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證嚴法師:如何獲得大福報?

證嚴法師:如何獲得大福報?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數是因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希望有所回報。所謂:「富者患失,貧者患得。」家庭貧困或是有欠缺的時候,就會斤斤計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擁有財富、地位,卻也時時擔心有所損「失」,這都是人生不得自在的原因。

當佛陀在舍衛國時,地方上有一位長者,這位長者有個獨生子。長者給兒子非常富裕的生活,但是這孩子卻非常貢高傲慢、慾望很大,對父母不孝順,對親戚長輩沒有恭敬心,對朋友沒有一點仁義,對家奴非常的刻薄。

年邁的長者把家業付託給兒子,他卻變本加厲,對父母更加不孝,目無尊長。事實上,他的內心也很不快樂,他貪得無饜地想:我今天有這麼多財產是與生俱來的福,只要我再多求福,天神自會賜給我更多的財產。所以他時常對婆羅門梵志布施結緣,但這是為了求取福報,以得到更多的錢財。

婆羅門梵志對他說,一個月要祭祀多少次,他總是言聽計從,幾乎每天擺香案祭天,而祭拜的牲禮無數,並供出許多珍寶。如此經過了五年,他的家財卻慢慢消耗掉,他的青春消逝,身體也慢慢衰弱了,但他的期待從沒有實現過。

真正的富有不放棄的他,仍繼續求財,如此又過了三年,他已經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這時他心中很疑惑:為什麼我一直求福,卻從未得福?後來他聽人說,釋迦牟尼佛能開解眾生的迷惑。於是他到精舍向佛陀請示,懇求佛能賜他致富之道。

佛陀知道他的生活情況及心態後,就告訴他,貧富之道有四種,所得也有四種:一是施多得少;二是施少得多;三是施多得多;四是施少得少。

佛陀解釋說:「什麼樣的人是施多得少呢?就是平時不知付出愛心,只是一心求福。這種人平時不知敬重尊長,不曾孝順父母,連做人的基本觀念都沒有,卻想要求福,這樣的人儘管花了很多錢祭祀,還是無所得啊!第二種施少得多,是當眾生需要你時,能及時付出而不求回報;無求的心就是無量的功德。第三是施多得多,別人的事,他能身心投入、出錢出力,心無所求卻能得到豐足的回報。第四種是施少得少,這種人甚是慳貪,布施一點點,卻認為已布施很多,並計算著自己有多少功德,這種有所求的付出,布施出去不僅沒有得到功效,相反的還會造業啊!」

聽佛陀的開示,就知道平時做人最重要的是孝順父母、敬重尊長、親愛周圍的人,甚至要福利人群,這才是真正造福的根源。假如為了「求」福而布施,甚至傷害生靈祭天,則沒有福可得啊!總之,最要緊的是:不要有得失之心。

