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為什麼今天全中國都想幫這部片說話

為什麼今天全中國都想幫這部片說話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今天是8月14日。

這個普通的日子,太容易被忽略了。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是世界第五個「慰安婦」紀念日。

可能很多人會錯過,一部正在娛樂大片們的夾縫中悄悄上映的紀錄片。

Sir必須再說一次——

《二十二》

馮小剛導演發微博力挺,張歆藝、何炅、舒淇等明星轉發接力。

能幫上的忙還是……很少。

上映首日,《二十二》上座率遙遙領先,比大熱的《戰狼2》都高出近兩倍。

然而它的排片只有1.5%

評價一部電影,我們最關心的通常是:拍得怎樣?

但對於《二十二》,Sir想先談談:拍什麼?

這首先是一部沉重的電影。

在二戰期間,中國有20萬婦女被日軍強迫充當性奴隸,還給了她們一個抹不去的稱呼,「慰安婦」。

2012年,導演郭柯拍攝韋紹蘭老人的紀錄片,當時中國公開身份的慰安婦倖存者只剩32人,於是他將紀錄片命名為《三十二》。

2014年,郭柯啟動新片,從2014年1月拍到7月,攝製團隊30多人,跨越五個省,拍全了22位倖存者。

《三十二》變成了《二十二》。

這又是一部平淡得出人意料的電影。

開場,「慰安婦」標籤被隱去。

好像只是一個普通老人的,普通葬禮。

電影沒有直接透視歷史,而是為我們展示了老人們的生活日常——

病床上的輸液管、窗台上排列整齊的藥瓶、房間里陳舊的器物……

生命在一點一滴地流逝。

這些生老病死,是她們無從迴避的現實境遇。

她們有的隨養女生活,還算安享晚年。

有的老人獨居,趁著身體硬朗還能勉強自理。

電影的拍攝,就是一場與死神的賽跑。

毛銀梅老人,原名朴車順,韓裔。

那段悲慘的經歷,她很少對人說起,就連養女也是在韓國志願者到家裡拜訪後,才略有耳聞。

隱忍多年,老人對外公開身份後,安寧生活起了波動。

「報紙電視登了她的情況,(外人)議論啊,說她是韓國人啊,被日本人欺負啊。」

她被日本人騙到中國,說是去工廠做工,卻被關進了武漢的慰安所。

時至今日,毛銀梅老人還會用日語說「歡迎光臨」「請進」「請坐」,都是在慰安所被強迫說過無數次的話。

湖北積慶里,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慰安所遺址

時間抹去了表面的血跡,但身心的傷口,無論結疤多少年,仍然會痛。

《二十二》沒有一味發掘血污,而是選擇記錄下,一張張被慰安婦的刻板形象所遮蔽的真實面孔。

她們的生命里有痛,更有愛。

毛銀梅老人忘不了家鄉的韓國歌謠。

她唱起《桔梗謠》和《阿里郎》,好像在這歌聲里,她才能找回對童年和親人的依稀記憶。

李愛連老人,兩次被抓進慰安所。

年邁的她喜歡喂院子里的野貓,本來就一隻,後來是一群。

家人說,好東西她自己捨不得吃,竟先餵給貓吃。

經歷過那麼多苦難,她還是對生命那麼溫柔。

林愛蘭老人,她還有另一個特殊的身份——抗日英雄。

14歲就參加了海南的抗日游擊隊,偷過日本部隊的彈藥,殺過兩個日本兵。

很難想像她是一個多麼剛烈的女子——

右腿殘疾,是因為當年被關進慰安所後,繼續反抗,被挑斷了腿筋。

到老了,這個脾氣都沒有變,屋子裡放著各種刀,她說,「用來砍小偷」。

她最擔心被偷走的,是一枚2005年政府頒發給她的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章。

這是昔日戰鬥過的榮光,所以她格外珍惜。

在這部《二十二》中,涵蓋的不只是歷史的親歷者,還有那些長久以來,善待歷史的人

在他們與歷史的交互中,又各自有不同的心路歷程。

張雙兵,鄉村教師,更是中國「慰安婦」民間調查第一人。

從1982年起,整理受害者口述歷史,走訪過127名倖存者,出版過紀實文學《「慰安婦」調查實錄》。

