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輝煌的藝術 唐陵三彩之謎

輝煌的藝術 唐陵三彩之謎

唐三彩釉陶持鏡梳妝女俑

唐三彩是唐代勞動人民對世界物質文化的貢獻之一。相傳最早在1928年建築隴海鐵路時穿越洛陽北邙,從唐墓內出土了大批多彩釉陶器,人們稱之為唐三彩,於是這個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以高嶺土或其他各色粘土作坯體用含銅、鐵、鈷、錳、金等元素的礦物作釉料的著色劑,並在釉中加入適量的煉鉛熔渣和鉛灰做助熔劑。先將素坯入窯焙烤,陶坯燒成後,再上釉彩,再次入窯燒至攝氏8OO度左右而成。由於使用不同的著色劑,比如在釉料中加入適量的氧化鈷就變成藍色,加上氧化銅就變成綠色,加入氧化鐵就變成黃褐色。此外在這些色調的基礎上還能配成深綠、淺綠、淺黃、赭黃、翠綠、天藍、黃、白、褐紅等色彩。所以,一件器物上往往是多種色彩並存,不僅僅是三彩。

唐三彩釉陶立馬

唐三彩的製作開始於什麼時候?從目前發現的器物看,最早在唐高宗時期高宗以前,還沒有發現過。三彩在唐代陵墓中作為一種隨葬品,大約在唐高宗至唐玄宗時期。

唐三彩釉陶天王俑

由於幾個重要的唐代帝陵都沒有被打開,是否有三彩不得而知,而今日發現的三彩主要集中在唐陵陪葬墓中。目前已知出土三彩最早的唐墓是禮泉縣昭陵陪葬的太宗妃燕氏墓和趙王李福墓,時間均為高宗成亨二年。

唐三彩釉陶武官俑

燕氏墓出土了三彩罐1件,李福墓出土三彩罐和盤各1件。富平縣獻陵虢王李鳳墓出土三彩雙聯盤和三彩榻等3件,昭陵唐嘉會墓出土三彩硯1件、安元壽墓出土三彩女立俑和三彩馬頭各1件、越王李貞墓出土三彩66件,乾陵永泰公主墓出土三彩81件、章懷太子墓出土三彩262件、懿德太子墓出土三彩143件,定陵節愍太子墓出土三彩馬、駝等10件。從時間上看,三彩器的製作至遲在唐高宗時期就已經開始並很快發展起來。從出土的三彩物品來看,生活用具要早於三彩俑,武則天以後的墓葬中三彩俑蜂擁而出,一下子多了起來。

唐三彩釉陶鴨尊

唐三彩為什麼會出現在唐代前中期?有人提出,三彩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和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習俗有直接關係。唐朝國威強盛,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社會安定,大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同時,唐朝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十分有利於發展中外貿易和文化交流,而反映在藝術上,就呈現出奼紫嫣紅的局面,唐三彩就是當時應運而生的一種藝術。

唐三彩釉陶鎮墓獸

三彩器與統治階級豪華奢侈的生活分不開的,那些官員活著的時候追求名貴寶物,死後還幻想著繼續享受奢華,於是就把生前佔有的文侍武衛、歌舞樂伎、妻妾奴婢、馬牛驢駝、飛禽走獸、房屋傢具以及瓶、盤、碗、罐等,都做成三彩釉陶用來陪葬。迄今發現的三彩主要集中在帝陵陪葬墓的皇族和貴族墓中,其實已經證實了這一看法。當時的貴族崇尚厚葬,不惜資財,「偶人像馬,雕飾如生,徒以炫耀路人」,唐三彩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了。

唐三彩馬

陶瓷工藝的發展為三彩物品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北魏以後,釉陶工藝提高很快,其製作工藝已經接近唐三彩。經過隋代的發展,至唐代,工匠們經過反覆實踐,總結前人的經驗,將多種釉色同時交錯使用,遂產生了唐三彩這種獨特的釉陶。

唐三彩袋形水注

唐三彩的器物一般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明器。凡是與墓主人生前有關的房屋亭院、傢具雜物、井磨倉灶、牲畜家禽、各類人物、生活用具以及專為隨葬而製作的鎮墓類物品等,無不具備,豐富多彩。武則天至唐玄宗初年,出現了不少仿金銀器的三彩器,這類器物不少是中亞西亞一帶的器形似乎可以說明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憑證。另一類是實用器,但在唐陵陪葬墓中發現不多。

唐三彩馬

前期的唐三彩器物製作不夠發達數量少,品種單調,彩色不豐富,也不怎麼絢麗。人物形象比較清秀,瘦削,身材苗條,衣衫緊窄,緊貼在身體上中盛唐時期的三彩器數量多,品種豐富,質量最好,彩色絢麗,人物形象高大豐腴,女俑都是大髻寬衣,衣紋飄舉。有人認為如果說前期的三彩人物有曹衣出水的特點,那麼中盛唐時期的三彩器就有「吳帶當風」的氣質。

唐三彩「裴家枕」

唐陵陪葬墓中的三彩以人俑和動物俑最為著名在造型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三彩中的人俑形象,往往是根據不同的身份地位,表達出他們特定的情感和面貌。三彩人俑中,最精彩的是那些婀娜多姿的女俑,她們有的是貴婦有的是貴族家的侍女。貴婦們髮髻高聳,穿著華麗的衣服,窄袖寬袍,體態豐腴,氣閑神定。

