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達磨四行觀】(10)[附:達磨大師碑頌][梁武帝蕭衍]

【達磨四行觀】(10)[附:達磨大師碑頌][梁武帝蕭衍]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GIF/889K

【[附:達磨大師碑頌][梁武帝蕭衍]】

[附:達磨大師碑頌]

這是[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公元464到公元549,活了八十六歲。

「梁武帝」464~549是南朝蘭陵人,就是江蘇的武進人,姓蕭名衍,字叔達。

他本來是《南齊的雍州刺史》。

但是這個《南齊主》怎麼樣?殘忍無道,他把「梁武帝」的哥哥殺掉。

「梁武帝」為了報仇,因此就舉兵攻陷這個《建康》,另外立這個《和帝》。

這個《和帝》庸無能,對國家也沒什麼貢獻,「梁武帝」就請他下台,自己篡位。

在中興二年,公元502年,就自己篡位,改國號叫做《梁》。

把這個《齊改成梁》。

因為齊朝殺掉他的哥哥,他不甘心,然後就舉兵攻陷這個《建康》。

所以後來他立這個《和帝》。結果庸無能。

「梁武帝」雄才大略:你下台,換我來做皇帝,自己取而代之。大丈夫應當如是,

你不行你就下台,就篡位。

「梁武帝」因為影響佛教很大,所以要講。

在位的期間整修文教,國勢大盛,「梁武帝」篤信佛教,有《皇帝菩薩》之稱。

所以將來如果你看到,有人稱什麼《皇帝菩薩》這個就是指「梁武帝」。

《天監三年就是公元504年,宣布舍道歸佛》,就是說所有的《道教》全部廢掉。

天監十六年,廢天下所有的《道觀》,令所有的道士還俗。

意思就是你們《道教》不究竟,全部還俗。

《佛教》那時候大盛因為他是《信》佛的。

那一些《神教、道教》,全部統統叫他們還俗。

當然這個就有一點做得比較極端一點。

十八年從《鐘山草堂寺》慧約受菩薩戒。

當時候的名僧很多,像《僧伽婆羅、法寵、僧遷、僧旻、法雲、慧超、明徹》

統統受他的禮敬。

首都《建康》有大寺七百多所。

單單一個《建康》,就有七百多間道場。

這個僧尼每次法會,都聚集幾萬人。

《大通元年527年,同泰寺落成的時候,設無遮大會、平等大會、盂蘭盆會》

把《平等慈悲》的精神,普及萬民。

然後再設這個《水陸大法會》。

「梁武帝」是辦第一個,設這個《水陸大法會》恩及水陸所有的眾生。

皇帝一生《精研佛教教理,固持戒律》。

《四次到同泰寺講經》,自己講經,「梁武帝」自己講經,講什麼經呢?

講《涅槃經》、《般若經》、《三慧經》等經。

(他還有著作),「梁武帝」還有著作,著作了《涅槃經》、《大品經》批註。

就是那個《大品般若經》及《凈名經》、《三慧經》等義記數百卷。

可是我沒有看過「梁武帝」寫的東西。

他寫了這麼多,可能不太行,所以沒有看到「梁武帝」的著作。也沒有人用他的

批註。

後來這個「梁武帝」為他的大臣叫做《侯景》。

《侯景》起兵叛變,攻陷《建康》。他攻人家,現在換人家攻他。

《在太清三年,經過了七天,餓死在台城》。

所以「梁武帝」是餓死的。他是很有志氣,他就是不服,不投降。

《受菩薩戒,一切法不可得》,就坐著就死了、餓死了,糧食都缺乏,沒有辦法。

他也不投降!

在位四十八年,就是做皇帝做了四十八年,世壽八十六歲。

所以梁武帝影響佛教很大,所以我們要講。

我們把這個偈頌念一念,讓大家了解一下。

[楞伽山頂坐寶日。]

這「楞伽山」是佛陀講《楞伽經》的地方。

然後要聽《楞伽經》一定要用飛的到「楞伽山」上去。

飛不上去,你不能聽經,不夠資格。

所以到「楞伽山」都是講《菩薩法》,(沒有小乘的)。

那麼(小乘)的沒有辦法,沒有能力的話,飛不上去,也沒有辦法。

所以說「楞伽山」上,都是講《菩薩法》,都是教你《如何成佛》。

《菩薩》「山頂」怎麼樣?「坐寶日」,這是比喻有一個《尊貴如太陽的》。

「寶日」就是《尊貴的太陽》。

「楞伽山」「頂上」坐著一個好像《太陽光放出萬丈的光芒》。

底下就形容怎麼樣,[中有金人披縷褐。]

