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以色列腐敗網有多大?總理親信都快被一網打盡了吧

以色列腐敗網有多大?總理親信都快被一網打盡了吧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晉】

近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多年的「親信」,曾長期擔任內塔尼亞胡「幕僚長」的阿里·哈若表示,將正式作為指控內塔尼亞胡「腐敗案」的關鍵證人,幫助以色列檢察機關來「坐實」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腐敗的指控。

這一幕與2016年下半年上映的一部美國-以色列合拍的電影《諾曼》(Norman)是如此相似,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遊走在以色列政府和美國猶太人群體之間的美國猶太「謀士」(Strategist)奧本海默·諾曼(Oppenheimer Norman)的故事。劇中的諾曼,因為多年前為後來的以色列總理購買了一雙「紐約最貴的皮鞋」,成為了以色列總理的「朋友」和「在紐約的特別代表」,但是也因此遭到以色列司法部門針對以色列總理「腐敗案」調查,最終不得不選擇「自殺」來保全了以色列政府、猶太人財團和美國猶太教團。、

謀士與顧問

阿里·哈若是一名在美國出生猶太人,1985年12歲時跟著自己的家庭「回歸」以色列。在以色列完成了中學教育和參加以色列國防軍後,哈若返回美國,拿到了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的學位。隨後哈若返回以色列,在特拉維夫大學拿到了自己的碩士學位。在此期間,哈若積極幫助以色列右翼利庫德集團和美國猶太人社團建立聯繫,幫助擴展利庫德集團在美國猶太人團體中的影響力。

在2007年,哈若成為了利庫德集團領導人內塔尼亞胡的「外交顧問」,開始進入內塔尼亞胡的核心決策圈,在2008年進一步成為了內塔尼亞胡辦公室的負責人,變成了他的核心智囊。隨後數年中,哈若曾經短暫地離開了內塔尼亞胡的決策團隊,回到美國拓展自己的人脈。而在2014年哈若重回內塔尼亞胡團隊,成為「幕僚長」。在2015年1月以色列大選前夕,哈若離開內塔尼亞胡團隊,返回美國。

在以色列擴展自己人脈的同時,哈若也在美國積極開拓自己的事業,如同電影中的主角諾曼一樣,哈若也在美國開設了自己的「諮詢公司」,以此幫助自己和內塔尼亞胡的競選團隊打通美國猶太人社團內部關係,串聯美國猶太人和以色列政壇之間的聯繫。而在這一期間,以色列檢方懷疑,哈若幫助內塔尼亞胡尋找美國猶太財團在競選當中的支持。在2017年2月,經過兩年多的調查,以色列檢方正式以「違約」「行賄」「欺詐」和「洗錢」為名,對哈若提起訴訟。

以色列檢方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希望以哈若為突破口,扳倒其「後台」——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因此經過與以色列檢方的「討價還價」,在2017年8月初,哈若正式決定成為以色列檢方的「污點證人」,幫助指控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腐敗,以此換得自己半年的刑期和70萬謝克(約20萬美元)的罰金。曾經與以色列總理關係密切的哈若,成為了現實版的被以色列司法機關利用的「諾曼」。

阿里·諾哈(左)與內塔尼亞胡

富商的行賄

當前內塔尼亞胡面臨的「腐敗」指控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內塔尼亞胡自己、家庭和「親信」與多個富商之間的親密關係。這些富商包括美國猶太商人羅納德·勞德、以色列富翁阿爾蒙·米爾汗和澳大利亞富商詹姆斯·帕克。這些富商被指控在過去的多年之中,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其家人和親信「行賄」。

根據現有的材料看,內塔尼亞胡的家人和親信很可能確實收受了來自於這些富商的「賄賂」。比如內塔尼亞胡的「親信」、現任以色列安全機構摩薩德領導人約西·科恩,就被以色列國內調查機構盯上。科恩在2016年出任摩薩德的領導人之前,曾經是一家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高層,而該科技公司與米爾汗和帕克旗下的公司有著密切的合作往來。在2016年米爾汗和帕克曾將自己公司的高管職務提供給科恩,但是科恩隨後接到了內塔尼亞胡的邀請出任摩薩德領導人,因此拒絕了二位商人的推薦。