本文摘自證嚴法師著作《心寬念純

一生一事,

一事一生。

蓮痴

「自李唐來,

世人皆愛牡丹,

予獨愛蓮···」

寫這篇散文時,

古人不會想到,

文中愛蓮的境界,

會在千年之後,

被大洋彼岸的美國老人實現。

整整41年,

72歲的Bahman Farzad

鏡頭中嗜愛蓮花。

有人說,

這個長得像愛因斯坦的老頭,

把蓮花拍出了水粉畫的境界。

柔得似棉,

靜得若水。

但極少有人知道,

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沉澱,

不求榮譽,不求讚美。

獲得了眾多攝影獎,

大部分都拒絕,

低調得讓人疑惑。

沒舉辦過一次攝影展,

不接受任何採訪。

「沒有為什麼,

愛著,

就去拍了。」

老人也不是專職攝影師,

而是一名系統工程師,

擁有工程和計算科學雙碩士學位。

一份工程師工作幹了41年,

業餘時間攝影

也拍了41年。

用的不是什麼高端單反,

僅僅是一部佳能傻瓜機。

一部再普通不過的相機,

如何拍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境,

老人也不言。

「每個人對美的事物,

都有自己的視角和理解。

別讓他人的指點,

干擾你獨特的審美判斷。」

但從其孩子的口中,

還是能得到一點線索,

不管凌晨、午夜,晴天、陰天,

每一刻,每一個場景

獨特的光線都會讓照片驚艷。

光,

是有感情的。

心靜的時候,

荷花的美就出來了。

如果說最大的「投機取巧」

那就是帶一點煙餅,

營造煙霧繚繞的感覺。

在網路普及後,

老人為了儲存方便,

還把自己拍的照片上傳到flickr,

收穫了大批追隨者。

偶爾也會上傳幾張蓮畫,

心中有蓮,

沒學過繪畫的他,

畫出的蓮花也充滿綻放的熾烈。

不幸的是,

就在去年7月,

荷花盛開的季節,

老人突發急病離世。

去世前一天,

他還起了大早去拍蓮。

一生一事,一事一生。

自知、自製、純粹,

人生不長,時間不多,

永遠把熱情留給最愛的人和事。

一生一事,

一事一生。

蓮痴

「自李唐來,

世人皆愛牡丹,

予獨愛蓮···」

寫這篇散文時,

古人不會想到,

文中愛蓮的境界,

會在千年之後,

被大洋彼岸的美國老人實現。

整整41年,

72歲的Bahman Farzad

鏡頭中嗜愛蓮花。

有人說,

這個長得像愛因斯坦的老頭,

把蓮花拍出了水粉畫的境界。

柔得似棉,

靜得若水。

但極少有人知道,

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沉澱,

不求榮譽,不求讚美。

獲得了眾多攝影獎,

大部分都拒絕,

低調得讓人疑惑。

沒舉辦過一次攝影展,

不接受任何採訪。

「沒有為什麼,

愛著,

就去拍了。」

老人也不是專職攝影師,

而是一名系統工程師,

擁有工程和計算科學雙碩士學位。

一份工程師工作幹了41年,

業餘時間攝影

也拍了41年。

用的不是什麼高端單反,

僅僅是一部佳能傻瓜機。

一部再普通不過的相機,

如何拍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境,

老人也不言。

「每個人對美的事物,

都有自己的視角和理解。

別讓他人的指點,

干擾你獨特的審美判斷。」

但從其孩子的口中,

還是能得到一點線索,

不管凌晨、午夜,晴天、陰天,

每一刻,每一個場景

獨特的光線都會讓照片驚艷。

光,

是有感情的。

心靜的時候,

荷花的美就出來了。

如果說最大的「投機取巧」

那就是帶一點煙餅,

營造煙霧繚繞的感覺。

在網路普及後,

老人為了儲存方便,

還把自己拍的照片上傳到flickr,

收穫了大批追隨者。

偶爾也會上傳幾張蓮畫,

心中有蓮,

沒學過繪畫的他,

畫出的蓮花也充滿綻放的熾烈。

不幸的是,

就在去年7月,

荷花盛開的季節,

老人突發急病離世。

去世前一天,

他還起了大早去拍蓮。

一生一事,一事一生。

自知、自製、純粹,

人生不長,時間不多,

永遠把熱情留給最愛的人和事。

一生一事,

一事一生。

蓮痴

「自李唐來,

世人皆愛牡丹,

予獨愛蓮···」

寫這篇散文時,

古人不會想到,

文中愛蓮的境界,

會在千年之後,

被大洋彼岸的美國老人實現。

整整41年,

72歲的Bahman Farzad

鏡頭中嗜愛蓮花。

有人說,

這個長得像愛因斯坦的老頭,

把蓮花拍出了水粉畫的境界。

柔得似棉,

靜得若水。

但極少有人知道,

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沉澱,

不求榮譽,不求讚美。

獲得了眾多攝影獎,

大部分都拒絕,

低調得讓人疑惑。

沒舉辦過一次攝影展,

不接受任何採訪。

「沒有為什麼,

愛著,

就去拍了。」

老人也不是專職攝影師,

而是一名系統工程師,

擁有工程和計算科學雙碩士學位。

一份工程師工作幹了41年,

業餘時間攝影

也拍了41年。

用的不是什麼高端單反,

僅僅是一部佳能傻瓜機。

一部再普通不過的相機,

如何拍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境,

老人也不言。

「每個人對美的事物,

都有自己的視角和理解。

別讓他人的指點,

干擾你獨特的審美判斷。」

但從其孩子的口中,

還是能得到一點線索,

不管凌晨、午夜,晴天、陰天,

每一刻,每一個場景

獨特的光線都會讓照片驚艷。

光,

是有感情的。

心靜的時候,

荷花的美就出來了。

如果說最大的「投機取巧」

那就是帶一點煙餅,

營造煙霧繚繞的感覺。

在網路普及後,

老人為了儲存方便,

還把自己拍的照片上傳到flickr,

收穫了大批追隨者。

偶爾也會上傳幾張蓮畫,

心中有蓮,

沒學過繪畫的他,

畫出的蓮花也充滿綻放的熾烈。

不幸的是,

就在去年7月,

荷花盛開的季節,