他說——

這些老人受過的苦和難,很想說,很想把肚子里的苦水倒出來,很想跟人分擔這份苦,說出來就輕鬆些。

但是在這個環境面前,她承受的壓力非常重,她有子女,她不敢說。

他想為受害者伸張。

當初一腔熱血,要為這些受害者向日本政府討還公道,這麼多年過去,張雙兵目睹了太多倖存者一個個離世,訴訟卻毫無結果。

他說,後悔了。

米田麻衣,日本留學生。

她志願探訪海南慰安婦倖存者,有5年的時間了。

劇組隨她去一位阿婆家,才知道阿婆已經過世。

米田麻衣最初對這些「慰安婦」老人充滿同情和愧疚,但後來又被她們樂觀生活的態度打動。

她提到有次拿來日本老兵的回憶錄給阿婆看,阿婆看見照片沒有怨氣,反而笑了,說:「日本人老了,鬍子也沒了。」

蘇智良,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1993年,他開始研究「慰安婦」問題,此後,他還參與幫助慰安婦倖存者起訴日本政府、尋找慰安所遺址、做口述史等工作。

得知林愛蘭老人的墳沒有墓碑,蘇教授找人為她刻了一塊碑,終於在去年,碑被立了起來。

作為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二十二》竭盡所能,讓那些被歷史綁架的人,和主動肩負起歷史的人,同時站到台前。

這樣的電影出現在院線,就已經是勝利。

說完了「拍什麼」,我們不可迴避地還要談及——拍得怎樣?

或許會令人失望,必須誠實地說,《二十二》並不是一部出色的紀錄片。

它所拍攝的素材太稀薄,無法支撐起它沉重的主題。

蘇智良教授也嚮導演坦誠,片中對老人的採訪,沒有提供什麼文獻意義。

剪輯師廖慶松看完素材,表示「這個很難打動我」。

《二十二》記錄了很多人,但普遍流於表面;它想觸動苦難的歷史,又總是淺嘗輒止。

以至於有人說它「消費受害者」。

那麼,該如何評價《二十二》呢?

Sir的態度很明確——

它不夠好,但值得我們起立鼓掌。

首先,導演承諾:

如果有盈利,我個人的盈利將全部捐給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

我們不能因為個人的好惡,就說出「消費受害者」的誅心之論。

再者,我們真正應該追問的是——

電影沒拍好,錯在誰?

導演?

Sir記得片中不止一次出現過「斷片」。

毛銀梅老人在回憶過去時,越到深處,她的言語越含混。

最後她直嘆氣——

不說了,不說了,我說了不舒服

李愛連老人,從來不願向人訴說。

之前記者、志願者問她,她就隨意糊弄。

劇組取得她的信任後,她願意打開那段封存的記憶,可是一旦打開,切身之痛就會再襲心頭。

不講了,不講了

導演郭柯在創作初期困惑過:他跟這些老人是什麼樣的人物關係?

是導演?是記錄者?是觀察者?

最後,他決定回到初衷。

拍攝《三十二》結束時,正是春節期間,郭柯離開韋紹蘭老人的家,給她留下500元的生活費。可是道別時,她把他叫進房裡,拿出四個紅包,分別裝著100元錢。

「回去給你們父母買糖吃。」

這是在拍攝過程中,給郭柯觸動最大的一件事,因為他想起了自己十多年前過世的奶奶。

他決定,把《二十二》的拍攝對象,就當成自己奶奶,陪她們聊天,逗她們開心。

所以從一開始,這就不是一部以成品為導向的電影。

因為導演不忍心去挖得更深。

有次一位阿婆說著自己被折磨的經歷,哭得泣不成聲,導演馬上叫停。

或許有人期待看到這些,但導演不能拍,不要拍。

這個片子毫無疑問應該把老人放在第一位,她們不是你表達的工具,或者用來感動觀眾的道具,這是我覺得最起碼的。會感動的人,自然會被感動。(騰訊娛樂採訪)

而不可言說、不願言說的,只是「慰安婦」受害者本人。

我們的熒幕上,從不缺少抗日劇。

同樣是戰爭的創傷,南京大屠殺爆發的12月13號被定為國家公祭日,諸多影視作品如《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釵》,用不同形式、不同視角回望。

但「慰安婦」呢?

