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在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圍堵下:中國會步蘇聯的後塵么?

在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圍堵下:中國會步蘇聯的後塵么?

蘇聯解體至今已有26年。多年來中國公眾經常討論一個問題,中國會步蘇聯的後塵嗎?

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達到經濟和軍事的雙巔峰,尤其軍事力量超越美帝,一直保持對西方的全球進攻態勢。那時候蘇聯的軍事力量把整個西方搞得精神都快崩潰了。等蘇聯的光芒在1990年熄滅時,人們才發現蘇聯是幾乎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拿來一起燃燒,才發出那令人目眩的光芒。

然而蘇聯還是失敗了,主要原因除了它的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還有美國等西方勢力操縱油價對蘇聯經濟造成的傷害。如果看看蘇聯在上世紀60~90年代的經濟走勢曲線圖,在參照這一時期的能源價格尤其是油價的走勢圖,你會發現蘇聯的經濟和軍事力量的起伏跟現在的俄羅斯沒啥區別,都是隨著油價的漲跌發展的。

蘇聯耕地面積遠超中國,和美國一樣是中國的2.5倍之多,而且還有龐大的牧區,面積也超過中國,而人口只有中國四分之一,居然發生了食物供應困難,需要依賴進口,還被卡了脖子,這完全是體制問題。

1980年,因蘇聯入侵阿富汗,卡特政府於1980年1月4日宣布對蘇執行糧食禁運政策,隨後主要糧食出口國加拿大、歐盟也開始禁運。而這時恰逢蘇聯自1979年起連續7年糧食歉收,對其國民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1982年蘇聯國慶節期間,莫斯科的多數大型國營食品店都沒有黃油(就是純奶油啦)和乳酪出售。只在小型食品部能買到,但每人只限400克,並要排長隊。肉、蛋和香腸的供應也是如此。據報道,由於食品缺乏,當時蘇聯每個家庭平均每天需要兩小時去排隊購買食品(在俄羅斯排隊,筆者深有感觸,90年代初曾經排隊2小時只買到兩三公斤土豆,因為市場實在沒啥東西)。

黃油和大炮是個兩難的選擇,戈爾巴喬夫選擇了黃油,最終也導致蘇聯解體。如果當年戈爾巴喬夫選擇打炮,也一樣會導致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主要是內部原因導致,但來自外部的顛覆也是重要因素,其中就原油價格是促使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

1967年11月,蘇共總書記、部長會議主席勃列日涅夫在紀念十月革命50周年的紅場演說中,首次提出發達社會主義社會概念。1971年蘇共二十四大宣布蘇聯已建成發達社會主義。蘇聯這個對外宣稱發達社會主義的底氣,並非其經濟發展有多好,主要原因是石油和能源產出獲得的收益。

1971年初,國際石油只有1.8美元/桶,1973年初漲到2.95美元一桶,到1973年的年底突破12美元。1975年蘇聯石油產量超美國,至1979年成為第一大產油國。這段時間,蘇聯因為產能的增加和原油價格的堅挺,從國際市場上收穫了巨量的石油美元,再加上蘇聯紅軍的強大武力,這個地球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表面上異常強大,四處對外擴張,與西方國家搞對抗。

1981年,國際油價格繼續堅挺,一度高達39美元/桶,這時蘇聯作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完全不把歐佩克的限產措施放在眼裡,產量連年增長。1981年里根入主白宮後,美國在開始實施遏制蘇聯的戰略,一是把蘇聯引上與美進行軍備競賽的快車道,從經濟上消耗蘇聯國力,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二是通過施壓對歐佩克施加壓力,促使其增產,使世界石油價格低位運行,切斷蘇聯軍備競賽所需資金來源,從而拖垮蘇聯經濟。

美國的這兩手措施非常有效,1985年,在美國慫恿下,沙烏地阿拉伯指責蘇聯、墨西哥等產油國無限制開採,決定不再捍衛歐佩克價格,迅速提高產量,追回市場份額。沙特的石油出口從不足200萬桶/日猛增到約600萬桶/日,85年末更達到900萬桶/日。其它石油出口國紛紛效仿。這使得蘇聯在一夜之間損失了超過100億美元的硬通貨,幾乎是其硬通貨收入的一半。

油價下跌,蘇聯首先在軍控領域屈服。食品短缺迫使蘇聯動用大量外匯進口糧食,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恰恰把糧食作為戰略武器來要挾蘇聯,意圖迫使蘇聯在久拖未決的《中導條約》談判上做出重大讓步,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喬治·舒爾茨曾叫囂:「克里姆林宮必須要用核導彈來換口糧」,以後的事實證明這一戰略非常成功。 80年代中期以後,世界原油價格急劇下降,其後長期低迷,使主要以出口石油換取外匯,再用那點可憐的外匯進口糧食的蘇聯經濟越發的雪上加霜,陷入惡性循環。5年後蘇聯人的肚子終於挺不住了。1985年,社會主義制度和無產積極的叛徒戈爾巴喬夫上台,隨即重啟中導條約談判,蘇聯作出令美國和西歐始料未及的重大讓步,全盤同意美國堅持的必須將射程在500-5500千米中程和中近程導彈全部銷毀的要求,於1987年12月美蘇簽訂了《中導條約》。

