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深度好文:孩子的青春期你懂嗎

深度好文:孩子的青春期你懂嗎

01

青春期的界限是不明確的,通常是14~20歲左右。然而,有些孩子青春期比較早,大約在十一二歲就開始了。在這個階段,他們的身體器官都在迅速發育,有時,它們之間的功能發展並不是同步的,孩子們會長高,手腳也會長大,但可能會顯得笨拙。他們需要對這樣的器官進行專門的訓練,然而,如果有人在這個階段中對他們進行諷刺挖苦,他們就會誤以為自己真的很笨。

當一個孩子被譏笑時,他就會越發顯得笨拙。內分泌對於兒童發展是有影響的,比如促進器官的功能。然而,在嬰兒出生前內分泌就已經開始作用了,因此,這並不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全面改變。青春期階段,孩子的內分泌會增加,第二特性也會隨之顯露。男生的聲音開始又粗又啞,還長出了鬍鬚;女孩漸漸女性化,會越來越豐滿。這些事常常會讓青年人感到困惑和慌張。

如果一個孩子對於成年期並沒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當他遭遇職業、愛情、婚姻、社交等問題時,他會非常慌張。他會因為找不到喜歡的工作而自暴自棄,會在見到異性的時候手足無措,和異性交流時,他們會異常羞澀,不知道說什麼好。他會越來越絕望,最後,他會認為沒有人理解他而厭惡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他不會關注他人,不會主動與人溝通,也不喜歡傾聽。他不喜歡工作,不愛看書,只知道胡思亂想,並進行一些粗鄙的性行為,這就是被稱為「早發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的精神錯亂現象。這樣的病症其實僅僅是一種錯誤罷了。

假如我們能夠指出他們的錯誤,並鼓勵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努力,他們就會漸漸好轉。然而,這是一項有難度的工作,因為我們必須將他們過去整個生活中的錯誤行為全部指出來並幫他們改正。我們不能僅僅憑個人的想法來做事,而是要以科學的視角去審視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意義。

尊重意味著能按其本來面目看待某人,能夠意識到他的獨特性。尊重意味著關心另一個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長和發展。——弗洛姆。

可見,青春期中的所有問題,都是由於我們缺乏對這三個問題的訓練和準備。如果對於未來,孩子們充滿恐懼,他們必定會用最輕鬆的辦法來處理問題,可是,這些簡單的方法都是沒有用處的。

我們越是對孩子施加命令、告誡、批評,他們就越感覺到迷茫;我們越是推他們向前,他們就越是匆匆後退。所以這些行為都是沒有意義的,有時候甚至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因此我們要做的是為孩子們提供適當的鼓勵,我們不能只是安靜地等待他們自己努力奮鬥,因為青春期中他們往往是悲觀而怯懦的。

深度好文:孩子的青春期你懂嗎

02

青春期階段,有些孩子會希望自己一直處於童年時期,他們拒絕長大。他們甚至喜歡和小孩子待在一起玩,使用兒語,像幼童一樣扭扭捏捏。不過,大部分的兒童都會想方設法地模仿大人的行為。或許他們很膽怯,但卻要裝作很成熟的樣子。他們模仿大人的姿態,他們會大手大腳地花錢,會接近異性並且與之發生性關係。

在某些案例中,一些孩子在還沒有具備應付生活的技能時就急迫地胡作非為,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這種情況最容易發生在那些少年時犯錯卻沒被察覺,因而覺得自己有能力躲避他人耳目的孩子身上。當有些人想要逃避生活問題或經濟問題時,他們就有可能走向犯罪。所以,14~20歲之間發生少年犯罪的概率非常大,並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在這裡,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新問題,而是存在於他們兒童時期的暗流被來自外界的壓力激發出來了。

一個活動程度比較小的人,通常會以神經病的方式來逃避生活問題。在這個時期,孩子患上官能性疾病和神經病的概率比較大。神經病其實是一種借口,通過這個借口,他們將在保留個人優越感的同時成功地逃避生活中的問題。神經病症一般出現在以下情況發生之時:一個人並不想用合乎社會要求的方法來面對眼前的社會性問題,這時他們就會顯得非常慌張。在青春期階段,在緊張情緒的影響下,兒童的所有器官都會非常敏感,神經系統也會被影響。他們會將身體上的不適作為焦慮和失敗的借口,在這類個案中,這樣的人無論在人前人後都會用病痛做借口,逃避本應該擔負的責任——這就是神經病的形成過程。

其實,每個神經病的意願都是真實的,對於應對生活問題應該具備什麼技能這個問題,他們是非常了解的。然而,只有依靠病症,他們才可以逃避社會對他們的要求。是神經病讓他們感覺異常輕鬆,他們似乎想要表達這樣的意思:「我也想馬上解決困難,可是我病了,沒有那個能力。」他們和罪犯的不同也就體現在這一點上。罪犯常常赤裸裸地表現出他們的惡意,他們是沒有社會感的。我們無法確定神經病和罪犯到底哪一個更能損害人類的利益,神經病的動機雖然不是邪惡的,但從另一方面講,他們的表現是自私並且讓人感覺厭惡的,我們會覺得他們是故意要妨礙他人。罪犯的敵意是明顯的,然而,他們卻一直在拚命壓制自己僅有的一點社會感。