「金人」就是《佛》。裡面有《佛》。

「披縷褐」就是《袈裟》。

(粗布的衣服)叫做「褐」。

(絲線)叫做「縷」。

(粗布)叫做(衣服)。

這個當然是指《佛陀》了。

裡面有《佛陀披著袈裟》,怎麼樣?《在弘法、講經說法》。

[形同大地體如空。]

他的「形」就像《大地一樣的平等》。

那麼他的「體性」,就像《虛空》一樣的。

因為『四大,是盡虛空界、遍法界』,所以「形如大地體如空」。

就表示說,《他說的法》,統統是《平等》的意思。

《無論是外在,無論是內在的體,外在的形如大地,內在的心》

「大地」就是《平等》。

那麼「體性」,就是「心如空」。

[心有瑠璃色如雪。]

「心中」就像一顆《清凈無染》的「瑠璃珠」,它的「色澤」就像「雪」一樣。

「雪」就是《晶瑩潔白》,就是《心清凈》的意思。

「心有瑠璃色如雪」,「心中」就有一顆如「瑠璃的心」、《透視的心》

它的「色」就像「雪白」一樣。

[匪磨匪瑩恆凈明。]

這個「匪」字,就是非洲的「非」。

這個「匪」磨匪瑩,就是「非」的意思。

這一顆《清凈的本來的心》,怎麼樣?

「不是能夠可以磨練的),因為它是《無為》。

《無為》就是不能「磨」,你磨什麼呢?

你說(我修‥‥‥修到成佛),這是方便說。

本來就是《佛》,(你修什麼佛),是不是?

「非磨」,也(不是經過磨練)。

「非瑩」這個「瑩」就是《琢磨》。

這個器具經過《琢磨》,就會產生潔白色的,叫做《琢磨》。

「非瑩」,(也不是磨練,也不是琢磨,或者是拂拭)。

「瑩」也可以當作是(拂拭、琢磨),這個叫做「瑩」。

《很清凈,永遠的清凈光明》,我們的《本性》就是這樣子。

[披雲卷霧心且徹。]

「披雲」這個「雲」跟這個「霧」這是比喻《無明》。

這個「披雲」就是《開》。

「卷」就是《收》。

無論把這個「雲」《開開》的。或者是「卷」在這個「霧」裡面。

意思就是不管你混在《無明的眾生心》裡面,這一顆《心》還是「徹」,就是說還是

保持《清凈》。

所以這個「雲」跟「霧」是指《無明的眾生》。

就算「披雲卷霧」,意思就是在《六道輪迴的眾生》。

這個「雲霧」本來的意思,(是遮住陽光)。

無論是「披雲」,就(遮住陽光)。

「卷霧」也會(遮住陽光)。那麼「披雲卷霧」(遮住陽光),就透不過光線。

意思就是《無明遮擋我們真如自性》。這個《心》還是《清凈的,透明的、徹底的》

意思就是然在《無明》「雲霧」的(眾生位)裡面,但是《清凈本性》是《不失的》

我們還是《具足》的。

[芬陀利花用嚴身。]

「芬陀利花」就是《白蓮花》。

用這個《白蓮花》來莊嚴這個《色身》。

[隨緣觸物常怡悅。]

「隨」這個因緣」。

「觸」就是《遇》。

(遇到任何的事情),要常常保持一顆《歡喜的心》,這個太重要了!

「隨緣觸物常怡悅」,

一個有《自性清凈心》的人,悟道的人,他的《喜悅》,必須要在每一分、每一秒,

都《應用在他的境界》裡面。

否則我們真的是(自我懲罰)。

所以要「隨緣」。

那一個(眾生統統好,那一個有修沒有修也好,善惡的眾生),統統沒有關係。

或者是《一切境界》碰到,統統《歡喜》。

[不有不無非去來。]

也沒有所謂的「有」。「有」當《體即空》。

也不能說「沒有」,它也是《當體即空》,對不對?

所以沒有所謂的「來去」,何以故?

