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從老照片發現的法海寺佛教造像、壁畫

從老照片發現的法海寺佛教造像、壁畫

原文發表在《北京文博》2010年12期

忘筌齋

筆者在瀏覽網站時偶然見到一批由德國人赫達·莫里遜拍攝於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六年的老照片[1],其中有一批關於北京西郊石景山模式口的法海寺殿堂及佛教造像的老照片[2]。

根據記載法海寺是由太監李童集資修建。「法海寺始建於明代正統四年(1439年),建成於正統九年(1444年),歷時五年。此寺由漢藏兩族僧俗官員共同出資興建,其中藏族助緣僧人達10人之多,包括釋迦也失、班丹札釋等著名人物,他們的名字都鐫刻在《法海寺記》碑刻的碑陰。由此因緣,法海寺自然地融入了藏傳佛教文化和藝術元素,佛教造像就是其中重要的體現。在大雄寶殿內原來供奉有三世佛、脅侍菩薩、十八羅漢及大黑天等造型,其風格皆體現了永宣宮廷造像的鮮明特點。雖然這堂佛像早已被毀,但從留存下來的老照片我們仍可以清晰的看到永宣宮廷造像的遺風」[3](圖1、圖2)。

圖1:大雄寶殿內佛與菩薩像

圖2:大雄寶殿內東側羅漢像與二臂大黑天像(右起第一尊)

由於歷史原因,法海寺的佛教造像等被毀、一些殿堂失修無存。故目前所見的關於法海寺的老照片就成為研究其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由此對莫里遜所拍攝照片的科學價值可見一斑。照片中拍攝的主要對象,目前看來應該是大雄寶殿內牆壁上的壁畫——這些壁畫位於照片中的主要位置,並且塑像都因取景的原因而沒有被完整地拍攝下來。因殿內至今都完整地保存了明代壁畫[4],所以這批殿堂內景的照片為我們提供了這些造像的相對位置、體量大小、塑造內容、塑造的時間等相關信息。

經實地考察,筆者認為這些塑像與牆壁上的壁畫共同營造一處佛教世界——即設計者最初的設計思想:殿堂的正門在南側正中的明間及左右次間;殿內主尊供奉三世佛像;佛像身後屏壁(太師壁)北面分別繪製文殊菩薩像(西)、水月觀音菩薩像(中)和普賢菩薩像(東)壁畫;殿堂東西兩側的牆壁上繪製內容對稱的《赴會圖》,殿堂東西牆壁下塑十八羅漢;北側牆壁正中為殿堂後門、後門兩旁的北壁上繪製《帝釋、梵天禮佛圖》。

以下筆者逐一對這些照片中的內容進行考證和說明:

圖3中的主體佛像及釋迦牟尼佛的成道像。此尊成道像即為大雄寶殿內主體供奉的三世佛像正中位置。結合圖1可知,此尊兩側分別各有一尊戴冠的漆金的菩薩立像(圖4[5]為釋迦佛左脅侍菩薩,其頭冠有殘缺,可與圖3對應)。圖1中菩薩立像前方的木架應為懸掛帷幔等織物之架。經考察,此尊之前有一木供桌、木供桌左右各有一圓形器物座。而懸掛帷幔的木架尚在,並且表面有彩繪——直接繪於木材上、無地仗層。因未見三世佛中另外兩側的兩尊佛像,尚不清楚分別是哪兩尊佛像,也就無法判斷是橫三世佛還是豎三世佛。

圖3:大雄寶殿正中的三世佛之釋迦牟尼佛像(赫達?莫里遜攝)

圖4:釋迦牟尼佛左脅侍菩薩(佚名攝)

通常大雄寶殿內三世佛像的兩側牆壁下安置十八羅漢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羅漢像的旁邊卻出現了風格迥異的藏傳佛教造像[6],能夠識別的有三尊:一尊大黑天像(見圖2,右起第一尊造像)、一尊大成就者比瓦巴(又寫作毗瓦巴)像(圖5之左下角以左手指天者、圖6之角落中者即圖5之左側面)和一尊遊戲坐、系禪思帶的思維菩薩像(圖7之角落中者)。

圖5:石景山法海寺之大成就者比瓦巴像(赫達·莫里遜攝)