一些小時候被寵壞的孩子,往往容易在青春期遭受失敗的打擊,這很容易理解。由於他們早已習慣被照顧,因此,成年人的責任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負擔。雖然他們希望一直受到照顧,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發覺自己已經不再是受人矚目的焦點了。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家人為他們提供了溫暖的家庭環境。如今,他們卻發現外界的氛圍是如此的冷漠凄清,所以,他們覺得被生活欺騙了,這是他們失敗的最重要原因。之後,我們可以發現他們會產生很大的退步,比如說在學習和工作方面,他們會慘遭失敗的洗禮,而之前表面上比他們愚鈍的孩子會突然表現出讓人驚訝的才能,並很快超過他們。

這樣的表現和他們之前的生活並不衝突。或許,是由於以前頗受器重,所以他們會感覺很有壓力,害怕辜負他人的希望,其實只要持續提供支持和幫助,他們就能夠找到繼續前行的動力。不過,如果外界的環境需要他們獨自努力時,他們就會畏畏縮縮,停滯不前,而別人卻會被新的環境所刺激,於是清晰地看到自己前行的道路。一些新的希望和計劃將油然而生,他們猶如滿弓上的箭,出鞘的寶刀,對新的生活產生出一種熱烈的期待。這樣的孩子都是堅強隱忍的,在他們心目中,獨立能夠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成功,為別人貢獻更多的力量,而並非代表著困難和失敗的風險。

一些一直被輕視的孩子,如今可能由於接觸到更多的人而開始對未來抱有更好的憧憬。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將目光停留在如何獲取更多的欣賞上面。如果一個男孩,將獲取他人的欣賞作為一個重要目標的話,是非常危險的。相比之下,女孩沒那麼自信,她們會將他人的讚賞看作對自己價值的肯定,而且是唯一的方式。這樣的女孩,一般會輕易相信讚揚自己的異性。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情形:一個女孩並不受家人的讚賞,於是開始和男人發生性關係,除了想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以外,她還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吸引他人的注意,以及獲得他人的讚賞。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女孩15歲了,出身貧寒家庭。她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哥哥,家人對哥哥的照顧簡直是無微不至,所以在女孩出生後,他們沒有過多的精力去照顧她。除此之外,從女孩出生起,父親一直卧病在床,因此,母親的精力明顯不足,分割到她這裡的愛已經所剩無幾了。

所以,這個女孩自小就明白被人照顧的意義是什麼,她一直將注意力都放在這個上面,期望自己也能受到他人的照料,然而,這樣的心愿卻一直沒有實現。之後,妹妹出生了,這個時候父親已經恢復了,而母親卻開始將重心放在幼小的妹妹身上。所以,在整個家庭中,這個女孩是唯一一個沒有得到照料的孩子。她不斷地努力,在校成績優異,在家是乖孩子。由於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父母希望她能繼續在學業方面有所成就,所以將她送進一所高中,這個環境對於她而言是非常陌生的,老師對她也一無所知。剛開始,由於她不了解學校新的教學方式,她的功課一直落在別人的後面,老師批評了她,她就變得心灰意懶,她迫切地想要得到他人的讚揚。在家裡,她受到冷落,在學校依舊如此,她到底該怎麼辦呢?

她努力在身邊尋找了解她的人。經過多次嘗試,她離開了家,同一個男人同居了兩個星期。她的家人到處找她,心急如焚。我們可以預料到她這樣做的後果:很快地,她會發現自己依舊無法獲得別人的讚賞,於是為自己做出的事而深感後悔。她很快有了自殺的想法,她留給家人一張字條:「不要牽掛我,我服下了毒藥,我很開心。」其實,她並沒有真的那樣做,對於她這種行為,我們也確實無法理解。事實上,她的父母很慈愛,對她很好,她想要取得他們的關心。

她沒有自殺,只是希望母親到處找她,然後領她回家罷了。如果說女孩能夠全面地了解自己,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其實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賞,那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了。如果說她的老師能多去了解一下她的情況,也能夠起到防範作用。女孩的成績一直很好,如果說他知道女孩的內心非常敏感,他就不會去刺激她,讓她感覺灰心喪氣。

還有一個案例是這樣的:有一個女孩,她的父母都是性格柔和的老實人。母親一直希望生一個兒子,因此,在女孩降生的時候,他們感到非常失望。母親一直對女性持有偏見,女孩也受到了影響。她總是能聽到母親和父親說:「這個女孩子並不惹人疼愛,她成年後一定得不到別人的疼愛。」或者「她長大後,我們究竟要拿她怎麼辦才好呢?」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度過了十多年。後來,她偶然看到母親的一位朋友在信中開解母親說:「你還年輕,以後一定會有兒子的。」