『空性』,是《每一個動點上的顯現》。其實:每一個動點上,也是方便說。

《動點》是《空》的。

架構是在我們的《妄想、意識心態》裡面,沒有根本所謂的「來跟去」的東西。

「有」《當體即空》。

「無」《當體即空》。

「有」《空中不離有》;《有不離空》,你講它是「有」;還是「沒有」呢?

《體用一如》,沒有所謂的「去來」。

[多聞辯才無法說。]

你有證悟到《本體》,「不有不無非去來」,這是指《本體》。

那麼底下是指《妙用》:「多聞辯才無法說」。

《外現,外面現出》「多聞」,以及一個大的「辯才說法」。

但是「無法說」,《無一法可說》,你能說什麼呢?

「法」的東西是《文字》。

「法」的東西是《意識形態裡面的,具體的觀念》。

《所有的法、文字相、心緣相、一切舉止》,它統統是《空性》,那有什麼法可說?

【說如來有所說法,即是謗佛】

《金剛經》裡面講:【說釋迦牟尼佛有所說法,就是謗佛】。

簡單講就是《大寂靜法》,要叫你悟到《大寂靜法》。

[實哉空哉離生有。]

「實哉」就是「有」。

「空哉」就是「空」。

「有跟空,生有」,就是《生死三有》。

你「有哉、空哉」,怎麼樣?

就「離」這個《生死的三有,不實在》的意思。

[大之小之眾緣絕。]

《本性》沒有所謂的「大」。也沒有所謂的「小」,為什麼?

「大」,你大到多少?《大如虛空》。

「小」怎麼樣?《小到如針孔一樣的小》。

「眾緣絕」就是《非因果,非因非果》。唯有《最上乘的心印》,叫做「眾緣絕」。

《絕待存在的本性》,「眾緣」統統要放下。

[剎那]加兩個字:【頓悟】

[而登妙覺心。]加兩個字,「剎那」【頓悟】「登妙覺的心」。

[躍鱗慧海起先哲。]

「躍鱗」是指《跳過龍門的鯉魚》。

這個(鯉魚會往上跳),比喻(一般人登上顯赫的地位)。

在這裡指《開悟,見性成佛》,進入《智慧的大圓覺海》,叫做「躍鱗慧海」。

本來是指這個(鯉魚一跳躍),進去這個海裡面,是不是?

「躍鱗」是比喻《修行人見性》,一下子見性,就進入《佛的大智慧的海》裡面,

叫做「躍鱗慧海」。

「躍鱗」是比(喻鯉魚是往上跳);你現在《修行往上,一悟》就怎麼樣?

一念就進入《大圓覺海,慧海》。

「起先哲」,「起」就是《繼起》。

「先哲」就是《先聖先賢》。

我們只要進入《佛的大智慧海》裡面,我們就可以《繼起,先聖先賢的遺教》。

[理應法水永長流。]

「理應」,《照理應當》。

這個「法水永長流」,很可惜啊,[何期]就是《沒有想到》。

[暫通還蹔渴。]

這個「通」就是「法水通達」。

沒有想到,這個「法水」暫時通達。後來又恢復到怎麼樣?《又暫停了》。

「渴」就是《沒有水》,流水不動了。就是《佛法傳不出去了》,是不是?

沒有想到「暫時」這個《佛法》。「通達」一下,《佛法》又「還蹔」。

這個「蹔」這個就是暫停的「暫」,比喻《時間很短》。

「蹔渴」,「渴」就是「法水不流」,乾涸了,是不是?

是《指祖師已經示寂了》,他們已經進入涅槃了。

[驪龍珠內落心燈。]

「驪龍」就是《黑龍》。這個「龍」的下顎有顆寶「珠」。

「內」怎麼樣?「落心燈」。「落」就是《墜落》。「心燈」就是《心法》。

意思就是,這一顆「寶珠」已經《墜落》了。

意思就是《佛陀的心法》,已經沒有人傳下來了,叫做「驪珠」。

「驪龍」就是《黑龍》。

「珠」,黑龍顎下的這個「寶珠」。怎麼樣?已經《墜落》了、拿不到了。

這個是個《寶》,結果失掉了,就是指《佛法是個寶》,結果這個《心法》,已經

沒有人再傳了。

[白毫慧刃當鋒缺。]

「所謂白毫」「白毫」就是佛本身的這個中庸,《兩眉之間白毫》是指「佛的白毫」

「慧刃」是《斷煩惱的慧刃》。

意思就是,「白毫」是指《佛》。佛教給我們的《智慧》。

「當」就是《面臨》。

「鋒缺」,這麼利的這個刀,結果(缺口就缺了),因為沒有人悟到。

「白毫慧刃當鋒缺」,就是佛遺留下來,《斷煩惱的這個慧劍》,竟然有(缺口)。

這刀子有缺陷了,這個刀用久了,結果不會利。

這個「當」就是《面臨》。面臨怎麼樣?面對怎麼樣?「鋒缺」。

這個刀鋒本來很利,結果沒有了,祖師大德都示寂了,沒有了,佛法沒落了!