今天面對「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我們是應該自豪地歡呼,還是應該責問——為何70多年過去,絕大部分倖存者已經不在了,我們才迎來了「首部」?

說出歷史的真相,不是受害者自己的事,也不是一個導演能夠完成的任務。

同樣關於慰安婦題材的韓國電影《鬼鄉》,去年引發了國民觀影浪潮,《鬼鄉》的導演趙正萊,這次也專門為中國的《二十二》鼓氣。

注意看《鬼鄉》的一個情節,1991年,韓國政府鼓勵受害者出面舉報。

老人來到舉報中心,面對工作人員,強作鎮定,但又羞於啟齒。

當時的社會由於偏見,認為誰要是主動說出「那樣的過去」,肯定是瘋了。

老人聽到別人的議論,瞬間崩潰,近乎嘶吼地質問——

「我就是,那個瘋女人,怎麼樣?」

「慰安婦」們不是不願意說,問題是,有人去聽過她們的委屈嗎?

在全社會異樣的眼光下,什麼也說不出來。

導演郭柯曾經帶著《三十二》到韓國參展,被邀請參加了一個集會。

韓國民眾聚在日本大使館前,高聲喊出受害老人的名字,要求道歉,為老人表演。

在他們臉上,表現出來的是對要求正義的理直氣壯,是對老人全心全意的接納和關懷。

這已經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習慣的一部分。

可是這樣的畫面,為什麼在我們看來如此陌生?

為什麼《二十二》終於願意為她們開口了,卻只能等來一個又一個的欲言又止?

因為,我們來晚了啊。

今天說「欠**一張電影票」,那是一種道德綁架。

但對於她們,你別說,我們還真欠了。

就在前天,90歲的黃友良老人離開了我們,「二十二」現在已經變成了8

她是當年起訴日本政府的慰安婦之一。

黃友良老人特別勇敢,她站出來堅定地說:

「我願意到日本,當他們的面,控訴他們。要他們賠禮道歉。我不怕。」

她沒有等到那個道歉。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吃下水的美人魚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發布 的精彩文章:

恭喜戰狼2破46億進全球百強,華人演員總票房吳京卻暫列第十!
從幾毛到幾元,美國人看場電影要花多少錢
戰狼2破45億票房躋身全球Top100,哪些廠商得利?
褒貶兩極,票房卻7天破5億,《悟空傳》營銷都做了什麼?
除了超好看的《斷金》,本周還有這些文藝活動!

TAG:南京發布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一直都是想打誰就打誰,為什麼唯獨這個國家至今都沒辦法拿下呢?
聽,這些國寶在說什麼
為什麼日本總是要覬覦中國東三省,沒想到還有這樣的關係!
「全世界都想聽聽他說了什麼!」這名中國官員36分鐘的講話在國外「刷屏」了
為什麼這個國家不歡迎中國遊客我們還就特別喜歡去呢?
為什麼美國和這兩個國家開戰必敗?你們怎麼看?
為什麼都在說國漫崛起?看過這幾部國產動漫佳作你就知道了
為什麼女人冬天喜歡這麼穿,看完這些圖你就明白了
中國仿製美國F22戰機究竟用來做什麼呢?真相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日本為什麼一直敬畏美國和俄羅斯?看看當年他們是怎麼做的!
西方國家的僱傭兵為什麼這麼暢行?而在中國卻從來沒有聽說過!
美國為什麼把首都建在了華盛頓?背後竟然是這樣
這個國家!為什麼美國都拿它沒辦法!
我想問問:我的天賦才華是什麼
在道邊撿了些竹根,大家都說沒有用,他們哪知道我要做什麼東西
白襯衫每一季都在穿 為什麼我們一直愛它?
韓國人為什麼就那麼的愛吃泡麵?看完這幾張圖你就會懂了!
就這樣每天為自己做點什麼
為什麼她們都笑的這麼好看?
曾經我們那麼相愛,為什麼現在連問候都成了打擾