我們可以體會到這個女孩心中的感受。幾個月後她去拜訪住在鄉下的叔叔,在那裡她遇到了一個男孩並和他發展成了戀愛關係,而這個男孩在智力方面有些欠缺。後來,他和她提出了分手,而她卻始終對他念念不忘。當我再一次看到她時,她身邊有了很多的男朋友,卻沒有一位是令她滿意的。她之所以來找我,是因為患上了焦慮性神經病,已經不敢一個人外出了。每當她發現自己獲取他人讚揚的方式效果欠佳時,就會轉而運用另外一種。如今,她利用身體上的不適吸引家人的注意。別人是拿她沒辦法的,除非她自己改變這樣的心態。她會哭鬧、自殺,把家中搞得雞飛狗跳。要想讓這個女孩意識到自己的現狀是很困難的,我們也很難讓她明白:她正處於青春期,她錯誤地將過多的精力放在擺脫被輕視這件事上了。

深度好文:孩子的青春期你懂嗎

03

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都容易將性關係看得太重,並且進行渲染。他們想要證明自己的成長,結果卻事與願違。比如,如果一個女孩子總是誤認為自己的母親在壓制自己,她就會利用與其他男生發生性關係這樣的事情來反抗母親。對於母親是否知道,她並不是十分在意,其實,她的目的只在於讓母親為她焦慮。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些女孩與父母發生爭執後就會跑到外面與她遇到的男人發生性關係。她們一般都有很好的教養,並且平時表現得乖巧可人,竟然會做出這麼讓人驚訝的事情。我們都明白,她們只是走入了思想的誤區,並非真的罪孽深重。她們誤認為自己地位卑微,而那些做法在她們看來是最好的獲得優越感的方式。

在最初的4~5年里,兒童會漸漸形成對異性的穩定態度。早在嬰兒時代的最初階段,性的驅動力就已經很明顯,只是沒有什麼因素可以激發它的表現。就算沒有外界刺激,我們也不用驚訝於它的產生,因為這是最平常的事。比如,我們會看到一歲左右的嬰兒出現局部性激動的現象,我們不應該害怕,而是要努力將他的注意力由他自己身上轉移到周圍環境中。如果說還是無法阻止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另一種狀況了。這時,我們可以推測這個孩子是故意以此為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他們能發現父母的驚慌和害怕,也明白怎樣做可以戲弄父母。假如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做法無法引起他人關注,他們就不會繼續了。

04

我曾主張不要在身體上對孩子施加刺激。很多孩子會告訴我,童年時他們看到父親在書房中看春宮圖畫或者觀看類似的電影,這些都會引起他們心中的波瀾。這樣的畫面是不適合讓兒童看到的,假如我們能夠避免此類情況,就會減少問題的產生。

此外,還有一種刺激的形式,就是我們常在孩子面前不合時宜地提起一些性方面的知識。一些成年人似乎非常熱衷於散播與性相關的知識,他們害怕孩子在長大後仍然會在這方面一無所知。如果我們回憶昨天的事或是研究他人的過去,就會知道他們所擔心的那些問題是根本不會出現的。我們最好等孩子漸漸開始對這樣的事感到好奇,然後再把知識傳播給他們。如果我們對孩子足夠細心,就算他們不主動問,我們也能體會到他們的好奇心。孩子如果把你當作好朋友,就會問你,這時候,大人就可以用他們可以聽懂的表述方式來回答他們。

此外,父母親當著孩子的面應該保持一些距離,不能過分親昵。儘可能地不要讓孩子與父母同睡一張床或者是同住一屋。如果可能,也不要讓他與兄弟姐妹住在一個屋子裡。假如父母對孩子的個性和想法並不了解,就不能準確地判斷孩子容易受到哪些方面的影響,或者他們能夠接受怎樣的影響方式。

節選自: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深度好文:孩子的青春期你懂嗎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害苦孩子一生的5大壞習慣
學會「善待」孩子的小秘密,秘密是孩子成長的養料
孩子的一生中,藏著媽媽的教養!
掌握這種方法,讓孩子的青春期不再叛逆

TAG:積極家庭教育 |

您可能感興趣

媽媽寫給青春期孩子的七句話,除了我們沒人跟你說(深度好文)
拿什麼感謝你,我的孩子!深度好文
你以為你是誰!(深度好文)
你以為你是誰?(深度好文)
如何做一輩子的情人(深度好文)
最應該富養的,是你的妻子!(深度好文)
你的臉,就是你的命!(深度好文)
別讓你的面子,毀了你的孩子!(深度好文)
愛自己,才是一輩子的大事!(深度好文)
原來,我們真的陌生了!(深度好文)
你的三觀,我很喜歡(深度好文)
深度好文:孩子,這就是不讀書給你的懲罰!
忘記年齡,做最好的自己!(深度好文)
好夫妻一輩子都在裝傻!(深度好文)
心態好的人,一輩子都好!(深度美文)
人這輩子,什麼最貴?(深度好文)
深度好文:姑娘,今年春節對父母唱一首《父親》好嗎?
圈子雖小,真心就好(深度好文)
懂你 ! (深度好文)
我,就是這樣!(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