但是隨後科恩與米爾汗和帕克關係仍然曖昧。比如2016年夏天美國著名歌手瑪利亞·凱莉在以色列開辦演唱會,而科恩後來自己也承認,帕克私下裡送給了科恩一張演唱會的門票。儘管數額不大,但是這確實涉及到以權謀私和權錢交易,是以色列司法和政壇的禁忌。除此之外,以色列警方和檢方還試圖找到其他關於科恩收受賄賂的證據。針對科恩的調查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在年初,該案的調查權正式由以色列經濟警察部門轉交給總檢察長辦公室,其目的就是也就是為了通過科恩,來挖出隱藏在其後的「大魚」內塔尼亞胡。

除了「親信」收受賄賂,內塔尼亞胡家人也似乎捲入了「腐敗事件」。內塔尼亞胡的長子、被譽為「內塔尼亞胡家族接班人」的雅伊爾·內塔尼亞胡,也在2017年初接受警方質詢時,承認了自己與澳大利亞富商帕克的「特殊關係」。據調查顯示,帕克幫助雅伊爾購買了出行的頭等艙機票、預定豪華酒店,以及在特拉維夫以自己的名義給雅伊爾提供了一處豪華公寓。而且在帕克還曾經在內塔尼亞胡位於以色列凱撒利亞的公寓旁買下了另一套豪華公寓,供雅伊爾使用。

國家安全與干涉媒體

除了直接收受賄賂以外,內塔尼亞胡牽扯到另一樁關係到國家安全的事件——以色列購買德國潛艇合約。2011年,以色列政府決定要購買一艘可以實施「第二次核打擊」的潛艇。當時贊成購買潛艇的是時任國防部長的埃胡德·巴拉克,但是以色列軍方高層,尤其是時任總參謀長加比·阿舍肯納齊和海軍司令艾力亞澤·麥隆,都反對購買潛艇,認為「並不需要」。但是在巴拉克和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堅持下,這樁買賣仍然得以通過。

多年之後,關於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為什麼非要花費數十億美元(這對於以色列來說是天文數字)購買事實上以色列軍方不需要的潛艇,仍然是以色列國內關注的焦點。而根據以色列檢方和警察機構的調查顯示,這其中很可能存在腐敗。購買的德國潛艇製造方、德國蒂森克虜伯兵工廠的律師大衛·希姆龍,正好也是內塔尼亞胡的私人法律顧問。隨著調查的深入,以色列檢方認為,包括前海軍司令員、退役將軍麥隆、前以色列國家安全委員會高官阿夫里埃爾·巴爾·約瑟夫等人都牽扯其中,而這些人都已經被以色列警方所軟禁。

第三樁「腐敗事件」,涉及到了內塔尼亞胡干涉「媒體報道」,通過政治權力「以權謀私」。在警方搜查內塔尼亞胡的前顧問哈若的電腦時,發現了內塔尼亞胡與以色列國內暢銷報紙《新消息報》老闆阿爾農·摩澤斯的「交易」:內塔尼亞胡要求摩澤斯旗下的媒體減少針對自己的「負面報道」,而作為交易,內塔尼亞胡則將會要求《新消息報》的競爭對手、以色列另一個重要媒體《今日以色列》減少在周五的發行量。由於在以色列「安息日」是從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因此在周五減少發行量,將會意味著《新消息報》獲得更多的讀者市場。應當指出的是,《今日以色列》的老闆,恰巧就是美國猶太人富商、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謝爾頓·阿德爾森。