圖6:石景山法海寺之大成就者比瓦巴像(赫達?莫里遜攝)

圖7:法海寺大雄寶殿之西北角的思維菩薩像(赫達?莫里遜攝)

經筆者親自到法海寺大雄寶殿內、根據照片中比瓦巴像和思維菩薩像所處位置關係進行觀察和比對,可以推斷比瓦巴像和思維菩薩像的位置:比瓦巴像位於大雄寶殿東壁的東北角,思維菩薩像位於大雄寶殿西壁的西北角[7]。而另一位外國攝影師安吉拉·萊瑟姆拍攝的一幅關於西壁下九尊羅漢的照片也反映出思維菩薩像的存在(圖8,右起第一尊造像),可以與赫達?莫里遜拍攝的照片(圖7)相互印證。於是就又推定出圖9所拍攝的內容為西壁下的羅漢像。

圖8:西壁下的羅漢像(安吉拉·萊瑟姆攝,翻拍自法海寺展廳)

圖9:西壁羅漢像(部分)(赫達?莫里遜攝)

另外,根據圖7中羅漢像和思維菩薩像影子的位置、塑像反光的強弱不同,我們可知拍攝這幅照片是這裡採用了一處位置約在北起第三尊造像前、高度約在羅漢像磚砌台座平面上下的人工光源進行照明。

在1935年12月出版的《舊都文物略》中我們也找到了兩張老照片(圖A、圖B)(北平市政府秘書處《舊都文物略》(精裝一巨冊):技藝略,圖四十六、圖四十七,北平市政第一科發行,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版:技藝略25頁。)。經與《法海寺壁畫》一書比對,根據壁畫上的佛像、諸天像我們認為圖A是大雄寶殿內東壁《赴會圖》及其下的羅漢像,圖B是大雄寶殿的東北角(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中國旅遊出版社畫冊編輯室編:《法海寺壁畫》,中國旅遊出版社1993年版,圖版28、圖版49及圖版54、圖版108。)。經對比圖A中的羅漢像也恰好能與圖2中的羅漢像相對應——圖A中的右起第一、二尊羅漢像即圖2中的右起第四、五尊造像;觀察圖B可以看到在照片中左下方還有一尊戴冠、左手結禪定音的佛像(疑為無量壽佛像),而這尊佛像在圖6中是沒有的。(2011年1月13日補充)

圖A:東壁羅漢像及壁畫(翻拍自《舊都文物略》)

圖B:大雄寶殿東北角(翻拍自《舊都文物略》)

筆者在參觀、考察法海寺時,看到在配殿里展出的另外的一些老照片,它們顯示出在大雄寶殿的東南角安置有一尊大黑天像[8](即圖2,右起第一尊造像)、在大雄寶殿西南角安置有一尊所謂「李童像」(圖10,左起第一尊站姿造像)。而我們還意外地在互聯網上發現了一張關於這尊造像左側面的照片(圖11),而網站稱之為「仙官」[9]。

圖10:李童像(翻拍自法海寺展廳)

圖11:李童像(或稱仙官像)左側面(佚名攝)

根據照片所表現出的比瓦巴像、思維菩薩像和二臂大黑天像、和李童像與諸羅漢像、三世佛像的顏色差異可知,這四尊像的塑造、裝飾時間與採用漆金工藝的三世佛像、羅漢像不同。且這四尊造像的題材內容、風格與殿堂中其它塑像、壁畫營造出的氛圍(造像組合內容)並不一致。加之這四尊像均位於角落中,都說明這四尊像可能是後來被安置在大雄寶殿中的。(圖12)由於大雄寶殿東西壁《赴會圖》最下端的部分被羅漢像的底座所遮擋而保持了較鮮艷的顏色,根據這一線索,如果能測量出未被遮蔽的壁畫上因燒香造成的煙熏層厚度和比瓦巴像座後煙熏層的厚度、再根據前者推算出煙熏層平均每年增加的厚度,就可以推測出增設瓦巴像的大概時間。(2011年1月13日補充)