老人突發急病離世。

去世前一天,

他還起了大早去拍蓮。

一生一事,一事一生。

自知、自製、純粹,

人生不長,時間不多,

永遠把熱情留給最愛的人和事。

一生一事,

一事一生。

蓮痴

「自李唐來,

世人皆愛牡丹,

予獨愛蓮···」

寫這篇散文時,

古人不會想到,

文中愛蓮的境界,

會在千年之後,

被大洋彼岸的美國老人實現。

整整41年,

72歲的Bahman Farzad

鏡頭中嗜愛蓮花。

有人說,

這個長得像愛因斯坦的老頭,

把蓮花拍出了水粉畫的境界。

柔得似棉,

靜得若水。

但極少有人知道,

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沉澱,

不求榮譽,不求讚美。

獲得了眾多攝影獎,

大部分都拒絕,

低調得讓人疑惑。

沒舉辦過一次攝影展,

不接受任何採訪。

「沒有為什麼,

愛著,

就去拍了。」

老人也不是專職攝影師,

而是一名系統工程師,

擁有工程和計算科學雙碩士學位。

一份工程師工作幹了41年,

業餘時間攝影

也拍了41年。

用的不是什麼高端單反,

僅僅是一部佳能傻瓜機。

一部再普通不過的相機,

如何拍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境,

老人也不言。

「每個人對美的事物,

都有自己的視角和理解。

別讓他人的指點,

干擾你獨特的審美判斷。」

但從其孩子的口中,

還是能得到一點線索,

不管凌晨、午夜,晴天、陰天,

每一刻,每一個場景

獨特的光線都會讓照片驚艷。

光,

是有感情的。

心靜的時候,

荷花的美就出來了。

如果說最大的「投機取巧」

那就是帶一點煙餅,

營造煙霧繚繞的感覺。

在網路普及後,

老人為了儲存方便,

還把自己拍的照片上傳到flickr,

收穫了大批追隨者。

偶爾也會上傳幾張蓮畫,

心中有蓮,

沒學過繪畫的他,

畫出的蓮花也充滿綻放的熾烈。

不幸的是,

就在去年7月,

荷花盛開的季節,

老人突發急病離世。

去世前一天,

他還起了大早去拍蓮。

一生一事,一事一生。

自知、自製、純粹,

人生不長,時間不多,

永遠把熱情留給最愛的人和事。

當佛陀在舍衛國時,地方上有一位長者,這位長者有個獨生子。長者給兒子非常富裕的生活,但是這孩子卻非常傲慢、貪慾心很大,對父母不孝順,對親戚長輩沒有恭敬心,對朋友沒有一點仁義,對家奴非常的刻薄。

年邁的長者把家業託付給兒子,他卻變本加厲,對父母更加不孝,目無尊長。

事實上,他的內心也很不快樂,他貪得無厭地想:我今天有這麼多財產是與生俱來的福,只要我再多求福,天神自會賜給我更多的財產。所以他時常對婆羅門布施結緣,但這是為了求取福報,以得到更多的錢財。

婆羅門對他說,一個月要祭祀多少次,他總是言聽計從,幾乎每天擺香案祭天,並供出許多珍寶。

如此經過了五年,他的家財卻慢慢消耗掉,他的青春消逝,身體也慢慢衰弱了,但他的期待從沒有實現過。

對富有不放棄的他,仍繼續求財,如此又過了三年,他已經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這時他心中很疑惑:為什麼我一直求福,卻從未得福?後來他聽人說,釋迦牟尼佛能開解眾生的迷惑。於是他向佛陀請示,懇求佛能賜他致富之道。

佛陀知道他的生活情況及心態後,就告訴他,貧富之道有四種,所得也有四種:一是施多得少;二是施少得多;三是施多得多;四是施少得少。

佛陀解釋說:「什麼樣的人是施多得少呢?就是平時不知付出愛心,只是一心求福。這種人平時不知敬重尊長,不曾孝順父母,連做人的基本觀念都沒有,卻想要求福,這樣的人儘管花了很多錢布施,還是無所得啊!

第二種施少得多,是當眾生需要你時,能及時付出而不求回報;無求的心就是無量的功德。

第三是施多得多,別人的事,能身心投入、出錢出力,心無所求卻能得到豐足的回報。

第四種是施少得少,這種人甚是慳貪,布施一點點,卻認為已布施很多,並計算著自己有多少功德,這種有所求的付出,布施出去不僅得不到功效,相反的還會造業啊!」

所謂:「富者患失,貧者患得。」家庭貧困或是有所缺的時候,就會斤斤計較,想「得」到心中所渴望的。富有的人擁有財富、地位,也時時擔心有所「失」。

假如為了「求」福而布施,則沒有福可得啊!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數是因為有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希望有所回報。

聽佛陀的開示,就知道平時做人最重要的是孝順父母、敬重尊長、親近周圍的人,甚至要廣利人群,這才是真正造福的根源。

素材來源證嚴法師著作《心寬念純》

編輯 薏妃

審稿 世平 珊珊 金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能法師 的精彩文章:

修行人,為什麼要少語止語
林清玄:一顆純凈的心,才是最稀缺品
如果這個時代配不上你,你該怎麼辦?

TAG:印能法師 |

您可能感興趣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證嚴法師:知足的人最快樂
證嚴法師:性格決定人的壽命
證嚴法師:世間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開!
【證嚴法師說故事】元宵點燈的典故
證嚴法師:只要心中清凈無欲 眼前就有極樂凈土
證嚴法師:觀照當下一念心
證嚴法師:做到這些 就不會有生死掙扎的痛苦
逢年過節燒金紙,真的可以保平安嗎?聽聽證嚴上人的智慧開示!
日本旅遊簽證嚴厲收緊,3月開始簡化申請將停止!
突發!湯普森受傷回歸更衣室,三慢鏡揭原委,名嘴證嚴重性
貼半牆瓷磚,門套該怎麼包?老師傅分享獨家工藝,保證嚴絲合縫!
重磅!美國簽證嚴厲程度再升級,近1500萬人將受簽證新規影響!
突發!周琦登場僅三分鐘重傷離場,兩名嘴連續感嘆證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