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瑜不可能被諸葛亮氣死

周瑜不可能被諸葛亮氣死

說到諸葛亮就不得不提周瑜,他倆的名字,似乎掰扯不開。讓大家形成這樣印象的大功臣,是羅貫中,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述的諸葛亮和周瑜,都是很有能力的人,但周瑜在諸葛亮的襯托下,似乎氣量頗小,是個心胸狹隘之輩,甚至最後的死因,都是在馬上被諸葛亮給氣死的。

但在正史中,周瑜的形象,明明很光輝,很偉大。長相俊美不說,智力和諸葛亮對上,也絲毫不落下風,若是周瑜沒有在36歲的時候病逝,三國最後的格局或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周瑜和諸葛亮,從年齡上來說,也不應該是周瑜走在諸葛亮的前頭。而吳國,加上周瑜,在後期,也不會說只是偏安一隅,無聲無息。

先來看看正史中周瑜的形象。《三國志》作者陳壽,在文中,結合他人對周瑜的評價是: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這裡有幾個成語比較少見,給大家翻一下。膽略兼人,膽量和謀略勝過常人。性度恢廊,性情和度量寬大,心胸開闊,氣量宏大,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

看這評價,完全與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描述的周公瑾相反,周瑜不僅不小氣,還氣量宏大。那在智力上呢?《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成名作,草船借箭,在正史上,實際上是孫權主導的。三國演義中,是諸葛亮識破了周瑜十天造十萬支箭的害人之計,利用大霧天氣和曹操的疑人之心,在三天之內,借足十萬隻箭。

但在正史中,孫權向曹軍宣戰,曹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坐上大船,進入到曹操水域,曹操看到孫權來了,下令射箭。孫權這邊的船一邊射滿了箭往下沉,孫權便下令掉頭,讓箭勻船平。船上射滿了箭,孫權帶著這些箭回去了。羅貫中借用這個事件,將裡面的主人公換成了諸葛亮,並且將周瑜設定成為這個故事裡面的一個負面人物。

不說羅貫中的移花接木,光看孫權的行事軌跡,也能看出周瑜在吳國的份量。周瑜去世後,孫權痛哭流涕,說周瑜有王佐之才,孫權稱帝後,曾對公卿說,若是沒有周公瑾,我拿什麼來稱帝呢?再看孫權的宏圖霸業,在周瑜去世後,從之前的王圖霸業,欲染指於天下,變成了偏安一隅。

若真是氣量狹隘之人,孫權作為一個君王,不可能對周瑜評價那麼高。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裡面人物也不可能對周瑜有如此之高的評價。雖說正史由勝利者書寫,但對比起藝術創作的小說,正史的可信性要高得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你幫助別人,也是在幫自己
三國的孫權沒想到還是一個『偷窺』高手,看完我懵了!
宮奴出身,一步步爬上後位,最後卻被宮女殺死在睡夢之中
亮點:三足鼎立,孫權鼠輩卻為何沒有進取心?

TAG:孫權 |

您可能感興趣

周瑜十分敬佩諸葛亮, 他是被諸葛亮氣死不假, 但不是出於嫉妒
周瑜還真不是諸葛亮氣死的是他才對
同為諸葛他才能不輸諸葛亮,只可惜天不垂憐,因受牽連埋沒於世
大都督周瑜究竟死於何人之手?不是被諸葛亮氣死,想不到竟然是他
諸葛亮氣死周瑜為何還要哭?
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究竟是怎樣讓諸葛亮給氣死的
此人有諸葛亮之才,如果沒被李自成殺死,清朝可能不會存在
此人才智不輸諸葛亮,如果不是早死,那麼劉備可更早稱帝
周瑜之死的真兇是誰?不能總讓諸葛亮「背鍋」!
魏延能力不俗為什麼諸葛亮還是不喜歡他
劉備已經默許,劉禪又這麼不爭氣,諸葛亮為何不篡位?
周瑜真如小說所寫嫉妒諸葛亮才能,後來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嗎?
此人不死北伐或能成功,諸葛亮卻向劉備諫言:太能幹了,不殺不行
劉備臨死前給了趙雲一特權,可惜趙雲聽不懂,諸葛亮聽懂了卻又不敢說
大喬好可憐,不僅受傷導致失憶了,結果還被諸葛亮……
諸葛亮說,你們都冤枉我了,周瑜不是被我氣死的
曹魏最牛的守將,諸葛亮因他吃大虧,他不死諸葛亮不敢再北伐!
郭嘉不死,諸葛亮不敢出山,若此人不死,連郭嘉也不敢出山
諸葛亮雖氣死周瑜,但對付不了此人,智謀在諸葛亮之上
一個連諸葛亮都不敢惹的人,如果不是死得早,劉備可以更早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