圖12:大雄寶殿內後安置的四尊造像及其位置示意圖

將老照片中的比瓦巴像與現存首都博物館帶永樂年款的比瓦巴像[10](圖13)進行對比,我們發現兩者十分相似。可見其也應該為明代初年塑造。這類比瓦巴像的共同風格不僅可以使我們更加了解北京地區明代藏傳佛教造像的特點,而且因其被供奉在殿堂中,更有助於了解當時的供奉形式、宗教派別、修行方法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大多是目前博物館收藏的脫離了原始位置的佛教造像所不具備的信息。而且對於其它地區的同一時期(或年代比較接近的時期內)、同類題材造像也可以作為參考,如浙江杭州飛來峰元代雕刻的比瓦巴與買酒女打賭情景的摩崖雕刻(圖14,比瓦巴的頭部殘缺)。筆者在大雄寶殿內的東北角,按老照片中比瓦巴像左手手指與壁畫的相對位置對比瓦巴像的體量進行了估測:底座約1.2×1.2米見方,高約1.8-1.9米[11]。

圖13:首都博物館藏永樂款比瓦巴像

圖14:浙江杭州飛來峰石雕比瓦巴故事造像龕

圖2中那尊大黑天像的造型、風格都與北京故宮收藏的一尊帶有永樂年款北京宮廷風格的大黑天像(圖15[12])十分相近,應亦確為明代初年作品。

圖15: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永樂款大黑天像

圖16:水月觀音菩薩像(赫達?莫里遜攝)

仔細觀察圖16,可以看到:這尊繪在三世佛後屏壁(又稱太師壁)正中的水月觀音菩薩像下方還有一尊採用漆金工藝戴冠並有頭光或背光的菩薩塑像。根據圖7照片中屏壁下有供桌的情況推測,這尊菩薩像應是放置在供桌上的。

同樣,在圖6中,位於韋馱畫像和比瓦巴塑像前方也有一尊小型造型,但因圖像模糊,暫時無法識別。而網站上所公布的另外一些照片,多為拍攝自大雄寶殿內的壁畫,目前都可以與實物、出版物逐一對照,故不贅述。至此有關大雄寶殿內景的老照片都已介紹完畢。

另外,根據圖17中的天王像與背景中殿堂的梁架、斗拱等建築結構之間的比例關係,結合漢地佛寺殿堂內布置佛像的一般規律,我們認為這尊像應是天王殿內的塑像。而天王像的左肘後方牆壁上是有壁畫的,幸好莫里遜為我們留下了這一處壁畫較為清晰的圖像(圖18、圖19)。同時,由於參照物比較少,尚有照片我們暫時無法準確地找到其拍攝位置,如圖20。而根據這尊天王像的姿勢可以推定其右手是曾經握有寶劍的,因此可以為其準確定名為「南方增長天王像」;再根據漢傳佛教寺院布局的常識可知,南方增長天王像一般位於坐北朝南的天王殿內的東南角、座東面西,這恰與圖17中光線來源是由天王像的左側位置較高處——天王殿的南壁之東側窗入射的情況相符,故可知為此張照片採用自然光照明。又結合一般情況下寺廟的天王殿體量都不大等經驗來看,天王像的右後方牆壁內的柱子應是天王殿東山牆的中柱。

圖17:天王像(赫達?莫里遜攝)

圖18:天王像左後方的壁畫

圖19:天王像左後方的壁畫(局部)

圖20:壁畫

此前赫達·莫里遜拍攝的這些照片或因未公開發表、或因缺少文字說明、或其它種種原因而沒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視,照片中出現的一些小型造像也是以往研究者不曾提及的,但這些小造像或許有助於我們理解民國時期的檔案內容[13]。筆者希望能以此文來公開發表這些照片,將有助於研究法海寺及北京史。

------------------------------------------------------------------------------------------------

注釋:

[1] 愛歷史--老照片的故事(http://blog.sina.com.cn/zyajack). 《赫達·莫里遜鏡頭下的中國(1)》. [ 2008-10-15 14:39: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06287d0100b0aa.html

[2] 愛歷史--老照片的故事(http://blog.sina.com.cn/zyajack). 《赫達·莫里遜鏡頭下的中國(15)》. [2008-10-21 15:14:34]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06287d0100b2ot.html

[3] 黃春和《漢傳佛像時代與風格》,文物出版社,210年5月第1版,223頁。

[4] 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中國旅遊出版社畫冊編輯室編:《法海寺壁畫》,中國旅遊出版社1993年版,第2頁。

