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雖然是降將,卻創造一項奇蹟,勇武揚名,名垂千古

此人雖然是降將,卻創造一項奇蹟,勇武揚名,名垂千古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大分裂、大動蕩的時期,湧現了無數英才,其中有馳騁風雲的戰將,有運籌帷幄的謀臣,當然也有反覆無常的叛將,也不差被逼無奈的降將。就降將而言,結局也各不同,有一人不得不提,此人投降曹操,卻創造一項奇蹟,一戰成名,雖然是降將,卻因忠義無雙,名垂千古,死後徹底封神。

此人雖然是降將,卻創造一項奇蹟,勇武揚名,名垂千古

這人就是聞名天下的關羽,早期他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是劉備手下的一員虎將,無論劉備多麼顛沛流離,關羽更不辭辛勞隨身守護。無論是投奔公孫瓚,還是馳援陶謙,從沒有想過要背叛劉備。

此人雖然是降將,卻創造一項奇蹟,勇武揚名,名垂千古

然而劉備卻非常鬱悶,好不容易從陶謙處得來徐州,卻被被袁術、呂布夾攻,丟失徐州,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這也是關羽第一次和曹操正式打交道。劉備依附曹操之後,憑藉曹操的力量在共擒呂佈於下邳,奪得徐州,不過這個時候的徐州已經是曹操的地盤。

劉備是何許人也?梟雄也!又怎麼可能輕易做別人的臣子呢?後來找到袁術北上投奔袁紹的機會,劉備趁機問曹操要的兵馬,去攔截袁術,剛走到徐州,劉備趁機襲殺徐州刺史車胄,命關羽守下邳,再度霸佔徐州。

此人雖然是降將,卻創造一項奇蹟,勇武揚名,名垂千古

面對劉備的背叛,曹操就算再大度,也不得不感慨「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所以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不過被劉備和關羽擊敗。於是乎,曹操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

此人雖然是降將,卻創造一項奇蹟,勇武揚名,名垂千古

關羽畢竟是一員猛將,而曹操又是一個愛才如命的諸侯,故而曹操待以厚禮,還讓關羽成為偏將軍。關羽在曹操陣營之中,卻心思劉備,由於曹操的恩義厚待,決心為曹操立下功勞再離去。

此人雖然是降將,卻創造一項奇蹟,勇武揚名,名垂千古

機會很快就來了,曹操和袁紹之間,爆發大戰。袁紹派大將顏良、文丑、郭圖等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先前阻敵。在這次戰鬥之中,關羽卻創造一項奇蹟,那就是在萬軍之中斬殺顏良,梟首而歸,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一戰成名,被稱「萬人敵」。被封為漢壽亭侯。

此人雖然是降將,卻創造一項奇蹟,勇武揚名,名垂千古

關羽覺得報完曹操的恩情,最後還是回到劉備的身邊,在《三國演義》的藝術編撰之下,虛構了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等家喻戶曉故事。後來的關羽,成為劉備的頭號大將,為劉備坐鎮荊州,更是創造了威震華夏的戰績。

此人雖然是降將,卻創造一項奇蹟,勇武揚名,名垂千古

關羽後來在襄樊之戰的時候兵敗被殺,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文韜武略的十大智將,前三無爭議,趙雲倒數第一
此人是曹魏忠臣,看出司馬懿有問題,然其子卻成司馬家篡權幫凶
此人擊敗曹操大將,橫掃關羽張飛聯軍,卻因為跟錯上司慘死
此人是曹操兒子的好朋友,連曹丕都難以駕馭,曹操覺得危險殺之
姜維作為隴西降將,為什麼能夠成為蜀漢大將軍?原因很簡單

TAG:圖說三國 |

您可能感興趣

同是一代忠將,岳飛名垂千古,而他卻背負罵名,含冤千年
他是歷史上的暴君之一,飽受爭議,卻有一件功績名垂千古!
只憑一首詩,他就名垂千古,超越很多人
他和姜維同樣是魏國的叛徒,為何一個名垂千古,一個臭名遠揚
這兩彈元勛名字本是綽號,父親覺得好聽幫其改名,此名將名垂千古
史上六位名垂千古的儒將,最後一位敗仗連連,卻被世人推崇
一場偉大的失眠,詩人一首詩就名垂千古,成就唐詩最著名之作
唐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十個字寫盡人世滄桑,詩人因此名垂千古
此人僅靠一首詩而名垂千古,因為這首詩不僅能殺死人,還能復活人
這位詞人自稱超過柳永,憑藉這一首詞,便足以名垂千古
秦始皇的一項功績名垂千古!比滅六國還要偉大,但卻很少有人知道
有些詩詞,只需一句,便註定名垂千古!
既是名垂千古的大詩人,也是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狂
一位落魄詩人,卻寫出了世上最溫暖的詩,只憑5個字便名垂千古
他是漢人奴隸,卻睡了契丹太后,死後葬入皇陵,名垂千古
此人靠一首詩名垂千古,傳聞此詩不僅讓人茶飯不思,還能讓人重生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僅開頭一句,便註定名垂千古!
明明可以名垂千古的君主,因婦人之仁被奪帝位一百年後才有廟號
這首小詩,僅十六字,但卻名垂千古,很多人讀過後淚流滿面!
不出名的詩人憑一詩名垂千古,寥寥28個字,把物是人非盡收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