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梅花:入畫源於南北朝 梅開五瓣象徵著五福

梅花:入畫源於南北朝 梅開五瓣象徵著五福

宋楊無咎《四梅花圖》

清同治粉彩梅鵲紋碗

吳昌碩《鼎盛圖》

梅是我國的特產,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千百年來,人們對梅的認識早已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古代的文人墨客對梅花「凌歲寒而獨開」的精神無比敬仰,而普通百姓更喜歡梅花的吉祥寓意。歷代文人墨客皆喜賞花、詠花和畫花,流傳下來的作品自然也數不勝數。花有千萬種,其中哪一種花的作品最多?有人作過統計,結果發現,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上,梅詩和梅畫的數量之多,足可以讓任何一種花卉的作品望塵莫及。

梅花是理想人格的象徵

梅花為何如此深受文人墨客喜愛?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梅花之所以能夠成為古代知識分子的偶像,是因為它不僅「天質至美」、「韻逸香清」,而且還是理想人格的象徵。它不畏嚴寒,在眾芳搖落之時,與松、竹為友,凌歲寒而獨開。而到了春天百花齊放之時,卻無意與其他花卉爭妍鬥豔。這種在逆境中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在順境中不媚於俗、超然物外的崇高品格和高貴氣節,正是古代知識分子所崇拜的「君子」人格的生動寫照。也正因如此,它才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追捧和敬仰。

梅花在我國深入人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不是來自異國他鄉,而是地地道道的「大陸品牌」,有著純正的中國血統。作為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梅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但在早期,人們對梅的認識主要停留在對梅子的應用上。如《尚書·說命》曰:「若作和羹,惟爾鹽梅。」意思是,要做一道好吃的羹湯,必須放鹽和用梅子做的醋。《詩經·召南·摽有梅》提到的「梅」,也是指梅子。不過,在《詩經·小雅·四月》中出現了「山有嘉卉,侯栗侯梅」的描述,詩人稱梅為「嘉卉」,已反映出對梅花的欣賞態度。

對梅的認識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是從漢代開始。《西京雜記》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證明漢初已興起賞梅花之風。西漢末年揚雄作《蜀都賦》云:「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在西漢末年,梅已作為園林樹木用於城市綠化了。賞梅花之風興起後,便開始陸續出現詠梅之作。如晉代的清商曲辭《梅花落》詠道:「梅花落已盡,柳花隨風散。嘆我當春年,無人相要喚。」感嘆春光易逝。南北朝時期,陸凱有《贈范曄》詠梅名句:「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至唐、宋之後,詠梅詩更是佳作如雲,名句迭出。林和靖的《山園小梅》、王安石的《梅花》、盧梅坡的《雪梅》等名作,至今仍被人們廣為傳頌。

明孫克弘《梅竹圖》

以梅入畫始於南北朝

與此同時,畫梅之風也逐漸興起。據記載,古人以梅入畫始於南北朝,至唐代已出現畫梅名家,如於錫等。到了宋代,更是名家輩出,梅畫之多,堪稱歷朝之最。梅花於此時,不僅成為「歲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之一,還確立了百花之尊、群芳之首的地位。而畫梅的名家當中,華光長老的聲譽最隆。

華光長老即宋僧仲仁,他與黃庭堅是同時代人。北宋元祐年間,他來到衡州,寄居於瀟湘門外華光寺,號華光長老、華光道人。他酷愛梅花,曾植梅數株,花開時移床其下,吟詠終日,眾人不解其意。一天,他深夜未寢,此時明月當空,但見窗間疏影橫斜。他忽有所悟,手起筆落,迅速將眼前景物描繪下來。第二天一早起來,看昨夜之作,發現「殊有月下之思」,從此深得畫梅的其中三昧。傳說華光長老畫梅從不輕易下筆,作畫時必焚香禪定,至靈感一到,則「一掃而就」。及其臨老,縱心筆墨,愈作愈高,名動公卿。黃庭堅題其畫曰:「此超凡入聖法也,每率此為之,當冠四海而名後世。」元代大畫家趙孟在其《墨梅》題跋中亦稱:「世之論墨梅者,皆以華光為稱首。」華光長老畫梅突破前人技法,以水墨暈寫梅花的各種姿態而自成一家,被後人譽為「墨梅始祖」,可惜無作品流傳至今。

宋代畫梅名家,除華光長老外,還有宋徽宗趙佶、楊無咎、徐崇嗣、陳常、崔白、丁野堂等人。宋徽宗是花鳥畫大家,畫梅自然也不同凡響。他有一幅作品名為《臘梅山禽圖》,圖中畫一株臘梅斜出,枝幹略彎,互相交錯,疏朗有致。枝頭幾點梅花綻放,上宿白頭翁兩隻,一正一背,互相依偎。左下角有用瘦金體題寫的五言絕句:「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姿。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宋徽宗首創的梅花與白頭翁的組合,後來成為一種流行紋飾,梅花喻五福,白頭翁喻長壽,後人畫此圖,寓意幸福長壽。

梅開五瓣象徵五福

楊無咎是宋代著名書畫家、詞人。字補之,自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紫陽居士。繪畫尤擅畫梅,有《四梅花圖》留傳於世。該圖描寫梅花未開、欲開、盛開、將殘四種狀態,後面自書《柳梢詞》四首,分詠四梅。楊無咎的墨梅祖述華光長老而又有創新和發展,他改墨暈花瓣為墨筆圈線,「變黑為白」,更能表現梅花天生麗質、清氣逼人的神韻。其詠梅詞也婉約清麗,將梅花自含苞待放至凋謝的過程比作美人從少女到遲暮的一生,引發觀者無限的情思與感慨。

元代畫梅最有名的是王冕。他高才博學,愛梅成癖,曾在九旦山植梅千株,以賞梅、詠梅、畫梅為樂,後人評其所畫墨梅冠絕古今,傳世作品有《南枝春早圖》、《墨梅圖》等。明代的陳憲章、周德元、王謙,清代的羅聘、金農、李方膺、汪士慎等,也是畫梅名家。近現代以來,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董壽平、關山月等畫家畫梅也頗有創新,他們運用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對梅花精神的獨特感悟,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創作出風格各異的作品,使畫梅藝術更上一層樓。

文人墨客喜愛梅花的精神,民間則喜歡梅花的吉祥寓意。梅開五瓣,象徵五福。寒梅報春,「春夏秋冬春為首,梅李桃杏梅佔先」。梅具「四德」:初生為「元」,是開始之本;開花為「亨」,意味著亨通順利;結子為「利」,象徵事業有成;成熟為「貞」,代表堅定貞潔。此外,梅還是「天下尤物」,是美的象徵,始於南北朝的「梅花妝」,在古代流行了一千多年。以梅花為題材的吉祥畫,在民間也廣為流傳。這類吉祥畫有《喜鵲登梅圖》、《竹梅雙喜圖》、《梅開五福圖》、《喜報早春圖》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宋朝那麼富,為什麼宋朝的電視劇這麼少而且畫面還都是灰濛濛的?
宋徽宗的31個兒子當中,他排名第九,成了南宋開國皇帝
宋朝的女子地位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低
古代中國最軟弱王朝,越南率大軍入侵,殺了20萬人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