世界石油產量猛增,爆發了戰後國際石油市場最慘烈的價格戰,石油價格暴跌,到1986年跌到只有12美元每桶。至1990年一直壓在20美元/桶以下。據當時計算,石油價格每桶下跌1美元,蘇聯每年外匯收入就要減少5-10億美元。天然氣的價格也與石油價格掛鉤,因此蘇聯出口天然氣的收入也減少數十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元貶值使莫斯科收入每年減少大約20億美元。

軍火是蘇聯繼能源之後的第二大出口商品,大部分軍火出口到了中東國家以換取美元。由於油價暴跌,1986年上半年,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亞的石油收入減少了46%。結果,蘇聯軍火銷售量在1986年減少了20%,莫斯科又失去了20億美元硬通貨。

由於油價下跌,使得蘇聯經濟雪上加霜,致使戈爾巴喬夫推行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失敗,美歐則享用了低油價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紅利。

20世紀70年代中期,蘇聯在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的同時,也成為世界最大的穀物和食品進口國。儘管與西方存在"你死我活"的意識形態鬥爭,但蘇聯當時已被深深地捲入西方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之中。到了80年代,蘇聯一半以上的外匯收入靠石油出口,而其一半以上的外匯支出則用於進口糧食和食品。因此,蘇聯的經濟狀況直接取決於世界油價和穀物價格的波動,取決於世界對石油和糧食的總體需求態勢。

80年代的蘇聯實質上已經淪落為一個依靠石油換取食物的落後國家,工業體系完全為軍工服務,經濟結構非常不合理。到了戈爾巴喬夫改革時期,蘇聯完全陷入了用增產維持石油美元收益的怪圈。經濟結構失衡,工業技術工藝落後。蘇聯在80年代初已形成極度的軍工經濟特徵。軍品占機器製造業的60%以上,軍事支出占國民總產值23%,到80年代末上述指標分別提高到80%和28%。

所有這一切,導致蘇聯人民在整個80年代飽受生活物資短缺的痛苦。蘇聯經濟接近崩潰、民間怨聲載道,1989年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劇變,隨後1991年蘇聯解體了……

圖片:蘇聯人排隊領取麵包,生活物資短缺令民眾怨聲載道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操控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就能如此輕而易舉的打垮諸如蘇聯、俄羅斯這樣的大國。而針對同樣是大國的中國,而且能源極度依賴國際輸入的中國,美國為何不強力出手,抬高能源價格,整死中國呢。這個跟中國政治、經濟的總體抗風險能力有關,美國人認為使用貨幣攻勢和能源策略,來對付中國這樣的經濟巨人,而且是工業經濟巨人(中國的工業產出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甚至會是傷及自身的雙刃劍。

你聽說過出口襯衫和襪子的價格下跌會嚴重打擊中國經濟么?中國面對美國的能源攻勢,有好多破解招數,通過節能減排、調整能源結構,多元化布局世界能源市場,都能緩解世界原油價格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所以相對來看,中國因為其強大的工業優勢,是可以處於不敗之地的,根本原因是中國位於全球國家、民族、經濟市場競爭的高端,我們就是19世紀的英國。中國真正要警惕的是"自毀長城",例如抽血機般的房地產行業,讓中國工業流動資本近年來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綜上,中國不會重蹈蘇聯的覆轍,因為中國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發展動力都與蘇聯完全不同,也不存在蘇聯那種頑固而明顯的弱點。中國軍力的發展也與經濟實力相適應,而且還有繼續提高國防建設投入的潛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為何中國的反坦克導彈不怕印軍的紅外干擾機?
航空飛鏢賽爆出大冷門:中國轟-6K擊敗俄羅斯逆火轟炸機!
中國赴俄軍事留學生:俄軍中校軍官月薪只有5500元!
蘇聯在解體前十年就撐不下去了:一半外匯用來糊口!
世界上最差的5種槍,日本就佔了3種!

TAG:科羅廖夫 |

您可能感興趣

衝破技術圍堵下的中興困局,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史上最悲催小偷,去國庫行竊,結果遇同夥,被堵下水道兩人成乾屍
樓上狗帶!數千網友發帖對抗鄰里噪音!裝震樓器、堵下水道、畫詛咒符讓人不寒而慄!
蘋果、高通專利圍堵下,無線耳機晶元市場還是衝出來這匹本土黑馬
高德聯合阿里雲推出智慧高速解決方案,計劃讓高速公路節假日擁堵下降 20%
治堵方式智能再升級 城市大腦將為讓擁堵下降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