[6] 此外在大雄寶殿天花板上有三個大曼陀羅藻井和231塊法曼陀羅天花板。見苗天娥《淺談法海寺曼陀羅的深刻內涵》,《北京文博》2006年1期。

[7] 圖5表明比瓦巴像位於二十諸天像之韋馱天像和龍王像之前,由此可知比瓦巴像位於大殿的東北角。圖6中左側的牆壁即三世佛像後的屏壁,右側的門即大雄寶殿的北門,由此可知思維菩薩像位於大殿的西北角。

[8] 在一些文獻中也提及了這尊大黑天像,如:苗天娥《法海寺青銅梵鍾辨析》,《北京文博》2008年1期,32-37頁。

[10] 比瓦巴是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藏傳佛教薩迦派尊奉的重要上師。其形象為頭戴花冠,面形豐圓,雙目圓鼓,形象威猛。面頰及下頜有螺卷鬍鬚,兩耳垂大圓環,一副印度人面孔。上身戴項圈,胸前飾瓔珞,下身圍獸皮,手腕、臂和足部有釧鐲裝飾。遊戲坐姿,身體運轉自然,軀體、四肢粗壯有力。右手當胸捧骷髏碗,左手高舉,食指指天,表現毗瓦巴曾與賣酒女打賭時以手定住太陽的故事情景。底底座上順刻"大明永樂年施"銘文。整軀體量高大,藝術水平極高,是明朝宮廷造像中罕見的佳作。

[11] 因十八羅漢像的底座緊挨壁畫的下部,故壁畫最下部的60厘米左右比上部顏色鮮艷,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參見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中國旅遊出版社畫冊編輯室編:《法海寺壁畫》,中國旅遊出版社1993年版,圖27、28。)。再根據底座與整尊的羅漢像之間的比例進行推算。

[12] 王家鵬《藏傳佛教造像金銅佛像圖典》,文物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328 大黑天明永樂年(1403-1424)北京」及書後說明辭條「328大黑天明永樂年(1403-1424) 北京鐵鍍金高21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題記『大明永樂年施』。此像為罕見的鑄鐵鍍金像,寶冠瓔珞飄帶等處鍍金,鉞刀銀制。二目圓睜,鬚眉立起,鬚眉精雕成雲卷狀的圖案形狀,瓔珞珠飾繁密,精雕細琢,一絲不苟。是永樂像中佳作。」

[13] 參見苗天娥《法海寺的建築形制及特色略考》,《北京文博》2007年1期。

苗天娥《清末民國年間的法海寺發展脈絡略考》,《北京文博》2009年2期。

大象佛學圖書館平台聲明

本文來源 | 佛教建築 | 。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正聞熏習 柔和質直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初學打坐時姿勢正確很重要?
「別拿師父當工具」——短短7個字卻說出了所有出家人的心聲!
歸依三寶:由六種相,知道佛、法、僧寶差別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法海寺壁畫人物畫菩薩佛像敬賞
法海寺:佛光壁畫,舉世無雙
裸眼3D壁畫 法海寺媲美敦煌的奇蹟
新白娘子傳奇定妝照出了,法海像黑社會老大,白素貞臉就像平面畫
明正統四年,法海寺壁畫!
法海寺壁畫,震驚海外!
北京 法海寺明代壁畫欣賞
《新白娘子傳奇》老照片:白素貞緊靠著法海,圖四是未公開劇照!
法海寺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畫賞(下)
北京法海寺整修開放 明代壁畫見人
古裝玄幻電影《緝妖法海傳》重現經典劇情
大明高官、權監與喇嘛捐建法海寺,其壁畫之精美讓人讚歎
《新白娘子傳奇》中法海病逝,飾演白蛇的趙雅芝發文悼念!
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畫賞(上)
法海寺明代壁畫:媲美敦煌,無一廢筆!
京遊記 | 法海寺,尋找中國古代壁畫的最後一次閃光
鞠婧禕版「新白娘子傳奇」漫畫版壁紙來嘍!這個法海有點帥!
搞笑漫畫:法海的愛太辣眼
賞畫 | 李公麟《法海靈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