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手記 | 說100遍孩子也不聽話,真正的原因90%的父母不知道!
很多爸媽表示對孩子無力吐槽:「這孩子怎麼就喊不動呢?」「我都說了100遍了,你怎麼就不聽呢!」
怎麼樣說孩子才願意聽,願意改呢?今天小康君就來跟大家談談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什麼是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的感人肺腑,準備多捐點錢。
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不耐煩了,決定只捐點零錢。又過了10分鐘,還是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
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演講,開始向聽眾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不捐錢,還從盤子里拿走了2元錢。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如果外來的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就會使人感覺不耐煩,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案例
小寶每次玩玩具,都會把玩具丟的滿屋都是,從來不主動收拾。媽媽每天都會嘮叨小寶,每次卻依然幫孩子收拾。
每天起床也讓媽媽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點!快點!你怎麼這麼磨蹭啊!」當然跟收拾玩具一樣,媽媽每天念叨,小寶每天賴床。
分析:
教育孩子一定要恰到好處。嘮叨就是一種反覆、單調的刺激,無異於「疲勞轟炸」,往往會引起孩子心理不耐煩甚至逆反。
就像馬克·吐溫一樣,孩子對嘮叨的反感超出大人們的想像。所以父母一定要改變嘮叨的習慣,注重教育的質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應」的雷區。
孩子聽話寶媽要這樣做
1
批評不超過兩次
第一次挨批評時,孩子一般不會感到厭煩,而是多少會愧疚、反省,其實這就達到了批評的效果。
第二次開始就感到厭煩,不過程度較小,但如果再來第三次、第四次,厭煩心理就會以幾何級數增加,甚至演變成反抗心理。
所以批評孩子不要超過兩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2
批評孩子就事論事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切忌東拉西扯和翻舊賬。愛嘮叨的父母通常都會把對孩子各方面的不滿一併發泄出來。
「叫這麼多遍都不起床,這孩子總是拖拖拉拉。吃飯也慢騰騰的,幹什麼都得催……」這也是犯了「超限」的禁忌。
要求過多、過高,孩子會覺得反正也不可能全改,改一個你也會嘮叨別的,索性讓你說個夠吧。
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對當下問題,就事論事,用儘可能簡明的話語來表達。
3
用表揚代替批評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指望孩子一天之內改掉一個或多個壞習慣是絕無可能的,如果在他們努力改正的過程中,家長不改「他錯了我就說」的批評風格,只會讓他們產生挫敗感而乾脆放棄嘗試。
其實,對於習慣了父母「嘮叨」的孩子,表揚更管用。用表揚代替批評,有時效果會更好。家長要適當的寬容對待孩子,只要發現孩子比以前有一點兒進步了,都要給予鼓勵,可以是一個擁抱、一句鼓勵、一個掌聲、一個大拇指。
4
讓孩子體驗犯錯的後果
最後,父母還得學會適時放手,讓孩子體驗錯誤的後果。例如孩子經常弄壞玩具,媽媽可以說清楚下次再弄壞堅決不買了。
如果他再不小心,弄壞了自己心愛的玩具而沒有替補,這是對孩子有用的一課。
讓他意識到因為自己不珍惜玩具,最終要承擔沒的玩的後果。該孩子承擔的,家長盡量不要過多參與,孩子做錯事會受到相應懲罰,就會因此糾正自己的行為。
每個人都需要自己長大,都要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很難真正懂得自己不曾經歷的事情,家長提醒沒有效時,不妨放手,孩子自己會「吃一塹長一智」。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諮詢育兒問題!


※今日秒殺丨夏天選紙尿褲透氣是重點!風系列告別紅屁屁~更有濕巾首發優惠!
※專家在線丨怎麼才能知道寶寶是缺鈣了?聽完醫生這些話,你就搞明白了!
※缺鐵的危害比你想像的要大!更可怕的是家長不會看這些缺鐵信號…
※用「艾」呵護寶寶嬌嫩肌膚 本草綱目嬰幼兒洗護專場!
※專家在線丨寶寶身上血管特別明顯是怎麼回事?
TAG:愛兒康 |
※這7句口頭禪,請不要跟孩子說了,90%的父母都做不到
※10歲前,打死也別跟孩子說這幾句話,父母必知!
※應該這樣和孩子談「死亡」!90%的父母想不到
※8090後:我為什麼不要父母幫忙帶孩子?
※她17歲出道,18歲父母離婚,媽媽對她說怎麼死去的不是你……
※90%的父母不知道這對孩子多重要!
※你知道孩子的童年最需要什麼嗎?90%的父母都做錯了
※17歲女孩產下11胞胎!但她卻說自己是清白的,父母最後竟說出了真相!
※父母老了,不敢說的6件事,99%的人看完都哭了
※最傷孩子的10句話,第2句你一定說過,請父母們嘴下留情!
※哪個瞬間你覺得父母像個孩子?2018一定要陪爸媽做的9件事,你做了幾件?
※4年出差,她給孩子寫了100封信,最用心的良苦陪伴,讓無數父母汗顏!
※最傷孩子的10句話,父母一定不要這樣說孩子,注意了!
※【1】特價最後一天丨30+女人如何保養自己?【2】90%的父母都不知道,粘土玩好了竟有這麼多好處
※8歲戀愛,14歲生子,她們的父母都去哪兒了?
※男友165,我158,帶他回家直接被父母拒絕,面子真的那麼重要嗎?
※聽說50%的人屏蔽了自己的父母,你呢?
※「我反對父母生三胎,他們不聽,還罵了21歲的我」
※教育孩子,你真的懂嗎?80%的父母都做錯了
※直到24歲,我還是不懂,人為什麼需要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