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論同病異治及異病同治

中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論同病異治及異病同治

歡迎關注,閱讀,收藏並轉發!

中醫、中藥、方劑、腧穴、古籍搜索瀏覽利器,中醫人的掌上知識庫!

全書廣泛運用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方法。

同一方而治數證,但始終緊緊抓住病機這一關鍵而靈活運用。這是對變化複雜的各種病證,必須掌握的辨證論治的思維方法。避免只能執著某病主某方,非某病不能用某方的狹隘思想。

如同為水腫病,腰以上腫者,當發其汗;腰以下腫者,當利其小便,這是病位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

又如同是黃疸病,都以身黃、目黃、小便黃為主症,都辨證為濕熱發黃,但在濕熱黃疽中又有濕重於熱、濕熱並重及熱重於濕的不同,在治療上就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對於濕重於熱者,利濕退黃,用茵陳五苓散;

濕熱並重者,清熱利濕退黃,用茵陳蒿湯;

熱重於濕者泄熱退黃,用桅子大黃湯。

所謂「異病同治」,就是雖然疾病不同,但病因病機病位相同,癥狀雖異,治法則同。

例如:

《中風歷節病》篇「崔氏八味丸(即腎氣丸)治腳氣上人,少腹不仁」;

《血痹虛勞病》篇「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痰飲咳嗽病》篇「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

《婦人雜病》篇「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腎氣丸」。

以上5種病證,癥狀雖不同,但病機都屬於腎陽虧虛、氣化功能減退,故都可用腎氣丸溫補腎氣治療。

再如,大承氣湯可治療陽明痙病,也可以治療「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的腹滿積脹症,二者雖然病症病位都不同,但有著邪結於陽明的相同病機,均屬於陽明裡實證候,所以都用大承氣湯攻下熱結。

總之,《金匾要略》以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為理論依據,運用四診八綱,建立了以病為綱、病證結合、辨證論治的雜病診療體系。原著無論是在病因上、發病機理上,還是在審因論治上,無不貫穿著以臟腑經絡為辨證核心的思想。仲景的臟腑經絡辨證論治方法奠定了中醫治療內傷雜病的基礎,至今仍運用於臨床、指導著臨床,是中醫治療疾病的經典方法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