言笑,舉動非真。當持重寡辭,以道德為務。

老子傳丹道圖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資料圖)

據白玉蟾《傳度謝恩表文》記載,南宗弟子皆領有法職稱號,白玉蟾為「高上神霄玉清府雷霆令、統五雷將兵、提領雷霆都司鬼神公事」;眾弟子中,彭耜為「上清太華丹景吏、神霄玉府西台令、行仙都風雷判官」;留元長為「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師,太乙雷霆典者,九靈飛步仙官,簽書諸司法院鬼神公事」;林伯謙為「太上正一盟威法師,充驅邪院判官,南昌典者,九靈飛步仙官兼管雷霆都司鬼神公事」;胡士簡為「太上三五都功法籙弟子、奉行天心正法、驅邪院判官兼干五雷使院事」;羅致大為「太上正一盟威法師、行上清混元天心五雷大法、差充主管驅邪院事、兼雷霆都司事」;陳守默為「太上三五都功紫虛陽光籙弟子、行上清北極天心正法、金闕內台鍊度典者、驅邪院右判官」;庄致柔為「太上正一盟威法師、行靈寶天心玉晨五雷大法、九靈飛步仙官、主管驅邪黃籙院事」;潘常吉為「太上三五都功職籙、神霄玉府右侍經、蕊珠侍經」;周希清為「太上三五都功職籙、神霄玉府右侍經、紫華侍經」。藉以表示儀式用法時,必須寫出所受法階地位,以利行法。上述稱號涵蓋「正一」、「上清」、「靈寶」、「神霄」、「天心」諸派,代表領受各派籙名、道階、法位與仙職等,足見白玉蟾弟子眾多,來自於各門各派,最後匯聚於南宗旗下,成為教團的骨幹。

東華帝君 明代彩繪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圖書館藏(資料圖)

南宗道教的特點

元代陳致虛主張南北合流,統一於全真教之下,南、北二宗於是合併。統一以後,列出了一個新的傳授系統:五祖為東華帝君、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其下並列南宗七真——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劉永年、彭耜;北宗七真——馬丹陽、丘處機、譚處端、劉長生、王處—、郝大通、孫不二。統一的全真教遂在元代末期完成。組織上雖已統—,但由於南北兩宗所產生、傳播的社會條件不同,故在許多方面而各具特點。與北宗相比較,南宗具有以下的幾個突出的特點:

都仙教主李鐵拐 元顏輝繪 絹本設色 日本京都知恩寺藏(資料圖)

第一,南宗、北宗的傳承不同。

據《法海遺珠》卷十四記載:南宗派系傳承依次為都仙教主東華帝君李鐵拐——靈真教主護國仙王應化天尊鍾離權——九天上真清真元君魏華存——正真教主純陽警化真君呂岩洞賓——明真教主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劉玄英——玄真教主天台紫陽悟真妙有圓通真君張用成——翠玄演道杏林真人石泰得之——紫賢復命毗陵真人薛道光——翠虛普濟泥丸真人陳楠——紫清定慧海瓊真人白玉蟾。「此法乃祖師鐵拐都仙教主東華帝君,在青城山之巔,會集眾仙,就南嶽關鶴乘空而至,事畢復還之。其教後傳鍾離正陽君,及南嶽紫虛魏元君。次傳之呂公洞賓純陽君,次授與劉仙海蟾翁,翁授之於天台紫陽張真君。歷代自此相承,至第九代嗣教仙師瓊琯仙翁,以是流傳於世,綿綿不絕。」

明真教主劉海蟾 元顏輝繪 絹本設色 日本京都知恩寺藏(資料圖)

第二,南宗組織系統深入民間,並創立了靖室制度。

彭耜曰:祖師白玉蟾所治碧芝靖,予今所治鶴林治,爾今所治紫光靖,大凡奉法之士,其所以立香火之地,不可不奏請靖額也。如漢天師二十四治是矣,古三十六靖廬是矣,許旌陽七靖是矣。所謂「靖」,是漢晉以來天師道於教民家中設立的靜室,為進行祭神祈禱,傳道布教的場所。白玉蟾仿之,設立三十六所靖室,多安置於信徒家庭之中。且又奏請得額,為官府所承認,說明他們已有相當數量且比較穩定的信教群眾。由南宗的祖山、宗壇、宮觀,管理、教化靖室,其傳授多為秘傳。這與北宗一開始即大設堂會,創叢林宮觀庵所頗為不同。

張伯端 明代彩繪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圖書館藏(資料圖)

第三,南宗倡導和光混俗,大隱市廛。

從張伯端到陳楠,皆非職業道士。張伯端業為幕僚,石泰、薛道光以縫紉為業,陳楠則為箍籠匠人。白玉蟾雲遊四方,掛單投宿,似無道籍。夏元鼎本為官吏,居家修道。這種混俗修鍊的主張,與北宗力倡出家苦行的思想是不同的。

雷聲普化天尊 清代彩繪 北京白雲觀藏(資料圖)

第四,道教南宗奉三清、雷聲普化天尊為至尊,天師、五祖為宗師。

推崇《道德經》《黃帝陰符經》《周易參同契》《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和《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謂之南宗五經。五經是南宗思想和丹道法術基礎。北宗倡導三教合一,王重陽勸誦《道德經》、《孝經》,《般若心經》,且用三教經典,不獨奉道經。