這次調查以色列總理腐敗案的機構,除了以色列總檢察長辦公室,還包括了以色列警方經濟調查處,以及有「以色列FBI」美譽的、專門負責打擊以色列國內有組織犯罪和腐敗案件的「火舌433」調查處。而當前,隨著內塔尼亞胡的親信、政治盟友和商界人士紛紛「落網」或者「出面質詢」,一張遍布以色列政界、軍界、媒體和以色列國內外商業大佬的「關係網」,也逐漸浮出水面。而腐敗案調查,很可能將徹底摧毀以色列當前的政治力量對比,震撼以色列國內政治格局。

官商勾結與腐敗頻發

其實以色列執政高層「腐敗」並不罕見。《諾曼》電影中,以色列的政府高層在國外的吃喝拉撒,被「天然氣公司」所報銷。而現實中,以色列官商勾結,也是政治常態。

比如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2009年擔任多屆總理執政至今)之前的總理奧爾默特,也是中國人的「老熟人」,奧爾默特曾經在訪華期間,表達自己的爺爺是「哈爾濱的俄羅斯猶太人」,而且「小時候經常聽家人說中國話」。但是奧爾默特最終也是栽在了「腐敗」上,後來被指控在擔任耶路撒冷市長和部長期間,「收受商人賄賂」約合「15萬美元」,幫助開發商以低價購得地皮,結果被判入獄。

以色列前總統卡察夫(也就是中國人熟悉的前總統佩雷斯的前任),就是被指控在上世紀90年代擔任旅遊部長期間,以及在隨後擔任總統期間,對不同的女性僱員實施「強姦」和「性騷擾」,結果被迫辭去總統職務,鋃鐺入獄。

一些其他被中國人所熟知的以色列政要名人,如前總理巴拉克(在2000年通過大量讓步,幾乎與阿拉法特達成了巴以最終和平協議),在後來的內塔尼亞胡內閣擔任國防部長期間,也因包庇以色列國防軍中的腐敗事件而被迫辭職。以色列前總理、「雄獅」沙龍,在擔任總理期間,子女也深陷「權錢交易」的腐敗醜聞,聚成其子收受了來自於商人的「贊助費」來償還政治活動所欠下的債務。

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也讓內塔尼亞胡支持率大幅下降,根據最新民調顯示,將近60%的以色列受訪者表示,對於內塔尼亞胡「不再信任」。只不過很多以色列人對於內塔尼亞胡表示同情,而且擔心內塔尼亞胡之後,以色列政壇可能會陷入劇烈動蕩之中。畢竟從2009年開始,內塔尼亞胡就一直「蟬聯」總理職務,成功地「捏合」起以色列國內脆弱而分化的政治陣營。

可以說,內塔尼亞胡的「腐敗」嫌疑儘管受到了來自於以色列左翼、右翼和中間翼的批評,但是除了內塔尼亞胡,當前以色列政壇似乎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替代者。而此次腐敗案調查,很可能波及以色列國內政治、經濟、軍事和媒體多個領域,幾乎將現有的政治格局「一窩端」。這對於以色列政治生態圈來說,無異於一場地震。

內塔尼亞胡腐敗案幾乎關聯了整個以色列政壇,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誰來接替內塔尼亞胡?

當前以色列的法律並沒有規定總理在受到司法調查時候必須辭職,而是規定如果法院判決指控屬實,那麼總理必須辭職。因此內塔尼亞胡還可以在司法程序上進行「最後一搏」。為了力挺內塔尼亞胡,其所在的右翼利庫德集團積極「發動群眾」,號召民眾舉行遊行,來支持內塔尼亞胡。不過從當前看,輿論似乎認為,內塔尼亞胡「被定罪」,已經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內塔尼亞胡倒台,勢必會導致以色列國內重新大選,那麼以色列政治力量將會出現新的對比。

對於任何以色列政客來說,成為「總理」,必須要有著一定的「軍旅背景」,而且還需要與以色列國內各個陣營和階層保持良好的溝通,這就意味著候選人不能「太右」,也不能「太左」。有鑒於此,如果內塔尼亞胡真的下台,那麼接下來的政治進程就將是:總統里夫林指認一名利庫德集團的議員擔任「臨時總理」,隨後舉行以色列大選。