[生途忽焉慧眼閉。禪河駐流法梁折。]這是指《佛法的悲哀》。

「生」就是《眾生》。

「途」就是《界》。

在《眾生界》裡面,突然怎麼樣?

「慧眼」,突然「慧眼閉」,這個「慧眼」被關閉起來了,就是《沒有開悟》。

這個「禪的河」就沒有流下來了。

「駐流」就是《停止》。

「法梁」就是《佛法的棟樑》。

「摧」就是《被摧折了,折毀了》!

說到這個《本性》呢,怎麼樣?

[無去無來無是非。彼此形體心碎裂。]

「彼此形體心碎裂」的意思就是,不可以從《相》可得。

「彼此形體心碎裂」,就是我們這個(形體),本身沒有真正固定的《相》。

或者是說,我們這個「彼此形體」,一定要把它《徹底的看破》。

「無去無來無是非,彼此形體心碎裂」,你一定要《看破》。

就是《你》﹑或者是《我》這個「形體」或者《這顆心》一定要統統放下,才能夠去

《體悟》。

[住焉去焉皆歸寂。]

「住焉」就是《佛陀住世》,或者《佛法住世》、《祖師住世》。

「去焉」就是《入涅槃》。

不管是《住世》或者是《入涅槃》,統統「寂靜」啊!

[寂內何曾存哽咽。]

「寂內」就是《空性》。

在《空性》當中的一切,你何必哭泣呢?

「哽咽」就是《哭泣》。

意思就是說,在《一切相》裡面,本來就《空寂》,你何必哭泣呢?

[用之執手以傳燈。]

「用之」就是《大用現前》的時候。

「執手」就是《方便引導》。《方便引導眾生,以傳佛的燈》。

所以「用之執手以傳燈」,就是當我們《大用現前》的時候。

「執手」,我們當作是《引導》,然後《方便傳這個佛的燈》。

我們要悟到[生死去來如電掣。]

「電掣」就是《閃電》,比喻《時間很短》。就是《無常》很快就消失。

「生死去來如電掣」。[有能至誠心不疑。]

如果有人能夠以「誠懇的心不疑」,「不疑」什麼?

「不疑」《即心即佛》的道理。《信心清凈,即生實相》。

「不疑」《即心即佛》這個道理。

[劫火燃燈斯不滅。]

這個「劫火」就是《大火》。「劫火」就是《最大的火》。

在「劫末的火」,就是《最大的火》。這個《大火》一代一代的。

「燃燈」就是《一代傳一代》,「斯不滅」,《這樣才不會滅》。

「劫火燃燈斯不滅」,這個《大火》,就是《佛陀的巨火,這個燈一代一代的傳》

才不會滅掉。

[一真之法盡可有。]

人人,「盡」就是《皆》。「皆可以有」。

意思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悟到》,顯現出來。

[未悟迷途茲是竭。]《還沒有悟道的眾生》。

「未悟」的眾生,他「迷」了這個《生死之途》,入了(六道輪迴之途)。

這個是「竭」就是「盡」。就是能夠讓你《了生死》。

這個是「盡」,這個《見性法門》,就可以讓你「盡」。

意思就是,(沒有悟到清凈自性的眾生,迷惑生死六道輪迴)。

迴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迴向偈二

願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諧家庭幸福人生 的精彩文章:

慧律法師法語展示100個記住26:學佛只要起步永不嫌遲
【達磨四行觀】(9)【稱法行者:】
慧律法師法語展示100個記住25:發好心便能過好日子
二十四個小時觀無常,沒有一個不成道的
【達磨四行觀】(8)[無所求行者:]

TAG:和諧家庭幸福人生 |

您可能感興趣

達磨祖師誕辰特輯:只履西歸的大師到底去世了嗎?
諸經修行要略:阿毗達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