乾坤子午圖 明代彩繪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資料圖)

第五,道教南宗融佛入道,建立了性命雙修、先命後性的內煉體系。

以黃老學說為其哲學根據,直承魏伯陽《參同契》丹法系統,以性命雙修為其內煉大旨。在具體的修鍊步驟,主張先修命後修性,這與北宗丹法不同。元袁桷《野月觀記》曰:養生之說有二焉:北祖全真,東南師魏伯陽。和南宗丹法相比較,北宗丹法有許多不同之處。首先,北宗以性為主,先性後命,始終強調明心見性為第一要務。其次,為了達到斬斷情慾,與天為徒的目的,要求修道者勵志苦行,提倡絕對的僧侶主義。在具體的煉養功夫上,則主清修丹法,且有頓法、漸法二乘之分,這些特點都為南宗所無,從而形成了北宗丹法獨特的體系。

第六,道教南宗傳度制度,形成於南宋時期,為白玉蟾祖師創立,其時謂之傳度。

傳度的內容包括傳戒、授籙、傳法,其弟子傳度皆授以雷部神職,領有法職稱號。如風雷判官彭耜、雷霆典者留元長、驅邪院判官林伯廉、神霄玉府右侍經潘常吉、五雷使院事胡士簡、雷霆都司事羅致大、驅邪院右判官陳守默、黃錄院事庄致柔。自元陳致虛融道教南宗入全真道,之後逐漸統一制度,皆稱傳戒。北宗則以傳戒為制度,不授法籙,不傳雷法。

第七,道教南宗大力推行方便法門,倡導持誦十字天經。

這在道教中為一創舉。這種持誦法門被稱為「十字天經法」,這十個字這是雷祖聖號——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十字天經 李遠國書 台北松山慈惠堂藏(圖源:李遠國)

《玉樞寶經》記載,持誦十字天經可得十大功效:

(一)靜心和脈,人物安寧,身心康泰,延年益壽;

(二)解除苦難,免災消厄,潛消口舌,永息官司;

(三)治病祛疾,遠離瘟疫,除一切病,解諸種痛;

(四)和婚夫妻,護胎保命,送嬰衛房,子嗣永延;

(五)驅祟辟邪,收魅伏妖,安寧魂魄,清靜身心;

(六)超亡度魂,七祖九先,脫離陰間,得以生天;

(七)水陸通暢,出入平安,招財納祥,四海聚福;

(八)風調雨順,四季和適,五穀豐收,富饒安寧;

(九)真空無染,與道為一,進德無魔,升舉有日;

(十)消除惡業,成就善根,得見天尊,證驗功德。

方便法門以其簡潔易行而廣為流傳,常年持久的誦念天尊聖號,可達功德圓滿之境界。

《玉樞寶經》曰:

「若未來世有諸眾生,得聞吾名,但冥心默想,作是念言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或一聲,或五七聲,或千百聲,吾即化形十方,運心三界,使稱名者鹹得如意。十方三界,諸天諸地,日月星辰,山河草木,飛走蠢動,若有知,若無知,天龍鬼神,聞諸眾生,一稱吾名,如有不順者,馘首刳心,化為微塵。」

明清以來,白玉蟾更是成為許多倡導內丹修鍊的新興道派的祖師,如青蓮教、先天道譜系。源自先天道的一貫道,即奉白玉蟾為七祖。清順治年間,黃德輝在江西廬山開創先天道,自稱第九代祖。而一貫道也奉黃德輝為第九代祖,並謂當時一貫道正式以傳道團體出現,顯然是以先天道嫡傳自居。先天道修持本來偏向道教南宗,他們奉白玉蟾祖師《修道真言》為必備經典。

白玉蟾(資料圖)

道教南宗亦傳入東亞、東南亞各國,擁有300多萬信徒。韓國大巡真理會是由韓國人趙鼎山創立於1925年的「無極道」發展出來的新興宗教。該宗教的崇拜的最高尊神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這與道教南宗信仰完全一樣。其教義以「陰陽合德、神人調化、解冤相生、道通真境」為宗旨,以「安心、安身、敬天、修道」為四綱領,以「誠、敬、信」為三要諦。所有這些內容,與道教南宗的教義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大巡真理會以陰陽合德、神人調化、解冤相生、道通真境為宗旨,以人間改造和精神開闢,來實現布德天下、救濟蒼生、輔國安民、建設地上天國之目的的宗團的名稱。自1972年起,便將布德、教化、修道定為大巡真理會的三大基本事業。後又逐步擴大事業規模,將救護慈善、社會福利(建立綜合醫院)及教育事業(創辦大真大學)等也納入主要事業範圍。截止到1992年,該教團擁有2259所教堂、29800餘名教職人員以及近360萬名信徒。

(編輯:玄朴)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人生差距,不務正業做把壺,都能輕而易舉拍1400萬
一個太極九0後,如何讓歐洲人著迷!
池塘歡歌
七月,盛若夏花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巫師對於上古帝王有多重要?靈山十巫,從黃帝到堯帝都得仰仗
100個歷史典故,串起從黃帝到南宋中華四千年歷史
崑崙怎麼從黃帝居所變為西王母住地?
中國最應該實行的曆法,涵蓋從黃帝開始五千年中華文明
齊達內掀起足球玄學說,這要從黃帝內經尋找原因了
從黃帝時代開始出現的漢服發展到今天都經歷了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