而從當前以色列政治形勢看,未來能夠接替其職務的,無外乎就是來自於利庫德內部、擔任交通部長的以色列·卡茨,以及曾任內政部長的吉德昂·薩阿,還有擔任多個部長職務的吉拉德·艾丹(此人也是筆者非常看好的未來「政治潛力股」)。

在利庫德集團以外,包括來自於極右翼的猶太家園黨領導人納夫塔利·貝尼特,也很受右翼選民歡迎,而如果想要擔任總理,需要貝尼特在未來更加趨向於中間翼選民,其政策立場需要一定的軟化;來自於「以色列我們的家園」黨、現任國防部長的利伯曼(曾經是利庫德集團重要成員),很可能會返回利庫德集團,然後藉此競爭總理職務;還有包括現任財長、以色列中間翼政黨「我們大家」黨領導人,以「廉潔先生」著稱的摩西·卡隆,以及中間翼在野黨「未來黨」領導人、「帥哥」拉皮德,都有可能競爭未來的總理職務。而老牌左翼「工黨」則剛剛經歷了黨內的「政治地震」,可能在未來的政治競爭中並沒有足夠的潛力來挑戰總理職務。

無論未來何人當選總理職務,其政治立場必然要偏向「右翼偏中間」,這樣才能夠拿到足夠的選票,獲得足夠的議席,同時能夠團結來自於議會中的不同政治黨派。鑒於當前巴以衝突頻仍,以及現實中存在著諸多複雜因素,以色列未來外交政策中的右翼立場,恐怕仍然將持續。而巴以之間因為定居點問題、巴勒斯坦囚犯議題、恐怖襲擊問題、聖殿山(尊貴聖地)等現實議題,仍然將持續影響巴以之間「螺旋上升」的對立關係,進而影響未來的巴以和談進程。一旦內塔尼亞胡下台,無論誰解體總理職務,恐怕未來巴以問題前景都並不樂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否定白人至上就是否定歷史,美國右翼這招玩得666
製造邊界爭端是印度手上剩的最後一張牌!
美國民眾白宮前為弗吉尼亞種族主義集會衝突遇難者守夜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親信獲罪,特朗普很煩:這輩子唯一做錯的就是贏了大選
此城未放一槍未打一仗,卻淪為一片廢墟,蔣介石氣得殺了高官換了親信
企鵝號:朴槿惠下台一周年,曾經的「親信」幾乎被「一網打盡」
為何老蔣多次再三囑咐自己的親信,抓到誰都能殺,但這兩人不行
文在寅終下狠手:但凡朴槿惠親信全部有罪,一個不能放跑!
被親信證實這一「醜聞」,特朗普這總統寶座恐將拱手讓人!
美軍能夠這麼輕易的抓獲薩達姆,真是因為親信的出賣嗎?其實我們想錯了
朴槿惠做夢都沒想到!親信在法庭倒戈,支持者痛哭流涕!
曾經的親信一個被判有罪,一個承認有罪,特朗普現在有多糟糕?
希拉里快來安慰一下,這可能是特朗普最糟糕的一天:兩個親信栽了
薩達姆被捕後,對出賣他的親信說了一句什麼話?
瓜伊多徹底涼了!派出親信向美求援,沒想到特朗普的態度完全變了
朴槿惠親信出獄,他稱過去有很多令人心痛的地方
特朗普又一親信「倒戈」,網友:敢問路在何方?
波羅申科遭親信背叛,除了西班牙,還有這一秘密基地!
兩位親信在上朝路上被刺殺,腦袋還被割了下來,皇帝卻錯殺了兇手
希拉里寫長文大罵特朗普:「你和你的親信做了太多卑鄙事情!」
2名親信獲罪!「特沒譜」將被彈劾下台?了解真相後全世界鬱悶了
最讓曹操頭疼的親信軍隊,打仗不行破事還多,曹操卻不敢解散
又和兩國鬧僵!安倍緊急派親信訪華並要求:此物能不能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