唐三彩天王俑

唐三彩女俑

有的貴婦手拿披巾亭亭玉立有的騎馬馳騁,颯爽英姿。昭陵陪葬墓鄭仁泰墓中出土的女騎馬俑,十分威武。而越王李貞墓中出土的三彩騎馬女俑頭戴折沿高帽,是胡帽中的一種,她身著圓領長袍,衣袖瘦窄,都是女子胡服的典形型樣。那些長年禁閉於深宮中的侍女俑神情拘謹,有的為主人捧方盒,有的手執燈台,為主人的享樂忙碌著。如鄭仁泰墓中出土的侍女俑身著男裝,頭梳泡髻,衣服為翻領胡服。

唐三彩文官俑

人物俑中也有峨冠博帶的文臣一個個道貌岸然的樣子。唐陵陪葬墓中的文臣,有的雙手舉於胸前作捧物狀,表情拘束,頭部微偏側,好像在朝廷裡面見皇上。有的身軀微微向前傾斜,兩手相交於腹下,頭部微微前低,兩眼微閉下視,一副肅敬姿態,似在聽皇上或上司的訓話。而那些騎馬的狩獵俑就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樣子,有的呈雄赳赳一介武夫狀,有的拉弓射箭矯健瀟洒。獵人們大都是背弓掛箭,帶著獵狗,顯出英俊勇敢的樣子,形態十分逼真。

唐三彩武士俑

三彩人物俑中也有胡俑最常見的是深目高鼻,頭戴尖頂帽,身穿折領衣牽著鳴駝駿馬,一副商人的模樣。永泰公主墓中的三彩胡人俑,頭髮向兩邊分開,各梳一條辮子於耳後,身穿翻領交襟窄袖的綠色胡服,翻領的裡層為黃褐色,腰中系帶,袍的下擺開衩,左邊好像隨風翻起。他左手叉腰右手上舉,身邊雖然沒有馬或駝,但從他右手似握轡的姿態看,彷彿一匹矯健的駿馬或高大的駱駝就在他身邊嘶鳴。有的三彩俑明顯是表現下層社會的人物,有的無拘無束地在說唱,表情真切活潑;有的在表演舞蹈,感情外露奔放;甚至有的胡人俑還抱著西域樂器,邊彈邊唱。三彩俑中有不少武士俑,他們有著誇張的隆起肌肉,怒目圓睜,頭戴盔帽,身披鎧甲,一手執盾,一手拄劍,一副劍拔弩張之勢。

三彩中的動物俑比人物俑更加出色不同種類的動物形象個性十分突出,入木三分。獅子俑主要顯示出它的機智可愛,使人看後覺得十分親切憐愛。駱駝、騾、驢等一掃平時所見笨拙獃滯的樣子,全都呈現出輕健強勁的狀態,令人馬上聯想起唐朝與西域的商貿往來是如此的緊密。無論是單峰駝還是雙峰駝,它們彷彿使後人看到了中亞人在長安來往的影子。

三彩中最成功的動物俑是各種馬的形象造型生動,色彩艷麗。唐代的三彩馬俑大多結構分明,骨肉勻稱,線型流暢,神態矯健。三彩馬形態各異有的騰空賓士,有的緩步徐行,有的昂首嘶鳴,有的低頭啃蹄,有的引頸向天,有的張嘴欲飲,有的翹唇嬉鬧,各種各樣的形象令人喜愛無比。塑造者充分抓住了馬的精神,內在的勁和外在的形有機結合,使馬在唐人生活中的地位得到充分展現。懿德太子墓中出土的三彩三花馬,通身施釉,四足挺立,雙耳豎起,兩眼炯炯有神。馬鬃剪成三花,梳理過的馬尾打結上翹,馬鞍有綠色障泥。這匹馬從造型到神態,全身上下顯露出凸起的肌肉和強勁的筋腱,迸發出昂揚的氣勢,十足的華麗高貴和蓬勃豪放的韻味,可謂傑出的藝術作品,輝煌時代的產物。

陪葬墓中已有如此偉大的藝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唐陵中的三彩將更加燦爛多姿。

推薦閱讀

本文來源

—— 中華古玩——

收藏界大咖都在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古玩藝術 的精彩文章:

世界各地博物館典藏「宋代建盞」欣賞
曬寶交易:天外來石-玻璃隕石
民間閑錢已無更好出路:藝術品投資將是不二選擇
元明清掐絲琺琅工藝的歷史發展
香港成為亞洲藝術拍賣中心靠什麼?香港古董業緣何稱雄世界?

TAG:中華古玩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咸陽隋唐陵墓——隋唐十九皇帝陵
空港文化觀察|探秘唐順陵(二)名滿天下的唐陵石刻之冠
南唐陵墓出土古怪的人首魚身俑,專家經研究說:它的寓意「神」奇
荊塬魅影——富平唐陵陪葬墓石槨被盜案始末
乾陵——唐陵中唯一沒有被盜的陵墓,到底藏了哪些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